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发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扮仙记最新章节!
人说穷光棍穷光棍,在朝堂上一样也是如此,若是换成原本的鲁氏,怕是京都一道旨意下来,就要筹谋许久的。
可如今他们鲁地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能让人惦记的,旨意你爱下多少下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了。
如今他们鲁地连百姓的吃食用度都是依仗着燕城那边的,一个只知道盘剥的京都,真的不值当费太多的心思。
有本事你们就来鲁地折腾吧,反正也这样了,他们不怕在折腾的坏一些。
京都的武力镇压,鲁氏也不怕,齐氏的军队在鲁地肆虐的时间还短吗,来的人还少吗,不怕百姓民乱你们就折腾。
反正他们鲁氏已尽力周旋了。能把百姓稳住,能让鲁地还是鲁地,他们就已经是费劲了心思了。
若是京都非要逼着他们这些百姓没法过活,最坏也不过鲁地变成另一一个秦地了。
人家鲁地的百姓还羡慕秦地呢,流民怎么了,流民在燕城那边过得多少好,开荒种田,有自己的家产,有自己的良田,三年以内还不用交赋税,比在这边种田还好呢。
要知道除去给燕城的四成粮食,还有给鲁地这边官府的两成,百姓一年耕种下来,能省下三成就不错了。
任燕少城主的大米在怎么高产,轮到剩下的三成粮食,对百姓来说那也是勉强温饱都不够的。
所以当流民去燕城,对于鲁地的百姓来说那是奢侈的,幸福的。
大家都羡慕死了。同样的吃苦受累人家燕城的百姓,那可是家家都有余粮的。他们呢。不能比,不然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
好多人家都准备偷偷去燕城呢,不过路上不太安全,而且官府这边对于户籍管束的很严苛。
鲁地也是没法子,土地在肥沃,地域在宽广,人都走了,那也是个空壳子,所以这流民他们真不敢随便放出去。
还是尽量的安稳住才好。不然鲁地给秦地也没区别了。
没看到偌大的秦氏,如今什么境况吗。鲁氏可不想同秦氏一般。原本他们争的是地盘,谁的地盘大谁的地盘富足,谁的底气足。
可现在不是了,地盘在大,上面没人也白搭。人才是根本呀。
作为一个大家族破败的苦楚,秦氏的伤痛,大概也只有同样的鲁氏能明白了。
秦地的百姓确实被燕城安置了,秦地那边的氏族,大多数也到了燕城安置,而且燕城热情好客,对境内百姓一视同仁,两地百姓融合的很不错,
秦地百姓很有归属感,百姓且不说了,有个安逸的环境,自然就踏实过日子了,如今跟秦氏那边追随过来的那些氏族,都已经紧紧的靠拢着燕城了,
以能作为燕城世家为荣,这份骄傲,让秦氏,如秦九郎那般豁达的男儿,都时时伤感一番。
等到些许年以后,谁还知道秦氏曾经的辉煌呀。
怨人家燕城,肯定是怨不上,燕城接手的秦地的乱摊子,这事天下皆知。
可秦氏这口恶气怎么办,只能是在始作俑者的身上记恨着。
若不是王上一心求长生大道,如何会让那么富足的秦地如此模样,如何让几百年传承的秦氏一夕之间落败。
鲁氏把秦氏作为反面教材,时刻都拎出来,跟自家对比一番,绝对能到秦地的境地。
举步维艰不说,家族子弟都跟着备受折辱。听闻如今在京都当官的秦氏子弟,很是被一些京都世家排挤,打压。
若不是秦氏的族长还在京都镇守,怕是连王上都要下手打压秦氏子弟了呢。
说起来秦氏也是真的很出息,秦地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氏族,这些年被举荐做官的秦氏子弟占头一份。
光在京都为官的秦氏子弟,就占了朝堂的三分之一。也难怪人家齐氏忌惮秦氏,非得折腾秦地。在这么下去,朝堂上都是秦氏的人了。
秦地这些年致力于朝堂,可再怎么努力,跟权利巅峰的齐氏还是没法比的,武力值还没有保证,斗法失败,秦地就这么瞎了。
鲁氏这些年也不简单,子弟被推荐做官身的更多。不过人家鲁地这边走的步伐慢,子弟都是在自家地盘上做事,做官。
京都那边反倒是不太出彩,这也是鲁地能在这次事件中稍微保持住点实力的原因。
自家地盘,自家百姓,自家子弟自然是竭尽全力,而且少了许多的掣肘。这个便宜鲁地捡了。
可眼下挡在鲁氏前面的秦氏散了。燕城京都那边看样子是招惹不起的。他们鲁氏就冒头了。
有些锅那不是不想背就不背的。
他们种燕城的大米,给燕城送四成粮食,这事早晚都得让京都那边知道。
京都那边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不过是没想到京都竟然如此不要里面,这种境况下竟然还有脸要贡粮。
鲁氏族长阴沉着脸许久,让人给燕城去信,这事不是鲁地一家的事情。合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鲁氏族长要拉燕城下水,这是人之常情。
可惜没能同燕城结亲,不然还能利用这点姻亲关系,为鲁地多寻些庇护。
鲁氏子弟对于族长去燕城求助,心里也有些抵触,一来,他们这般行事,肯定就落了燕城一头。
二来,人家燕城给他们种大米已经是恩情,如何还要给你庇护,若是你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人家燕城为何要同你合作。这话也只能等着燕城那边的回复后在慢慢的讨论。
就如同这些人想的一样,燕少城主心怀百姓,不过也没到天下大同的地步呢。
眼下人家还是以燕城为重,自己都顾不来呢,还顾着别人,那是蠢蛋。
燕城主回信很客气,燕城因为安置秦地流民,自顾不暇,给京都的贡粮,自己还没准备出来呢,怕是帮不上鲁地的忙。
在燕城主看来,鲁地寻求帮助,无非是同燕城借粮,送往京都罢了。所以委婉的拒绝了。
可燕少城主的回信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燕城同鲁地合作耕种,我燕城得四成米粮,你们若是没有能力抱住供给燕城的四成米粮,燕城为何要同你们合作,
秦地那边那么多的沃土,他们燕城可不是非得在鲁地收着四成粮食的。
而且人家燕少城主早就说过,他燕城出来的大米,一粒米都不能流到京都。意思你们看着办,给京都一粒米,这个合作就没了。
好吧事情就同鲁地那边担心的一样,敢跟京都打擂台的燕少城主那就不会是个好鸟。
人家既然给你一线生机,就不会那么好说话。
如今的鲁地肯定是不能没有燕城的大米的,这是百姓唯一的活路,那就只能违背没给他们留活路的京都了。
人家燕少城主那句一粒米不能流入京都,那就相当于是把鲁氏给挤兑到同京都对立的立场上去了。有这个力量没这个力量都得扛住。
鲁氏虽然不愿意给人挡枪,可没法子,他们不挡枪,那就得同京都那边送粮食,真要是送了粮食,鲁地那是一点的生机都没有了,
王上也好,齐氏也好,可没有要鲁地缓过劲来的意思。更不会估计到鲁地的百姓声息问题。
所以鲁地就穷光棍了,没有力量,可他们有流民呀。
就有了鲁地那边很无赖的折子,要粮食没有,百姓温饱还没解决呢。
要是王上真的非要贡粮,鲁地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流民,只能把那些流民送到京都,让王上亲自同他们讨要贡粮了。
好吗,这折子在朝堂上一亮相,多少的官员嘴巴都合不上了。
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那个地方敢如此的无赖呢。
这就是相当于用委婉的方式在表达,你别逼我,不让我要造反了。这要是换成强盛时期的齐氏肯定是不能容的,问题是现在齐氏也就只能甩甩脸子了。
官员们都在想怕是鲁地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不然鲁氏好歹那也是四大氏族之一,肯定是要面子的,不会如此。就是反也得不能用这么无赖的法子。
王上那边还因为没能把乔氏带进京都,心情不畅呢,就出了鲁地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不把王权放在眼里。
刚要发作鲁氏,而接着,秦氏那边又上了折子,秦地干旱已过,秦地的大片土地还荒芜着呢,秦地不能就这样了,还请王上给秦地人口,让秦地尽快恢复耕种。
秦地的人口都到燕城开荒去了,哪找人给你去恢复耕种呀。
这话丞相大人当朝就说了。可人家秦氏那派的官员,跟鲁地一样,用了同一种无赖的方法,穷光棍。
反正他们这些秦氏子弟,在京都也是给别人卖命,索性那就谁都别消停吧,他们再怎么本事,沾光的也不是他们秦地百姓了,给齐氏的人卖命,秦氏子弟不愿意。
别看人家鸟悄的撤走了小一半的家族子弟了,可剩下的一大半,都是能在朝上露脸的,人家就是三不五时的出个小难题,也足以让京都朝堂见天不舒服。
这不是鲁氏才发难,他们就跟着敲边鼓吗。没人,怎么可能呢,王上修剪驻仙台多少人工,多少的兵丁呀,难道农耕不比驻仙台重要吗。
在王上跟前这么说,王上肯定是震怒的,对他老人家来说那就没有比驻仙台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人家秦地的官员下句话都准备好了,用的还是那种很通俗,很王上的想法把王上的怒火给封上的。
一句话,若是驻仙台真能引来神仙,神仙能在一个荒芜贫瘠,连百姓都没几个的地方驻留吗,所以王上还是先把秦地的人丁兴旺起来吧。
很粗暴的就把王上那点妄念给堵住了。
脑子有坑的人,思想跟正常人不一样,大臣们苦口婆心的劝都不管用,可用同样坑的脑子想一想,王上就跟着发愁了,还真不能让仙人委屈了,在那样的地方驻留。
丞相大人见王上怒火之后,竟然真的在考虑秦地十室九空的问题,都惊呆了。
头一次知道,往日他们规劝王上竟然是用错了方法呢。
把驻仙台的人给还回去耕种,那是不可能的。王上有坑的脑袋很傻很天真:“既然如此,就让燕城把流民给秦地还回去吧,这样的话也能缓解燕城的压力,连贡粮都不用在发愁了。”
朝堂上好寂静,王上可真会想,一举两得呢。
不过你就不想想人家百姓来回奔走为什么,回秦地等着饿死去吗。
人家在燕城连房子,土地都有了,为何要回秦地去。来回折腾路上风光有那么好吗。
最重要的是,燕城主那就是你亲儿子,也不会这么听话的好不好。太头疼了。
丞相大人:‘这个,这个怕是要找个口才好的人去同燕城主交涉。’
所有人都吐槽了,那不是找死吗。丞相大人您说的真的太委婉了。
所以京都大半官员最近都在生病。没法子,这事做不得。光跑这么一趟,人家就得问你傻不傻,让人怀疑智商。
媳妇儿子闺女都受惊了,燕少城主可不是就这么点小动作就没了,鲁地那边先是耍无赖不给贡粮,然后就是上折子,要钱,要粮食,要许多安抚流民的物力。
让偶秦地开始上折子要补偿,要重建,要人,要钱。好吧现在王上桌子上堆得都是这些要钱,要粮,要人的折子。
王上一时半会的肯定顾不上想乔氏进京。
就这样人家燕少城主还攒对着燕城主跟着上了折子呢,安置秦地百姓用多少银两,每年耗费多少粮食,药草。以及布匹,盐巴。样样不缺的列出来一个单子。
直接让人送去京都,这算是账单。
王上被燕城,秦地,鲁地三面挤兑,就是一分银子没往外拿,可心里也足够蹿火的了。
朝堂上见天的没别的事,都是催账的,谁家帝王如此没有威严。
而且刚好就一起要粮食,要钱,要东西,这事想也知道背后有黑手。王上日日在王宫里面发怒,连修出来那点仙风道骨,忍气之术都要飞了。
而丞相大人还在任劳任怨的想,到底是哪惹到这三个氏族了,怎么就同时发难呢。这可真是太刺手了。
王上就是想要收拾这些氏族,也该一个个的下手吗。
等到燕城少夫人被刺客围攻掠夺未遂的事情传到京都的时候,丞相的人腰板都直不起来了。蠢呀,怎么就这么蠢呀,难怪能够让三个氏族一块发难呢。燕城那是好惹的吗。王上但凡有点心也该知道,先把秦地给收拢到手里之后在图谋其他吗。
人说穷光棍穷光棍,在朝堂上一样也是如此,若是换成原本的鲁氏,怕是京都一道旨意下来,就要筹谋许久的。
可如今他们鲁地还剩下什么,还有什么能让人惦记的,旨意你爱下多少下多少。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了。
如今他们鲁地连百姓的吃食用度都是依仗着燕城那边的,一个只知道盘剥的京都,真的不值当费太多的心思。
有本事你们就来鲁地折腾吧,反正也这样了,他们不怕在折腾的坏一些。
京都的武力镇压,鲁氏也不怕,齐氏的军队在鲁地肆虐的时间还短吗,来的人还少吗,不怕百姓民乱你们就折腾。
反正他们鲁氏已尽力周旋了。能把百姓稳住,能让鲁地还是鲁地,他们就已经是费劲了心思了。
若是京都非要逼着他们这些百姓没法过活,最坏也不过鲁地变成另一一个秦地了。
人家鲁地的百姓还羡慕秦地呢,流民怎么了,流民在燕城那边过得多少好,开荒种田,有自己的家产,有自己的良田,三年以内还不用交赋税,比在这边种田还好呢。
要知道除去给燕城的四成粮食,还有给鲁地这边官府的两成,百姓一年耕种下来,能省下三成就不错了。
任燕少城主的大米在怎么高产,轮到剩下的三成粮食,对百姓来说那也是勉强温饱都不够的。
所以当流民去燕城,对于鲁地的百姓来说那是奢侈的,幸福的。
大家都羡慕死了。同样的吃苦受累人家燕城的百姓,那可是家家都有余粮的。他们呢。不能比,不然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
好多人家都准备偷偷去燕城呢,不过路上不太安全,而且官府这边对于户籍管束的很严苛。
鲁地也是没法子,土地在肥沃,地域在宽广,人都走了,那也是个空壳子,所以这流民他们真不敢随便放出去。
还是尽量的安稳住才好。不然鲁地给秦地也没区别了。
没看到偌大的秦氏,如今什么境况吗。鲁氏可不想同秦氏一般。原本他们争的是地盘,谁的地盘大谁的地盘富足,谁的底气足。
可现在不是了,地盘在大,上面没人也白搭。人才是根本呀。
作为一个大家族破败的苦楚,秦氏的伤痛,大概也只有同样的鲁氏能明白了。
秦地的百姓确实被燕城安置了,秦地那边的氏族,大多数也到了燕城安置,而且燕城热情好客,对境内百姓一视同仁,两地百姓融合的很不错,
秦地百姓很有归属感,百姓且不说了,有个安逸的环境,自然就踏实过日子了,如今跟秦氏那边追随过来的那些氏族,都已经紧紧的靠拢着燕城了,
以能作为燕城世家为荣,这份骄傲,让秦氏,如秦九郎那般豁达的男儿,都时时伤感一番。
等到些许年以后,谁还知道秦氏曾经的辉煌呀。
怨人家燕城,肯定是怨不上,燕城接手的秦地的乱摊子,这事天下皆知。
可秦氏这口恶气怎么办,只能是在始作俑者的身上记恨着。
若不是王上一心求长生大道,如何会让那么富足的秦地如此模样,如何让几百年传承的秦氏一夕之间落败。
鲁氏把秦氏作为反面教材,时刻都拎出来,跟自家对比一番,绝对能到秦地的境地。
举步维艰不说,家族子弟都跟着备受折辱。听闻如今在京都当官的秦氏子弟,很是被一些京都世家排挤,打压。
若不是秦氏的族长还在京都镇守,怕是连王上都要下手打压秦氏子弟了呢。
说起来秦氏也是真的很出息,秦地一直都是人才辈出的氏族,这些年被举荐做官的秦氏子弟占头一份。
光在京都为官的秦氏子弟,就占了朝堂的三分之一。也难怪人家齐氏忌惮秦氏,非得折腾秦地。在这么下去,朝堂上都是秦氏的人了。
秦地这些年致力于朝堂,可再怎么努力,跟权利巅峰的齐氏还是没法比的,武力值还没有保证,斗法失败,秦地就这么瞎了。
鲁氏这些年也不简单,子弟被推荐做官身的更多。不过人家鲁地这边走的步伐慢,子弟都是在自家地盘上做事,做官。
京都那边反倒是不太出彩,这也是鲁地能在这次事件中稍微保持住点实力的原因。
自家地盘,自家百姓,自家子弟自然是竭尽全力,而且少了许多的掣肘。这个便宜鲁地捡了。
可眼下挡在鲁氏前面的秦氏散了。燕城京都那边看样子是招惹不起的。他们鲁氏就冒头了。
有些锅那不是不想背就不背的。
他们种燕城的大米,给燕城送四成粮食,这事早晚都得让京都那边知道。
京都那边的反应也在预料之中,不过是没想到京都竟然如此不要里面,这种境况下竟然还有脸要贡粮。
鲁氏族长阴沉着脸许久,让人给燕城去信,这事不是鲁地一家的事情。合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鲁氏族长要拉燕城下水,这是人之常情。
可惜没能同燕城结亲,不然还能利用这点姻亲关系,为鲁地多寻些庇护。
鲁氏子弟对于族长去燕城求助,心里也有些抵触,一来,他们这般行事,肯定就落了燕城一头。
二来,人家燕城给他们种大米已经是恩情,如何还要给你庇护,若是你连这点本事都没有,人家燕城为何要同你合作。这话也只能等着燕城那边的回复后在慢慢的讨论。
就如同这些人想的一样,燕少城主心怀百姓,不过也没到天下大同的地步呢。
眼下人家还是以燕城为重,自己都顾不来呢,还顾着别人,那是蠢蛋。
燕城主回信很客气,燕城因为安置秦地流民,自顾不暇,给京都的贡粮,自己还没准备出来呢,怕是帮不上鲁地的忙。
在燕城主看来,鲁地寻求帮助,无非是同燕城借粮,送往京都罢了。所以委婉的拒绝了。
可燕少城主的回信就没有这么客气了,燕城同鲁地合作耕种,我燕城得四成米粮,你们若是没有能力抱住供给燕城的四成米粮,燕城为何要同你们合作,
秦地那边那么多的沃土,他们燕城可不是非得在鲁地收着四成粮食的。
而且人家燕少城主早就说过,他燕城出来的大米,一粒米都不能流到京都。意思你们看着办,给京都一粒米,这个合作就没了。
好吧事情就同鲁地那边担心的一样,敢跟京都打擂台的燕少城主那就不会是个好鸟。
人家既然给你一线生机,就不会那么好说话。
如今的鲁地肯定是不能没有燕城的大米的,这是百姓唯一的活路,那就只能违背没给他们留活路的京都了。
人家燕少城主那句一粒米不能流入京都,那就相当于是把鲁氏给挤兑到同京都对立的立场上去了。有这个力量没这个力量都得扛住。
鲁氏虽然不愿意给人挡枪,可没法子,他们不挡枪,那就得同京都那边送粮食,真要是送了粮食,鲁地那是一点的生机都没有了,
王上也好,齐氏也好,可没有要鲁地缓过劲来的意思。更不会估计到鲁地的百姓声息问题。
所以鲁地就穷光棍了,没有力量,可他们有流民呀。
就有了鲁地那边很无赖的折子,要粮食没有,百姓温饱还没解决呢。
要是王上真的非要贡粮,鲁地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流民,只能把那些流民送到京都,让王上亲自同他们讨要贡粮了。
好吗,这折子在朝堂上一亮相,多少的官员嘴巴都合不上了。
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那个地方敢如此的无赖呢。
这就是相当于用委婉的方式在表达,你别逼我,不让我要造反了。这要是换成强盛时期的齐氏肯定是不能容的,问题是现在齐氏也就只能甩甩脸子了。
官员们都在想怕是鲁地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不然鲁氏好歹那也是四大氏族之一,肯定是要面子的,不会如此。就是反也得不能用这么无赖的法子。
王上那边还因为没能把乔氏带进京都,心情不畅呢,就出了鲁地这样的事情,简直是不把王权放在眼里。
刚要发作鲁氏,而接着,秦氏那边又上了折子,秦地干旱已过,秦地的大片土地还荒芜着呢,秦地不能就这样了,还请王上给秦地人口,让秦地尽快恢复耕种。
秦地的人口都到燕城开荒去了,哪找人给你去恢复耕种呀。
这话丞相大人当朝就说了。可人家秦氏那派的官员,跟鲁地一样,用了同一种无赖的方法,穷光棍。
反正他们这些秦氏子弟,在京都也是给别人卖命,索性那就谁都别消停吧,他们再怎么本事,沾光的也不是他们秦地百姓了,给齐氏的人卖命,秦氏子弟不愿意。
别看人家鸟悄的撤走了小一半的家族子弟了,可剩下的一大半,都是能在朝上露脸的,人家就是三不五时的出个小难题,也足以让京都朝堂见天不舒服。
这不是鲁氏才发难,他们就跟着敲边鼓吗。没人,怎么可能呢,王上修剪驻仙台多少人工,多少的兵丁呀,难道农耕不比驻仙台重要吗。
在王上跟前这么说,王上肯定是震怒的,对他老人家来说那就没有比驻仙台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人家秦地的官员下句话都准备好了,用的还是那种很通俗,很王上的想法把王上的怒火给封上的。
一句话,若是驻仙台真能引来神仙,神仙能在一个荒芜贫瘠,连百姓都没几个的地方驻留吗,所以王上还是先把秦地的人丁兴旺起来吧。
很粗暴的就把王上那点妄念给堵住了。
脑子有坑的人,思想跟正常人不一样,大臣们苦口婆心的劝都不管用,可用同样坑的脑子想一想,王上就跟着发愁了,还真不能让仙人委屈了,在那样的地方驻留。
丞相大人见王上怒火之后,竟然真的在考虑秦地十室九空的问题,都惊呆了。
头一次知道,往日他们规劝王上竟然是用错了方法呢。
把驻仙台的人给还回去耕种,那是不可能的。王上有坑的脑袋很傻很天真:“既然如此,就让燕城把流民给秦地还回去吧,这样的话也能缓解燕城的压力,连贡粮都不用在发愁了。”
朝堂上好寂静,王上可真会想,一举两得呢。
不过你就不想想人家百姓来回奔走为什么,回秦地等着饿死去吗。
人家在燕城连房子,土地都有了,为何要回秦地去。来回折腾路上风光有那么好吗。
最重要的是,燕城主那就是你亲儿子,也不会这么听话的好不好。太头疼了。
丞相大人:‘这个,这个怕是要找个口才好的人去同燕城主交涉。’
所有人都吐槽了,那不是找死吗。丞相大人您说的真的太委婉了。
所以京都大半官员最近都在生病。没法子,这事做不得。光跑这么一趟,人家就得问你傻不傻,让人怀疑智商。
媳妇儿子闺女都受惊了,燕少城主可不是就这么点小动作就没了,鲁地那边先是耍无赖不给贡粮,然后就是上折子,要钱,要粮食,要许多安抚流民的物力。
让偶秦地开始上折子要补偿,要重建,要人,要钱。好吧现在王上桌子上堆得都是这些要钱,要粮,要人的折子。
王上一时半会的肯定顾不上想乔氏进京。
就这样人家燕少城主还攒对着燕城主跟着上了折子呢,安置秦地百姓用多少银两,每年耗费多少粮食,药草。以及布匹,盐巴。样样不缺的列出来一个单子。
直接让人送去京都,这算是账单。
王上被燕城,秦地,鲁地三面挤兑,就是一分银子没往外拿,可心里也足够蹿火的了。
朝堂上见天的没别的事,都是催账的,谁家帝王如此没有威严。
而且刚好就一起要粮食,要钱,要东西,这事想也知道背后有黑手。王上日日在王宫里面发怒,连修出来那点仙风道骨,忍气之术都要飞了。
而丞相大人还在任劳任怨的想,到底是哪惹到这三个氏族了,怎么就同时发难呢。这可真是太刺手了。
王上就是想要收拾这些氏族,也该一个个的下手吗。
等到燕城少夫人被刺客围攻掠夺未遂的事情传到京都的时候,丞相的人腰板都直不起来了。蠢呀,怎么就这么蠢呀,难怪能够让三个氏族一块发难呢。燕城那是好惹的吗。王上但凡有点心也该知道,先把秦地给收拢到手里之后在图谋其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