第154章 并且我有证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汉阙最新章节!
坐在相府厅堂东墙下的是隶属于太常的议郎、博士们,他们多是来自三辅地区的贤良,或者郡国的文学高第。
这其中便有一位头戴儒冠,身材较矮的儒生,三十余岁年纪,坐定后取出了简牍和笔墨,放置在膝上。
这个名叫“桓宽”的汝南文学,他并非负责会议记录的太史,但每逢重要集议,都会将双方的言语加以记述。
几年前的盐铁会议,正是桓宽将会上贤良文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的相互诘问记录下来,称之为《盐铁论》,在儒生间散播传抄。
虽然哪怕桑弘羊都倒台了,大将军霍光却食言,除了取消酒专卖外,对盐铁等政策竟未有丝毫改动。但通过那场大战,天下的贤良文学们还是拧成了一股绳,他们留在了长安,咸聚阙庭,舒《六艺》之风,论太平之原。
而现在,战斗又要打响了。
“次公待会要出言么?”
在桓宽旁边的是来自九江郡的文学祝生,他有吴楚之人的脾性,曾在盐铁会议里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
桓宽没有直接答应:“我先听着记着,汝等先与之争辩。”
祝生颔首:“善,此番若任弘封侯,以西域之事而位列尊贵,国中定会像孝武之世一样,争相往赴西域,言外国利害,为了封侯而妄开边衅。”
二十多年前,李广利征大宛太过惨烈了,士卒回还玉门者不过十分三四,许多人埋骨异域,府库也为之空虚,而最终又转嫁到地方郡县头上,官吏为了媚上而横征暴敛,导致武帝末年盗贼并起,天下大乱。
所以贤良文学们认为,战争是导致天下乱象的罪魁祸首。
对此,贤良文学们在盐铁会议里便与桑弘羊为首的功利大夫们争辩过。
桑弘羊竟认为当年孝武攻打大宛无错,因为一旦罢兵,等同于放弃西域,西域诸邦将附从于匈奴,匈奴复强,战争就不是在西域打,而是在朔方云中打了。
但贤良文学却认为这是歪理,不过是徼一时之权,不考虑长远。汉使们在皇帝面前大谈大宛的汗血天马,安息的真玉大鸟,让孝武皇帝动了心,如此才会兴师远征。
他们不学兵法都知道,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最终获得几十匹天马,和胡人们虚幻的臣服,当真值得么?反观国内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这是虚中国以奉域外啊。
只可惜,虽然他们将桑弘羊诘问得默然不对,但让贤良文学们心寒的是,桑弘羊倒台后,盐铁会议大力支持他们,被他们视为“周公再世”的霍大将军却好似变了个人,仍沿用桑氏之策。
元凤三年,他派遣傅介子使西域,杀楼兰王安归。元凤四年,更是屯田轮台!这俨然是彻底否定了《轮台诏》,走上与孝武完全一样的道路去了,这和他们设想中截然相反。
而今年,如贤良文学们所料,屯驻轮台的吏士果然惹了事,被匈奴和龟兹围困,而为了救他们,大汉不得不耗数千万军费,发大兵远征,大宛之战的噩梦,似又要重现。
尽管后来那谒者任弘借来乌孙兵,击退了匈奴,解决了龟兹,但若他因此被封侯,势必被渴望军功的事功一派推为标杆。
什么一人灭一国,匹马上天山,火牛破胡虏,天下的良家子恶少年听了这传奇般的故事后,又眼红其功勋侯位,恐怕会争相涌向西域。
所以今日贤良文学们,必须阻止任弘封侯!
这不是针对谁,而是在西域问题上的进退之争,是大汉行王道,还是行霸道的存亡之争!
所以王丞相和御史大夫杨敞刚宣布集议开始,贤良文学这边就首先出言了。
“我以为,任弘不该封侯!”
九江文学祝生站起来,朝众公卿拱手:“他是罪人任安之孙,本该禁锢三代!”
接下来,曾学过律令的祝生,开始强调当年任安犯下的不忠欺君之罪,简直是人神共愤,族灭亦可,其子孙焉能封侯?全然忘了贤良文学们在不同场合也痛批过孝武严刑峻法,祸及罪官家人。
贤良文学的主要对手,坐于北边,对军功无比渴望的北军校尉里,一个粗犷的嗓门却嚷嚷起来:“可笑,我记得高后时,韩王信之子韩颓当南投大汉,获封弓高侯。”
“而孝景皇帝时,卢绾孙卢他之以东胡王身份投降归汉,被封为亚谷侯。”
“按照三代禁锢之说,这两位焉能封侯?任安是有罪,但他的罪,能比得上韩王信和卢绾?”
说话的是长水校尉辛武贤,辛武贤统帅长水胡骑,他是陇西郡狄道人,在朝中为官的六郡良家子中,地位和名望仅次于后将军、水衡都尉赵充国。
与贤良文学力图阻止任弘封侯不同,六郡良家子们,对这件事极其支持,他们玩经术不是关东儒士的对手,若是边境再一片安详,上哪挣功名去?任弘若能封侯,便能进一步推进朝廷在西域的征战。
韩颓当的后代充斥朝野,孝武皇帝宠爱的韩嫣,在巫蛊之事中被卫太子所杀的韩说,以及如今的前将军韩增,祖先犯过的罪,丝毫没影响他们。
祝生无从反驳,只能生硬地说道:“韩、卢二人是以匈奴降王封侯的,这不一样。”
“那就别说什么祖宗之罪,只论战功!”
辛武贤大笑道:“汉家制度,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按照孝景皇帝时定下的封赏之科,斩捕首级中率可以封侯。”
汉时的“中首虏率”,便是秦时的“盈论”,一般野战斩得两千首级为封侯标准。
比如霍去病的初战,便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为冠军侯。
而同年跟着卫青出塞的上谷太守郝贤,捕斩首虏二千馀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
当然,李广一生作战斩首数可能超过了此数,但因为他每次都未能全胜,且伤亡过多,无法斩首报功,所以终究不得封侯。
而任弘只身一人,死的也是友军,自然不需要考虑伤亡问题。
辛武贤与傅介子同为六郡良家子,共事多年,对开拓西域,他举双手支持,早就准备好今日跟贤良文学好好干一仗了。
“此番任弘亦在龟兹城、轮台城斩得龟兹兵两千级,渠犁铁门所斩首级尚有千余,他则推让给了渠犁司马奚充国,但也足以中率封侯!”
祝生强辩道:“龟兹、轮台的首级,军司空令前往验证时,多已腐烂不可计数,谁知究竟是不是士卒,万一是被滥杀充数的龟兹平民呢?且那多是乌孙人所杀,故不该算数。类似的事,义阳侯也做过,前年楼兰之战,若羌人斩得的胡虏头颅,又被其用来给手下吏士报功。”
祝生看向主持会议的丞相和御史大夫:“我提议派遣使者彻查此事,若任弘谎报斩首数目,应效孝文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事,加以严惩!”
“腐儒!”
辛武贤恼了,腾地站起身来,大骂道:“任弘以区区谒者,遭逢龟兹叛汉,与匈奴围困轮台、渠犁,任弘奔赴万里,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请得乌孙援兵,灭龟兹,解轮台之困,又使匈奴右贤王退兵,此可谓万里振旅,汝竟欲收系按验,亲者痛仇者快。”
“我怀疑你是匈奴右贤王派来潜伏在大汉的间谍!”
长水校尉今日虽未披甲,却仍有战将气势,哪怕中间隔着十几步,亦让贤良文学们害怕,幸好佩剑都留在外面了,他摸了一下摸空了,只欲上前揪着祝生就打。
祝生只得一边仓皇后退一边高喊:
“丞相,御史大夫,长水校尉咆哮相府,当逐!”
“就算要逐,也等乃公撕烂你的嘴再逐!”
王丞相连忙咳嗽不止,胆小怕事的御史大夫杨敞瞪大眼睛,训斥的声音有气无力,眼看好好的相府集议就要像过去无数次一样,演变成斗殴,好在辛武贤身后,一位头戴委貌冠的卿士拦下了他。
“辛校尉,且慢动武,让我来与他讲道理。”
这位卿士与辛武贤相反,文质彬彬,笑容温和,虽然才四十多岁年纪,但鬓角已生华发。
却是光禄大夫,在典属国任职的常惠!
典属国相当于外交部和民宗局的合体,直接负责藩邦属国事务的机构,五属国归他们管辖,大汉与番邦的外交事务也由典属国管。
如今的典属国是大名鼎鼎的苏武,而典属国右丞常惠,则是曾跟苏武出使匈奴,一同被扣19年的假吏,多亏了他的机智,苏武才得以归来,如今仍是苏武的左膀右臂。
和想要开边立功的六郡良家子类似,这些掌管着典属国的昔日汉使,是最明白西域将士不易的人。当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职务能扩大些,不然再像前些年那般断绝与西域往来,典属国随时有可能撤销,并入职能类似的大鸿胪。
机构存亡,不可不争!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们与六郡的将军校尉们是同盟。
常惠在辛武贤耳边说了几句,将他劝坐下,走到中央,朝丞相、御史大夫拱手:
“就算龟兹、轮台的斩首难以一一验证,龟兹王、尉犁王的首级总是真的吧?”
“按照封赏之科,斩捕敌酋名王,也可以封侯。前年的张掖之战,张掖属国都尉郭忠斩犁污王,便封了成安侯。傅介子更是以斩楼兰王安归而封义阳侯,有先例可询。一个头颅尚封七百户,两个头颅却不封,这恐怕会惹天下人非议。”
“而任弘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说动乌孙出兵,相当于让乌孙彻底背弃匈奴,同汉结盟,断了匈奴右臂。”
“他还在沿途说动了姑墨王遣使入朝,而姑墨王又联络了疏勒、尉头、温宿、莎车等邦,一共八个西域城郭国请朝汉阙,与匈奴断绝关系,恢复属邦外臣地位,西域南北两道,尽竖黄旗!”
这都是典属国负责的事务,常惠自是一清二楚。
“昔日博望侯张骞非有斩首阵战之功,却因使绝国大夏,为汉联络乌孙结昆弟之好,得以封侯。如今看来,任弘身为使者,亦有大功!”
“依此种种,任弘非但必须封侯,而且,得封千户以上方可!”
支持此议的辛武贤等校尉大声赞同,御史大夫杨敞和丞相开始交换意见,儒生们则交头接耳,暂时没有站出来反驳。
这些都是无法否定的事实,谁让任弘一口气立了那么多功劳,仿佛知道朝中会有人反对自己封侯一样。
坐在靠南后排的杨恽露出了笑,看来不用他出马了。
然后这时候,依然在飞笔记述的桓宽却停住了笔。
因为贤良文学的领袖,来自中山郡的文学,博士刘子雍已缓缓站了起来。
他是大鸿胪韦贤的亲信,而韦贤乃是当今天子的老师,邹鲁大儒,负责外邦入朝的礼节。
所以刘子雍与早早跑来叩阙的姑墨国使者有接洽,据说,他有扭转今日局面的杀手锏!
却见刘子雍肃然下堂,对丞相、御史大夫作揖:
“我有一事,须得禀明诸位公卿。”
“任弘本非持节使者,但却在西域私制节杖,他矫制了!”
……
PS:真的,一滴都没了,月票加更在明天。
另外先说一下吧,这本书不会造反的,原因见77章。
坐在相府厅堂东墙下的是隶属于太常的议郎、博士们,他们多是来自三辅地区的贤良,或者郡国的文学高第。
这其中便有一位头戴儒冠,身材较矮的儒生,三十余岁年纪,坐定后取出了简牍和笔墨,放置在膝上。
这个名叫“桓宽”的汝南文学,他并非负责会议记录的太史,但每逢重要集议,都会将双方的言语加以记述。
几年前的盐铁会议,正是桓宽将会上贤良文学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的相互诘问记录下来,称之为《盐铁论》,在儒生间散播传抄。
虽然哪怕桑弘羊都倒台了,大将军霍光却食言,除了取消酒专卖外,对盐铁等政策竟未有丝毫改动。但通过那场大战,天下的贤良文学们还是拧成了一股绳,他们留在了长安,咸聚阙庭,舒《六艺》之风,论太平之原。
而现在,战斗又要打响了。
“次公待会要出言么?”
在桓宽旁边的是来自九江郡的文学祝生,他有吴楚之人的脾性,曾在盐铁会议里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
桓宽没有直接答应:“我先听着记着,汝等先与之争辩。”
祝生颔首:“善,此番若任弘封侯,以西域之事而位列尊贵,国中定会像孝武之世一样,争相往赴西域,言外国利害,为了封侯而妄开边衅。”
二十多年前,李广利征大宛太过惨烈了,士卒回还玉门者不过十分三四,许多人埋骨异域,府库也为之空虚,而最终又转嫁到地方郡县头上,官吏为了媚上而横征暴敛,导致武帝末年盗贼并起,天下大乱。
所以贤良文学们认为,战争是导致天下乱象的罪魁祸首。
对此,贤良文学们在盐铁会议里便与桑弘羊为首的功利大夫们争辩过。
桑弘羊竟认为当年孝武攻打大宛无错,因为一旦罢兵,等同于放弃西域,西域诸邦将附从于匈奴,匈奴复强,战争就不是在西域打,而是在朔方云中打了。
但贤良文学却认为这是歪理,不过是徼一时之权,不考虑长远。汉使们在皇帝面前大谈大宛的汗血天马,安息的真玉大鸟,让孝武皇帝动了心,如此才会兴师远征。
他们不学兵法都知道,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最终获得几十匹天马,和胡人们虚幻的臣服,当真值得么?反观国内黎人困苦,奸伪萌生,盗贼并起,这是虚中国以奉域外啊。
只可惜,虽然他们将桑弘羊诘问得默然不对,但让贤良文学们心寒的是,桑弘羊倒台后,盐铁会议大力支持他们,被他们视为“周公再世”的霍大将军却好似变了个人,仍沿用桑氏之策。
元凤三年,他派遣傅介子使西域,杀楼兰王安归。元凤四年,更是屯田轮台!这俨然是彻底否定了《轮台诏》,走上与孝武完全一样的道路去了,这和他们设想中截然相反。
而今年,如贤良文学们所料,屯驻轮台的吏士果然惹了事,被匈奴和龟兹围困,而为了救他们,大汉不得不耗数千万军费,发大兵远征,大宛之战的噩梦,似又要重现。
尽管后来那谒者任弘借来乌孙兵,击退了匈奴,解决了龟兹,但若他因此被封侯,势必被渴望军功的事功一派推为标杆。
什么一人灭一国,匹马上天山,火牛破胡虏,天下的良家子恶少年听了这传奇般的故事后,又眼红其功勋侯位,恐怕会争相涌向西域。
所以今日贤良文学们,必须阻止任弘封侯!
这不是针对谁,而是在西域问题上的进退之争,是大汉行王道,还是行霸道的存亡之争!
所以王丞相和御史大夫杨敞刚宣布集议开始,贤良文学这边就首先出言了。
“我以为,任弘不该封侯!”
九江文学祝生站起来,朝众公卿拱手:“他是罪人任安之孙,本该禁锢三代!”
接下来,曾学过律令的祝生,开始强调当年任安犯下的不忠欺君之罪,简直是人神共愤,族灭亦可,其子孙焉能封侯?全然忘了贤良文学们在不同场合也痛批过孝武严刑峻法,祸及罪官家人。
贤良文学的主要对手,坐于北边,对军功无比渴望的北军校尉里,一个粗犷的嗓门却嚷嚷起来:“可笑,我记得高后时,韩王信之子韩颓当南投大汉,获封弓高侯。”
“而孝景皇帝时,卢绾孙卢他之以东胡王身份投降归汉,被封为亚谷侯。”
“按照三代禁锢之说,这两位焉能封侯?任安是有罪,但他的罪,能比得上韩王信和卢绾?”
说话的是长水校尉辛武贤,辛武贤统帅长水胡骑,他是陇西郡狄道人,在朝中为官的六郡良家子中,地位和名望仅次于后将军、水衡都尉赵充国。
与贤良文学力图阻止任弘封侯不同,六郡良家子们,对这件事极其支持,他们玩经术不是关东儒士的对手,若是边境再一片安详,上哪挣功名去?任弘若能封侯,便能进一步推进朝廷在西域的征战。
韩颓当的后代充斥朝野,孝武皇帝宠爱的韩嫣,在巫蛊之事中被卫太子所杀的韩说,以及如今的前将军韩增,祖先犯过的罪,丝毫没影响他们。
祝生无从反驳,只能生硬地说道:“韩、卢二人是以匈奴降王封侯的,这不一样。”
“那就别说什么祖宗之罪,只论战功!”
辛武贤大笑道:“汉家制度,非有功而侯,天下共击之。按照孝景皇帝时定下的封赏之科,斩捕首级中率可以封侯。”
汉时的“中首虏率”,便是秦时的“盈论”,一般野战斩得两千首级为封侯标准。
比如霍去病的初战,便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为冠军侯。
而同年跟着卫青出塞的上谷太守郝贤,捕斩首虏二千馀人,以千一百户封贤为众利侯。
当然,李广一生作战斩首数可能超过了此数,但因为他每次都未能全胜,且伤亡过多,无法斩首报功,所以终究不得封侯。
而任弘只身一人,死的也是友军,自然不需要考虑伤亡问题。
辛武贤与傅介子同为六郡良家子,共事多年,对开拓西域,他举双手支持,早就准备好今日跟贤良文学好好干一仗了。
“此番任弘亦在龟兹城、轮台城斩得龟兹兵两千级,渠犁铁门所斩首级尚有千余,他则推让给了渠犁司马奚充国,但也足以中率封侯!”
祝生强辩道:“龟兹、轮台的首级,军司空令前往验证时,多已腐烂不可计数,谁知究竟是不是士卒,万一是被滥杀充数的龟兹平民呢?且那多是乌孙人所杀,故不该算数。类似的事,义阳侯也做过,前年楼兰之战,若羌人斩得的胡虏头颅,又被其用来给手下吏士报功。”
祝生看向主持会议的丞相和御史大夫:“我提议派遣使者彻查此事,若任弘谎报斩首数目,应效孝文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事,加以严惩!”
“腐儒!”
辛武贤恼了,腾地站起身来,大骂道:“任弘以区区谒者,遭逢龟兹叛汉,与匈奴围困轮台、渠犁,任弘奔赴万里,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请得乌孙援兵,灭龟兹,解轮台之困,又使匈奴右贤王退兵,此可谓万里振旅,汝竟欲收系按验,亲者痛仇者快。”
“我怀疑你是匈奴右贤王派来潜伏在大汉的间谍!”
长水校尉今日虽未披甲,却仍有战将气势,哪怕中间隔着十几步,亦让贤良文学们害怕,幸好佩剑都留在外面了,他摸了一下摸空了,只欲上前揪着祝生就打。
祝生只得一边仓皇后退一边高喊:
“丞相,御史大夫,长水校尉咆哮相府,当逐!”
“就算要逐,也等乃公撕烂你的嘴再逐!”
王丞相连忙咳嗽不止,胆小怕事的御史大夫杨敞瞪大眼睛,训斥的声音有气无力,眼看好好的相府集议就要像过去无数次一样,演变成斗殴,好在辛武贤身后,一位头戴委貌冠的卿士拦下了他。
“辛校尉,且慢动武,让我来与他讲道理。”
这位卿士与辛武贤相反,文质彬彬,笑容温和,虽然才四十多岁年纪,但鬓角已生华发。
却是光禄大夫,在典属国任职的常惠!
典属国相当于外交部和民宗局的合体,直接负责藩邦属国事务的机构,五属国归他们管辖,大汉与番邦的外交事务也由典属国管。
如今的典属国是大名鼎鼎的苏武,而典属国右丞常惠,则是曾跟苏武出使匈奴,一同被扣19年的假吏,多亏了他的机智,苏武才得以归来,如今仍是苏武的左膀右臂。
和想要开边立功的六郡良家子类似,这些掌管着典属国的昔日汉使,是最明白西域将士不易的人。当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职务能扩大些,不然再像前些年那般断绝与西域往来,典属国随时有可能撤销,并入职能类似的大鸿胪。
机构存亡,不可不争!
所以在这件事上,他们与六郡的将军校尉们是同盟。
常惠在辛武贤耳边说了几句,将他劝坐下,走到中央,朝丞相、御史大夫拱手:
“就算龟兹、轮台的斩首难以一一验证,龟兹王、尉犁王的首级总是真的吧?”
“按照封赏之科,斩捕敌酋名王,也可以封侯。前年的张掖之战,张掖属国都尉郭忠斩犁污王,便封了成安侯。傅介子更是以斩楼兰王安归而封义阳侯,有先例可询。一个头颅尚封七百户,两个头颅却不封,这恐怕会惹天下人非议。”
“而任弘的功劳,还不止于此,他说动乌孙出兵,相当于让乌孙彻底背弃匈奴,同汉结盟,断了匈奴右臂。”
“他还在沿途说动了姑墨王遣使入朝,而姑墨王又联络了疏勒、尉头、温宿、莎车等邦,一共八个西域城郭国请朝汉阙,与匈奴断绝关系,恢复属邦外臣地位,西域南北两道,尽竖黄旗!”
这都是典属国负责的事务,常惠自是一清二楚。
“昔日博望侯张骞非有斩首阵战之功,却因使绝国大夏,为汉联络乌孙结昆弟之好,得以封侯。如今看来,任弘身为使者,亦有大功!”
“依此种种,任弘非但必须封侯,而且,得封千户以上方可!”
支持此议的辛武贤等校尉大声赞同,御史大夫杨敞和丞相开始交换意见,儒生们则交头接耳,暂时没有站出来反驳。
这些都是无法否定的事实,谁让任弘一口气立了那么多功劳,仿佛知道朝中会有人反对自己封侯一样。
坐在靠南后排的杨恽露出了笑,看来不用他出马了。
然后这时候,依然在飞笔记述的桓宽却停住了笔。
因为贤良文学的领袖,来自中山郡的文学,博士刘子雍已缓缓站了起来。
他是大鸿胪韦贤的亲信,而韦贤乃是当今天子的老师,邹鲁大儒,负责外邦入朝的礼节。
所以刘子雍与早早跑来叩阙的姑墨国使者有接洽,据说,他有扭转今日局面的杀手锏!
却见刘子雍肃然下堂,对丞相、御史大夫作揖:
“我有一事,须得禀明诸位公卿。”
“任弘本非持节使者,但却在西域私制节杖,他矫制了!”
……
PS:真的,一滴都没了,月票加更在明天。
另外先说一下吧,这本书不会造反的,原因见7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