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 三个条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奸臣世家最新章节!
“方爷爷,不知道在您看来,我外祖父这个人这一生过得如何?您和他比较起来,谁活得更幸福呢?”他一开口就把众人给惊到了。
方仲永还是沉默的不说话,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根本就只知道该如何回答。
倒是方保正还算是见过一些不小的人物,圆滑地回答道:“小道长,王相爷岂是我等小民可以议论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安石即便已经两次被罢了丞相之职,可只要他还活着,其他小**也不敢随便在人前议论他,更何况,面前这位还是他的亲外孙。
“方爷爷,也许在你们看来,我外祖父王安石位极人臣,主持变法,富国强兵,这一生应该算是非常幸福和满足了吧。
可在我看来,这并不算是真正的幸福。他老人家这一生总共有过三子三女,其中一子一女早夭,而最得意的那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亲舅舅——王雱,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也英年早逝了。大舅他不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连自己的浑家最后也改嫁给了皇族。更别说,他老人家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亲手嫁给了自己政敌的儿子。”
“众叛亲离,可以说是他如今的处境!”
“他如今年事已高,只剩下一个儿子在身边。如果他知道在数年之后,他所主持的变法会被全盘否定的话。不知道,到了那时,他又是什么想法呢?说说看,如果,我的外祖父如果见到您一家人过得这么幸福美满,你们说他老人家回事什么感受呢?你们还会觉得他过得幸福吗?”
蔡道说这番话之前,众人,特别是狄安对他问得的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可是,他说完这番话以后,众人陷入了沉默,狄安一直呆在汴梁城,更能够明白话中的意思。
朝中多股势力的反对,属下的背叛,亲兄弟之间的不信任,甚至是蔡道没有敢说出来的,连皇帝宋神宗最后也抛弃了这个他以往给予无限信任的重臣,可这些并不能打击王安石想要变法的决心。
第一次被罢相,他还是复出了。
可是,王雱,临川三王之一,他虽然是王安石的儿子,却是当世的大才子。没想到,他居然英年早逝,让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
拗相公只有两个儿子,死得还是才华绝伦的那个,这才是王安石二度罢相后不肯再度复出的真正原因。
通过爱子的四,王安石才算大彻大悟,也第一次真正的看透了宋神宗这个人。
狄安仔细思量了一番蔡道,王安石这个亲外孙的话,越想越是心惊。
事实还真像蔡道说得那样,虽然因为变法的原因,导致王安石在士林之中和百姓当中声名大损,可是,功成名就这四个字还是能够概述他这一生。
可王安石过得真得幸福吗?
对比眼前方仲永这一家的儿孙满堂幸福的样子,狄安自己都觉得人生当如此。哪怕像他们一样过得是穷日子,只要家人都平安无事,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蔡道的话又再一次让众人陷入了沉默。
好一会儿,还是蔡道自己率先打破了众人的沉默,他问道“方爷爷,您考虑好了吗?您打算让那些儿孙和我一起走呢?”
原来,流水宴开席之前,蔡道和方仲永在屋里,谈了三件条件。这是二人谈话的主要内容,也是蔡道此行的第二个目的。
第一、蔡道想要借用方仲永在金溪县的名声,大力推广蔡家的种田和养殖技术。
第二、蔡道承诺,此次进京,可以带上方仲永的儿孙,甚至是孙女,人数不限。
当然,前提是如果他的那些儿孙愿意和蔡道一起进京的话。
不过,他还特意指出,刚才那个愣头青,也就是方大静,蔡道是不敢把他带到身边的,如果把他带进京城,那不是提携他,而是去害他。
再说,方仲永自己年事已高,并不适合再远离故土,家里还必须留个人照料他们夫妻。
第三、蔡道希望方仲永能够再次出山,教人读书认字。
蔡道可以先出资帮助方仲永在方家村开办一间大的私塾,也不求他能教出个进士,只要是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教会他们或者她们识字就成。
蔡道自己在孝慈里就是这么做得。现如今,孝慈里的私塾已经扩建为一片大的学校,不但凡是孝慈里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在其中就读,就连周边的乡里,只要交钱,都可以到其中学字识数。
方仲永因为王安石的那篇文章,被当成了反面教材,在金溪县还有名声吗?
答案是,当然有。
方仲永家世代务农,如果按后世那个特殊的时期划分的话,他家成分应该是中农,家里有那十几亩良田。
可他家并不是豪族,如果不是顾忌他过往名声的话,他家里这么多壮丁,早就被官府派遣的差役折腾的不像样了。
不光是官府,就连方家村里其他人在看到方仲永的时候,也会露出畏惧的眼神。
如果,方仲永按照蔡道传授给他的技术,种田养猪的话,不出一年的时间,肯定发家致富。
宋真宗只是大力推广了占城稻,就彻底改变了华夏南北产量地的格局,让在他之后的几十年,大宋国的人口迅速超过亿万人。这是汉唐最鼎盛时期都不曾到达的一个数字,更何况,大宋国本身领土狭小,能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真是不容易。
可是,再过几十年,大宋国领土狭小的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人多地狭田少,根据现有耕地的保有量来估计大致的产量,根本就无法养活那么的百姓。如果能够在现有的土地上,增加单位田地上的产量,是一个解决这种困境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
至于北美洲那些高产作物,以如今大宋国和孝慈里造船厂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来说,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实现起来的难度很大,还不如想办法出兵占领夷洲、南洋诸岛、甚至是澳大利亚,将多余的百姓移居到这些地方,就可以大大缓和大宋国内人口过剩的矛盾。
当然,这些都是长远的目标,现如今,蔡道就是向要利用方仲永在金溪县的名望,扩大自己的名声,推广他的种植技术。
这样的话,只凭借方仲永就能够将他的种田技术传播到整个江西东路,甚至是更远的地方。根本就不用蔡道亲自去推广。
至于丰收后,粮价必然下降的结果,在蔡道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江西南路和福建虽然隔着崇山峻岭,可他们完全可以把粮食从陆路运到洞庭湖,在经过长江运往孝慈里。
这样的话,蔡道在孝慈里那里的田地里根本就不用继续再种植粮食了。棉花、桑树、茶树和甘蔗,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把这些高附加值的货物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更有利于蔡家的海上贸易。
第二点,蔡道经过寻问后才知道,原来,方仲永的这些儿孙居然都识字。
这在大宋国的乡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当然,他们的文化程度也仅仅就是会识字罢了。这老头也从来没有指望过自己的儿孙能够考中进士,之所以教孩子们认字,只是不想他们变成和他父亲一样,不知礼,只认钱。
而第三点,则是为了第一点服务的。
毕竟,一旦私塾开起来,势必会大大增加方仲永在本地的名望。有钱人家才能够开得起私塾,这就是乡间的百姓们最淳朴的认知。(未完待续)
“方爷爷,不知道在您看来,我外祖父这个人这一生过得如何?您和他比较起来,谁活得更幸福呢?”他一开口就把众人给惊到了。
方仲永还是沉默的不说话,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根本就只知道该如何回答。
倒是方保正还算是见过一些不小的人物,圆滑地回答道:“小道长,王相爷岂是我等小民可以议论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王安石即便已经两次被罢了丞相之职,可只要他还活着,其他小**也不敢随便在人前议论他,更何况,面前这位还是他的亲外孙。
“方爷爷,也许在你们看来,我外祖父王安石位极人臣,主持变法,富国强兵,这一生应该算是非常幸福和满足了吧。
可在我看来,这并不算是真正的幸福。他老人家这一生总共有过三子三女,其中一子一女早夭,而最得意的那个儿子也就是我的亲舅舅——王雱,就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也英年早逝了。大舅他不但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连自己的浑家最后也改嫁给了皇族。更别说,他老人家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亲手嫁给了自己政敌的儿子。”
“众叛亲离,可以说是他如今的处境!”
“他如今年事已高,只剩下一个儿子在身边。如果他知道在数年之后,他所主持的变法会被全盘否定的话。不知道,到了那时,他又是什么想法呢?说说看,如果,我的外祖父如果见到您一家人过得这么幸福美满,你们说他老人家回事什么感受呢?你们还会觉得他过得幸福吗?”
蔡道说这番话之前,众人,特别是狄安对他问得的这个问题嗤之以鼻,可是,他说完这番话以后,众人陷入了沉默,狄安一直呆在汴梁城,更能够明白话中的意思。
朝中多股势力的反对,属下的背叛,亲兄弟之间的不信任,甚至是蔡道没有敢说出来的,连皇帝宋神宗最后也抛弃了这个他以往给予无限信任的重臣,可这些并不能打击王安石想要变法的决心。
第一次被罢相,他还是复出了。
可是,王雱,临川三王之一,他虽然是王安石的儿子,却是当世的大才子。没想到,他居然英年早逝,让王安石白发人送黑发人。
拗相公只有两个儿子,死得还是才华绝伦的那个,这才是王安石二度罢相后不肯再度复出的真正原因。
通过爱子的四,王安石才算大彻大悟,也第一次真正的看透了宋神宗这个人。
狄安仔细思量了一番蔡道,王安石这个亲外孙的话,越想越是心惊。
事实还真像蔡道说得那样,虽然因为变法的原因,导致王安石在士林之中和百姓当中声名大损,可是,功成名就这四个字还是能够概述他这一生。
可王安石过得真得幸福吗?
对比眼前方仲永这一家的儿孙满堂幸福的样子,狄安自己都觉得人生当如此。哪怕像他们一样过得是穷日子,只要家人都平安无事,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蔡道的话又再一次让众人陷入了沉默。
好一会儿,还是蔡道自己率先打破了众人的沉默,他问道“方爷爷,您考虑好了吗?您打算让那些儿孙和我一起走呢?”
原来,流水宴开席之前,蔡道和方仲永在屋里,谈了三件条件。这是二人谈话的主要内容,也是蔡道此行的第二个目的。
第一、蔡道想要借用方仲永在金溪县的名声,大力推广蔡家的种田和养殖技术。
第二、蔡道承诺,此次进京,可以带上方仲永的儿孙,甚至是孙女,人数不限。
当然,前提是如果他的那些儿孙愿意和蔡道一起进京的话。
不过,他还特意指出,刚才那个愣头青,也就是方大静,蔡道是不敢把他带到身边的,如果把他带进京城,那不是提携他,而是去害他。
再说,方仲永自己年事已高,并不适合再远离故土,家里还必须留个人照料他们夫妻。
第三、蔡道希望方仲永能够再次出山,教人读书认字。
蔡道可以先出资帮助方仲永在方家村开办一间大的私塾,也不求他能教出个进士,只要是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教会他们或者她们识字就成。
蔡道自己在孝慈里就是这么做得。现如今,孝慈里的私塾已经扩建为一片大的学校,不但凡是孝慈里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在其中就读,就连周边的乡里,只要交钱,都可以到其中学字识数。
方仲永因为王安石的那篇文章,被当成了反面教材,在金溪县还有名声吗?
答案是,当然有。
方仲永家世代务农,如果按后世那个特殊的时期划分的话,他家成分应该是中农,家里有那十几亩良田。
可他家并不是豪族,如果不是顾忌他过往名声的话,他家里这么多壮丁,早就被官府派遣的差役折腾的不像样了。
不光是官府,就连方家村里其他人在看到方仲永的时候,也会露出畏惧的眼神。
如果,方仲永按照蔡道传授给他的技术,种田养猪的话,不出一年的时间,肯定发家致富。
宋真宗只是大力推广了占城稻,就彻底改变了华夏南北产量地的格局,让在他之后的几十年,大宋国的人口迅速超过亿万人。这是汉唐最鼎盛时期都不曾到达的一个数字,更何况,大宋国本身领土狭小,能够养活这么多的人口,真是不容易。
可是,再过几十年,大宋国领土狭小的弊端就会越来越明显。人多地狭田少,根据现有耕地的保有量来估计大致的产量,根本就无法养活那么的百姓。如果能够在现有的土地上,增加单位田地上的产量,是一个解决这种困境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
至于北美洲那些高产作物,以如今大宋国和孝慈里造船厂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来说,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实现起来的难度很大,还不如想办法出兵占领夷洲、南洋诸岛、甚至是澳大利亚,将多余的百姓移居到这些地方,就可以大大缓和大宋国内人口过剩的矛盾。
当然,这些都是长远的目标,现如今,蔡道就是向要利用方仲永在金溪县的名望,扩大自己的名声,推广他的种植技术。
这样的话,只凭借方仲永就能够将他的种田技术传播到整个江西东路,甚至是更远的地方。根本就不用蔡道亲自去推广。
至于丰收后,粮价必然下降的结果,在蔡道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江西南路和福建虽然隔着崇山峻岭,可他们完全可以把粮食从陆路运到洞庭湖,在经过长江运往孝慈里。
这样的话,蔡道在孝慈里那里的田地里根本就不用继续再种植粮食了。棉花、桑树、茶树和甘蔗,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把这些高附加值的货物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更有利于蔡家的海上贸易。
第二点,蔡道经过寻问后才知道,原来,方仲永的这些儿孙居然都识字。
这在大宋国的乡里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当然,他们的文化程度也仅仅就是会识字罢了。这老头也从来没有指望过自己的儿孙能够考中进士,之所以教孩子们认字,只是不想他们变成和他父亲一样,不知礼,只认钱。
而第三点,则是为了第一点服务的。
毕竟,一旦私塾开起来,势必会大大增加方仲永在本地的名望。有钱人家才能够开得起私塾,这就是乡间的百姓们最淳朴的认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