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E时代的世界(下)-瓜分玉米田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高达之战火依然最新章节!
再一次的,感谢这位可爱的设定党前辈-----------------------------------------------------以下是转载内容--------------------*********世界范围的能源变革,似乎是在巩固──而非削弱欧美霸权?……
*********
人类当然不可能幼稚到化石燃料的储量彻底枯竭时才准备采取措施:
随着可开采储量不断减少,虽然离"石油末日"至少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但由此引发的对石油短缺和石油争夺战争的恐惧却无法扑灭了(资本家们还真是目光长远呀~).ad末年至ce之初,油价一路攀升到了几乎是想毁灭各国经济的地步──不低于300美元/桶!
而日益恶化、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人类终于决定结束化石燃料时代──和如此重要的抉择相比,联合国关于设定ce元年的理由就实在太没水平了~~克什米尔的核弹根本是一件无关世界格局的事情嘛!!
不过,美好的愿望到底还需要足够的力量来实现,新纪年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能源──哪怕我们已经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众所周知的,只有大量使用核能才可以解决能源问题──比起之前人类使用过的任何一种方式,核裂变释放能量的效率都要高太多了:
水力、风力、地热能、海洋能…听上去或许令人激动,但这与人类已经消耗和被迫放弃的1万亿桶石油、12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1万亿吨煤炭相比,还是显得杯水车薪──更不用说,水电站本身就是一个破坏环境的大杀器,后面几项又限制颇多且经济性低……
接着,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实用化(可以发生核反应的铀235只占天然铀元素的0.7%,而快中子反应堆则可以把另外99.3%的铀238也利用起来,燃料利用率远远高于现在的热中子反应堆),彻底化解了核燃料短缺的困境,对维护ce纪年里的地球和平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否则,继石油之后,大家很快又要为珍贵的铀矿资源大打出手了…
可是,核能虽是堪称完美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况还有期盼中的可控核聚变~),电力却始终不是一种合适的"动力":
离开了固定式电网和少数微波供电设施,这个时代的电池无论在体积、重量还是储能上任比不过化学燃料.而且,在愈发重要的航空与执掌新时代的航天领域,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都对电力说了"不"──背电池的螺旋桨飞机也就罢了,工程师们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化学燃料如何让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上天(注)……
因此,生物燃料大行其道,曾经是从岩层中流淌出来的黑色黄金,现在则被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取代.
这几种农作物是天然的燃料植物,由它们榨取的乙醇继续驱动着汽车、轮船和飞机在……当然,还有宇宙战舰──乙醇和氧化剂组成的常温燃料系统是引擎们菜谱之一.
另一方面,生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还是会被重新固定到植物中去,所以对大气碳循环并没有造成影响(并不是像燃烧化石燃料一样把原本储存在地壳中的碳排入大气层中)──事实上,宇宙飞船大量使用生物燃料,还会把过量的碳源源不断地带出地球,有助于改善温室效应……
*****
当然,能源变革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绝不是如此简短的几句话可以描述的──好在本文也不需要全部介绍(笑~).
不过,最直观的改变至少应该包括──
***
旧能源(化石燃料)出口国家迅速衰落:
不但失去了能源武器,甚至也轮到了被邻居威胁"停止提供大豆油"的一天(这大概就是报应、或者历史的讽刺吧~~),俄罗斯人民迅速抛弃了普京大帝(the-great-putin)建立的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regime)转而投入欧洲的怀抱中──就像他们曾经几乎在掌声中埋葬民主的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一样…
阿拉伯国家面对"新十字军东征"毫无招架之力,拱手让出圣地耶路撒冷不过是其被"征服"在"欧亚联邦新秩序"下的第一步──顺便说一下,如果没有以色列加入欧盟和犹太人游说团体在华盛顿的巨大能量,美国退出中东的要价恐怕会更高……
委内瑞拉忙不迭带地亲吻山姆大叔(或者女王陛下?)的脚跟,期望大西洋联邦能够恩准其加入"南美合众国"(《委内瑞拉组织法》这种东西肯定是甭想了~)──查韦斯总统现在是"叛徒、内奸和工贼"……
***
欧洲和北美终于不用再为"农业补贴"问题从世贸组织一直闹到联合国争吵不休了:
粮食作物和燃料作物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是优质耕地),供求关系紧张使得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均有上涨,利润大幅提高.
受此影响,远洋捕捞业方兴未艾,各国对渔场归属问题的争执不休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农业补贴解决之后wto里的乏味气氛──他们每年接近1/3的仲裁都涉及海洋资源分配问题…
同时,非法渔船视各国保护性捕捞禁令为无物,多国联合执法又受到前述经济争端的困扰(执法权从属于主权,允许他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里执法这一点,让各国政府投鼠忌器),海洋警卫队们既郁闷又尴尬…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顺利转型(笔者在考虑是否应该管他们叫"农业大亨"~),造成的新麻烦是,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极力劝说各自政府开放转基因农作物──欧洲彻底禁止转基因食物的生产和销售,转基因燃料作物也不能在西欧土地上种植;大西洋联邦同样限制严格…
好在非洲和南美政府不会杞人忧天地担忧大豆的基因序列是否有异常──或者说,不敢担心?……
(因为转基因植物和普通作物混种,这两个国家被欧美列入粮食"禁口"名单…)
***
农业本是南美的传统强项,但在大西洋联邦猛烈的政治、经济打击面前,却完全丧失了主动:
南美名为"合众国",却由于创始三国的权力争斗,最终不得不重新设立"智利"、"阿根廷"、"巴西"三个"大州(big-state)".这种开倒车的行为几乎将南美重新带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也给予大西洋联邦各个击破的契机──更准确地说,这种"契机"本来就是华盛顿暗中制造的,其谋划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支持南美合并之前…
经济上,联邦以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燃料期货(他们刚刚开始环境改造)平衡南美农作物价格;政治上则区别对待,以暂时让步分化南美三国,导致其始终没有统一的立场.
这种两面三刀的手段一直持续到非洲农业走上正轨以及《大西洋-大洋洲自由贸易协定(atlantic-oceania-free-trade-agreement)》正式生效,之后南美的玉米大豆价格只服从于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需要.
在随后的ce40年代,南美成为"世界国家"的努力最终被**的国内政治和来自北方的重重制裁击败,5亿南美人民又一次背上巨额负债.作为偿还欠款的一部分,北美的能源巨头可以在巴西平原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玉米和大豆价格从此交给由白宫和华尔街来商定……
***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曾驱使羊吃人.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或许也能玉米相同的能力──"非洲共同体"的土地上,每年都要重复这样一副滑稽场景:
农业园区里尽是长势良好的高杆玉米和低矮大豆,黄灿灿或圆鼓鼓的颗粒似乎令人垂涎欲滴…而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7亿人民中,有一半必须依靠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勉强过话──因为该国80%的适耕土地上种植着饱含过量油脂、无法食用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尚不知是否对土壤也有副作用~),并且它们都不属于非洲人民.
根据ce10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anization,fao)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与中东沙漠和中亚的半荒漠化丘陵相比,把非洲改造成又一个世界粮仓(油箱?)才是更加现实和经济的方案.
贫穷的非洲共同体当然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
值此紧要关头,还是"善良"的欧美资本家们挺身而出,大力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入曾经避之不及的"黑非洲",签下大量环境改造与土地租让捆绑的"双赢"协议──考虑到环保和发展农业都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事业,这些合同的有效期都在50至99年之间……
***
就在"非洲"的身边,领导1.5亿人民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南非统一机构"理应得到足够的尊敬:
她一直谨慎而合理地运用前"南非共和国(republic-of-south-africa)"的软硬实力,缓慢但可控(!)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才能从世界银行(the-world-bank)──而不是金融资本家──手中获得该组织成立以来发放的最大数额贷款…
同样立志成为新能源出口国家,主权完整、政治稳定的南非就可以从容将土地分为"转基因燃料作物地区"和"粮食作物区",即使挑剔的美欧也无话可说.
ce30年开始,"两个联邦(double-federation)"都视南非为"非洲民主的典范"并竞相拉拢──欧洲要巩固印度洋海权,进一步控制非洲共同体,因此南非以极小代价加入维多利亚宇宙港的建设,一跃成为航天俱乐部成员;大西洋联邦则开放高科技出口限制,并承认了其在东南大西洋的海权地位…
***
土地面积又一次成为决定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东亚共和国始终被粮食自给和燃料增产的矛盾困扰──普遍现代化意味着更大的能源(燃料)消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再加上与"两个联邦"的对峙以及开发太空的冲动……
即使只比较本土,10亿人的东亚也是三大国里最拥挤、耕地面积最少的.可是,大西洋联邦还控制着南美,并与欧亚联邦分享了"非洲",由此拉开的差距令人不甘且愤怒──东亚的人均玉米大豆消耗量,仅为4亿联邦公民的1/10、7亿欧洲人(它在亚洲的2亿居民不在此计算之列)的1/4!
多少值得欣慰的是,东亚是全球第一核电大国,大力推广节能运动也使她能够将更多的燃料集中到航空和航天工业上去.
(可由于人口基数大,东亚人均发电量仍然只有大西洋的1/2,欧洲的80%.)
***
但人口就不是了:
即使顶着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的不断袭击,印度还是贡献了"赤道联合"多达3/4的新生儿.ce55年,赤道人口一举突破15亿…
天啊,人们不禁扪心自问──谁来养活印度?!
主要发达国家(大西洋、欧亚、东亚)终于坐不住了,一致通过决议,将联合国推上前台.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印度实行计划生育!!
(笔者觉得在中东搞一千零一夜都比这个来得容易~~)
大西洋联邦的联合国代表,曾经在私下里透露了各国不顾"全世界正义和公理的呼声…"、"粗暴干涉印度内政…"(摘自赤道政府语)的真正原因:"这些愚蠢家伙!…他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吃掉了多少燃料呀?!……"
除了海量"欠发达"地区居民拉高了能源价格外,各国亦担心这个不断膨胀人口大国总有一天会因为粮食危机而陷入动乱之中──据计算它将在ce75年超过20亿…
事实证明,"维护赤道地区的稳定"不仅仅是向东亚共和国"取经"就能办到的.联合国最终裁定赤道联合必须首先完成粮食自给,在此之外的耕地才能种植燃料作物──这等于"一劳永逸"地消灭了它的航空航天业.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又不得不援建了一大批核电站,并自掏腰包维持其运转…
经历了种种措施,自ce67年达到17亿的最高峰之后,赤道人口终于停止了增长.
如果非要说"赤道联合"在ce的世界格局中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的话,那或许就是──让这样一个温和(软弱?)的国家懒洋洋地躺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半岛上,倒不失为几大国之间的一道良好缓冲带……
***
按照我们的话说,澳大利亚是坐落在南半球的"西方"国家.虽然国家利益不讲情面,但"大洋洲联合"受到的刁难的确是最少的:
该国仅有7000万人口,以至于在出口了一半的燃料之后,澳洲人均燃料分配仍能达到大西洋联邦的80%、欧洲的2倍,航天工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赤道联合的掩护,大洋洲缺乏明显的威胁,军费开支向来偏低,三军总体实力甚至低于南非(后者部分掌握着非洲的陆海权~~).
另外,大洋洲未能参加l5卫星群的建设,当看到卫星与理事国心生隔阂时,急于从"太空红利"中分一杯羹的堪培拉政府(澳洲首都)错误地判断了局势,居然向l5叛乱分子出售粮食和物资.此举既得罪了三大国,又让自然资源丰富的自己"有幸"进入调整者的"法眼"…
──上述几点结合在一起,将直接导致澳大利亚在ce70年被zaft闪电"托管"……
*****
ce初年,能源变革、国家合并,还有太空开发同步进行(虽然笔者在描述上不得不排出先后顺序),令我们的世界变得既精彩纷呈,又扑朔迷离.激动万分的社会分析家们,竞相发表各自的学说,试图勾勒出人类新纪元的蓝图…
在此期间,一种天真的看法短暂流行,即:不论是"三大国"的称谓,还是收缩为两洋国家的现实,都表明──大西洋联邦的正被众多新兴国家赶超,由华盛顿垄断的国际秩序已经不复存在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研究者和各国领导人,虽然都口口声声"清楚地"听到了宇宙时代的脚步,其实仍被旧秩序的"重力"束缚在地面上.有识之士或许看到了联邦"主动退让"的本质,可终究还是忍不住把手伸向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
最终,他们不得不放弃陈旧的国际关系学说(且不说原有的国际政治体系就是合众国建立的),再一次承认、并服从由北美和不列颠主导的新世纪、新规则、新秩序……
*********
注:电动螺旋桨飞机/直升机虽然是最容易实现的,但从工程原理和成本考量上却有一个问题──普通飞行器随着燃料消耗,自重也会减轻;但耗尽能量的电池不可能丢弃,换句话说,航程越大,电池机的"死重"越多.另外,无法忽视迫降问题,更笨重的电池机显然不如可以排油减重的普通型更安全…
而在喷气引擎和火箭发动机中,电池只能提供能量,飞行器还要额外携带工质:比如有设计师提出,使用电力将水加热成高温蒸汽再喷射出去,其反推原理与喷气机和火箭无异.但这种引擎的推力和体积都不能令人满意,只在ce的太空船上有少量运用.
不过,某个资源极度匮乏的组织,曾经由于长时间无法获得稳定的生物燃料来源,倒是广泛使用过这种"全电推进系统",造出了大到战舰、小到ms之流的各种电动玩具……
-------------------------------转者注------------------------------------------------------有关东亚为什么会放弃巴铁在内的一批本位面存在的盟友的问题,原因仅仅在于,作为比较尊重原著的设定党,我们受到了原作者ft的地图上的东亚范围的限制。也就是说,ft表示东亚就是没有扩张到那,我们只能帮他脑补为什么。
再一次的,感谢这位可爱的设定党前辈-----------------------------------------------------以下是转载内容--------------------*********世界范围的能源变革,似乎是在巩固──而非削弱欧美霸权?……
*********
人类当然不可能幼稚到化石燃料的储量彻底枯竭时才准备采取措施:
随着可开采储量不断减少,虽然离"石油末日"至少还有半个世纪的时间,但由此引发的对石油短缺和石油争夺战争的恐惧却无法扑灭了(资本家们还真是目光长远呀~).ad末年至ce之初,油价一路攀升到了几乎是想毁灭各国经济的地步──不低于300美元/桶!
而日益恶化、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则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之后,人类终于决定结束化石燃料时代──和如此重要的抉择相比,联合国关于设定ce元年的理由就实在太没水平了~~克什米尔的核弹根本是一件无关世界格局的事情嘛!!
不过,美好的愿望到底还需要足够的力量来实现,新纪年中,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能源──哪怕我们已经大大提高了利用率…
众所周知的,只有大量使用核能才可以解决能源问题──比起之前人类使用过的任何一种方式,核裂变释放能量的效率都要高太多了:
水力、风力、地热能、海洋能…听上去或许令人激动,但这与人类已经消耗和被迫放弃的1万亿桶石油、12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1万亿吨煤炭相比,还是显得杯水车薪──更不用说,水电站本身就是一个破坏环境的大杀器,后面几项又限制颇多且经济性低……
接着,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实用化(可以发生核反应的铀235只占天然铀元素的0.7%,而快中子反应堆则可以把另外99.3%的铀238也利用起来,燃料利用率远远高于现在的热中子反应堆),彻底化解了核燃料短缺的困境,对维护ce纪年里的地球和平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否则,继石油之后,大家很快又要为珍贵的铀矿资源大打出手了…
可是,核能虽是堪称完美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何况还有期盼中的可控核聚变~),电力却始终不是一种合适的"动力":
离开了固定式电网和少数微波供电设施,这个时代的电池无论在体积、重量还是储能上任比不过化学燃料.而且,在愈发重要的航空与执掌新时代的航天领域,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都对电力说了"不"──背电池的螺旋桨飞机也就罢了,工程师们实在想象不出,没有化学燃料如何让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上天(注)……
因此,生物燃料大行其道,曾经是从岩层中流淌出来的黑色黄金,现在则被散发着泥土芬芳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取代.
这几种农作物是天然的燃料植物,由它们榨取的乙醇继续驱动着汽车、轮船和飞机在……当然,还有宇宙战舰──乙醇和氧化剂组成的常温燃料系统是引擎们菜谱之一.
另一方面,生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还是会被重新固定到植物中去,所以对大气碳循环并没有造成影响(并不是像燃烧化石燃料一样把原本储存在地壳中的碳排入大气层中)──事实上,宇宙飞船大量使用生物燃料,还会把过量的碳源源不断地带出地球,有助于改善温室效应……
*****
当然,能源变革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绝不是如此简短的几句话可以描述的──好在本文也不需要全部介绍(笑~).
不过,最直观的改变至少应该包括──
***
旧能源(化石燃料)出口国家迅速衰落:
不但失去了能源武器,甚至也轮到了被邻居威胁"停止提供大豆油"的一天(这大概就是报应、或者历史的讽刺吧~~),俄罗斯人民迅速抛弃了普京大帝(the-great-putin)建立的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regime)转而投入欧洲的怀抱中──就像他们曾经几乎在掌声中埋葬民主的俄罗斯联邦(russian-federation)一样…
阿拉伯国家面对"新十字军东征"毫无招架之力,拱手让出圣地耶路撒冷不过是其被"征服"在"欧亚联邦新秩序"下的第一步──顺便说一下,如果没有以色列加入欧盟和犹太人游说团体在华盛顿的巨大能量,美国退出中东的要价恐怕会更高……
委内瑞拉忙不迭带地亲吻山姆大叔(或者女王陛下?)的脚跟,期望大西洋联邦能够恩准其加入"南美合众国"(《委内瑞拉组织法》这种东西肯定是甭想了~)──查韦斯总统现在是"叛徒、内奸和工贼"……
***
欧洲和北美终于不用再为"农业补贴"问题从世贸组织一直闹到联合国争吵不休了:
粮食作物和燃料作物都要占用土地(而且是优质耕地),供求关系紧张使得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均有上涨,利润大幅提高.
受此影响,远洋捕捞业方兴未艾,各国对渔场归属问题的争执不休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农业补贴解决之后wto里的乏味气氛──他们每年接近1/3的仲裁都涉及海洋资源分配问题…
同时,非法渔船视各国保护性捕捞禁令为无物,多国联合执法又受到前述经济争端的困扰(执法权从属于主权,允许他国在"自己"的专属经济区里执法这一点,让各国政府投鼠忌器),海洋警卫队们既郁闷又尴尬…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能源集团顺利转型(笔者在考虑是否应该管他们叫"农业大亨"~),造成的新麻烦是,美孚、壳牌等能源巨头极力劝说各自政府开放转基因农作物──欧洲彻底禁止转基因食物的生产和销售,转基因燃料作物也不能在西欧土地上种植;大西洋联邦同样限制严格…
好在非洲和南美政府不会杞人忧天地担忧大豆的基因序列是否有异常──或者说,不敢担心?……
(因为转基因植物和普通作物混种,这两个国家被欧美列入粮食"禁口"名单…)
***
农业本是南美的传统强项,但在大西洋联邦猛烈的政治、经济打击面前,却完全丧失了主动:
南美名为"合众国",却由于创始三国的权力争斗,最终不得不重新设立"智利"、"阿根廷"、"巴西"三个"大州(big-state)".这种开倒车的行为几乎将南美重新带入事实上的分裂状态,也给予大西洋联邦各个击破的契机──更准确地说,这种"契机"本来就是华盛顿暗中制造的,其谋划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支持南美合并之前…
经济上,联邦以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燃料期货(他们刚刚开始环境改造)平衡南美农作物价格;政治上则区别对待,以暂时让步分化南美三国,导致其始终没有统一的立场.
这种两面三刀的手段一直持续到非洲农业走上正轨以及《大西洋-大洋洲自由贸易协定(atlantic-oceania-free-trade-agreement)》正式生效,之后南美的玉米大豆价格只服从于伦敦期货交易所的需要.
在随后的ce40年代,南美成为"世界国家"的努力最终被**的国内政治和来自北方的重重制裁击败,5亿南美人民又一次背上巨额负债.作为偿还欠款的一部分,北美的能源巨头可以在巴西平原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玉米和大豆价格从此交给由白宫和华尔街来商定……
***
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曾驱使羊吃人.在未来,科技的发展或许也能玉米相同的能力──"非洲共同体"的土地上,每年都要重复这样一副滑稽场景:
农业园区里尽是长势良好的高杆玉米和低矮大豆,黄灿灿或圆鼓鼓的颗粒似乎令人垂涎欲滴…而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7亿人民中,有一半必须依靠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勉强过话──因为该国80%的适耕土地上种植着饱含过量油脂、无法食用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尚不知是否对土壤也有副作用~),并且它们都不属于非洲人民.
根据ce10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anization,fao)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与中东沙漠和中亚的半荒漠化丘陵相比,把非洲改造成又一个世界粮仓(油箱?)才是更加现实和经济的方案.
贫穷的非洲共同体当然拿不出这样一笔巨款…
值此紧要关头,还是"善良"的欧美资本家们挺身而出,大力响应联合国的号召.他们争先恐后地涌入曾经避之不及的"黑非洲",签下大量环境改造与土地租让捆绑的"双赢"协议──考虑到环保和发展农业都是需要长远规划的事业,这些合同的有效期都在50至99年之间……
***
就在"非洲"的身边,领导1.5亿人民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南非统一机构"理应得到足够的尊敬:
她一直谨慎而合理地运用前"南非共和国(republic-of-south-africa)"的软硬实力,缓慢但可控(!)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才能从世界银行(the-world-bank)──而不是金融资本家──手中获得该组织成立以来发放的最大数额贷款…
同样立志成为新能源出口国家,主权完整、政治稳定的南非就可以从容将土地分为"转基因燃料作物地区"和"粮食作物区",即使挑剔的美欧也无话可说.
ce30年开始,"两个联邦(double-federation)"都视南非为"非洲民主的典范"并竞相拉拢──欧洲要巩固印度洋海权,进一步控制非洲共同体,因此南非以极小代价加入维多利亚宇宙港的建设,一跃成为航天俱乐部成员;大西洋联邦则开放高科技出口限制,并承认了其在东南大西洋的海权地位…
***
土地面积又一次成为决定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东亚共和国始终被粮食自给和燃料增产的矛盾困扰──普遍现代化意味着更大的能源(燃料)消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再加上与"两个联邦"的对峙以及开发太空的冲动……
即使只比较本土,10亿人的东亚也是三大国里最拥挤、耕地面积最少的.可是,大西洋联邦还控制着南美,并与欧亚联邦分享了"非洲",由此拉开的差距令人不甘且愤怒──东亚的人均玉米大豆消耗量,仅为4亿联邦公民的1/10、7亿欧洲人(它在亚洲的2亿居民不在此计算之列)的1/4!
多少值得欣慰的是,东亚是全球第一核电大国,大力推广节能运动也使她能够将更多的燃料集中到航空和航天工业上去.
(可由于人口基数大,东亚人均发电量仍然只有大西洋的1/2,欧洲的80%.)
***
但人口就不是了:
即使顶着巴基斯坦恐怖分子的不断袭击,印度还是贡献了"赤道联合"多达3/4的新生儿.ce55年,赤道人口一举突破15亿…
天啊,人们不禁扪心自问──谁来养活印度?!
主要发达国家(大西洋、欧亚、东亚)终于坐不住了,一致通过决议,将联合国推上前台.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在印度实行计划生育!!
(笔者觉得在中东搞一千零一夜都比这个来得容易~~)
大西洋联邦的联合国代表,曾经在私下里透露了各国不顾"全世界正义和公理的呼声…"、"粗暴干涉印度内政…"(摘自赤道政府语)的真正原因:"这些愚蠢家伙!…他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吃掉了多少燃料呀?!……"
除了海量"欠发达"地区居民拉高了能源价格外,各国亦担心这个不断膨胀人口大国总有一天会因为粮食危机而陷入动乱之中──据计算它将在ce75年超过20亿…
事实证明,"维护赤道地区的稳定"不仅仅是向东亚共和国"取经"就能办到的.联合国最终裁定赤道联合必须首先完成粮食自给,在此之外的耕地才能种植燃料作物──这等于"一劳永逸"地消灭了它的航空航天业.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各国又不得不援建了一大批核电站,并自掏腰包维持其运转…
经历了种种措施,自ce67年达到17亿的最高峰之后,赤道人口终于停止了增长.
如果非要说"赤道联合"在ce的世界格局中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的话,那或许就是──让这样一个温和(软弱?)的国家懒洋洋地躺在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半岛上,倒不失为几大国之间的一道良好缓冲带……
***
按照我们的话说,澳大利亚是坐落在南半球的"西方"国家.虽然国家利益不讲情面,但"大洋洲联合"受到的刁难的确是最少的:
该国仅有7000万人口,以至于在出口了一半的燃料之后,澳洲人均燃料分配仍能达到大西洋联邦的80%、欧洲的2倍,航天工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赤道联合的掩护,大洋洲缺乏明显的威胁,军费开支向来偏低,三军总体实力甚至低于南非(后者部分掌握着非洲的陆海权~~).
另外,大洋洲未能参加l5卫星群的建设,当看到卫星与理事国心生隔阂时,急于从"太空红利"中分一杯羹的堪培拉政府(澳洲首都)错误地判断了局势,居然向l5叛乱分子出售粮食和物资.此举既得罪了三大国,又让自然资源丰富的自己"有幸"进入调整者的"法眼"…
──上述几点结合在一起,将直接导致澳大利亚在ce70年被zaft闪电"托管"……
*****
ce初年,能源变革、国家合并,还有太空开发同步进行(虽然笔者在描述上不得不排出先后顺序),令我们的世界变得既精彩纷呈,又扑朔迷离.激动万分的社会分析家们,竞相发表各自的学说,试图勾勒出人类新纪元的蓝图…
在此期间,一种天真的看法短暂流行,即:不论是"三大国"的称谓,还是收缩为两洋国家的现实,都表明──大西洋联邦的正被众多新兴国家赶超,由华盛顿垄断的国际秩序已经不复存在了(?!)…
遗憾的是,大多数研究者和各国领导人,虽然都口口声声"清楚地"听到了宇宙时代的脚步,其实仍被旧秩序的"重力"束缚在地面上.有识之士或许看到了联邦"主动退让"的本质,可终究还是忍不住把手伸向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
最终,他们不得不放弃陈旧的国际关系学说(且不说原有的国际政治体系就是合众国建立的),再一次承认、并服从由北美和不列颠主导的新世纪、新规则、新秩序……
*********
注:电动螺旋桨飞机/直升机虽然是最容易实现的,但从工程原理和成本考量上却有一个问题──普通飞行器随着燃料消耗,自重也会减轻;但耗尽能量的电池不可能丢弃,换句话说,航程越大,电池机的"死重"越多.另外,无法忽视迫降问题,更笨重的电池机显然不如可以排油减重的普通型更安全…
而在喷气引擎和火箭发动机中,电池只能提供能量,飞行器还要额外携带工质:比如有设计师提出,使用电力将水加热成高温蒸汽再喷射出去,其反推原理与喷气机和火箭无异.但这种引擎的推力和体积都不能令人满意,只在ce的太空船上有少量运用.
不过,某个资源极度匮乏的组织,曾经由于长时间无法获得稳定的生物燃料来源,倒是广泛使用过这种"全电推进系统",造出了大到战舰、小到ms之流的各种电动玩具……
-------------------------------转者注------------------------------------------------------有关东亚为什么会放弃巴铁在内的一批本位面存在的盟友的问题,原因仅仅在于,作为比较尊重原著的设定党,我们受到了原作者ft的地图上的东亚范围的限制。也就是说,ft表示东亚就是没有扩张到那,我们只能帮他脑补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