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第五十七章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张公案2最新章节!
再行过一段路,前方道旁出现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界石,上刻着“念勤乡”三个朱字,系太/祖皇帝御笔亲题。
兰珏与众人下马行礼。启檀亦下了车,向界石三叩首。过了界石的这一程需他步行前往。
启檀在车中坐了半日,早觉得气闷,正巴不得出来活动,但拘于礼数,得做出个沉痛忏悔的形容,绷住脸按捺着想飞奔的双腿一步步朝前走,卞公公伴随其侧。兰珏带着兰徽在一堆护卫后徐徐而行。
兰徽一本正经地跟着兰珏,经过前番的历练,他自觉已深谙世情,晓得此刻必须内敛沉稳,不给爹爹丢人。想拉爹衣袖的手需忍住,更不能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似的问东问西,唯暗自兴奋地瞧着前方及两侧,只见平坦坦大片田地,老远才有一株孤伶伶的树。兰徽便在心中淡淡一笑——这样布置,应是为了防止有人行刺吧。
念勤乡一带的千亩良田俱是藉田。此地还有一段来历,太/祖皇帝年少时曾在太原府赵将军麾下做过前锋,甚得将军器重,有一回在打仗时救了将军的公子赵固源一命,将军公子因此与太/祖皇帝结拜为兄弟,并曰,待他日天下太平,你不用打仗了,我再赠你千亩肥田,以谢今日之恩。太/祖皇帝当时豪爽一笑,随口应了一声好,就把这事忘却了。后来将军公子被太/祖皇帝真龙气质折服,竟成了太/祖皇帝最忠实的部下,追随太/祖皇帝一同打天下。待江山大定,太/祖皇帝登基,分封功臣,赵固源被封为扬威侯,除却郡属封地,另赐近京县境田亩,备做府邸庄园之用。赵侯谢恩道,此田臣不敢领,当要献还陛下,以应当年之诺。只是天下俱是皇上的土地,臣借皇恩为敬献,又是取巧,亦请皇上宽恕。
太/祖皇帝爽朗一笑,这才想起当年旧事,便收下了这千亩田地,又恰正思之先农坛内的演耕田狭小,每年祀农大典时秉耒亲耕仍不足以体现重农桑之圣心,遂将这千亩良田地也作藉田,又为此乡赐名念勤乡。每年仲春、孟秋、季冬都会驾临此地,亲执耒,观长势,自收割。之后的数代皇帝渐改做每年春天或秋天来此一趟。
念勤乡的田亩被划数块,分种麦、稻、豆、黍、麻、油菜,又有桑林百亩,蚕房几带。再设织坊、油坊、酒坊,畜养耕牛及鸡鸭羊等。羊只剪毛挤奶,鸡鸭养而不杀,以示仁德好生。藉田所产,一半供奉宫中,其余分赏诸皇亲及重臣。
田亩中央的耕织园乃圣驾亲临时的下榻之处,园外有篱笆围起的农田数亩。玳王往日曾随先帝与今上在其中住过,以他今日处境,当然不能再进去住了,然仍需先步行到篱笆外,向着园子及京城方向叩首三下,方才能前往住处。
玳王磕头时,兰珏与其余随行人等也一同礼拜。拜毕,向南退行至一个小路口,道边有几人守候,为首的一人一袭五品官袍,乃宗正府的理事郎。另一位身着六品服色者,兰珏十分熟悉,是礼部祠祭司的主事季惟。
念勤乡为户部、宗正府与礼部共辖,合设了一个小小的署坊专理此乡事务。安置玳王的事与户部无关,户部的官员就没过来。
几位官吏上前厮见,宗正府理事郎任廉道:“房舍已打扫干净,请往这方移步。”领着众人再行了一刻钟左右,只见一带白墙,围着几间屋舍,坐落在青青麦田与黄澄澄的油菜花地之间,衬着只剩了一爿脑袋边在苍穹与田亩交接处的橙红落日,搭着浅红深黛的云色天光,真是画一般的田园暮色。
到了院门前,任理事郎推开古朴的门扇。卞公公入内,查看一圈后,方转还欲搀扶玳王进门。
启檀甩开卞公公的手,自行跨进门内。兰珏不动声色将好奇想向门内张望的兰徽往身后一挡,候立在院墙边。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任理事郎、季主事等几人方才出来。卞公公亦到门边,朝兰珏等道:“院内已经歇下了,今日多劳,着实感谢。”
兰珏微笑还礼:“得伴殿下,既为幸事,又乃份内,怎敢承公公此言。”
待卞公公入内,季惟向兰珏施礼:“下官怠慢,请大人再移尊步。”任理事郎躬身作别:“下官需先告退,请大人恕罪。”
兰珏颔首,客气与任廉别过,携着兰徽随季惟沿平坦小路再走了近一刻钟,到达另一座小院。
或因此时暮色浓重,夕阳彩云俱已不见,兰徽瞅着这座院子,觉得远比不上浪无名的那座漂亮。旁边没有油菜花地,只有麦田,这时看起来暗沉沉的,伴着一棵老树,临着一口水塘,门前还有一个石磨。爹却看起来挺高兴,笑吟吟地道谢。
“如此清幽之地,宿之唯恐玷污,愿可沾染圣灵之气。”
进了院子,转过照壁,小小一间院落。季惟又向兰珏道:“正堂三间,大人与小公子可做厅室书斋之用,旁侧厢房也已布置妥了。只是此院住不了太多人,从这里往西还有几间屋子,大人的其他随行可暂宿在那边。”
兰珏又道谢:“多劳你费心。”
季惟虽是兰珏下属,但在此做事,一举一动尤要遵守规矩,兰珏让他到厅中喝杯茶,他也婉拒,站在院中介绍完毕,即刻告辞。
他这厢刚走,那厢门外又有人叩门,送上一信一箱,函封并无落款印章,管事瞧出是翰林院式样,请送东西的人进院,那人不肯。管事只得先将信与箱子急呈与兰珏。兰珏拆开一看,竟是翰林院掌院冉大人亲笔,忙让管事再去请人进来,那人却已离去。倒是有两名提着食盒的青衣小仆到来,送上晚膳。
兰珏命管事接下,打赏小仆,又道:“怎好意思如此劳动,院中既有厨灶,自可做炊食。”
一名小仆道:“大人一路劳累,临时举炊或要到深夜了,主事大人遂吩咐小的们前来奉膳。另着小的们转禀大人,厨下油米食材,有什么缺的,知会一声即可。”
兰珏含笑让小仆带话,多谢主事有心照应,又令管事相送。自先到厅中拜阅掌院大人的长信,心情有些复杂,他刚获封了一个翰林头衔,还未来得及正式拜谒冉掌院这位新上司,不想竟先这般互通有无。
冉掌院此信,乃为向他交代玳王的功课。玳王及其他几位皇子与今上一样,名义上的老师都是云太傅,但太傅公务繁忙,平日为玳王讲书的,是冉掌院和几位侍讲学士。
冉大人性情柔缓慈和,人都道堪与陶周风媲美,只是心不如陶尚书大,教玳王的这些年,头发胡子白了一多半。玳王犯事后,据说老大人几天几夜没合眼,之后大病一场,请罪去官归乡。永宣帝抚慰,太后也道:“这事怎能怨冉卿,若冉卿有过,哀家更是第一个要向先帝请罪,自去修行了。”
此时兰珏读着老大人的书信,只见一行行一项项尽透着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心血,待打开箱子,兰珏更想叹息了——
满满一箱,竟是老大人亲笔著写的经书释文、玳王到目前为止所读书卷的目录,及此前的课业安排等等。
老大人唯恐这般交代令兰珏不悦,又在信中诚恳解释,并谆谆嘱托。兰珏读完,恭敬折起信函,与书箱一同供到内堂案上,方才命家仆摆菜用饭。
兰徽亦进了厅,待兰珏在清漆大方桌边的老榆木椅子上落座,方才跟着坐下。
正堂的三间屋都不多大,白墙砖地,陈设甚是朴拙。瞧着竟有几分像张屏在知县宅子里的那间厅,只是桌椅案几都还配套。
因曾相及丰乐县案子的缘故,兰珏近日对器皿格外留意,细打量送来菜肴的盘碟,酱口肥釉,汤盆和碗底足露着素胎,淋漓几挂流釉滴痕,看似不甚精致,与民间使用的仿佛并无不同,然润泽内敛,在灯下泛着羊脂一般含蓄的光。
兰珏看碗盘时,兰徽在看菜。送的这几道菜也都很淳朴,面筋笋片、腐皮珍珠丸、罐焖肉、江米酿鸭之类,大多是兰徽从未吃过的,搁了不少油盐酱,和兰府膳食的口味大不相同。兰珏略用了几筷就停,兰徽倒吃得挺香。吃完了又觉得渴,等不及一刻钟便要喝茶。
晚饭罢,家仆已布置好了厢房,兰珏沐浴毕,见兰徽竟仍在院中假装看星星,磨磨蹭蹭转圈,不肯进卧房。兰珏知道他是怯黑怕虫,便假意吩咐小厮:“少爷这几日要读的书本,可已摆放妥了?”跨进兰徽的卧房。兰徽立刻哧溜跟进了屋。小厮哈腰回话:“禀老爷,少爷读的圣贤书,小的都已恭敬供在案上了,连笔砚也摆好了,纸亦按少爷平日用惯的大小折放了一摞。另请老爷示下,枕帐被褥还有桌上的壶杯可要换做家里的?”
兰珏道:“只把杯子换两个与茶壶匹配的即可,其余不用动。”心中却也暗叹这边办事的规矩。卧房中只摆了一张板头木床,挂着一顶素青帐,搁着一个布面糠皮芯枕头,铺着一张青花布床单,展着一床素布里纳青花布面的被。估计只有张屏才会觉得这张床舒服。
然兰珏还得做出一副语重心长的神情,摸着那剌手的被面,对哭丧脸的兰徽道:“此处的一丝一麻,一针一线,或皆是产自藉田,需恭敬对待。沐浴之后,方可就寝,入睡之前,先感圣恩。”
兰徽瘪瘪嘴,应了一句:“儿子知道了。”又眼巴巴瞅着要转身离去的兰珏。
兰珏出得门外,又淡淡向小厮道:“是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吩咐少爷,让他到我房中来。”
兰徽立刻蹦起身,追上兰珏到了正厢房门前,又收住脚,待到兰珏进入屋内坐下,方才道:“儿子给父亲大人请安。”
兰珏道了一声进来,兰徽挪进门内,垂手站在兰珏面前:“父亲大人有何吩咐?”
兰珏道:“也没别的,只是还要叮嘱你,万勿淘气,不可失礼。”
兰徽嗯了一声:“父亲大人放心,儿一定谨言慎行,绝不敢放肆。”
兰珏微颔首:“记得住便好。”招手让他在身边坐下,兰徽打量房内陈设,发现这间与自己那间并无太多不同,只是宽敞一些,被隔架隔出内外两道。但床也没大出多少,一样的布枕被褥,且或因他是童子,床单被面上还有花儿,爹这边的就是一色的青蓝,瞅着更粗糙了。
兰徽向兰珏身边挪了一寸,小小声问:“爹爹,儿想问,需在这里住多久?”
兰珏道:“尚未定归期,你只需乖乖住着即可。”
兰徽心里一沉,不好,难道要等到玳王洗心革面了才能回去?那得是什么时候!
兰徽根本不相信浪无名会有浪子回头一天,他不禁忧愁,自己和爹爹难道要在这里住成一位老大人和一个小老头?
兰珏秉灯夜读徐大人送来的书册,困倦难支时方才就寝,这段日子连着折腾,躺进硬板床的粗布被褥内,他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感叹这一程的平顺,又不敢多庆幸,谁知明日如何呢?且仔细为之,半看天命吧。
兰珏未思许多,便沉入梦乡。然丰乐县中,不少人今夜又不能眠。
不单是卓家的瓷器被人冒名取走。前去找寻卖花刘妈妈和徐添宝的衙役前来禀报,这两人均不在家中。刘妈妈的相公刘大爷哭天抢地说,老伴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他跟儿子本想去报官,因为那么些大老爷在县里,约莫知县老爷顾不上管老百姓的事儿,他们家人就自己先找着。街上封了,找也不好找。左右邻居都作证,确实刘家人找老太太来着。
徐添宝也是住在刘家,但他的事,刘家人却说不清楚。他自来丰乐县起,先在刘妈妈家借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就租下侧院的两间小房。这两间屋与主院隔了一道篱笆墙,旁侧单开了一道小门,徐添宝平日都从此门出入,吃饭也不跟刘家人一起。他平日不怎么在家,客栈夜里也需上工,刘家人说晚上经常不见他屋里亮灯,没多留意。
县衙刑房的捕快原想把刘大爷或刘家长子带到衙门问话,可谢赋被何述招去行馆了,未必能抽出身审问。捕快们于是十分机智地把刘家也围住,来请柳桐倚、燕修和桂淳示下。
桂淳道:“以卑职愚见,仍是分做两拨,各自查看,柳断丞以为如何?”
柳桐倚赞同,又问张屏意见,张屏道:“人命最重,我想先去刘家。”
桂淳道:“燕兄肯定需去查查大胆冒充京兆府公差的狂徒。卓西德与刑部的旧案有关,如此仍是桂某与燕兄去卓家吧。”
柳桐倚颔首:“我与芹墉兄去刘家。”
于是三名差役跟着燕修桂淳先行往卓家去,留下四人听凭张屏和柳桐倚吩咐。
张屏又向这四人拱手:“劳动诸位中的两人回县衙,先请两位大夫,备上解毒和止血急救药品,还要几匹马,大致与到刘宅的官差人数相等即可,速速赶到刘家。另寻出刘氏及徐添宝的户籍册。徐添宝的户册或是挂在通达客栈名下,若查到,就将那一年的伙计名单都取来一观。另请把一壶酒楼六年前至今日的伙计名录也一同找出。”
一个捕快立刻道:“卑职等这就去办。诸位大人可还有其他吩咐?”
柳桐倚未语,再看看张屏,张屏垂下眼皮,继而又抬眼道:“请闵仵作也候在衙门中吧。”
那捕快一愣,继而赶紧应喏,与另一人飞奔回衙门。柳桐倚与张屏由剩下的两位捕快陪着快步前行。
柳桐倚轻声问:“张兄觉得,会再有人遇害?”
张屏肃然看着前方:“希望我推断错了。”
刘家住在城北的一条小巷内。巷中一色是谢赋到任后新修的小院。院墙年前才统一粉刷过,光滑洁白,青砖路笔直一线。刘家的房子本是个大整院,现被隔成了三个小院,刘家长子、媳妇与三个娃住在东院;刘大爷和刘妈妈老两口住西院;最西侧两间厢房拉了一道篱笆同西院隔开,现租给徐添宝住。西厢原本朝东开向主院的屋门被封住,改到西侧开门,院墙上也单开出一扇小门。
张屏与柳桐倚到达时,刘大爷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捶胸哭。
“老太婆啊,你去哪了……你可莫有事……你有事让我怎么活……啊啊啊……”
刘家长子与搬出去住的二子三子都回来了,女眷听见官府的人来便回避到东院,长子次子一边一个安慰着刘大爷,小儿子在爹身后给他顺脊背。
见刚被捋成光杆儿的倒霉蛋张前知县与一位美貌少年郎一道进院,刘家人一时不明究竟,三个儿子稍点了点头,扶着刘大爷自小板凳上略一抬臀。县衙的捕快瞧着不像样,出声道:“这位大人是大理寺的柳断丞,亲自来查你们家的案子。”
刘家人这才一激灵,刘大爷猛地自小板凳上弹起,一踉跄险些一头扎倒,张屏跨前一步扶住,柳桐倚亦搀扶他的手臂:“老人家万勿多礼。晚辈有几句话想问,您老坐着说即可。”
刘大爷诚惶诚恐,万不敢坐,几个儿子搀扶着站定,又直打嗝。
柳桐倚见他难说囫囵话,先问刘家儿子:“令堂哪日不见的?”
刘家长子哽咽道:“回大人话,家母前日下午出门,一直未归。”
柳桐倚又问:“是出生意,还是因其他事务外出?”
刘家长子脸上却先闪过一丝难色,而后道:“家母前天没摆摊,这几日城里街边不便出生意。下午家母出门,先去了锦绣坊的郑妈妈处帮忙做针线,傍晚锦绣坊那边托了邻居孙婶捎话说,因活多,夜里歇在那边不回来了。昨天上午家母仍未归,午后城里路上都封了,是小人不孝,以为家母还会在那边留一宿。今天上午城里道路又封着,家父与小人虽有些急了,但想着可能晌午一解封家母就回来了。等到下午,依旧不见家母踪影,小人赶到锦绣坊询问,郑妈妈和那边做事的却都说,昨天家母没吃晌午饭就走了,好像是江南丝韵的芳夫人那边让家母帮她做几枝花儿,家母想赶在下午封道前过去。小人再去了江南丝韵,芳夫人竟说家母没有过去。小人与家父在城中到处找了没找到,又叫上两位弟弟一起找,家父累得晕了一回,我等先扶他老人家回来,正说要再去找,各位差爷就上门了……”
刘家次子抢话:“大人,为什么将家母的行踪与徐添宝一并问起?是不是姓徐的惹了什么事连累了我娘?”
柳桐倚含蓄道:“当下暂无证据证明令堂失踪与令表弟有关。只是通达客栈那边有件案子牵扯到令表弟,又因令堂乃他姨母,故一并询问。”
刘家小儿子神色大变:“徐添宝在通达客栈那份差事确实是我娘帮他求来的,这些年没捞到一声谢。若竟还连累我娘有个什么好歹,我跟姓徐的没完!”
刘家长子忙喝止,再向柳桐倚赔罪:“幼弟年少,不懂规矩,求大人恕罪。亦请大人明鉴,表弟虽赁我家房屋居住,但平日少有来往。他常不在家,家父与小人白天去铺子,家母出生意,都晚间才归,着实难打照面。”
柳桐倚安抚道:“诸位放心,衙门做事,皆遵守法度,询问只是办案程序中小小一环而已。眼下找到令堂最最要紧,请问令堂近日行动有无不寻常之处,或与谁有过什么龃龉?”
刘家长子含泪道:“家母为人最和善,又好帮人,给人做针线都常不收钱。邻居熟人无一不称赞她老人家心善爽利。平时出门就是出生意、帮人家做活。闲了要么买菜,与拙荆和几个孩子去街上逛逛,或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往庙里烧柱平安香,再没别的事了,怎会与人结怨?”
小儿子的眼眶红了:“大人问这话的意思是,我娘……凶多吉少?”
刘大爷再一声干嚎:“老太婆,你可别有什么三长两短——”
柳桐倚又温声安慰:“暂时还不能判定……只是……”
张屏面无表情接话:“失踪人口,早一时寻到,多一分生机。”
刘家小儿子倒抽一口冷气,次子催促:“爹,大哥,再多想想!”
刘家长子张了张嘴,刘大爷呜咽:“大人,小老儿招……老太婆她跟谁都没毛病,只跟我有毛病。那天她出门前,我们老两口拌了两句嘴。原是我晌午想吃口面片儿,平日她出摊辛苦,不舍得让她做费力气的饭食。难得她这天闲,我劳动她擀一碗给我吃。她不愿擀,说她晌午想吃干饭,埋怨我见不得她闲着,又埋怨好容易她能在家消停吃顿晌午饭,连顿自己想吃的都做不得。于是我俩杠了几句,她没擀面片儿,也没炒菜蒸饭。最后是我热了几个灶上剩的大前天买的饼子,凑合抹酱就咸菜。她边吃边数落我,说我比不上隔壁的老孙头老姚头会做饭能收拾屋子。我说你不给我做面片儿,我热饼伺候你,你还甩脸子给我瞧。觉得我不好,别的老头好,你去他们家呗,看他们家老太太容不容你当个小。我这话确实说得不对,因当时在气头上么。她将碗一摔,气鼓鼓地出门了。那天傍晚,她托人带话说不回来了,我还说,有本事一辈子别回来。这也是气话,其实我盼着她回来啊……哪回杠架,不是我先服软?呜呜~~老太婆你得囫囵回来……”
刘家长子满脸苦涩解释:“家父急得有些心乱,言语不清,请大人恕罪。”
柳桐倚温言询问:“令堂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去处?”
刘家长子哑声道:“真是能想到的地方都找了……”
张屏问:“会不会回娘家了?”
刘大爷哭:“她哪回得去啊,我的天……”
刘家长子抱拳:“大人恕罪,家母娘家在顺安县,现在那边的亲戚只有小人的舅舅与二姨两家,说实话这三四年都未曾走动。再则这几日县里出入甚严,不拿文牒根本出不了城,家母的文牒还在家里。”
刘大爷哭得又打起嗝来:“她不爱出城,嗝~让她带孙子去城外放个风筝她都不愿,嗝~……都,嗝~都是我去……嗝嗝嗝~~”
三个儿子搀住刘大爷再一通顺背。
张屏仍盯着长子问:“徐添宝是令二姨母之子?”
长子看了一眼柳桐倚,而后回答道:“不是,他是家母的长姐,大姨母家的儿子。”
张屏微皱眉:“他家不在顺安县?”
刘长子再瞅瞅柳桐倚,刘家次子道:“不在,我大姨家在丹化县。”
张屏追问:“一直在丹化,从未在顺安住过?”
刘大爷哽咽一声:“她那大姐夫是个倒插门!住她娘家住了老久……”
刘家长子又满脸通红解释:“不是不是,大人恕罪。家父急得有点糊涂。小人的大姨夫不是倒插门,以前咱们丰乐有个地方叫小亭口,好多工坊在那边。大姨夫在其中一个工坊当石匠,那边包吃包住,但不能带家眷,大姨索性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后来大姨夫在丹化又找了个活,带着大姨与表弟搬过去了。”
张屏问:“为什么令大姨母住娘家不住婆家?”
刘大爷再喊:“没婆家,她大姐夫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忙又解释:“不是倒插门。小人该死,话没说清楚。大姨夫是北边栾州府人,当年与同乡一起过来京兆府这边做石匠,先在顺安给人刻碑,娶了小人的大姨……”
刘大爷抽噎:“这俩人自个儿好上的,嗝~差点被她爹把腿打折,但她大姐非得愿意怎么办呢?只好认了这个倒插门。”
次子拍着刘大爷的背劝:“爹你少说两句吧。”
小儿子亦道:“是啊。大姨夫真不是倒插门,爹你别老说人家是。他要是倒插门,徐添宝得姓周,他随他爹姓徐,大姨夫就不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向柳桐倚和张屏补话:“大姨夫的父母家人一直在栾州那边,大姨夫与大姨成亲后,又在小亭口有了差事,大姨城里住惯了,觉得跟去那边不方便,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了几年。再以后,就去丹化了。”
柳桐倚问:“令外祖家是在顺安县城?令外祖、令大姨母姨夫及令大姨父的亲戚,有无在顺安县北坝乡住过?”
刘家长子道:“小人外祖家是顺安县城里的,那边乡下有没有亲戚,惭愧小人真不清楚了。”
张屏道:“令大姨父有没有一个姐姐或妹妹,住在顺安县北坝乡?”
刘家小儿子怒道:“我哥方才都说了,没。大姨父是自个儿过来这边的,顺安县城和他们家现在住的丹化县里都没徐家亲戚,怎会乡里有?你们要不信,查去呗!”
刘家长子忙道歉,又婉转道:“大姨家的事,小人知道的也不多。反正没听说过有,也或许有小人不知道,总之,大人们可以去查证。”
张屏仍是肃然问:“他们家搬去丹化,是在多少年前?徐添宝当时多大?”
刘家长子思索片刻:“没多大吧,他们搬过去得有十来年了,具体哪年哪月着实记不清了。”
柳桐倚问:“他家在丹化,为什么来这边的客栈做事?”
长子满脸为难,次子尴尬地扯扯嘴角,又是刘家小儿子道:“徐添宝在丹化那边犯过事儿,赌钱输了跟人打架,得罪了混世的,这才跑到丰乐来。大姨央求我们家帮他找个活做。”
张屏道:“通达客栈伙计一职,是贵府帮他谋得?”
刘家长子道:“小人家与通达客栈的卓老板有些拐弯亲戚。家母能在那边出生意,也是因为这点关系。”
张屏道:“是卓老板的岳父与你家有亲戚?”
刘家长子用钦佩的目光看看张屏:“大……张先生想必已经查过了。论起来,小人得称呼卓老板的岳丈一声叔爷。那年县里整修,恩隆大街新开好多店铺,大姨母和姨夫在丹化都听说了,想着新店肯定招人,就把表弟送来了。”
次子接话:“但越是新店铺,招人越想招熟手,表弟当时找了几家店,人家都没收。正好通达客栈也迁到恩隆街上不久,家母去央告了叔奶奶,才给表弟安排了份差事。”
柳桐倚道:“令堂真是疼爱外甥。”
刘家小儿子冷笑:“疼也得人家领情,大姨可把我娘一顿埋怨,问为什么给她儿子找个伺候人的活!”
刘家长子又圆话:“那时表弟还小,大姨怕他毛躁惹事,打了店里贵重的东西冲撞了贵客赔不起。待表弟在店里做熟了就不说了。”
张屏问:“徐添宝进客栈当差是在五年前?”
刘家长子再皱眉:“没五年吧,当时通达客栈已经迁到恩隆大街有一阵儿了……”
次子点头:“对,他是新街上客栈开业的第二年开春过来的。待真正开始上工做事,都四五月份了。差不多是四年。”
刘家长子补话:“客栈招人,伙计都记在店铺名下。年份这些,大人们查商铺档册也能查到。”
张屏与柳桐倚在刘家屋内与徐添宝的住处转了一圈,顺便再问了问刘家的情况。
刘大爷姓刘名多全,是丰乐本县人士,在大丰年粮行做了几十年账房,现下长子伯秀预备接这个位置,先给爹做副手,每天与刘大爷一道去店里。
次子刘仲勤跟着岳丈在油铺做事,小儿子叔聪念过几年书,当下也在大丰年粮行当文书。
刘大爷与刘妈妈老夫妇住的几间屋陈设简单,收拾得非常干净。桌椅板凳使用多年,边角都磨圆了。桌上点的是油灯,床单被面早褪了色,但并无污渍与异味。一个大竹篓里堆着扎好的纱绢花。另有几枝刚拿绒线缠好花柄尚未堆纱的放在另一个簸箕中。
刘家长子哑声道:“家母这两年眼神精力都不如以前,小人常劝她别做这营生了,小人与两个弟弟还能让爹娘饿着么?但她总不肯停,小人想让拙荆帮帮她,但拙荆手笨,扎得花样不好看,家母也心疼拙荆带孩子辛苦。多还是自己做……”
张屏将屋内看遍,又转去徐添宝那边,只见门口的扯着两根两根晾衣绳,一根上晾着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并两件内穿的短衣、一双布袜、一块头巾,都是洗过的。另一根上搭着一套夹袄夹裤。墙边搁着一双短帮的厚絮鞋、一双布靴,刷得干干净净,鞋头鞋帮和鞋底多有磨损处,棉鞋底补了前掌,一只靴头被缝补过,针脚乱七八糟,染了和靴面一般的颜色,远看不大瞧得出。
捕快砸开门锁,屋内竟也挺齐整。外一间屋正中的矮方桌上摆着一盏油灯、一把粗瓷的茶壶并一个杯子,桌面干干净净。内屋床上被褥枕头也都挺旧了,被子叠放在床角,枕头上不见睡凹的痕迹,也没有残发和脑油渍。墙角一个盆架,两个木盆一个放在架上,一个放在架底,内无残水。手巾整齐地叠挂在架背。
靠墙的矮柜上半部份叠放着罩衫夹袄及另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与配套的头巾。下方的藤箱里放着天暖时穿的薄衣,没几件,全部折得方方正正,袖口衣襟有破损的地方都修补过,针脚很整齐。几件衣服中夹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小颗碎银。衣箱角躺着一小串铜钱,大约有一百多枚。
矮柜旁又有一口木箱,靠边缘横放着一张卷起的蒲席,席中也藏了一串铜钱,比衣箱里的多些,大约二三百文。一侧的一个方藤筐内装着几双薄些的布鞋和薄布靴,也都是旧的,有两双鞋边磨起了毛,刷洗得很干净。一只布靴筒里又藏了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颗碎银、一个乌银镶黄晶石的大扳指、几枚刻着胡番文字和胡人头像的钱币、一只不知是骨雕还是牙雕的小猴子、一个玛瑙小酒盏、一串彩石珠串。大风小说
木箱另一侧的小筐里放着一顶叠好的蚊帐及一盒蚊香。
刘家的长子伯秀与小儿子叔聪也跟到了这边屋中,见张屏自凉席筒内拎出钱串,又再倒出布袋里的东西,刘叔聪脱口道:“他竟攒了不少家私,还成天跟我娘哭穷,月月问能不能少交房租,这屋子算半给他白住的,这几年连糖都没给孩子买过。”
刘伯秀尴尬拦住他话:“莫要这样说,都是亲戚,哪能算着么清。”又追问,“到底表弟出了什么事?求大人们速速找寻家母与他!”
柳桐倚安慰:“我等必尽力追寻。”
张屏踱到窗边矮桌旁,桌面上搁着一面铜镜、一瓶发油、一盒擦脸的香脂,并一把木梳。
张屏问:“令表弟是否与女子有往来?”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桌面上这些,应该都是表弟自己使的。”
刘叔聪嗤道:“我说他怎么成天香喷喷的,这些家伙什儿,抵得上大姑娘的梳妆盒了吧。”
刘伯秀向柳桐倚张屏解释:“舍弟无状,方才的言语,大人们千万别放在心上。表弟在客栈做事,须得体面。他刚来时不怎么扫屋子,穿衣也不大讲究。自做了这份差事后,就越来越会收拾了。”
张屏点点头,拉开抽屉。一只抽屉内有一套修面及剪磨指甲的刮刀剪钳小锉,一瓶闻着是治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的药油。一个放着一把小剪几块布头和插着一根大针的线轴的小木匣,还有一块红绸布里包着两只骰子。
另一抽屉内有一把算盘,一副笔砚,一摞裁成方形的纸,上面几张歪歪扭扭记了些数字。
张屏问刘家二子:“徐添宝有无对诸位提起客栈里的事?比如,见过哪些客人,收过什么打赏,客栈里出过什么有趣或不一般的事件……”
刘伯秀摇头:“表弟说他们这行有规矩,不能在外说客栈里的事,若讲了客人与店里的闲话被东家知道,立刻就得走人,而且整个行里都不会再用了。”
刘叔聪啧道:“他的事儿都规矩大,让讲一两件红头发绿眼珠胡客的故事哄孩子玩都不干,简直像在衙门当什么大老爷一样。”
张屏转过话风:“两位方才说徐添宝在丹化县时好赌,当下是否仍有此嗜好?”
刘叔聪呵呵一声:“可能还是会搓两把。”
刘伯秀道:“谢大人来时立了规矩,县里一不准放印子钱,二不准私设赌坊。表弟自从在客栈里做事几年,不像小时候那么贪玩了,客栈规矩大,犯了事的不能在那里做工。他也不敢,估摸着即便私下玩点,也都是小牌。”
张屏再问:“有无因此欠债?”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他被人追债。”
刘叔聪又接话:“我前两天倒遇见一个他的债主,就是巷口的孙大爷。说徐添宝欠他六文牌钱,他等着这钱去搓澡。把我臊得不行。今儿一看他分明藏着挺不少钱的,却不还人八十来岁老大爷的六文钱,好意思么!老头因这六文钱半个月没去澡堂,都快馊了。丢不丢人!没奈何我把钱给他垫上了。这样的事也不只一两回。”
刘伯秀又道:“想是表弟忘记了。有些老人家闲来无事搓几圈牌,表弟或是去给他们凑个人头。”
张屏继续问:“听闻他经常不在家,两位当真不知他常去何处,结交哪些朋友?”
刘伯秀摇头:“小人白天要去铺子里做事,早出晚归,真不常与表弟打照面。”
张屏拿起那几张写了字的纸,犀利望着刘伯秀的双眼:“徐添宝在学算账,竟从不曾向令尊或你请教?”
刘伯秀怔了一下,尴尬地动了动嘴唇。
刘叔聪抢话道:“他的门都是单开的,成天见不着面,谁知他在想什么!请大人们给句明话,你们在此磨蹭着问来问去,还找不找人,管不管我娘跟徐添宝的死活!”
张屏神色凝重,抓着这几张纸疾步出屋,回到刘家二老所住的院子,询问仍在堂屋啜泣的刘大爷。
“老人家可知徐添宝想学算账之事?”
刘大爷抬起哭肿的双眼愣愣看了看张屏,哑声道:“我……我原也想教他来着,只是那阵子没得空。后来他自个儿找到了门道……”
张屏问:“在哪?”
刘大爷哆嗦了一下:“是了,哪来着,哪来着……”转目看向给他捏肩的次子仲勤,“他在那个万里迎运找着活了么?”
刘仲勤未答,门外却飘进刘伯秀沙哑的声音:“找着了,爹。”
张屏转身,刘伯秀涨红面孔向他和跟来的柳桐倚深深一揖:“望请恕罪,方才小人的确瞒下了一些事。表弟……想同家父学记账。他说自己年岁渐大,总不能一直做伙计,想学门手艺……”
刘叔聪大声道:“那咱家也不是就该着教他的!我娘已经求爹爹告奶奶给他谋到这份差了,他要学手艺,为什么不能自己找人学?学什么不好,偏学咱爹会的,合着我们全家都得贴他供他!”
刘仲勤喝道:“老三你少说两句,没处显能耐了是吧!”
刘伯秀长叹一声,仍是向张屏和柳桐倚道:“表弟想学算账,应是觉得跟亲戚学方便。但……表弟住在这,与小人平日里难免有些磕绊……小人亦有私心,表弟在客栈这些年,其实已学得比我们弟兄几个都会来事,比如他或是为讨家父开心,曾打算牵线令客栈厨房考虑改买大丰年的粮食……然小人多半出于嫉妒,就揣测他是否还有别的目的……”
张屏直截了当道:“于是你与令尊都不想教他。”
刘伯秀点头:“对。他求了几回,家父与在下只管推诿,他瞧出来了,没再提,到处在城里转着找人教。难免招了邻居熟人议论,说我们家凉薄,待他不好……”
刘叔聪冷笑:“升米恩斗米仇呗。他有今天是因为谁?然一件事不如他意,我们家就成恶人了!”
张屏未理会刘叔聪言语,仍问刘伯秀:“徐添宝如何求人教他算账?”
刘伯秀道:“附近有老邻居是老账房,他就给人家扫地买酒,陪着下棋搓牌……”
张屏道:“跟孙大爷打牌也是?”
刘伯秀点头:“是,但孙大爷不是账房,老跟他一起搓牌的乔大爷才是。后来乔大爷给表弟指路,不上工时,去挨着城门的那家私驿万里承运白给人家点货搬运,其实是从抄货单开始学记账。”
张屏又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在那里做事?”
刘伯秀道:“去年年底吧,快腊月的时候。”再深深一揖,“小人已尽说实情,求大人与张先生也给小人家一句实话,是不是徐添宝怀恨在心,对家母做了什么?可小人一家这段时间真没惹过他。”
刘大爷嘶哑地嗝了一声:“五六天前,添宝拎着一只破靴子来问,他的靴头踢破了,能不能请他三姨帮着补补……老太婆出了一天摊儿,刚回来,腿疼胳膊酸得不行,一杯茶都没喝完。我就跟他开玩笑说,添宝啊,你的艺名改得好,得发。眼下做两份工,真的要发了,也得更讲究些,破靴烂袜的,就别穿了,扔了买新的,多省心。他笑着说,对不住,是他老不让他三姨省心,他错了,求我别寒碜他,他就是个小伙计,第二份工也是白给人做,只会出力气,以后能少给人添些麻烦就好,而后拎着鞋走了。老太婆心里有些不好受,追过去说帮他补,他说不用,鞋已经扔了……”
刘叔聪气急跺脚:“竟还有这事?爹你一开始怎么不说!”
刘大爷哽咽:“我想着就一双鞋,能置多大气?”
刘叔聪恨恨磨牙:“徐添宝不一惯这样么,只要有一星半点不顺着他,他心里就记上!”
刘仲勤道:“应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对咱娘下毒手吧……”
刘叔聪赤红眼珠一指张屏和柳桐倚:“那二哥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过来?!”
刘大爷嗝地一抽,又嘶声大哭,刘伯秀赶紧一跨步挡在刘叔聪与柳桐倚张屏之间,一巴掌拍下刘叔聪的手:“老三不得无礼!”转身向柳桐倚张屏连连作揖道歉。
柳桐倚道:“无妨。但请告知那家万里承运在何处?”
刘伯秀立刻道:“西城门边上,一个大门楼。小人可以带路。”
柳桐倚道:“不必,惭愧我方才糊涂了,县中捕快们肯定认得。诸位请先在家等候消息。”
刘伯秀再深深一揖:“求大人一定找到家母。”刘家另两个儿子搀扶刘大爷也跟着行礼。柳桐倚温言与他们作别,张屏不声不响转身,疾步走向大门外。
跨出刘家大门,他先询问:“大夫到了没?”
立刻有人应声:“到了。”
两位背着药箱的人自灯影中走出,欲进刘宅,被张屏拦住。
“请二位稍后随柳断丞与我去一个地方。”
两个大夫愣住,柳桐倚快步赶来,张屏侧身看他:“柳断丞要去万里承运?”
柳桐倚一顿:“张兄想去别处?”
张屏颔首,扫视众捕快衙役:“当下共有多少人手?不算柳大人、在下及这两位大夫。”
一个衙役道:“回大人与先生话,守在这里的有六个,陪着两位大夫又过来四个,加上随柳大人与先生尊驾一同过来的两人,拢共十二人。”
张屏问:“有无十二匹马?”
方才回衙门传话的捕快之一上前:“惭愧衙门一时没这么多马匹,只带过来一辆车,加上拉车的共六匹马,三头骡子。”
张屏问两位大夫:“二位可会骑马?”
个子高些少壮年纪的大夫羞惭道:“学生有些惧牲口,不会骑马,骡子也……”
瘦小花白胡子的老者道:“老夫会骑。”
张屏松了一口气,向柳桐倚拱手:“我更急些,能否让这位年轻些的大夫与柳断丞一同乘车,往万里乘运?”
柳桐倚爽快道:“好。只需一匹马拉车即可,车驾不及马快,那骡子全归我这边。如此芹墉兄与我除却一边一位大夫,都再带三个人。仍是剩下六人守在此处。”
张屏点头:“好,多谢。”
两人各自点人,到巷口登车乘马,柳桐倚又问:“芹墉兄还未告诉我,你去何处?”
张屏接过马鞭:“去下午的那片废宅。”
再行过一段路,前方道旁出现一块看似平平无奇的界石,上刻着“念勤乡”三个朱字,系太/祖皇帝御笔亲题。
兰珏与众人下马行礼。启檀亦下了车,向界石三叩首。过了界石的这一程需他步行前往。
启檀在车中坐了半日,早觉得气闷,正巴不得出来活动,但拘于礼数,得做出个沉痛忏悔的形容,绷住脸按捺着想飞奔的双腿一步步朝前走,卞公公伴随其侧。兰珏带着兰徽在一堆护卫后徐徐而行。
兰徽一本正经地跟着兰珏,经过前番的历练,他自觉已深谙世情,晓得此刻必须内敛沉稳,不给爹爹丢人。想拉爹衣袖的手需忍住,更不能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似的问东问西,唯暗自兴奋地瞧着前方及两侧,只见平坦坦大片田地,老远才有一株孤伶伶的树。兰徽便在心中淡淡一笑——这样布置,应是为了防止有人行刺吧。
念勤乡一带的千亩良田俱是藉田。此地还有一段来历,太/祖皇帝年少时曾在太原府赵将军麾下做过前锋,甚得将军器重,有一回在打仗时救了将军的公子赵固源一命,将军公子因此与太/祖皇帝结拜为兄弟,并曰,待他日天下太平,你不用打仗了,我再赠你千亩肥田,以谢今日之恩。太/祖皇帝当时豪爽一笑,随口应了一声好,就把这事忘却了。后来将军公子被太/祖皇帝真龙气质折服,竟成了太/祖皇帝最忠实的部下,追随太/祖皇帝一同打天下。待江山大定,太/祖皇帝登基,分封功臣,赵固源被封为扬威侯,除却郡属封地,另赐近京县境田亩,备做府邸庄园之用。赵侯谢恩道,此田臣不敢领,当要献还陛下,以应当年之诺。只是天下俱是皇上的土地,臣借皇恩为敬献,又是取巧,亦请皇上宽恕。
太/祖皇帝爽朗一笑,这才想起当年旧事,便收下了这千亩田地,又恰正思之先农坛内的演耕田狭小,每年祀农大典时秉耒亲耕仍不足以体现重农桑之圣心,遂将这千亩良田地也作藉田,又为此乡赐名念勤乡。每年仲春、孟秋、季冬都会驾临此地,亲执耒,观长势,自收割。之后的数代皇帝渐改做每年春天或秋天来此一趟。
念勤乡的田亩被划数块,分种麦、稻、豆、黍、麻、油菜,又有桑林百亩,蚕房几带。再设织坊、油坊、酒坊,畜养耕牛及鸡鸭羊等。羊只剪毛挤奶,鸡鸭养而不杀,以示仁德好生。藉田所产,一半供奉宫中,其余分赏诸皇亲及重臣。
田亩中央的耕织园乃圣驾亲临时的下榻之处,园外有篱笆围起的农田数亩。玳王往日曾随先帝与今上在其中住过,以他今日处境,当然不能再进去住了,然仍需先步行到篱笆外,向着园子及京城方向叩首三下,方才能前往住处。
玳王磕头时,兰珏与其余随行人等也一同礼拜。拜毕,向南退行至一个小路口,道边有几人守候,为首的一人一袭五品官袍,乃宗正府的理事郎。另一位身着六品服色者,兰珏十分熟悉,是礼部祠祭司的主事季惟。
念勤乡为户部、宗正府与礼部共辖,合设了一个小小的署坊专理此乡事务。安置玳王的事与户部无关,户部的官员就没过来。
几位官吏上前厮见,宗正府理事郎任廉道:“房舍已打扫干净,请往这方移步。”领着众人再行了一刻钟左右,只见一带白墙,围着几间屋舍,坐落在青青麦田与黄澄澄的油菜花地之间,衬着只剩了一爿脑袋边在苍穹与田亩交接处的橙红落日,搭着浅红深黛的云色天光,真是画一般的田园暮色。
到了院门前,任理事郎推开古朴的门扇。卞公公入内,查看一圈后,方转还欲搀扶玳王进门。
启檀甩开卞公公的手,自行跨进门内。兰珏不动声色将好奇想向门内张望的兰徽往身后一挡,候立在院墙边。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任理事郎、季主事等几人方才出来。卞公公亦到门边,朝兰珏等道:“院内已经歇下了,今日多劳,着实感谢。”
兰珏微笑还礼:“得伴殿下,既为幸事,又乃份内,怎敢承公公此言。”
待卞公公入内,季惟向兰珏施礼:“下官怠慢,请大人再移尊步。”任理事郎躬身作别:“下官需先告退,请大人恕罪。”
兰珏颔首,客气与任廉别过,携着兰徽随季惟沿平坦小路再走了近一刻钟,到达另一座小院。
或因此时暮色浓重,夕阳彩云俱已不见,兰徽瞅着这座院子,觉得远比不上浪无名的那座漂亮。旁边没有油菜花地,只有麦田,这时看起来暗沉沉的,伴着一棵老树,临着一口水塘,门前还有一个石磨。爹却看起来挺高兴,笑吟吟地道谢。
“如此清幽之地,宿之唯恐玷污,愿可沾染圣灵之气。”
进了院子,转过照壁,小小一间院落。季惟又向兰珏道:“正堂三间,大人与小公子可做厅室书斋之用,旁侧厢房也已布置妥了。只是此院住不了太多人,从这里往西还有几间屋子,大人的其他随行可暂宿在那边。”
兰珏又道谢:“多劳你费心。”
季惟虽是兰珏下属,但在此做事,一举一动尤要遵守规矩,兰珏让他到厅中喝杯茶,他也婉拒,站在院中介绍完毕,即刻告辞。
他这厢刚走,那厢门外又有人叩门,送上一信一箱,函封并无落款印章,管事瞧出是翰林院式样,请送东西的人进院,那人不肯。管事只得先将信与箱子急呈与兰珏。兰珏拆开一看,竟是翰林院掌院冉大人亲笔,忙让管事再去请人进来,那人却已离去。倒是有两名提着食盒的青衣小仆到来,送上晚膳。
兰珏命管事接下,打赏小仆,又道:“怎好意思如此劳动,院中既有厨灶,自可做炊食。”
一名小仆道:“大人一路劳累,临时举炊或要到深夜了,主事大人遂吩咐小的们前来奉膳。另着小的们转禀大人,厨下油米食材,有什么缺的,知会一声即可。”
兰珏含笑让小仆带话,多谢主事有心照应,又令管事相送。自先到厅中拜阅掌院大人的长信,心情有些复杂,他刚获封了一个翰林头衔,还未来得及正式拜谒冉掌院这位新上司,不想竟先这般互通有无。
冉掌院此信,乃为向他交代玳王的功课。玳王及其他几位皇子与今上一样,名义上的老师都是云太傅,但太傅公务繁忙,平日为玳王讲书的,是冉掌院和几位侍讲学士。
冉大人性情柔缓慈和,人都道堪与陶周风媲美,只是心不如陶尚书大,教玳王的这些年,头发胡子白了一多半。玳王犯事后,据说老大人几天几夜没合眼,之后大病一场,请罪去官归乡。永宣帝抚慰,太后也道:“这事怎能怨冉卿,若冉卿有过,哀家更是第一个要向先帝请罪,自去修行了。”
此时兰珏读着老大人的书信,只见一行行一项项尽透着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心血,待打开箱子,兰珏更想叹息了——
满满一箱,竟是老大人亲笔著写的经书释文、玳王到目前为止所读书卷的目录,及此前的课业安排等等。
老大人唯恐这般交代令兰珏不悦,又在信中诚恳解释,并谆谆嘱托。兰珏读完,恭敬折起信函,与书箱一同供到内堂案上,方才命家仆摆菜用饭。
兰徽亦进了厅,待兰珏在清漆大方桌边的老榆木椅子上落座,方才跟着坐下。
正堂的三间屋都不多大,白墙砖地,陈设甚是朴拙。瞧着竟有几分像张屏在知县宅子里的那间厅,只是桌椅案几都还配套。
因曾相及丰乐县案子的缘故,兰珏近日对器皿格外留意,细打量送来菜肴的盘碟,酱口肥釉,汤盆和碗底足露着素胎,淋漓几挂流釉滴痕,看似不甚精致,与民间使用的仿佛并无不同,然润泽内敛,在灯下泛着羊脂一般含蓄的光。
兰珏看碗盘时,兰徽在看菜。送的这几道菜也都很淳朴,面筋笋片、腐皮珍珠丸、罐焖肉、江米酿鸭之类,大多是兰徽从未吃过的,搁了不少油盐酱,和兰府膳食的口味大不相同。兰珏略用了几筷就停,兰徽倒吃得挺香。吃完了又觉得渴,等不及一刻钟便要喝茶。
晚饭罢,家仆已布置好了厢房,兰珏沐浴毕,见兰徽竟仍在院中假装看星星,磨磨蹭蹭转圈,不肯进卧房。兰珏知道他是怯黑怕虫,便假意吩咐小厮:“少爷这几日要读的书本,可已摆放妥了?”跨进兰徽的卧房。兰徽立刻哧溜跟进了屋。小厮哈腰回话:“禀老爷,少爷读的圣贤书,小的都已恭敬供在案上了,连笔砚也摆好了,纸亦按少爷平日用惯的大小折放了一摞。另请老爷示下,枕帐被褥还有桌上的壶杯可要换做家里的?”
兰珏道:“只把杯子换两个与茶壶匹配的即可,其余不用动。”心中却也暗叹这边办事的规矩。卧房中只摆了一张板头木床,挂着一顶素青帐,搁着一个布面糠皮芯枕头,铺着一张青花布床单,展着一床素布里纳青花布面的被。估计只有张屏才会觉得这张床舒服。
然兰珏还得做出一副语重心长的神情,摸着那剌手的被面,对哭丧脸的兰徽道:“此处的一丝一麻,一针一线,或皆是产自藉田,需恭敬对待。沐浴之后,方可就寝,入睡之前,先感圣恩。”
兰徽瘪瘪嘴,应了一句:“儿子知道了。”又眼巴巴瞅着要转身离去的兰珏。
兰珏出得门外,又淡淡向小厮道:“是了,我还有几句话要吩咐少爷,让他到我房中来。”
兰徽立刻蹦起身,追上兰珏到了正厢房门前,又收住脚,待到兰珏进入屋内坐下,方才道:“儿子给父亲大人请安。”
兰珏道了一声进来,兰徽挪进门内,垂手站在兰珏面前:“父亲大人有何吩咐?”
兰珏道:“也没别的,只是还要叮嘱你,万勿淘气,不可失礼。”
兰徽嗯了一声:“父亲大人放心,儿一定谨言慎行,绝不敢放肆。”
兰珏微颔首:“记得住便好。”招手让他在身边坐下,兰徽打量房内陈设,发现这间与自己那间并无太多不同,只是宽敞一些,被隔架隔出内外两道。但床也没大出多少,一样的布枕被褥,且或因他是童子,床单被面上还有花儿,爹这边的就是一色的青蓝,瞅着更粗糙了。
兰徽向兰珏身边挪了一寸,小小声问:“爹爹,儿想问,需在这里住多久?”
兰珏道:“尚未定归期,你只需乖乖住着即可。”
兰徽心里一沉,不好,难道要等到玳王洗心革面了才能回去?那得是什么时候!
兰徽根本不相信浪无名会有浪子回头一天,他不禁忧愁,自己和爹爹难道要在这里住成一位老大人和一个小老头?
兰珏秉灯夜读徐大人送来的书册,困倦难支时方才就寝,这段日子连着折腾,躺进硬板床的粗布被褥内,他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感叹这一程的平顺,又不敢多庆幸,谁知明日如何呢?且仔细为之,半看天命吧。
兰珏未思许多,便沉入梦乡。然丰乐县中,不少人今夜又不能眠。
不单是卓家的瓷器被人冒名取走。前去找寻卖花刘妈妈和徐添宝的衙役前来禀报,这两人均不在家中。刘妈妈的相公刘大爷哭天抢地说,老伴已经两天没回家了,他跟儿子本想去报官,因为那么些大老爷在县里,约莫知县老爷顾不上管老百姓的事儿,他们家人就自己先找着。街上封了,找也不好找。左右邻居都作证,确实刘家人找老太太来着。
徐添宝也是住在刘家,但他的事,刘家人却说不清楚。他自来丰乐县起,先在刘妈妈家借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就租下侧院的两间小房。这两间屋与主院隔了一道篱笆墙,旁侧单开了一道小门,徐添宝平日都从此门出入,吃饭也不跟刘家人一起。他平日不怎么在家,客栈夜里也需上工,刘家人说晚上经常不见他屋里亮灯,没多留意。
县衙刑房的捕快原想把刘大爷或刘家长子带到衙门问话,可谢赋被何述招去行馆了,未必能抽出身审问。捕快们于是十分机智地把刘家也围住,来请柳桐倚、燕修和桂淳示下。
桂淳道:“以卑职愚见,仍是分做两拨,各自查看,柳断丞以为如何?”
柳桐倚赞同,又问张屏意见,张屏道:“人命最重,我想先去刘家。”
桂淳道:“燕兄肯定需去查查大胆冒充京兆府公差的狂徒。卓西德与刑部的旧案有关,如此仍是桂某与燕兄去卓家吧。”
柳桐倚颔首:“我与芹墉兄去刘家。”
于是三名差役跟着燕修桂淳先行往卓家去,留下四人听凭张屏和柳桐倚吩咐。
张屏又向这四人拱手:“劳动诸位中的两人回县衙,先请两位大夫,备上解毒和止血急救药品,还要几匹马,大致与到刘宅的官差人数相等即可,速速赶到刘家。另寻出刘氏及徐添宝的户籍册。徐添宝的户册或是挂在通达客栈名下,若查到,就将那一年的伙计名单都取来一观。另请把一壶酒楼六年前至今日的伙计名录也一同找出。”
一个捕快立刻道:“卑职等这就去办。诸位大人可还有其他吩咐?”
柳桐倚未语,再看看张屏,张屏垂下眼皮,继而又抬眼道:“请闵仵作也候在衙门中吧。”
那捕快一愣,继而赶紧应喏,与另一人飞奔回衙门。柳桐倚与张屏由剩下的两位捕快陪着快步前行。
柳桐倚轻声问:“张兄觉得,会再有人遇害?”
张屏肃然看着前方:“希望我推断错了。”
刘家住在城北的一条小巷内。巷中一色是谢赋到任后新修的小院。院墙年前才统一粉刷过,光滑洁白,青砖路笔直一线。刘家的房子本是个大整院,现被隔成了三个小院,刘家长子、媳妇与三个娃住在东院;刘大爷和刘妈妈老两口住西院;最西侧两间厢房拉了一道篱笆同西院隔开,现租给徐添宝住。西厢原本朝东开向主院的屋门被封住,改到西侧开门,院墙上也单开出一扇小门。
张屏与柳桐倚到达时,刘大爷正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捶胸哭。
“老太婆啊,你去哪了……你可莫有事……你有事让我怎么活……啊啊啊……”
刘家长子与搬出去住的二子三子都回来了,女眷听见官府的人来便回避到东院,长子次子一边一个安慰着刘大爷,小儿子在爹身后给他顺脊背。
见刚被捋成光杆儿的倒霉蛋张前知县与一位美貌少年郎一道进院,刘家人一时不明究竟,三个儿子稍点了点头,扶着刘大爷自小板凳上略一抬臀。县衙的捕快瞧着不像样,出声道:“这位大人是大理寺的柳断丞,亲自来查你们家的案子。”
刘家人这才一激灵,刘大爷猛地自小板凳上弹起,一踉跄险些一头扎倒,张屏跨前一步扶住,柳桐倚亦搀扶他的手臂:“老人家万勿多礼。晚辈有几句话想问,您老坐着说即可。”
刘大爷诚惶诚恐,万不敢坐,几个儿子搀扶着站定,又直打嗝。
柳桐倚见他难说囫囵话,先问刘家儿子:“令堂哪日不见的?”
刘家长子哽咽道:“回大人话,家母前日下午出门,一直未归。”
柳桐倚又问:“是出生意,还是因其他事务外出?”
刘家长子脸上却先闪过一丝难色,而后道:“家母前天没摆摊,这几日城里街边不便出生意。下午家母出门,先去了锦绣坊的郑妈妈处帮忙做针线,傍晚锦绣坊那边托了邻居孙婶捎话说,因活多,夜里歇在那边不回来了。昨天上午家母仍未归,午后城里路上都封了,是小人不孝,以为家母还会在那边留一宿。今天上午城里道路又封着,家父与小人虽有些急了,但想着可能晌午一解封家母就回来了。等到下午,依旧不见家母踪影,小人赶到锦绣坊询问,郑妈妈和那边做事的却都说,昨天家母没吃晌午饭就走了,好像是江南丝韵的芳夫人那边让家母帮她做几枝花儿,家母想赶在下午封道前过去。小人再去了江南丝韵,芳夫人竟说家母没有过去。小人与家父在城中到处找了没找到,又叫上两位弟弟一起找,家父累得晕了一回,我等先扶他老人家回来,正说要再去找,各位差爷就上门了……”
刘家次子抢话:“大人,为什么将家母的行踪与徐添宝一并问起?是不是姓徐的惹了什么事连累了我娘?”
柳桐倚含蓄道:“当下暂无证据证明令堂失踪与令表弟有关。只是通达客栈那边有件案子牵扯到令表弟,又因令堂乃他姨母,故一并询问。”
刘家小儿子神色大变:“徐添宝在通达客栈那份差事确实是我娘帮他求来的,这些年没捞到一声谢。若竟还连累我娘有个什么好歹,我跟姓徐的没完!”
刘家长子忙喝止,再向柳桐倚赔罪:“幼弟年少,不懂规矩,求大人恕罪。亦请大人明鉴,表弟虽赁我家房屋居住,但平日少有来往。他常不在家,家父与小人白天去铺子,家母出生意,都晚间才归,着实难打照面。”
柳桐倚安抚道:“诸位放心,衙门做事,皆遵守法度,询问只是办案程序中小小一环而已。眼下找到令堂最最要紧,请问令堂近日行动有无不寻常之处,或与谁有过什么龃龉?”
刘家长子含泪道:“家母为人最和善,又好帮人,给人做针线都常不收钱。邻居熟人无一不称赞她老人家心善爽利。平时出门就是出生意、帮人家做活。闲了要么买菜,与拙荆和几个孩子去街上逛逛,或逢年过节初一十五往庙里烧柱平安香,再没别的事了,怎会与人结怨?”
小儿子的眼眶红了:“大人问这话的意思是,我娘……凶多吉少?”
刘大爷再一声干嚎:“老太婆,你可别有什么三长两短——”
柳桐倚又温声安慰:“暂时还不能判定……只是……”
张屏面无表情接话:“失踪人口,早一时寻到,多一分生机。”
刘家小儿子倒抽一口冷气,次子催促:“爹,大哥,再多想想!”
刘家长子张了张嘴,刘大爷呜咽:“大人,小老儿招……老太婆她跟谁都没毛病,只跟我有毛病。那天她出门前,我们老两口拌了两句嘴。原是我晌午想吃口面片儿,平日她出摊辛苦,不舍得让她做费力气的饭食。难得她这天闲,我劳动她擀一碗给我吃。她不愿擀,说她晌午想吃干饭,埋怨我见不得她闲着,又埋怨好容易她能在家消停吃顿晌午饭,连顿自己想吃的都做不得。于是我俩杠了几句,她没擀面片儿,也没炒菜蒸饭。最后是我热了几个灶上剩的大前天买的饼子,凑合抹酱就咸菜。她边吃边数落我,说我比不上隔壁的老孙头老姚头会做饭能收拾屋子。我说你不给我做面片儿,我热饼伺候你,你还甩脸子给我瞧。觉得我不好,别的老头好,你去他们家呗,看他们家老太太容不容你当个小。我这话确实说得不对,因当时在气头上么。她将碗一摔,气鼓鼓地出门了。那天傍晚,她托人带话说不回来了,我还说,有本事一辈子别回来。这也是气话,其实我盼着她回来啊……哪回杠架,不是我先服软?呜呜~~老太婆你得囫囵回来……”
刘家长子满脸苦涩解释:“家父急得有些心乱,言语不清,请大人恕罪。”
柳桐倚温言询问:“令堂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去处?”
刘家长子哑声道:“真是能想到的地方都找了……”
张屏问:“会不会回娘家了?”
刘大爷哭:“她哪回得去啊,我的天……”
刘家长子抱拳:“大人恕罪,家母娘家在顺安县,现在那边的亲戚只有小人的舅舅与二姨两家,说实话这三四年都未曾走动。再则这几日县里出入甚严,不拿文牒根本出不了城,家母的文牒还在家里。”
刘大爷哭得又打起嗝来:“她不爱出城,嗝~让她带孙子去城外放个风筝她都不愿,嗝~……都,嗝~都是我去……嗝嗝嗝~~”
三个儿子搀住刘大爷再一通顺背。
张屏仍盯着长子问:“徐添宝是令二姨母之子?”
长子看了一眼柳桐倚,而后回答道:“不是,他是家母的长姐,大姨母家的儿子。”
张屏微皱眉:“他家不在顺安县?”
刘长子再瞅瞅柳桐倚,刘家次子道:“不在,我大姨家在丹化县。”
张屏追问:“一直在丹化,从未在顺安住过?”
刘大爷哽咽一声:“她那大姐夫是个倒插门!住她娘家住了老久……”
刘家长子又满脸通红解释:“不是不是,大人恕罪。家父急得有点糊涂。小人的大姨夫不是倒插门,以前咱们丰乐有个地方叫小亭口,好多工坊在那边。大姨夫在其中一个工坊当石匠,那边包吃包住,但不能带家眷,大姨索性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后来大姨夫在丹化又找了个活,带着大姨与表弟搬过去了。”
张屏问:“为什么令大姨母住娘家不住婆家?”
刘大爷再喊:“没婆家,她大姐夫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忙又解释:“不是倒插门。小人该死,话没说清楚。大姨夫是北边栾州府人,当年与同乡一起过来京兆府这边做石匠,先在顺安给人刻碑,娶了小人的大姨……”
刘大爷抽噎:“这俩人自个儿好上的,嗝~差点被她爹把腿打折,但她大姐非得愿意怎么办呢?只好认了这个倒插门。”
次子拍着刘大爷的背劝:“爹你少说两句吧。”
小儿子亦道:“是啊。大姨夫真不是倒插门,爹你别老说人家是。他要是倒插门,徐添宝得姓周,他随他爹姓徐,大姨夫就不是倒插门。”
刘家长子向柳桐倚和张屏补话:“大姨夫的父母家人一直在栾州那边,大姨夫与大姨成亲后,又在小亭口有了差事,大姨城里住惯了,觉得跟去那边不方便,仍在小人的外祖家住了几年。再以后,就去丹化了。”
柳桐倚问:“令外祖家是在顺安县城?令外祖、令大姨母姨夫及令大姨父的亲戚,有无在顺安县北坝乡住过?”
刘家长子道:“小人外祖家是顺安县城里的,那边乡下有没有亲戚,惭愧小人真不清楚了。”
张屏道:“令大姨父有没有一个姐姐或妹妹,住在顺安县北坝乡?”
刘家小儿子怒道:“我哥方才都说了,没。大姨父是自个儿过来这边的,顺安县城和他们家现在住的丹化县里都没徐家亲戚,怎会乡里有?你们要不信,查去呗!”
刘家长子忙道歉,又婉转道:“大姨家的事,小人知道的也不多。反正没听说过有,也或许有小人不知道,总之,大人们可以去查证。”
张屏仍是肃然问:“他们家搬去丹化,是在多少年前?徐添宝当时多大?”
刘家长子思索片刻:“没多大吧,他们搬过去得有十来年了,具体哪年哪月着实记不清了。”
柳桐倚问:“他家在丹化,为什么来这边的客栈做事?”
长子满脸为难,次子尴尬地扯扯嘴角,又是刘家小儿子道:“徐添宝在丹化那边犯过事儿,赌钱输了跟人打架,得罪了混世的,这才跑到丰乐来。大姨央求我们家帮他找个活做。”
张屏道:“通达客栈伙计一职,是贵府帮他谋得?”
刘家长子道:“小人家与通达客栈的卓老板有些拐弯亲戚。家母能在那边出生意,也是因为这点关系。”
张屏道:“是卓老板的岳父与你家有亲戚?”
刘家长子用钦佩的目光看看张屏:“大……张先生想必已经查过了。论起来,小人得称呼卓老板的岳丈一声叔爷。那年县里整修,恩隆大街新开好多店铺,大姨母和姨夫在丹化都听说了,想着新店肯定招人,就把表弟送来了。”
次子接话:“但越是新店铺,招人越想招熟手,表弟当时找了几家店,人家都没收。正好通达客栈也迁到恩隆街上不久,家母去央告了叔奶奶,才给表弟安排了份差事。”
柳桐倚道:“令堂真是疼爱外甥。”
刘家小儿子冷笑:“疼也得人家领情,大姨可把我娘一顿埋怨,问为什么给她儿子找个伺候人的活!”
刘家长子又圆话:“那时表弟还小,大姨怕他毛躁惹事,打了店里贵重的东西冲撞了贵客赔不起。待表弟在店里做熟了就不说了。”
张屏问:“徐添宝进客栈当差是在五年前?”
刘家长子再皱眉:“没五年吧,当时通达客栈已经迁到恩隆大街有一阵儿了……”
次子点头:“对,他是新街上客栈开业的第二年开春过来的。待真正开始上工做事,都四五月份了。差不多是四年。”
刘家长子补话:“客栈招人,伙计都记在店铺名下。年份这些,大人们查商铺档册也能查到。”
张屏与柳桐倚在刘家屋内与徐添宝的住处转了一圈,顺便再问了问刘家的情况。
刘大爷姓刘名多全,是丰乐本县人士,在大丰年粮行做了几十年账房,现下长子伯秀预备接这个位置,先给爹做副手,每天与刘大爷一道去店里。
次子刘仲勤跟着岳丈在油铺做事,小儿子叔聪念过几年书,当下也在大丰年粮行当文书。
刘大爷与刘妈妈老夫妇住的几间屋陈设简单,收拾得非常干净。桌椅板凳使用多年,边角都磨圆了。桌上点的是油灯,床单被面早褪了色,但并无污渍与异味。一个大竹篓里堆着扎好的纱绢花。另有几枝刚拿绒线缠好花柄尚未堆纱的放在另一个簸箕中。
刘家长子哑声道:“家母这两年眼神精力都不如以前,小人常劝她别做这营生了,小人与两个弟弟还能让爹娘饿着么?但她总不肯停,小人想让拙荆帮帮她,但拙荆手笨,扎得花样不好看,家母也心疼拙荆带孩子辛苦。多还是自己做……”
张屏将屋内看遍,又转去徐添宝那边,只见门口的扯着两根两根晾衣绳,一根上晾着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并两件内穿的短衣、一双布袜、一块头巾,都是洗过的。另一根上搭着一套夹袄夹裤。墙边搁着一双短帮的厚絮鞋、一双布靴,刷得干干净净,鞋头鞋帮和鞋底多有磨损处,棉鞋底补了前掌,一只靴头被缝补过,针脚乱七八糟,染了和靴面一般的颜色,远看不大瞧得出。
捕快砸开门锁,屋内竟也挺齐整。外一间屋正中的矮方桌上摆着一盏油灯、一把粗瓷的茶壶并一个杯子,桌面干干净净。内屋床上被褥枕头也都挺旧了,被子叠放在床角,枕头上不见睡凹的痕迹,也没有残发和脑油渍。墙角一个盆架,两个木盆一个放在架上,一个放在架底,内无残水。手巾整齐地叠挂在架背。
靠墙的矮柜上半部份叠放着罩衫夹袄及另一套通达客栈小伙计穿的褂裤与配套的头巾。下方的藤箱里放着天暖时穿的薄衣,没几件,全部折得方方正正,袖口衣襟有破损的地方都修补过,针脚很整齐。几件衣服中夹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小颗碎银。衣箱角躺着一小串铜钱,大约有一百多枚。
矮柜旁又有一口木箱,靠边缘横放着一张卷起的蒲席,席中也藏了一串铜钱,比衣箱里的多些,大约二三百文。一侧的一个方藤筐内装着几双薄些的布鞋和薄布靴,也都是旧的,有两双鞋边磨起了毛,刷洗得很干净。一只布靴筒里又藏了一个小布袋,里面有几颗碎银、一个乌银镶黄晶石的大扳指、几枚刻着胡番文字和胡人头像的钱币、一只不知是骨雕还是牙雕的小猴子、一个玛瑙小酒盏、一串彩石珠串。大风小说
木箱另一侧的小筐里放着一顶叠好的蚊帐及一盒蚊香。
刘家的长子伯秀与小儿子叔聪也跟到了这边屋中,见张屏自凉席筒内拎出钱串,又再倒出布袋里的东西,刘叔聪脱口道:“他竟攒了不少家私,还成天跟我娘哭穷,月月问能不能少交房租,这屋子算半给他白住的,这几年连糖都没给孩子买过。”
刘伯秀尴尬拦住他话:“莫要这样说,都是亲戚,哪能算着么清。”又追问,“到底表弟出了什么事?求大人们速速找寻家母与他!”
柳桐倚安慰:“我等必尽力追寻。”
张屏踱到窗边矮桌旁,桌面上搁着一面铜镜、一瓶发油、一盒擦脸的香脂,并一把木梳。
张屏问:“令表弟是否与女子有往来?”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桌面上这些,应该都是表弟自己使的。”
刘叔聪嗤道:“我说他怎么成天香喷喷的,这些家伙什儿,抵得上大姑娘的梳妆盒了吧。”
刘伯秀向柳桐倚张屏解释:“舍弟无状,方才的言语,大人们千万别放在心上。表弟在客栈做事,须得体面。他刚来时不怎么扫屋子,穿衣也不大讲究。自做了这份差事后,就越来越会收拾了。”
张屏点点头,拉开抽屉。一只抽屉内有一套修面及剪磨指甲的刮刀剪钳小锉,一瓶闻着是治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的药油。一个放着一把小剪几块布头和插着一根大针的线轴的小木匣,还有一块红绸布里包着两只骰子。
另一抽屉内有一把算盘,一副笔砚,一摞裁成方形的纸,上面几张歪歪扭扭记了些数字。
张屏问刘家二子:“徐添宝有无对诸位提起客栈里的事?比如,见过哪些客人,收过什么打赏,客栈里出过什么有趣或不一般的事件……”
刘伯秀摇头:“表弟说他们这行有规矩,不能在外说客栈里的事,若讲了客人与店里的闲话被东家知道,立刻就得走人,而且整个行里都不会再用了。”
刘叔聪啧道:“他的事儿都规矩大,让讲一两件红头发绿眼珠胡客的故事哄孩子玩都不干,简直像在衙门当什么大老爷一样。”
张屏转过话风:“两位方才说徐添宝在丹化县时好赌,当下是否仍有此嗜好?”
刘叔聪呵呵一声:“可能还是会搓两把。”
刘伯秀道:“谢大人来时立了规矩,县里一不准放印子钱,二不准私设赌坊。表弟自从在客栈里做事几年,不像小时候那么贪玩了,客栈规矩大,犯了事的不能在那里做工。他也不敢,估摸着即便私下玩点,也都是小牌。”
张屏再问:“有无因此欠债?”
刘伯秀道:“小人从未见过他被人追债。”
刘叔聪又接话:“我前两天倒遇见一个他的债主,就是巷口的孙大爷。说徐添宝欠他六文牌钱,他等着这钱去搓澡。把我臊得不行。今儿一看他分明藏着挺不少钱的,却不还人八十来岁老大爷的六文钱,好意思么!老头因这六文钱半个月没去澡堂,都快馊了。丢不丢人!没奈何我把钱给他垫上了。这样的事也不只一两回。”
刘伯秀又道:“想是表弟忘记了。有些老人家闲来无事搓几圈牌,表弟或是去给他们凑个人头。”
张屏继续问:“听闻他经常不在家,两位当真不知他常去何处,结交哪些朋友?”
刘伯秀摇头:“小人白天要去铺子里做事,早出晚归,真不常与表弟打照面。”
张屏拿起那几张写了字的纸,犀利望着刘伯秀的双眼:“徐添宝在学算账,竟从不曾向令尊或你请教?”
刘伯秀怔了一下,尴尬地动了动嘴唇。
刘叔聪抢话道:“他的门都是单开的,成天见不着面,谁知他在想什么!请大人们给句明话,你们在此磨蹭着问来问去,还找不找人,管不管我娘跟徐添宝的死活!”
张屏神色凝重,抓着这几张纸疾步出屋,回到刘家二老所住的院子,询问仍在堂屋啜泣的刘大爷。
“老人家可知徐添宝想学算账之事?”
刘大爷抬起哭肿的双眼愣愣看了看张屏,哑声道:“我……我原也想教他来着,只是那阵子没得空。后来他自个儿找到了门道……”
张屏问:“在哪?”
刘大爷哆嗦了一下:“是了,哪来着,哪来着……”转目看向给他捏肩的次子仲勤,“他在那个万里迎运找着活了么?”
刘仲勤未答,门外却飘进刘伯秀沙哑的声音:“找着了,爹。”
张屏转身,刘伯秀涨红面孔向他和跟来的柳桐倚深深一揖:“望请恕罪,方才小人的确瞒下了一些事。表弟……想同家父学记账。他说自己年岁渐大,总不能一直做伙计,想学门手艺……”
刘叔聪大声道:“那咱家也不是就该着教他的!我娘已经求爹爹告奶奶给他谋到这份差了,他要学手艺,为什么不能自己找人学?学什么不好,偏学咱爹会的,合着我们全家都得贴他供他!”
刘仲勤喝道:“老三你少说两句,没处显能耐了是吧!”
刘伯秀长叹一声,仍是向张屏和柳桐倚道:“表弟想学算账,应是觉得跟亲戚学方便。但……表弟住在这,与小人平日里难免有些磕绊……小人亦有私心,表弟在客栈这些年,其实已学得比我们弟兄几个都会来事,比如他或是为讨家父开心,曾打算牵线令客栈厨房考虑改买大丰年的粮食……然小人多半出于嫉妒,就揣测他是否还有别的目的……”
张屏直截了当道:“于是你与令尊都不想教他。”
刘伯秀点头:“对。他求了几回,家父与在下只管推诿,他瞧出来了,没再提,到处在城里转着找人教。难免招了邻居熟人议论,说我们家凉薄,待他不好……”
刘叔聪冷笑:“升米恩斗米仇呗。他有今天是因为谁?然一件事不如他意,我们家就成恶人了!”
张屏未理会刘叔聪言语,仍问刘伯秀:“徐添宝如何求人教他算账?”
刘伯秀道:“附近有老邻居是老账房,他就给人家扫地买酒,陪着下棋搓牌……”
张屏道:“跟孙大爷打牌也是?”
刘伯秀点头:“是,但孙大爷不是账房,老跟他一起搓牌的乔大爷才是。后来乔大爷给表弟指路,不上工时,去挨着城门的那家私驿万里承运白给人家点货搬运,其实是从抄货单开始学记账。”
张屏又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在那里做事?”
刘伯秀道:“去年年底吧,快腊月的时候。”再深深一揖,“小人已尽说实情,求大人与张先生也给小人家一句实话,是不是徐添宝怀恨在心,对家母做了什么?可小人一家这段时间真没惹过他。”
刘大爷嘶哑地嗝了一声:“五六天前,添宝拎着一只破靴子来问,他的靴头踢破了,能不能请他三姨帮着补补……老太婆出了一天摊儿,刚回来,腿疼胳膊酸得不行,一杯茶都没喝完。我就跟他开玩笑说,添宝啊,你的艺名改得好,得发。眼下做两份工,真的要发了,也得更讲究些,破靴烂袜的,就别穿了,扔了买新的,多省心。他笑着说,对不住,是他老不让他三姨省心,他错了,求我别寒碜他,他就是个小伙计,第二份工也是白给人做,只会出力气,以后能少给人添些麻烦就好,而后拎着鞋走了。老太婆心里有些不好受,追过去说帮他补,他说不用,鞋已经扔了……”
刘叔聪气急跺脚:“竟还有这事?爹你一开始怎么不说!”
刘大爷哽咽:“我想着就一双鞋,能置多大气?”
刘叔聪恨恨磨牙:“徐添宝不一惯这样么,只要有一星半点不顺着他,他心里就记上!”
刘仲勤道:“应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对咱娘下毒手吧……”
刘叔聪赤红眼珠一指张屏和柳桐倚:“那二哥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过来?!”
刘大爷嗝地一抽,又嘶声大哭,刘伯秀赶紧一跨步挡在刘叔聪与柳桐倚张屏之间,一巴掌拍下刘叔聪的手:“老三不得无礼!”转身向柳桐倚张屏连连作揖道歉。
柳桐倚道:“无妨。但请告知那家万里承运在何处?”
刘伯秀立刻道:“西城门边上,一个大门楼。小人可以带路。”
柳桐倚道:“不必,惭愧我方才糊涂了,县中捕快们肯定认得。诸位请先在家等候消息。”
刘伯秀再深深一揖:“求大人一定找到家母。”刘家另两个儿子搀扶刘大爷也跟着行礼。柳桐倚温言与他们作别,张屏不声不响转身,疾步走向大门外。
跨出刘家大门,他先询问:“大夫到了没?”
立刻有人应声:“到了。”
两位背着药箱的人自灯影中走出,欲进刘宅,被张屏拦住。
“请二位稍后随柳断丞与我去一个地方。”
两个大夫愣住,柳桐倚快步赶来,张屏侧身看他:“柳断丞要去万里承运?”
柳桐倚一顿:“张兄想去别处?”
张屏颔首,扫视众捕快衙役:“当下共有多少人手?不算柳大人、在下及这两位大夫。”
一个衙役道:“回大人与先生话,守在这里的有六个,陪着两位大夫又过来四个,加上随柳大人与先生尊驾一同过来的两人,拢共十二人。”
张屏问:“有无十二匹马?”
方才回衙门传话的捕快之一上前:“惭愧衙门一时没这么多马匹,只带过来一辆车,加上拉车的共六匹马,三头骡子。”
张屏问两位大夫:“二位可会骑马?”
个子高些少壮年纪的大夫羞惭道:“学生有些惧牲口,不会骑马,骡子也……”
瘦小花白胡子的老者道:“老夫会骑。”
张屏松了一口气,向柳桐倚拱手:“我更急些,能否让这位年轻些的大夫与柳断丞一同乘车,往万里乘运?”
柳桐倚爽快道:“好。只需一匹马拉车即可,车驾不及马快,那骡子全归我这边。如此芹墉兄与我除却一边一位大夫,都再带三个人。仍是剩下六人守在此处。”
张屏点头:“好,多谢。”
两人各自点人,到巷口登车乘马,柳桐倚又问:“芹墉兄还未告诉我,你去何处?”
张屏接过马鞭:“去下午的那片废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