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星途漫漫最新章节!
四月的威尼斯,游人如织。
雷雅托桥横跨于大运河上,刚朵拉小船在运河中往返,接送着一拨又一拨的旅者。常年暴晒在威尼斯的艳阳下,船夫们精壮的四肢大多被晒得黝黑,他们站在船尾,戴着各色草帽,摇着船桨引吭高歌,原生态的意大利民间小曲儿就回荡在两岸色彩鲜艳的建筑之间。
岸上、桥上的游客们走走停停,时不时举起相机,记录着这座浪漫水城的风情,太阳也未停下脚步,缓缓西移,拉长了人们的影子。
岸边商店前的餐桌旁,一名年轻的女人捧着本书,安静地阅读着。
女人长得很美,皮肤白皙而晶莹剔透,鼻梁高挺,眼眸呈现出淡淡的茶色,若是不经意地一眼扫过去,会误以为她是本地人,可仔细打量,就能发现这张脸更多地呈现着亚洲特征。事实上,这是个有着四分之一英国血统的亚洲姑娘。
她在商店门口的餐桌旁坐了很久,从中午开始,直到日落黄昏。
比她更早来到这里的一位摄影师,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站在距离她十米远的河岸边。他的相机用三脚架支撑着,镜头对准了雷雅托桥,也无意间将那年轻女人的身影纳入其中。
正是如此,他才注意到了她。
华灯初上时,游客明显少了,原本拥挤的雷雅托桥上渐渐安静。
光线昏暗,已经不适合看书,那女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端起桌上的一杯柠檬酒,小缀了一口,又淡淡地扫了一眼水面上的景致。待她将酒杯放回桌上,拿起书打算起身时,年轻的摄影师已经抛下了三脚架上的相机,朝着她疾步走去。
摄影师用美国口音的英语与她打招呼:“嗨,你好,我……我是一名摄影师。”
年轻女子的眼神有些迷茫,呆了半晌,目光才聚焦到眼前这位男子身上,她左右顾盼了一阵才拿指尖点了点自己:“我?”
“是的,这位女士,我在跟你打招呼。”摄影师微微笑。
年轻女子礼貌地笑了笑,重新坐回椅子中,也用英语答话:“你好。”
那位摄影师很有绅士风度,在征得她同意后,才在她的对面落座。
“我在这里拍照,从日出到日落,一整天了。”男人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摄像机,“我看到你整个下午都在这儿。”
年轻女子轻轻耸肩,微微偏了偏头:“是的。”淡淡笑着,等着他的下文。
“我的相机里有了你的照片,而这些照片可能被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但我得征得你的同意。”摄影师切入了主题。
年轻女子听了,显得有些惊讶:“美国《国家地理》?很棒的杂志。”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你们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静静地守候在某个景点,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我当然不能吝啬于自己的肖像权而毁了你一整天的心血。”流畅的英语,英式发音。
那位摄影师似乎是松了一口气,表达了谢意后,走到商店中点了一杯红酒,又返回来。
夜幕笼罩下的威尼斯褪去了喧嚣,星光与灯光倒映在河水中,熠熠生辉。
喝红酒的时候,摄影师的眼睛扫过那女人手中的书,他从事摄影许多年,习惯性地去观察周边的事物,然而这本书封面上的几个字方方正正,结构复杂,明显不是英文,他没能看懂。书面上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瓷制花瓶,瓶身上有彩釉的花纹。
“这是哪里的瓷器?”摄影师好奇询问。
她原本看着运河发呆,听得询问,转过头来,又是用那一脸迷茫的神情问他:“什么?”
摄影师用手点了点她书本上的图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她的目光随着他的指点低头看手旁的书,看到他的手正点着封面的花瓶,不由一笑:“哦,这是中国的瓷制花瓶。”
她这回笑容很大,露出了一口贝齿,让这个笑容显得阳光灿烂,而她的眼睛弯弯的,像一抹月牙,不等他开口,便自顾自介绍:“中国的国名都与瓷器挂钩,中国的瓷器很有意思,种类繁多、魅力纷呈。”
摄影师又指着她书本封面的几个结构复杂的文字:“你认识中文?所以,你来自这个瓷器的故乡?”
“是的。”她答。
她之前还一副懒洋洋的模样,跟他聊起中国的瓷器,眼中的茫然一扫而空,这时候,她的眼睛就显得很灵动:“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瓷器显现着不同的特色。南方的白瓷,北方的青瓷,唐代的青花,宋元明清的颜色瓷、彩绘瓷……”
兴许是因为他聊起了她感兴趣的事物,她像老朋友一样跟他侃侃而谈,谈天说地,之后又将话题拉到了他的摄影。
“很多游人都只是把美丽的景色当做一片幕布,与风景合个影就走了,这样根本无法品味到景色的真正美好,美景如美酒,需要慢慢品,就像你这样。”摄影师拿起自己的红酒杯,轻轻地晃了晃。
“我能看看你的作品吗?”年轻女人问。
“当然可以。”摄影师从三脚架上取下了相机,走回女人面前,大方地递给她。
她翻着一页页照片,发现每一张照片之间几乎没有差别,翻了近乎三十多张,才感受到光与影的变化,不由地问:“你拍了多少张?”
摄影师微微笑了:“估计有一千张吧。”
年轻女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她倒回去看,看到了最近拍的几张照片,黄昏中的河畔,有她,周围的游人一直在流动,只有她保持原有的姿势,没怎么动过。
“我的老师是《国家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他教会我一种新的照片处理方法,时间也像一位旅客,我得把它们捕捉到照片中,从清晨到黄昏,最后从这近千张照片中挑选出合适的部分,融入时间母版,白天和黑夜就全都融合在同一张照片里了。”摄影师说完这些,观察着女人的眼睛,担心自己说得过于专业,她理解不了。
“如此一来,只有像建筑物一样未曾挪动的我会在照片中留下清晰的面目,而其他旅者都会成为模糊而流动的背景,所以,你只征求了我的肖像权是吗?”
“的确如此。”摄影师回答。
漂亮,有情调,还很聪明,摄影师心想。
她仿佛忽然想到了什么,唇角的弧度再次弯起,贝齿轻轻咬着下唇,露出些少女的腼腆来,又带着几分雀跃:“我给你看看我朋友拍的照片,我出门前特意将他的作品存入了手机。”说着,她从包包里掏出了自己的手机,点开相册,递给他看,“你可以往后翻,有很多的。”
得到了她的允许,摄影师翻看着她相册里的照片。
每一张照片的背景都美得令人窒息,有的是碧海蓝天,有的是深绿色的植物园,还有的是名胜古迹,可极致的景色完全没能掩盖住这些画面的主体——眼前这位美丽的女子。
她站在高原的劲风中,发丝乱舞。
她赤脚走在沙滩边,低着头沉思。
她在庞贝古城脚下,发愣出神。
摄影师翻了几张照片,发现眼前的女子正托着腮,用微微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像是等待着他的点评。
“很专业。”摄影师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
得到了肯定,年轻女子笑了。她一直知道,那个人的摄影技术很棒,但是能够得到美国《地理杂志》摄影师的亲口称赞,她还是为他感到高兴。
“看得出来,这位摄影者很爱你。”摄影师继续翻着照片,每一张都要停顿至少十秒钟。
听到这句话,女人怔了怔。
“这些照片,都是他抓拍的吧。摄影者唯有对眼前的素材真正热爱,才能有灵感,照片是摄影者心意的表达,他的所思所想都能从作品中一览无余,他眼中的你是怎样的,照片中的你就是怎样的,你看,在他眼中,你如此美丽。”摄影师用手指点了点照片中的她。
“这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几乎是脱口说出了这句话,像是很直白地质疑对方的专业性,显得没礼貌,她又补充道,“也许是你搞错了,我还有另一个好朋友,她每回给我拍的照片都惨不忍睹,但我们关系很好。”
“我说的这套理论不适用于业余摄影师的,他们还未将自己的灵魂融入相机。”摄影师见她忽然沉默,不知她到底是喜是忧,但他需要告诉她事实,“他很爱你,我很确定。”
“你给了我灵感。”那个人曾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年轻女人的心不由得一抽,甜蜜与疼痛同时袭来,她思慕了那么多年的人啊,曾对她说,她给了他灵感。
手机相册里的光与影在摄影师的指尖流泻,新翻到的照片与之前的不同,主体变了,不再是眼前的女子,而是一位英俊的东方男人,总共有三张照片。
第一张,男子的侧面,他身姿英挺,站在一片东南亚的密林中,阳光穿过热带特有的植被枝叶,形成斑驳的光点,落在他身上。他抬着双手,修长的手指在眼前比划成一个镜框,微微眯着眼眸,表情专注,仿佛正在勾勒着摄影角度,兴许是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满意,他唇角轻轻勾着,从容又自信。
第二张,依然是侧面,一身骑士装备,他骑着马飞奔,马蹄恰巧落在一个水坑里,溅起的水花被定格在空中,反射出七彩的阳光,尽管如此,也未能掩盖骑手的潇洒风姿,那种属于年轻、健康的男性所特有的活力。
第三张,正面照,背景是非洲大草原,血红的夕阳将枯黄的草染了色,他倚靠在一辆越野车上,微微低着头,额前细碎的头发下是深邃的眼眸,脸上没什么表情,一只手夹了一根烟,穿了一身黑衣黑裤,腿很长,很放松地倾斜着。
“是他吗,为你摄影的人?”摄影师问。
年轻的女子还在发愣,听了他的问话,迟钝了两秒才反应过来:“是的。”
摄影师从手机中抬头看她,河岸商店透出柔和淡雅的灯光,让他能看清她的脸,此刻,她白皙到近乎透明的脸颊有了淡淡的红晕。
少女的娇羞?
摄影师笑了笑:“这位男士英俊,有男人味,而且很爱你,你们应该相爱的。”他将手机还给她。
西方人说话向来直白。
她接过手机的时候还是有些不敢置信,开口时,声音也透着沮丧:“他只是热爱照片中的风景,或者,在他眼中,我也不过是一道风景罢了。”
而在他的生命中,我也只是一个过客罢了,她想。
“我的判断不会错的,相信我,他心里有你。”
“他曾经是我的丈夫。”年轻女子说话声音很轻。
“曾经?”摄影师不解。
“我们已经离婚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瞬间暗淡了。
涵养良好的摄影师并不打算刺探她的伤心往事,举起红酒跟她干杯。
柠檬酒的杯子与红酒的杯子轻轻触碰,在威尼斯的星空下发出细微的交击声,她一口饮尽了柠檬酒,所有情绪都随着那杯酒咽了下去。
那是常思齐出国后第一次对外人提起吴尘。
吴尘啊吴尘,此刻的你在做什么呢?
有时候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有时候又希望你永远忘记我。
四月的威尼斯,游人如织。
雷雅托桥横跨于大运河上,刚朵拉小船在运河中往返,接送着一拨又一拨的旅者。常年暴晒在威尼斯的艳阳下,船夫们精壮的四肢大多被晒得黝黑,他们站在船尾,戴着各色草帽,摇着船桨引吭高歌,原生态的意大利民间小曲儿就回荡在两岸色彩鲜艳的建筑之间。
岸上、桥上的游客们走走停停,时不时举起相机,记录着这座浪漫水城的风情,太阳也未停下脚步,缓缓西移,拉长了人们的影子。
岸边商店前的餐桌旁,一名年轻的女人捧着本书,安静地阅读着。
女人长得很美,皮肤白皙而晶莹剔透,鼻梁高挺,眼眸呈现出淡淡的茶色,若是不经意地一眼扫过去,会误以为她是本地人,可仔细打量,就能发现这张脸更多地呈现着亚洲特征。事实上,这是个有着四分之一英国血统的亚洲姑娘。
她在商店门口的餐桌旁坐了很久,从中午开始,直到日落黄昏。
比她更早来到这里的一位摄影师,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站在距离她十米远的河岸边。他的相机用三脚架支撑着,镜头对准了雷雅托桥,也无意间将那年轻女人的身影纳入其中。
正是如此,他才注意到了她。
华灯初上时,游客明显少了,原本拥挤的雷雅托桥上渐渐安静。
光线昏暗,已经不适合看书,那女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本,端起桌上的一杯柠檬酒,小缀了一口,又淡淡地扫了一眼水面上的景致。待她将酒杯放回桌上,拿起书打算起身时,年轻的摄影师已经抛下了三脚架上的相机,朝着她疾步走去。
摄影师用美国口音的英语与她打招呼:“嗨,你好,我……我是一名摄影师。”
年轻女子的眼神有些迷茫,呆了半晌,目光才聚焦到眼前这位男子身上,她左右顾盼了一阵才拿指尖点了点自己:“我?”
“是的,这位女士,我在跟你打招呼。”摄影师微微笑。
年轻女子礼貌地笑了笑,重新坐回椅子中,也用英语答话:“你好。”
那位摄影师很有绅士风度,在征得她同意后,才在她的对面落座。
“我在这里拍照,从日出到日落,一整天了。”男人指了指身后不远处的摄像机,“我看到你整个下午都在这儿。”
年轻女子轻轻耸肩,微微偏了偏头:“是的。”淡淡笑着,等着他的下文。
“我的相机里有了你的照片,而这些照片可能被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但我得征得你的同意。”摄影师切入了主题。
年轻女子听了,显得有些惊讶:“美国《国家地理》?很棒的杂志。”顿了顿,又道,“我知道,你们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需要静静地守候在某个景点,十几甚至二十多个小时,我当然不能吝啬于自己的肖像权而毁了你一整天的心血。”流畅的英语,英式发音。
那位摄影师似乎是松了一口气,表达了谢意后,走到商店中点了一杯红酒,又返回来。
夜幕笼罩下的威尼斯褪去了喧嚣,星光与灯光倒映在河水中,熠熠生辉。
喝红酒的时候,摄影师的眼睛扫过那女人手中的书,他从事摄影许多年,习惯性地去观察周边的事物,然而这本书封面上的几个字方方正正,结构复杂,明显不是英文,他没能看懂。书面上还有一个造型别致的瓷制花瓶,瓶身上有彩釉的花纹。
“这是哪里的瓷器?”摄影师好奇询问。
她原本看着运河发呆,听得询问,转过头来,又是用那一脸迷茫的神情问他:“什么?”
摄影师用手点了点她书本上的图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她的目光随着他的指点低头看手旁的书,看到他的手正点着封面的花瓶,不由一笑:“哦,这是中国的瓷制花瓶。”
她这回笑容很大,露出了一口贝齿,让这个笑容显得阳光灿烂,而她的眼睛弯弯的,像一抹月牙,不等他开口,便自顾自介绍:“中国的国名都与瓷器挂钩,中国的瓷器很有意思,种类繁多、魅力纷呈。”
摄影师又指着她书本封面的几个结构复杂的文字:“你认识中文?所以,你来自这个瓷器的故乡?”
“是的。”她答。
她之前还一副懒洋洋的模样,跟他聊起中国的瓷器,眼中的茫然一扫而空,这时候,她的眼睛就显得很灵动:“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瓷器显现着不同的特色。南方的白瓷,北方的青瓷,唐代的青花,宋元明清的颜色瓷、彩绘瓷……”
兴许是因为他聊起了她感兴趣的事物,她像老朋友一样跟他侃侃而谈,谈天说地,之后又将话题拉到了他的摄影。
“很多游人都只是把美丽的景色当做一片幕布,与风景合个影就走了,这样根本无法品味到景色的真正美好,美景如美酒,需要慢慢品,就像你这样。”摄影师拿起自己的红酒杯,轻轻地晃了晃。
“我能看看你的作品吗?”年轻女人问。
“当然可以。”摄影师从三脚架上取下了相机,走回女人面前,大方地递给她。
她翻着一页页照片,发现每一张照片之间几乎没有差别,翻了近乎三十多张,才感受到光与影的变化,不由地问:“你拍了多少张?”
摄影师微微笑了:“估计有一千张吧。”
年轻女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她倒回去看,看到了最近拍的几张照片,黄昏中的河畔,有她,周围的游人一直在流动,只有她保持原有的姿势,没怎么动过。
“我的老师是《国家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他教会我一种新的照片处理方法,时间也像一位旅客,我得把它们捕捉到照片中,从清晨到黄昏,最后从这近千张照片中挑选出合适的部分,融入时间母版,白天和黑夜就全都融合在同一张照片里了。”摄影师说完这些,观察着女人的眼睛,担心自己说得过于专业,她理解不了。
“如此一来,只有像建筑物一样未曾挪动的我会在照片中留下清晰的面目,而其他旅者都会成为模糊而流动的背景,所以,你只征求了我的肖像权是吗?”
“的确如此。”摄影师回答。
漂亮,有情调,还很聪明,摄影师心想。
她仿佛忽然想到了什么,唇角的弧度再次弯起,贝齿轻轻咬着下唇,露出些少女的腼腆来,又带着几分雀跃:“我给你看看我朋友拍的照片,我出门前特意将他的作品存入了手机。”说着,她从包包里掏出了自己的手机,点开相册,递给他看,“你可以往后翻,有很多的。”
得到了她的允许,摄影师翻看着她相册里的照片。
每一张照片的背景都美得令人窒息,有的是碧海蓝天,有的是深绿色的植物园,还有的是名胜古迹,可极致的景色完全没能掩盖住这些画面的主体——眼前这位美丽的女子。
她站在高原的劲风中,发丝乱舞。
她赤脚走在沙滩边,低着头沉思。
她在庞贝古城脚下,发愣出神。
摄影师翻了几张照片,发现眼前的女子正托着腮,用微微期待的目光看着他,像是等待着他的点评。
“很专业。”摄影师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
得到了肯定,年轻女子笑了。她一直知道,那个人的摄影技术很棒,但是能够得到美国《地理杂志》摄影师的亲口称赞,她还是为他感到高兴。
“看得出来,这位摄影者很爱你。”摄影师继续翻着照片,每一张都要停顿至少十秒钟。
听到这句话,女人怔了怔。
“这些照片,都是他抓拍的吧。摄影者唯有对眼前的素材真正热爱,才能有灵感,照片是摄影者心意的表达,他的所思所想都能从作品中一览无余,他眼中的你是怎样的,照片中的你就是怎样的,你看,在他眼中,你如此美丽。”摄影师用手指点了点照片中的她。
“这不可能。”意识到自己几乎是脱口说出了这句话,像是很直白地质疑对方的专业性,显得没礼貌,她又补充道,“也许是你搞错了,我还有另一个好朋友,她每回给我拍的照片都惨不忍睹,但我们关系很好。”
“我说的这套理论不适用于业余摄影师的,他们还未将自己的灵魂融入相机。”摄影师见她忽然沉默,不知她到底是喜是忧,但他需要告诉她事实,“他很爱你,我很确定。”
“你给了我灵感。”那个人曾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年轻女人的心不由得一抽,甜蜜与疼痛同时袭来,她思慕了那么多年的人啊,曾对她说,她给了他灵感。
手机相册里的光与影在摄影师的指尖流泻,新翻到的照片与之前的不同,主体变了,不再是眼前的女子,而是一位英俊的东方男人,总共有三张照片。
第一张,男子的侧面,他身姿英挺,站在一片东南亚的密林中,阳光穿过热带特有的植被枝叶,形成斑驳的光点,落在他身上。他抬着双手,修长的手指在眼前比划成一个镜框,微微眯着眼眸,表情专注,仿佛正在勾勒着摄影角度,兴许是对眼前的景象感到满意,他唇角轻轻勾着,从容又自信。
第二张,依然是侧面,一身骑士装备,他骑着马飞奔,马蹄恰巧落在一个水坑里,溅起的水花被定格在空中,反射出七彩的阳光,尽管如此,也未能掩盖骑手的潇洒风姿,那种属于年轻、健康的男性所特有的活力。
第三张,正面照,背景是非洲大草原,血红的夕阳将枯黄的草染了色,他倚靠在一辆越野车上,微微低着头,额前细碎的头发下是深邃的眼眸,脸上没什么表情,一只手夹了一根烟,穿了一身黑衣黑裤,腿很长,很放松地倾斜着。
“是他吗,为你摄影的人?”摄影师问。
年轻的女子还在发愣,听了他的问话,迟钝了两秒才反应过来:“是的。”
摄影师从手机中抬头看她,河岸商店透出柔和淡雅的灯光,让他能看清她的脸,此刻,她白皙到近乎透明的脸颊有了淡淡的红晕。
少女的娇羞?
摄影师笑了笑:“这位男士英俊,有男人味,而且很爱你,你们应该相爱的。”他将手机还给她。
西方人说话向来直白。
她接过手机的时候还是有些不敢置信,开口时,声音也透着沮丧:“他只是热爱照片中的风景,或者,在他眼中,我也不过是一道风景罢了。”
而在他的生命中,我也只是一个过客罢了,她想。
“我的判断不会错的,相信我,他心里有你。”
“他曾经是我的丈夫。”年轻女子说话声音很轻。
“曾经?”摄影师不解。
“我们已经离婚了。”说这话的时候,她的目光瞬间暗淡了。
涵养良好的摄影师并不打算刺探她的伤心往事,举起红酒跟她干杯。
柠檬酒的杯子与红酒的杯子轻轻触碰,在威尼斯的星空下发出细微的交击声,她一口饮尽了柠檬酒,所有情绪都随着那杯酒咽了下去。
那是常思齐出国后第一次对外人提起吴尘。
吴尘啊吴尘,此刻的你在做什么呢?
有时候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有时候又希望你永远忘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