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时政十议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北宋大表哥最新章节!
“时政十议?”李璋接过赵祯递来的奏折,打开看到奏折的名字,随后一条条的看了下去,赵祯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似乎饶有兴趣的看着李璋的反应,只见李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这让赵祯也摸不清李璋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到李璋把这份奏折看完,最后这才发现上奏折的人是知诰制李淑,所谓知诰制,其实就是替皇帝草拟圣旨的大臣,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实权,但却是一个十分清贵的职位,而且又是天子近臣,平时也能上折言事,日后升迁也更加容易。
“表哥你觉得李淑的这份奏折如何?”赵祯看到李璋看完,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十条建议有些十分中肯,有些则是狗屁不通,或者说他别有它意,陛下可以选择那些中肯的建议考虑一下。”李璋这时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李淑这个人李璋也知道,而且也见过几次面,不过对于这个人他并不喜欢,事实上朝堂上的其它大臣对这个人的评价也不高,因为这个人属于那种行事阴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李淑喜欢收藏书籍,如果用正常的途径也就罢了,可是有时为了一本藏书,他竟然会动用官场的身份强取豪夺,为此曾经被人告到开封府去,幸好闹的不大,最后被当初还在世的赵恒训斥了一顿,这才收敛了一些。
不过李淑这个人的私德虽然不好,但却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事实上李淑这个人也是神童出身,当初赵恒大搞天书运动,曾经去过毫州,结果当时才十二岁的李淑就向赵恒献上自己的文章,得到赵恒的亲自接见,于是被学员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更是凭着自己的本身考取了进士出身,因为他博学多才、详练朝廷典故,文章又写的好,所以一直坐在知诰制的官位上,哪怕历经赵恒、刘娥和赵祯三朝,他依然是岿然不动。
“哦,不知表哥你觉得哪条中肯,哪条狗屁不通?”赵祯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问道,其实他和李璋的看法差不多,李淑这个人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却写的一手好文章,对时政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当然有时候会夹杂着太多的私心。
“第一、四、五、六、七这几条倒是颇有见地,至于第二条则是狗屁不通,其它几条则是老生长谈,不说也罢。”李璋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淡定的道。
“呃?表哥你觉得李淑的第一条时议很有见地?”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
李淑的五六七这三条都是论择官和取士,大义就是去掉一些老迈无能的官员,给优秀的年轻官员让路,另外还有科举方面的一些改革,至于第四条则是说大臣的权力太大,消弱的君权,这几条赵祯也十分赞同。至于第二条则说是连年灾荒,使老百姓背井离乡,是因为朝廷违背天意,是上天对人世间君主和臣民的惩罚,这种鬼话根本没人相信。
不过第一条的时议却十分大胆,因为李淑把矛头直接指向外戚与宦官,他在奏折中说刘娥当政时,宦官、外戚相继专权,比如罗崇勋的权力就很大,另外还有外戚刘美、钱惟演等外戚也参政朝政,对朝堂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表面上来看,李淑是在指责刘娥放纵外戚专权,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这也未尝不是在提醒赵祯,因为赵祯现在对李璋太过信任,朝堂上已经有人说李璋虽无宰相之名,但却有宰相之实,所以李淑的这条时议也可以看做是直指李璋,因为整个外戚中再也没有人值得用上“专权”二字了。
李璋这时也是面不改色的道:“这是当然,李淑的这第一条其实是十分中肯的,历朝历代外戚与宦官专权都是一大问题,不过他的这份奏折只写了表面一层,却没有说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表哥请讲!”赵祯这时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时,李璋都会发表一些极其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他平时从其它大臣那里听不到的,并不是那些大臣不懂,而是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说。
“其实这第一条是要和第四条要结合起来一起看,李淑在第四条中说大臣们的权力太大,严重的消弱了君权,这一点可谓是一语中地,毫不夸张的话,陛下现在手中的权力比之前唐可是相差太多了,这点陛下应该也明白吧?”李璋这时也坐直身子看着赵祯笑道。
“这个……”虽然李璋说的是事实,但被人直接说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如前唐的皇帝,赵祯还是有些尴尬,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点头赞同道,“这是事实,当初太祖与太宗皇帝担心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们一意孤行,所以才刻意限制了帝王的权力,增加大臣对皇帝的制衡,所以如果论到帝王的权力,我大宋的确不如前唐。”
其实赵祯的话还是美化了他们赵氏皇族,如果有可能的话,没有皇帝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是当初赵匡胤起兵夺得皇位,对手下的武将也不再信任,于是就用文官集团压制武将,这也导致文官集团的崛起,最后甚至威胁到皇权。
为此赵匡胤兄弟二人拆分宰相的权力,使得大宋宰相手中的权力大为消弱,但这种做法只是减小了宰相对皇帝的威胁,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的影响并不大,反而因为拆分的相权,导致更多的大臣参与朝政,而皇帝一人面对这么多的大臣,很难保住手中的权力不流失,最后也就导致了大宋的皇帝在面对大臣时比较弱势。
“陛下明白这点就好,皇权被限制,如果一个平庸的皇帝,对他的影响也并不太大,但是对于一个有野心,想要有一番做为的皇帝,大臣们的限制却像是一道道绑在身上的枷锁,而想要挣断这些枷锁,只靠皇帝一人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人帮皇帝与大臣们夺权,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是身边的宦官与外戚了。”
李璋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刘娥当初的确依靠了外戚与宦官,她也主要是为了夺权,同时增强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天圣三年后,刘娥对朝堂的掌控达到顶峰,当时朝堂上连个敢反对她的人都没有,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依靠外戚与宦官就能达到的,同时也与刘娥自己的能力有关。
赵祯听完李璋的话也是沉思良久,最后这才抬头看着李璋道:“那依表哥你的意思,如果我想要有一番大作为的话,就必须要依靠外戚与宦官从大臣们手中夺权,否则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吗?”
“陛下误会我的意思了,其实对于皇帝来说,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哪怕大臣手中的权力再大,也要听从陛下的旨意,而且相比外戚与宦官,大臣们无论是学识还是才能,都不是一般的外戚与宦官相比的,所以陛下如果想要有所做为,大臣也并非全都反对,如果陛下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岂不是最好的办法?”李璋说到最后再次露出一个微笑道。
“这……这倒是个好想法,可是想要办到却实在太难了。”赵祯这时却是露出一个苦笑道。
朝堂上大臣虽然是自己的臣子,但他们有时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大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朝堂上更是利益复杂,除非是开国皇帝,否则很少有皇帝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事实上很多皇帝都是以大臣牵制大臣,所谓为君之首其实就是在朝堂上玩平衡。
“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只要牵涉到皇权,自然没有一件简单的事,陛下想要让大臣们归心,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李璋当下再次笑道。
“怎么个简单法?”赵祯急切的追问道。
“陛下请想,平时你接触最多的无非就是几位宰相,而宰相则为陛下统御百官,只要陛下能让宰相支持您,那么其它人自然也不用你去操心。”李璋当下一针见血的指出道,朝堂上的大臣那么多,宰相这个职位本来就是做为皇帝的助手存在的,也正是有了宰相,皇帝才能更轻松的统治百官,从而通过百官来统治庞大的帝国。
赵祯刚才也是绕糊涂了,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醒悟过来,当下一拍手掌道:“对啊,如果几位宰相都与我一条心,其它大臣的意见也就不足为惧了,只是吕相他……”
不过赵祯说到最后也再次停了下来,现在的宰相是吕夷简,虽然他看起来很称职,但他毕竟是刘娥提拔上来的,之前在赵祯刚亲政时,就已经有人非议吕夷简是刘娥的人,甚至还希望赵祯换掉吕夷简,只是赵祯才刚亲政,不希望朝堂有太大的变动,所以才一直迟迟未动。
“时政十议?”李璋接过赵祯递来的奏折,打开看到奏折的名字,随后一条条的看了下去,赵祯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似乎饶有兴趣的看着李璋的反应,只见李璋时而点头时而摇头,这让赵祯也摸不清李璋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到李璋把这份奏折看完,最后这才发现上奏折的人是知诰制李淑,所谓知诰制,其实就是替皇帝草拟圣旨的大臣,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实权,但却是一个十分清贵的职位,而且又是天子近臣,平时也能上折言事,日后升迁也更加容易。
“表哥你觉得李淑的这份奏折如何?”赵祯看到李璋看完,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十条建议有些十分中肯,有些则是狗屁不通,或者说他别有它意,陛下可以选择那些中肯的建议考虑一下。”李璋这时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李淑这个人李璋也知道,而且也见过几次面,不过对于这个人他并不喜欢,事实上朝堂上的其它大臣对这个人的评价也不高,因为这个人属于那种行事阴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李淑喜欢收藏书籍,如果用正常的途径也就罢了,可是有时为了一本藏书,他竟然会动用官场的身份强取豪夺,为此曾经被人告到开封府去,幸好闹的不大,最后被当初还在世的赵恒训斥了一顿,这才收敛了一些。
不过李淑这个人的私德虽然不好,但却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事实上李淑这个人也是神童出身,当初赵恒大搞天书运动,曾经去过毫州,结果当时才十二岁的李淑就向赵恒献上自己的文章,得到赵恒的亲自接见,于是被学员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更是凭着自己的本身考取了进士出身,因为他博学多才、详练朝廷典故,文章又写的好,所以一直坐在知诰制的官位上,哪怕历经赵恒、刘娥和赵祯三朝,他依然是岿然不动。
“哦,不知表哥你觉得哪条中肯,哪条狗屁不通?”赵祯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问道,其实他和李璋的看法差不多,李淑这个人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却写的一手好文章,对时政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当然有时候会夹杂着太多的私心。
“第一、四、五、六、七这几条倒是颇有见地,至于第二条则是狗屁不通,其它几条则是老生长谈,不说也罢。”李璋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淡定的道。
“呃?表哥你觉得李淑的第一条时议很有见地?”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
李淑的五六七这三条都是论择官和取士,大义就是去掉一些老迈无能的官员,给优秀的年轻官员让路,另外还有科举方面的一些改革,至于第四条则是说大臣的权力太大,消弱的君权,这几条赵祯也十分赞同。至于第二条则说是连年灾荒,使老百姓背井离乡,是因为朝廷违背天意,是上天对人世间君主和臣民的惩罚,这种鬼话根本没人相信。
不过第一条的时议却十分大胆,因为李淑把矛头直接指向外戚与宦官,他在奏折中说刘娥当政时,宦官、外戚相继专权,比如罗崇勋的权力就很大,另外还有外戚刘美、钱惟演等外戚也参政朝政,对朝堂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表面上来看,李淑是在指责刘娥放纵外戚专权,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这也未尝不是在提醒赵祯,因为赵祯现在对李璋太过信任,朝堂上已经有人说李璋虽无宰相之名,但却有宰相之实,所以李淑的这条时议也可以看做是直指李璋,因为整个外戚中再也没有人值得用上“专权”二字了。
李璋这时也是面不改色的道:“这是当然,李淑的这第一条其实是十分中肯的,历朝历代外戚与宦官专权都是一大问题,不过他的这份奏折只写了表面一层,却没有说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表哥请讲!”赵祯这时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时,李璋都会发表一些极其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他平时从其它大臣那里听不到的,并不是那些大臣不懂,而是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说。
“其实这第一条是要和第四条要结合起来一起看,李淑在第四条中说大臣们的权力太大,严重的消弱了君权,这一点可谓是一语中地,毫不夸张的话,陛下现在手中的权力比之前唐可是相差太多了,这点陛下应该也明白吧?”李璋这时也坐直身子看着赵祯笑道。
“这个……”虽然李璋说的是事实,但被人直接说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如前唐的皇帝,赵祯还是有些尴尬,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点头赞同道,“这是事实,当初太祖与太宗皇帝担心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们一意孤行,所以才刻意限制了帝王的权力,增加大臣对皇帝的制衡,所以如果论到帝王的权力,我大宋的确不如前唐。”
其实赵祯的话还是美化了他们赵氏皇族,如果有可能的话,没有皇帝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是当初赵匡胤起兵夺得皇位,对手下的武将也不再信任,于是就用文官集团压制武将,这也导致文官集团的崛起,最后甚至威胁到皇权。
为此赵匡胤兄弟二人拆分宰相的权力,使得大宋宰相手中的权力大为消弱,但这种做法只是减小了宰相对皇帝的威胁,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的影响并不大,反而因为拆分的相权,导致更多的大臣参与朝政,而皇帝一人面对这么多的大臣,很难保住手中的权力不流失,最后也就导致了大宋的皇帝在面对大臣时比较弱势。
“陛下明白这点就好,皇权被限制,如果一个平庸的皇帝,对他的影响也并不太大,但是对于一个有野心,想要有一番做为的皇帝,大臣们的限制却像是一道道绑在身上的枷锁,而想要挣断这些枷锁,只靠皇帝一人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人帮皇帝与大臣们夺权,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是身边的宦官与外戚了。”
李璋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刘娥当初的确依靠了外戚与宦官,她也主要是为了夺权,同时增强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天圣三年后,刘娥对朝堂的掌控达到顶峰,当时朝堂上连个敢反对她的人都没有,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依靠外戚与宦官就能达到的,同时也与刘娥自己的能力有关。
赵祯听完李璋的话也是沉思良久,最后这才抬头看着李璋道:“那依表哥你的意思,如果我想要有一番大作为的话,就必须要依靠外戚与宦官从大臣们手中夺权,否则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吗?”
“陛下误会我的意思了,其实对于皇帝来说,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哪怕大臣手中的权力再大,也要听从陛下的旨意,而且相比外戚与宦官,大臣们无论是学识还是才能,都不是一般的外戚与宦官相比的,所以陛下如果想要有所做为,大臣也并非全都反对,如果陛下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岂不是最好的办法?”李璋说到最后再次露出一个微笑道。
“这……这倒是个好想法,可是想要办到却实在太难了。”赵祯这时却是露出一个苦笑道。
朝堂上大臣虽然是自己的臣子,但他们有时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大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朝堂上更是利益复杂,除非是开国皇帝,否则很少有皇帝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事实上很多皇帝都是以大臣牵制大臣,所谓为君之首其实就是在朝堂上玩平衡。
“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只要牵涉到皇权,自然没有一件简单的事,陛下想要让大臣们归心,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李璋当下再次笑道。
“怎么个简单法?”赵祯急切的追问道。
“陛下请想,平时你接触最多的无非就是几位宰相,而宰相则为陛下统御百官,只要陛下能让宰相支持您,那么其它人自然也不用你去操心。”李璋当下一针见血的指出道,朝堂上的大臣那么多,宰相这个职位本来就是做为皇帝的助手存在的,也正是有了宰相,皇帝才能更轻松的统治百官,从而通过百官来统治庞大的帝国。
赵祯刚才也是绕糊涂了,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醒悟过来,当下一拍手掌道:“对啊,如果几位宰相都与我一条心,其它大臣的意见也就不足为惧了,只是吕相他……”
不过赵祯说到最后也再次停了下来,现在的宰相是吕夷简,虽然他看起来很称职,但他毕竟是刘娥提拔上来的,之前在赵祯刚亲政时,就已经有人非议吕夷简是刘娥的人,甚至还希望赵祯换掉吕夷简,只是赵祯才刚亲政,不希望朝堂有太大的变动,所以才一直迟迟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