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汴河镇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北宋大表哥最新章节!
汴河镇,这里是李璋与豆子他们这帮孩子一起卖折萝,苦苦挣扎求生的地方,只是自从搬到京城后,李璋也很久没有回来了,当年的那座义庄还在,只是显得更加破旧了,其实后来李璋想把义庄买下来建成别院,有空了可以带家人来玩,但是想到义庄这地方实在太晦气,哪怕他不在乎,但家里人恐怕也不会赞成,所以只能作罢了。
汴河镇做为京城河运的枢纽之一,这些年也越加的繁华了,镇子的面积扩张了数倍,除了商铺之外,更多了许多的住宅,毕竟现在京城的地价飞涨的厉害,再加上人太多,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搬到城外定居,而汴河镇这里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璋带着野狗走在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道上,他昨天晚上回到京城,但因为当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已经关闭,虽然之前李璋向赵祯建议彻底的解除京城的宵禁,但这件事还在商议,所以李璋也进不了城门,索性就在汴河镇的客栈里住了一晚。
故地重游,所以李璋今天也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只带着野狗在这里转了一下,野狗也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想到当初与李璋在这里相遇的情景,他也颇有些感慨。
汴河码头还是像以前那么繁忙而杂乱,裸着上身的苦力套着垫肩,如同工蚁一般装卸着货物,码头外围则是各式各样的摊贩,而李璋也老远就看到了炊饼刘的招牌,想当初他卖折萝和卤肉时,最喜欢吃的就是他们家的炊饼,后来李璋进京城,也把码头这边的卤肉生意交给了炊饼刘父子。
“吃炊饼不?”李璋笑着向旁边的野狗问道。
“十五个!”野狗笑着开口道,这是他以前的饭量,十五个人头大的炊饼才能勉强填饱他的肚子。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哈哈一笑,于是野狗迈步走了过去,炊饼刘流动的摊子现在已经是固定的店铺,而且旁边还有一家卤肉店,同样也是他们家的,卤肉也是从京城李璋家的卤肉铺子里进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两家依然保持着生意上的往来。
卤肉铺子外有桌椅,而且还兼职卖粥,现在已经过了早上最繁忙的时刻,但依然有不少人在这里吃饭,李璋和野狗找了位子坐下,要四碗粥后,李璋又去炊饼,野狗则去买卤肉。
“客官要几个炊饼?”炊饼铺里的中年人看到李璋也立刻热情的招呼道,李璋也一眼认出对方是炊饼刘的儿子,这么多年没见,李璋又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所以对方认不出他来也很正常,至于炊饼刘则是没见,估计是年纪大了,所以生意上的事就交给儿子了。
“十六个大炊饼!”李璋笑着排出八枚铜钱笑道,并没有与对方相认。
看到李璋给出的铜钱,炊饼刘的儿子也是一愣,随后不禁笑道:“客官,小店的炊饼一枚铜钱一个。”
“涨价了?以前不是一文两个吗?”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意外的问道。
“那都是老年月的价钱了,现在京城啥都涨价,面粉都比以前贵了,小店也不能赔本做买卖是不是?”炊饼刘的儿子只能开口解释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拍脑门,还真是,都这么多年了,炊饼也不可能还是当年的价钱,所以他也笑着补上八枚铜钱,随即十六个炊饼堆在竹筐里送到他面前。
端着竹筐回到位子,野狗也买来了自家的卤肉,两人早上起床也没吃早饭,本来就打算在镇子里吃的,现在遇到炊饼刘的店铺,自然就在这里解决了,而据野狗说,卤肉的价格也涨了,这点李璋还真没注意,别看生意是他的,但家里的生意早就交给青织去管了,他平时根本没时间过问。
不过价钱虽然涨了,但炊饼和卤肉依然是当年的味道,而且炊饼刘家的米粥也熬得不错,李璋喝了碗粥吃了一个炊饼夹卤肉,剩下的全都进野狗肚子里了。
吃过早饭后,李璋和野狗以镇子里转了一圈,结果当来到镇子东边时,却发现前面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李璋也好奇的走过去,却发现这里正在挖河。
因为河水会带来泥沙,逐年沉积下来,会导致河道淤积,所以需要定期清理河道,也就是在河水的上游堵住后,使河水干涸,然后把河里的淤泥挖出来,而挖河一般由官府组织,征调附近的百姓无偿劳动,这也是徭役的一种,哪怕在李璋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种徭役也依然存在,直到九十年代才彻底废除。
徭役总的来说就是百姓在官府的征调下无偿的劳动,有钱人可以花钱雇人代自己服徭役,而这种徭役一般劳动量极大,比如眼前的挖河,另外还有燕云那边的修筑长城,以及忻州城的重建等等,那些征调的民夫都是在服徭役。
只见河道中虽然已经没有水了,但到处都是淤泥,没干过活的人可能不知道,淤泥这东西简直再重不过,而且淤泥还有吸力,想要把一块淤泥铲起来,需要用上数倍的力气,而河道中的民夫这时也都是劳累不堪,身上更是溅满了烂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泥人一般。
相对而言,挖河这种徭役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累,但并没有危险,如果被征为军役那就更惨了,军役并不是让你上阵打仗,而是负责物资的运输,以及修筑道路等等,这些都是在战场附近,万一敌人杀来,说不定连命都要丢了。
看着眼前的这些民夫,李璋也想到最近宋祁、韩琦等人对时政的抨击,现在这股风潮已经从朝堂席卷到民间,许多读书人聚会时,已经不是在讨论诗词歌赋,而是讨论大宋需不需要改革,如果改革要动哪些方面,又会引发什么样的风险等等。
其实如果是正常的徭役,比如眼前的挖河之类的,每年抽出几天对百姓的影响也不大,毕竟国家需要这些水利,而且修好河道后也是百姓得利,但关键是大宋的徭役实在太重了,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民生,甚至有些百姓因徭役而破产。
而徭役还仅仅只是大宋内部弊病的一种,另外还有其它各方面的弊病,有些比徭役更加严重,比如土地兼并,这也是韩琦那些人主张变革的主要原因,毕竟再这样下去的话,大宋迟早有一天会重复历代王朝后期的悲剧,甚至比别的朝代来的更早更猛烈。
李璋对大宋的历史再清楚不过,虽然他帮大宋做出许多的改变,特别是军事积弱被他彻底扭转,甚至还收复了燕云打败了强大的辽国,但大宋内部的弊病并没有因此而消除,甚至有些方面反而更加的尖锐,如果不加以变革的话,说不定几十年后,大宋会走上原来的老路,毕竟历史的惯性实在太强大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注定是劳碌的命,这才刚解决完大宋外部的威胁,结果内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赵祯真的决定要对清理内部的弊病,他肯定也需要跟着操心。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赵祯的态度,但以李璋对他的了解,特别是在接连打败了党项和辽国后,赵祯的自信心大增,所以他很可能会同意对内部动刀,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
“进城吧!”李璋当即对身边的野狗道,说完也转身离开了河堤,既然已经回来了,上面的这些问题迟早都要面对。
汴河镇,这里是李璋与豆子他们这帮孩子一起卖折萝,苦苦挣扎求生的地方,只是自从搬到京城后,李璋也很久没有回来了,当年的那座义庄还在,只是显得更加破旧了,其实后来李璋想把义庄买下来建成别院,有空了可以带家人来玩,但是想到义庄这地方实在太晦气,哪怕他不在乎,但家里人恐怕也不会赞成,所以只能作罢了。
汴河镇做为京城河运的枢纽之一,这些年也越加的繁华了,镇子的面积扩张了数倍,除了商铺之外,更多了许多的住宅,毕竟现在京城的地价飞涨的厉害,再加上人太多,使得许多人不得不搬到城外定居,而汴河镇这里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璋带着野狗走在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道上,他昨天晚上回到京城,但因为当时天已经黑了,城门也已经关闭,虽然之前李璋向赵祯建议彻底的解除京城的宵禁,但这件事还在商议,所以李璋也进不了城门,索性就在汴河镇的客栈里住了一晚。
故地重游,所以李璋今天也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只带着野狗在这里转了一下,野狗也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了,想到当初与李璋在这里相遇的情景,他也颇有些感慨。
汴河码头还是像以前那么繁忙而杂乱,裸着上身的苦力套着垫肩,如同工蚁一般装卸着货物,码头外围则是各式各样的摊贩,而李璋也老远就看到了炊饼刘的招牌,想当初他卖折萝和卤肉时,最喜欢吃的就是他们家的炊饼,后来李璋进京城,也把码头这边的卤肉生意交给了炊饼刘父子。
“吃炊饼不?”李璋笑着向旁边的野狗问道。
“十五个!”野狗笑着开口道,这是他以前的饭量,十五个人头大的炊饼才能勉强填饱他的肚子。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哈哈一笑,于是野狗迈步走了过去,炊饼刘流动的摊子现在已经是固定的店铺,而且旁边还有一家卤肉店,同样也是他们家的,卤肉也是从京城李璋家的卤肉铺子里进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两家依然保持着生意上的往来。
卤肉铺子外有桌椅,而且还兼职卖粥,现在已经过了早上最繁忙的时刻,但依然有不少人在这里吃饭,李璋和野狗找了位子坐下,要四碗粥后,李璋又去炊饼,野狗则去买卤肉。
“客官要几个炊饼?”炊饼铺里的中年人看到李璋也立刻热情的招呼道,李璋也一眼认出对方是炊饼刘的儿子,这么多年没见,李璋又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所以对方认不出他来也很正常,至于炊饼刘则是没见,估计是年纪大了,所以生意上的事就交给儿子了。
“十六个大炊饼!”李璋笑着排出八枚铜钱笑道,并没有与对方相认。
看到李璋给出的铜钱,炊饼刘的儿子也是一愣,随后不禁笑道:“客官,小店的炊饼一枚铜钱一个。”
“涨价了?以前不是一文两个吗?”李璋听到这里也有些意外的问道。
“那都是老年月的价钱了,现在京城啥都涨价,面粉都比以前贵了,小店也不能赔本做买卖是不是?”炊饼刘的儿子只能开口解释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是一拍脑门,还真是,都这么多年了,炊饼也不可能还是当年的价钱,所以他也笑着补上八枚铜钱,随即十六个炊饼堆在竹筐里送到他面前。
端着竹筐回到位子,野狗也买来了自家的卤肉,两人早上起床也没吃早饭,本来就打算在镇子里吃的,现在遇到炊饼刘的店铺,自然就在这里解决了,而据野狗说,卤肉的价格也涨了,这点李璋还真没注意,别看生意是他的,但家里的生意早就交给青织去管了,他平时根本没时间过问。
不过价钱虽然涨了,但炊饼和卤肉依然是当年的味道,而且炊饼刘家的米粥也熬得不错,李璋喝了碗粥吃了一个炊饼夹卤肉,剩下的全都进野狗肚子里了。
吃过早饭后,李璋和野狗以镇子里转了一圈,结果当来到镇子东边时,却发现前面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李璋也好奇的走过去,却发现这里正在挖河。
因为河水会带来泥沙,逐年沉积下来,会导致河道淤积,所以需要定期清理河道,也就是在河水的上游堵住后,使河水干涸,然后把河里的淤泥挖出来,而挖河一般由官府组织,征调附近的百姓无偿劳动,这也是徭役的一种,哪怕在李璋生活的那个时代,这种徭役也依然存在,直到九十年代才彻底废除。
徭役总的来说就是百姓在官府的征调下无偿的劳动,有钱人可以花钱雇人代自己服徭役,而这种徭役一般劳动量极大,比如眼前的挖河,另外还有燕云那边的修筑长城,以及忻州城的重建等等,那些征调的民夫都是在服徭役。
只见河道中虽然已经没有水了,但到处都是淤泥,没干过活的人可能不知道,淤泥这东西简直再重不过,而且淤泥还有吸力,想要把一块淤泥铲起来,需要用上数倍的力气,而河道中的民夫这时也都是劳累不堪,身上更是溅满了烂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的泥人一般。
相对而言,挖河这种徭役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累,但并没有危险,如果被征为军役那就更惨了,军役并不是让你上阵打仗,而是负责物资的运输,以及修筑道路等等,这些都是在战场附近,万一敌人杀来,说不定连命都要丢了。
看着眼前的这些民夫,李璋也想到最近宋祁、韩琦等人对时政的抨击,现在这股风潮已经从朝堂席卷到民间,许多读书人聚会时,已经不是在讨论诗词歌赋,而是讨论大宋需不需要改革,如果改革要动哪些方面,又会引发什么样的风险等等。
其实如果是正常的徭役,比如眼前的挖河之类的,每年抽出几天对百姓的影响也不大,毕竟国家需要这些水利,而且修好河道后也是百姓得利,但关键是大宋的徭役实在太重了,已经影响到正常的民生,甚至有些百姓因徭役而破产。
而徭役还仅仅只是大宋内部弊病的一种,另外还有其它各方面的弊病,有些比徭役更加严重,比如土地兼并,这也是韩琦那些人主张变革的主要原因,毕竟再这样下去的话,大宋迟早有一天会重复历代王朝后期的悲剧,甚至比别的朝代来的更早更猛烈。
李璋对大宋的历史再清楚不过,虽然他帮大宋做出许多的改变,特别是军事积弱被他彻底扭转,甚至还收复了燕云打败了强大的辽国,但大宋内部的弊病并没有因此而消除,甚至有些方面反而更加的尖锐,如果不加以变革的话,说不定几十年后,大宋会走上原来的老路,毕竟历史的惯性实在太强大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璋也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注定是劳碌的命,这才刚解决完大宋外部的威胁,结果内部的问题就来了,如果赵祯真的决定要对清理内部的弊病,他肯定也需要跟着操心。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赵祯的态度,但以李璋对他的了解,特别是在接连打败了党项和辽国后,赵祯的自信心大增,所以他很可能会同意对内部动刀,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而已。
“进城吧!”李璋当即对身边的野狗道,说完也转身离开了河堤,既然已经回来了,上面的这些问题迟早都要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