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冒死进谏
推荐阅读: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兽性总裁求负责、纯阳第一掌教、通天神捕、正版修仙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冒牌锦衣卫最新章节!
洪闻言便将书房的门轻轻的推开,说道:“李大人,请吧。”
李景隆点了点头随后便走了进去,他望着书案后坐着的朱元璋不由得在心中叹了一声。没想到这大明开国的君主如今却是如此的颓废,真是造化能人啊。同时他作为臣子的也是心痛不已,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被眼前的事态击垮。
朱元璋将身子坐着,脸上似乎恢复了一些威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若是表现的这么悲凉那这个大明由谁来撑起了呢?自己现在还不能倒下,也不能休息,更不能怠惰!他眼睛睁圆,望着李景隆淡声说道:
“景龙,你找朕何事?”
看着有些振作起来的朱元璋,李景隆这心里面也是安定了许多。同时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已经仙去还请陛下您节哀,而且这太子的位置一空,各地的王爷怕是.......”
朱元璋眼中顿时变得十分凌厉,声音也抬高了数倍:“那你的意思是我那几个儿子还会为这个位置起什么争执?”
虽然李景隆想否认但是的确是有可能有这个事实的,毕竟这太子死了对于他们藩王来说可是最好的也是最合理的一次机会了。怕是这时候藩王们应该差不多都知道了这太子过世的事情,估计不知道现在他们的心思是怎么想的。
到时候朱元璋下令叫他们过来服丧,估计他们的算盘不知道打的多么精明。
虽然知道朱元璋他很信任自己的这些儿子,但是农家都有因为自家老父亲几亩田地争的头破血流的,这皇储的位置他们岂能不眼红?若是朱标在的话都好说一些,朱标在众皇子的心中威望颇高自然不会有人敢犯上作乱,但是如今不一样,朱标死了。这下,可没人压的住他们了,若是不赶紧指定一个,怕是又会惹出什么大乱子。
自己这也算是谏言了,刚刚那些话足以可以判自己一个挑拨皇亲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判一个死罪。但是,自己这是将自己满腹忠言说出来......
文死谏,武死战,自己虽说不算是文臣,但是也豁出去了!
李景隆心一横之间便跪在了朱元璋的面前,作揖道:“陛下,臣的确有此意!古往今来哪个朝代不因为这皇储的位置争破了头?所以陛下还请您以大明的基业为重,为大明挑选一名优秀的储君吧?”
朱元璋听得心中是怒火中烧,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将书案上的奏折直接掀飞,说道:“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你就不怕我治你得罪!?”
“臣不怕!”李景隆将头抬得高高的,盯着朱元璋说道,“臣是为了大明的基业才这么说的,臣说的话句句忠言,若陛下您要砍我头,我也不会改自己今天的话语。”
太子死后正是要再立储君的时候,若是这个时候犹豫不定或者放着储君的位置而不进行册立的话,怕是会引起大乱。此时自己不说,还等着谁来说?
朱元璋慢慢的坐了下来,叹了一声说道:“起来吧。依你之见,你觉得谁合适当这储君?”
“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定夺。”李景隆起身说道。
“这几日我那皇孙允一直再为标儿守孝,而且性格品行也和标儿极其的相似,若是将他立为皇太孙,你觉得如何?。”朱元璋望着李景隆说道。
李景隆稍加思量,这朱允本是太子的二子。但由于朱标的长子早年夭折,而且原太子妃常氏,敬懿皇太子妃也早先朱标数年而卒。所以这长子的位置自然由朱标的现太子妃吕氏的长子朱允继承了......
而且李景隆听闻朱允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这几日朱允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他都听宫里的人在传,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朱允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而且太子朱标生前便对朱允特为看好,想来陛下举荐他估计也是有几分道理在的。
“回陛下,臣觉得可行,陛下圣明!”李景隆恭敬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对外面喊道:“洪你进来。”
只见那宦官洪推门而入,躬身说道:“陛下叫老臣何事?”
“你去拟一道圣旨,即日起便册立朱允为皇太孙。在另立一道圣旨将所有在外的皇子都召回南京,为他们大哥服丧!”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和以前那雷厉风行的模样依然差不了多少,同时对洪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洪闻言便躬身说道:“老臣遵旨,臣先告退。”
说着洪便退出书房便将门关上,随后便前去通知翰林院去拟旨。朱元璋见此也不由得摇了摇头,说道:
“李景隆啊李景隆,你说这算不算是老天给我的惩罚?”
这问题可算是问倒了李景隆,这回答是的话估计脑子也没了。虽说他不怕死,但是如果是因为这个死的话实在有些冤屈,但若说不是的话,那不变着说太子是活该才死的吗?这回答是也不行,不是也不行,这可如何是好?
李景隆背上冷汗直冒,躬身说道:“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节哀,若无它事臣也先告退了。”
事态不对还是先走为上,这伴君如伴虎,若是等一会这朱元璋再抛出几个要命的问题自己岂不是往火堆里面跳吗?
朱元璋见其模样也猜出了李景隆的心中所想,不由得冷哼了一声说道:“算了,你下去吧。”
李景隆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拱手说道:“臣告退......”
说着李景隆便退了出去,将门合上的时候他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同时疾步的便出了宫,刚刚出宫便看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但是这人虽然看上去老态,但是却极其的精神,衣着着一身官服手里还拿着奏折,李景隆一眼便认出了此人。此人正是宋国公,冯胜。
宋国公冯胜乃是开国的功臣,而且当年远征辽东的时候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还被朱元璋封了太子太师,可谓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了。
洪闻言便将书房的门轻轻的推开,说道:“李大人,请吧。”
李景隆点了点头随后便走了进去,他望着书案后坐着的朱元璋不由得在心中叹了一声。没想到这大明开国的君主如今却是如此的颓废,真是造化能人啊。同时他作为臣子的也是心痛不已,但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被眼前的事态击垮。
朱元璋将身子坐着,脸上似乎恢复了一些威严,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若是表现的这么悲凉那这个大明由谁来撑起了呢?自己现在还不能倒下,也不能休息,更不能怠惰!他眼睛睁圆,望着李景隆淡声说道:
“景龙,你找朕何事?”
看着有些振作起来的朱元璋,李景隆这心里面也是安定了许多。同时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已经仙去还请陛下您节哀,而且这太子的位置一空,各地的王爷怕是.......”
朱元璋眼中顿时变得十分凌厉,声音也抬高了数倍:“那你的意思是我那几个儿子还会为这个位置起什么争执?”
虽然李景隆想否认但是的确是有可能有这个事实的,毕竟这太子死了对于他们藩王来说可是最好的也是最合理的一次机会了。怕是这时候藩王们应该差不多都知道了这太子过世的事情,估计不知道现在他们的心思是怎么想的。
到时候朱元璋下令叫他们过来服丧,估计他们的算盘不知道打的多么精明。
虽然知道朱元璋他很信任自己的这些儿子,但是农家都有因为自家老父亲几亩田地争的头破血流的,这皇储的位置他们岂能不眼红?若是朱标在的话都好说一些,朱标在众皇子的心中威望颇高自然不会有人敢犯上作乱,但是如今不一样,朱标死了。这下,可没人压的住他们了,若是不赶紧指定一个,怕是又会惹出什么大乱子。
自己这也算是谏言了,刚刚那些话足以可以判自己一个挑拨皇亲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判一个死罪。但是,自己这是将自己满腹忠言说出来......
文死谏,武死战,自己虽说不算是文臣,但是也豁出去了!
李景隆心一横之间便跪在了朱元璋的面前,作揖道:“陛下,臣的确有此意!古往今来哪个朝代不因为这皇储的位置争破了头?所以陛下还请您以大明的基业为重,为大明挑选一名优秀的储君吧?”
朱元璋听得心中是怒火中烧,直接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将书案上的奏折直接掀飞,说道:“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你就不怕我治你得罪!?”
“臣不怕!”李景隆将头抬得高高的,盯着朱元璋说道,“臣是为了大明的基业才这么说的,臣说的话句句忠言,若陛下您要砍我头,我也不会改自己今天的话语。”
太子死后正是要再立储君的时候,若是这个时候犹豫不定或者放着储君的位置而不进行册立的话,怕是会引起大乱。此时自己不说,还等着谁来说?
朱元璋慢慢的坐了下来,叹了一声说道:“起来吧。依你之见,你觉得谁合适当这储君?”
“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定夺。”李景隆起身说道。
“这几日我那皇孙允一直再为标儿守孝,而且性格品行也和标儿极其的相似,若是将他立为皇太孙,你觉得如何?。”朱元璋望着李景隆说道。
李景隆稍加思量,这朱允本是太子的二子。但由于朱标的长子早年夭折,而且原太子妃常氏,敬懿皇太子妃也早先朱标数年而卒。所以这长子的位置自然由朱标的现太子妃吕氏的长子朱允继承了......
而且李景隆听闻朱允从小聪明好学,极其孝顺。这几日朱允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他都听宫里的人在传,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朱允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而且太子朱标生前便对朱允特为看好,想来陛下举荐他估计也是有几分道理在的。
“回陛下,臣觉得可行,陛下圣明!”李景隆恭敬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对外面喊道:“洪你进来。”
只见那宦官洪推门而入,躬身说道:“陛下叫老臣何事?”
“你去拟一道圣旨,即日起便册立朱允为皇太孙。在另立一道圣旨将所有在外的皇子都召回南京,为他们大哥服丧!”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和以前那雷厉风行的模样依然差不了多少,同时对洪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洪闻言便躬身说道:“老臣遵旨,臣先告退。”
说着洪便退出书房便将门关上,随后便前去通知翰林院去拟旨。朱元璋见此也不由得摇了摇头,说道:
“李景隆啊李景隆,你说这算不算是老天给我的惩罚?”
这问题可算是问倒了李景隆,这回答是的话估计脑子也没了。虽说他不怕死,但是如果是因为这个死的话实在有些冤屈,但若说不是的话,那不变着说太子是活该才死的吗?这回答是也不行,不是也不行,这可如何是好?
李景隆背上冷汗直冒,躬身说道:“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节哀,若无它事臣也先告退了。”
事态不对还是先走为上,这伴君如伴虎,若是等一会这朱元璋再抛出几个要命的问题自己岂不是往火堆里面跳吗?
朱元璋见其模样也猜出了李景隆的心中所想,不由得冷哼了一声说道:“算了,你下去吧。”
李景隆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下来,拱手说道:“臣告退......”
说着李景隆便退了出去,将门合上的时候他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同时疾步的便出了宫,刚刚出宫便看见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但是这人虽然看上去老态,但是却极其的精神,衣着着一身官服手里还拿着奏折,李景隆一眼便认出了此人。此人正是宋国公,冯胜。
宋国公冯胜乃是开国的功臣,而且当年远征辽东的时候可是立下了大功。而且还被朱元璋封了太子太师,可谓是德高望重的老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