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7章 乡试开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望族风流最新章节!
八月初九,黎明时分。
辕门之外,五千多名考生基本已经到齐,每个考生都带着自己的考篮,考篮内是接下来九天八夜乡试所需要的干粮、水壶等等。
考生并不需准备水和文房四宝,在进号舍之后,水会由外面监场的官兵用竹筒顺进去,考试用的笔墨纸砚以及镇纸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同时考舍之内还会有火盆和木炭,是用来生火造饭以及取暖用的。
乡试虽是在八月进行,天还不算太冷,但毕竟已经临近中秋,白天有点热,深夜却已经很凉。这种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最容易生病感冒了。
考生需要多穿几件衣服,到晚上太冷的时候,也需要生火取暖,吃的上热汤热饭,否则就只能啃干粮,吃残羹剩饭。
纪宁抵达辕门之外不久,谢泰和宋睿也前后脚到了。
三人见面后,相互打了招呼,便安静下来。
毕竟就要考试了,不宜分心消耗精力。
又过一柱香,唐解和韩玉到来,为纪宁、谢泰和宋睿打气鼓励,预祝乡试顺利。
简单祝福后,唐解和韩玉便不再多说。
纪宁、谢泰和宋睿也都各自安静地闭目养神起来。
咚咚咚……
远处传来几声锣响,辕门进场开始。
“少爷……”何安和雨灵几乎异口同声地叫道,声音感情浓郁,想多说一些话,却又不敢说,生怕影响了自家少爷的情绪。
纪宁微笑地点点头,说道:“跟你们说过许多次,要对自己的少爷有信心。你们安心在家里等着。知道吗?”
“诺。”雨灵和何安行礼应道。
纪宁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身向旁边的唐解和韩玉无声地拱了拱手手,最后和谢泰、宋睿一起向辕门走去。
乡试贡院的辕门一共有两处,考生列八条队伍进场,过辕门时会有官兵上来检查考生的考篮,同时对考生进行搜身。
人多,搜查的也并不很仔细,也是因为秀才已经是士族阶层,普通的官兵可不敢得罪这些文曲星,不定谁将来就能乡试中榜成为举人,将来甚至考中进士位列金銮。
“纪公子,您的具结小的看过了,您可以入龙门了。”负责搜查纪宁的官兵似乎认识纪宁,笑着拱拱手,要送纪宁入辕门。
每个过辕门的考生,会拿到自己的考号,同时有一名官兵送考生到号舍。送纪宁的官兵是个二十岁上下的痩削男子,对纪宁也很客气,到了纪宁的“甲字二十六号”考舍之外,那官兵打开门,对纪宁道:“秀才公,这几天您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小人不管刮风下雨都在外面。”
“嗯。”纪宁点了点头,进了号舍。
因为天还没亮,号舍很灰暗,里面只有弹丸大小的地方,左右不过一米多,没有床榻,只有两块木板放在那,要写文章,低的木板是座椅,而高的就是桌子,如果要睡觉,两块木板平拼,就成了睡塌。旁边有盖着木盖子的木桶,是接下来几天纪宁拉屎撒尿所要用的,旁边有铜盆,里面有木炭,是用来生火的。
纪宁才进号舍,还没等适应里面的黑暗,门关上,之后是“哗啦哗啦”的锁链声,痩削官兵将号舍锁上,只把门中间的一块小木板取下来,这木板是透光和递送考卷、水等物资的地方,这九天时间里,纪宁只能通过这小小的孔隙与外界联系。
纪宁把考篮放下,将木板搭好,外面传来“咣咣咣”敲锣声,与巡逻的官兵过来提醒考前的准备,每个号舍给蜡烛三根,这也是未来八个晚上所要用的,如果蜡烛用完,也不会补充。
号舍内很压抑,如果是阴天下雨,再加上马桶熏臭,会更让人难熬。外面天已经逐渐放亮,让纪宁的心情也跟着好了一些,他心想,乡试三年才有一次,为了早日功成名就,适当吃一点苦头也是值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秀才公,笔墨纸砚给您送进来,还有水,您接好。”官兵把发考卷之前所有准备的东西都从孔隙递进来。
笔墨和砚台都是固定的,大理石的镇纸有两块,而草稿纸则有一沓,这些草稿纸之用来把文章草列修改的。乡试中的考卷不能有任何修改,所有文字需要一次而成,如果中途有错别字,就等于是被判了出局。
在开考之前,考生需要先研墨,只等考卷来了之后,直接可以作答。
……
……
苏府,听雨阁。
苏蒹葭和李秀儿也早早起来,坐在三楼的厅堂里休憩吃茶。
李秀儿因为担心纪宁乡试,觉得自己在家多半是坐立不安,干脆在昨天找了一个借口在闺蜜苏蒹葭那里过夜。
品了一盏茶后,李秀儿装作随意说道:“今天好像是八月初九,是乡试的第一天,不知多少人的命运就在接下来的几天改变。”
“恩。”苏蒹葭微点臻首应道。
李秀儿又道:“听说纪永宁也参加这次乡试了。不过,听金陵城的人讨论,似乎不怎么看好。蒹葭姐,您说他会中举吗?”
“会。”苏蒹葭肯定地道,“而且名次应该不低。”
她也听到金陵城普遍对纪宁参加此次乡试不怎么看好,但是她却比较坚定认为纪宁乡试会顺利。
李秀儿闻言,不由芳心一喜,立即追问道:“为什么?”
“感觉吧。”苏蒹葭说道,“其实他并不只是诗才出众而已。”
“恩。我也是这么认为。”李秀儿点着臻首说道。
……
……
等太阳升起时,外面又传来铜锣声,这次是发第一场的考卷的信号。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天,八月初九当天入场,考九个白天,在八月十七下午就会交卷离开考舍。
第一场考试,是三篇四书小题,还有四篇五经大题。
一共要写七篇文章,四书文每篇需要写三百字左右,五经替需要写四百字左右,这第一场考试纪宁需要在三天之内写两千多字的文章,对他来说算是相对轻松的。
乡试考试时间长,每名考生在这九天时间里完成的卷子有近万字,三千多名考生就有三千多万字,但阅卷需要在八月底之前完成,在阅卷之前还有誊卷,在阅卷结束之后还有开封和题榜,让两名主考官和四名同考官在十天左右时间阅卷结束评定优劣,压力相对较大。
所以乡试中形成不成文的规定,在乡试三场考试中,以第一场的三篇四书文小题文章优劣作为主要的录取标准。
如果一个考生的四书文写的好,就算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的有偏颇,但只要不是太出格,同样可被取为举人;但若四书文做的不好,就算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的天花乱坠,也会被直接刷下去。
因为没人会看他五经文和后两场考试的考卷。
乡试之中,第一场也是重中之重,纪宁心知这一点,如果不能在第一场有所建树,后两场发挥再好也是徒劳。
随即是发考卷,第一场考试的卷子从孔隙中递近来,纪宁接过。
卷子是连成一体的,需要先将自己的考籍、祖籍三代的名讳、自己的名讳写上去,但要写在红线的格子之外,红线也是考卷的密封线。在考卷收上去之后,卷子除了会被弥封,还会有专门的誊录官进行誊录,有对读官进行检查比对,纪宁是不需要在意自己考卷中的笔迹的,在考卷中做记号同样是没任何意义。
甲子号考舍,都是五经中选择本经为《诗经》的,所以纪宁的四篇五经文都会从《诗经》之中出题,三篇四书文,则固定有两题是从《论语》和《孟子》中出题,另外一题来自于《大学》或者《中庸》,其中以出《中庸》题目为多。
纪宁拿到考卷,先不忙着写籍贯,而是要先看清楚题目,果然如之前所料想的一样,三篇四书文分别出自《论语》、《孟子》和《中庸》。
一篇题目,就是节选自这三本典籍中的一句话,由一句话来衍生出一篇文章,等于是代圣人立言。
八月初九,黎明时分。
辕门之外,五千多名考生基本已经到齐,每个考生都带着自己的考篮,考篮内是接下来九天八夜乡试所需要的干粮、水壶等等。
考生并不需准备水和文房四宝,在进号舍之后,水会由外面监场的官兵用竹筒顺进去,考试用的笔墨纸砚以及镇纸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同时考舍之内还会有火盆和木炭,是用来生火造饭以及取暖用的。
乡试虽是在八月进行,天还不算太冷,但毕竟已经临近中秋,白天有点热,深夜却已经很凉。这种昼夜温差大的季节,最容易生病感冒了。
考生需要多穿几件衣服,到晚上太冷的时候,也需要生火取暖,吃的上热汤热饭,否则就只能啃干粮,吃残羹剩饭。
纪宁抵达辕门之外不久,谢泰和宋睿也前后脚到了。
三人见面后,相互打了招呼,便安静下来。
毕竟就要考试了,不宜分心消耗精力。
又过一柱香,唐解和韩玉到来,为纪宁、谢泰和宋睿打气鼓励,预祝乡试顺利。
简单祝福后,唐解和韩玉便不再多说。
纪宁、谢泰和宋睿也都各自安静地闭目养神起来。
咚咚咚……
远处传来几声锣响,辕门进场开始。
“少爷……”何安和雨灵几乎异口同声地叫道,声音感情浓郁,想多说一些话,却又不敢说,生怕影响了自家少爷的情绪。
纪宁微笑地点点头,说道:“跟你们说过许多次,要对自己的少爷有信心。你们安心在家里等着。知道吗?”
“诺。”雨灵和何安行礼应道。
纪宁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身向旁边的唐解和韩玉无声地拱了拱手手,最后和谢泰、宋睿一起向辕门走去。
乡试贡院的辕门一共有两处,考生列八条队伍进场,过辕门时会有官兵上来检查考生的考篮,同时对考生进行搜身。
人多,搜查的也并不很仔细,也是因为秀才已经是士族阶层,普通的官兵可不敢得罪这些文曲星,不定谁将来就能乡试中榜成为举人,将来甚至考中进士位列金銮。
“纪公子,您的具结小的看过了,您可以入龙门了。”负责搜查纪宁的官兵似乎认识纪宁,笑着拱拱手,要送纪宁入辕门。
每个过辕门的考生,会拿到自己的考号,同时有一名官兵送考生到号舍。送纪宁的官兵是个二十岁上下的痩削男子,对纪宁也很客气,到了纪宁的“甲字二十六号”考舍之外,那官兵打开门,对纪宁道:“秀才公,这几天您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小人不管刮风下雨都在外面。”
“嗯。”纪宁点了点头,进了号舍。
因为天还没亮,号舍很灰暗,里面只有弹丸大小的地方,左右不过一米多,没有床榻,只有两块木板放在那,要写文章,低的木板是座椅,而高的就是桌子,如果要睡觉,两块木板平拼,就成了睡塌。旁边有盖着木盖子的木桶,是接下来几天纪宁拉屎撒尿所要用的,旁边有铜盆,里面有木炭,是用来生火的。
纪宁才进号舍,还没等适应里面的黑暗,门关上,之后是“哗啦哗啦”的锁链声,痩削官兵将号舍锁上,只把门中间的一块小木板取下来,这木板是透光和递送考卷、水等物资的地方,这九天时间里,纪宁只能通过这小小的孔隙与外界联系。
纪宁把考篮放下,将木板搭好,外面传来“咣咣咣”敲锣声,与巡逻的官兵过来提醒考前的准备,每个号舍给蜡烛三根,这也是未来八个晚上所要用的,如果蜡烛用完,也不会补充。
号舍内很压抑,如果是阴天下雨,再加上马桶熏臭,会更让人难熬。外面天已经逐渐放亮,让纪宁的心情也跟着好了一些,他心想,乡试三年才有一次,为了早日功成名就,适当吃一点苦头也是值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秀才公,笔墨纸砚给您送进来,还有水,您接好。”官兵把发考卷之前所有准备的东西都从孔隙递进来。
笔墨和砚台都是固定的,大理石的镇纸有两块,而草稿纸则有一沓,这些草稿纸之用来把文章草列修改的。乡试中的考卷不能有任何修改,所有文字需要一次而成,如果中途有错别字,就等于是被判了出局。
在开考之前,考生需要先研墨,只等考卷来了之后,直接可以作答。
……
……
苏府,听雨阁。
苏蒹葭和李秀儿也早早起来,坐在三楼的厅堂里休憩吃茶。
李秀儿因为担心纪宁乡试,觉得自己在家多半是坐立不安,干脆在昨天找了一个借口在闺蜜苏蒹葭那里过夜。
品了一盏茶后,李秀儿装作随意说道:“今天好像是八月初九,是乡试的第一天,不知多少人的命运就在接下来的几天改变。”
“恩。”苏蒹葭微点臻首应道。
李秀儿又道:“听说纪永宁也参加这次乡试了。不过,听金陵城的人讨论,似乎不怎么看好。蒹葭姐,您说他会中举吗?”
“会。”苏蒹葭肯定地道,“而且名次应该不低。”
她也听到金陵城普遍对纪宁参加此次乡试不怎么看好,但是她却比较坚定认为纪宁乡试会顺利。
李秀儿闻言,不由芳心一喜,立即追问道:“为什么?”
“感觉吧。”苏蒹葭说道,“其实他并不只是诗才出众而已。”
“恩。我也是这么认为。”李秀儿点着臻首说道。
……
……
等太阳升起时,外面又传来铜锣声,这次是发第一场的考卷的信号。
乡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天,八月初九当天入场,考九个白天,在八月十七下午就会交卷离开考舍。
第一场考试,是三篇四书小题,还有四篇五经大题。
一共要写七篇文章,四书文每篇需要写三百字左右,五经替需要写四百字左右,这第一场考试纪宁需要在三天之内写两千多字的文章,对他来说算是相对轻松的。
乡试考试时间长,每名考生在这九天时间里完成的卷子有近万字,三千多名考生就有三千多万字,但阅卷需要在八月底之前完成,在阅卷之前还有誊卷,在阅卷结束之后还有开封和题榜,让两名主考官和四名同考官在十天左右时间阅卷结束评定优劣,压力相对较大。
所以乡试中形成不成文的规定,在乡试三场考试中,以第一场的三篇四书文小题文章优劣作为主要的录取标准。
如果一个考生的四书文写的好,就算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的有偏颇,但只要不是太出格,同样可被取为举人;但若四书文做的不好,就算五经文和后两场的卷子答的天花乱坠,也会被直接刷下去。
因为没人会看他五经文和后两场考试的考卷。
乡试之中,第一场也是重中之重,纪宁心知这一点,如果不能在第一场有所建树,后两场发挥再好也是徒劳。
随即是发考卷,第一场考试的卷子从孔隙中递近来,纪宁接过。
卷子是连成一体的,需要先将自己的考籍、祖籍三代的名讳、自己的名讳写上去,但要写在红线的格子之外,红线也是考卷的密封线。在考卷收上去之后,卷子除了会被弥封,还会有专门的誊录官进行誊录,有对读官进行检查比对,纪宁是不需要在意自己考卷中的笔迹的,在考卷中做记号同样是没任何意义。
甲子号考舍,都是五经中选择本经为《诗经》的,所以纪宁的四篇五经文都会从《诗经》之中出题,三篇四书文,则固定有两题是从《论语》和《孟子》中出题,另外一题来自于《大学》或者《中庸》,其中以出《中庸》题目为多。
纪宁拿到考卷,先不忙着写籍贯,而是要先看清楚题目,果然如之前所料想的一样,三篇四书文分别出自《论语》、《孟子》和《中庸》。
一篇题目,就是节选自这三本典籍中的一句话,由一句话来衍生出一篇文章,等于是代圣人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