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阿赫木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东厂督公最新章节!
阿赫木旦,是缅甸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军民合一的制度。所谓的阿赫木旦,其实就是直接服役于国王的农奴。
这些农奴的一切都归国王所有,往往以村落的形式存在,平时身兼种地、生产军械、军事训练于一体。
与大明的屯田制不同的是,这些农奴受到了严格的管控,他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必须纹身,象征他们是阿赫木旦组织的成员,这些人终身必须是阿赫木旦,除了这个身份,他们连做普通富人家的奴隶都不行。
而一旦某个阿赫木旦成员出现了叛逃、临阵退缩等情况,不但他的家族会受罚,甚至连整个村庄都会受到重罚。
他们就像工蜂,活着除了为蜂王工作、保卫蜂王,就没有任何其他出路。
而一旦叛逃,因为额头有纹身,他们藏无可藏——要知道敢收容阿赫木旦成员的人,也会犯下重罪。
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当国王要他们向明军开火,向明军展示洞乌国反抗的决心时,他们就必须当这个炮灰。
而他们,也成功地当了炮灰。
明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三十多艘战舰全部击沉或重伤不得动弹了。
海面上到处漂浮着碎木板、死尸和在冷水中挣扎的洞乌人。
秦书淮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让小船救人。
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出于怜悯之类的情感,经历这么多战役,秦书淮早已明白对敌人仁慈的下场是什么。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借这些人做广告,以方便日后的攻心战,看看能否动摇阿赫木旦组织的军心。
从秦书淮的逻辑来讲,阿赫木旦组织是在国王威逼下的农奴组织,如果喊出推翻国王农奴解放的口号,会不会让这些人有所触动?
给你自由要不要?让你不再为国王免费工作要不要?取消纹身还你做人的尊严要不要?
好吧,秦书淮也不知道这个实行了几百年的制度会不会因为自己而瓦解,或者有所动摇,但是他总觉得,反正自己是给这些可怜人机会了,如果他们非要为自己的主子送命,非要觉得主子即便如此残酷地压榨他们还觉得很欢喜,那自己也没办法。
总有人喜欢当舔狗,在哪个时空都一样。
明军很快实行了救援,为了救这些落水的洞乌人足足耽搁了半个时辰。
当然,被救上来的洞乌人,也全部被绑了手脚并集中到了一起。
舰队继续前行,顺便摧毁了伊洛瓦底江入口处的几个炮台,随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行无阻地往大光进发。
四十里路对于水路来说很短,当天下午未时二刻,舰队就到了大光港。
此时,他隆王肯定已经往大光增援了兵力,但具体多少根本无从得知。
秦书淮记得很清楚,在他隆时代,缅甸的总人口大概在三百万左右,但是帝国兵力的主要来源还是在阿赫木旦组织。
除了阿赫木旦组织,普通的洞乌商人、富人以及权贵阶层极其亲属,全部都是不当兵的。如果遇到大型战争,很可能另一种农奴,即富人和权贵阶层的农奴“阿台”也会参军,但是这种兵没什么战斗力,因为他们平常不怎么训练。
而从他隆王时期的资料来看,当时洞乌的阿赫木旦组织中的青壮年大概只有十万人,这就是他隆王手中的嫡系精锐了。
也就是说,秦书淮估计他隆王手里的精锐应该不超过十万,这已经包含了禁军——禁军也不过是地位较高的一种阿赫木旦罢了。
而面临明军的进攻,他隆王一边要在北面布防,防止明军从云南等地进攻,一面又要在南面布防,这个防线就很长了——除了秦书淮的这支大军,他隆王很容易想到明军会借道暹罗再派一支大军前来。
所以,他隆王能布置在大光的兵力,其实非常有限。
而秦书淮手里,除去驻扎在满剌加的三千人外,还有一万七千精锐。
舰队抵达大光港后,稍做调整,于未时四刻开始炮轰。
还是老规矩,战列舰的红夷大炮先发威,其他中小船只在外围游荡警戒。
大光港此时还是大港,港口只配备了二十几座炮台,总共七八十门岸防炮的样子。不过问题在于,这七八十门岸防炮都是阿赫木旦自制的土炮,射程完全无法和红夷大炮相比,那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其实不难想象,在当时的东方,如果没有秦书淮的出现,连相对而言最强的大明也只有区区十几门红夷大炮,全部被都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宁锦防线,所以其他小国自然更不可能量产这种最新式的加农炮了。
当然,也不能说洞乌完全没有,因为英国人很早就到洞乌了,他们之前也卖了一些新式加农炮给洞乌,只不过这种炮奇贵,坏了还没地方修,所以洞乌只采购了极少的数量,而且大多数都配备在了都城附近。
总而言之,这又是一场明军开火,洞乌干站着挨揍的炮战。
形同虚设的七八十门岸防炮,在明军的七八十艘战列舰的疯狂打击下,仅仅抵抗了小半个时辰就全面哑火了。
清除岸防炮之后,明军战列舰进一步靠近岸边,随后往陆地狂轰。
大光港的布局,是常见的大航海时代港口布局。靠近岸边的,是大量的码头、堆场,以及歇脚吃饭的凉棚、酒肆等配套建筑,这些建筑一般都分布在离岸边不到两里的地方,以方便船员快速地卸货和休息。
而再往里,离岸约三四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城池了——大光城。
城池中有驻军、有维持码头运营的行政机构,还有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洞乌,这个官职叫温谬。另外,城池中也有大量的酒楼、客栈、青楼等,相比较码头的那些而言,档次自然是更高了。
而这些地方,几乎全部都在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内。
当所有岸防炮全部都被明军舰队摧毁之后,视线可见内的地方已经再无洞乌兵了。
洞乌兵也不傻,他们在陆地上又够不着明军舰队,这个时候露头不是找打?
明军也无意完全摧毁大光港,所以并没有对岸边的港口设施进行炮轰,而是立即让军各类船只靠岸,大摇大摆地派陆军登陆。
除了必要的水手和炮手,陆军约一万七千人在短短半个时辰内全部登陆完毕,整装待发。
秦书淮没有轻视洞乌的战斗力,毕竟从历史上看,现在的洞乌正处在强盛时期,这场仗未必会很轻松。所以他也也下了船,和陆军一起登陆,准备亲自参加这场战役。
大军登陆以后,首先要占领的自然是大光城。
不过明军没有着急出发,而是在岸边稍稍等了一会。
大约一刻钟后,终于看到从某处赶来十几个洞乌掸族人打扮的男子,他们急吼吼地跑来,见到明军士兵后就说,要见安国公秦大人。
阿赫木旦,是缅甸历史上特有的一种军民合一的制度。所谓的阿赫木旦,其实就是直接服役于国王的农奴。
这些农奴的一切都归国王所有,往往以村落的形式存在,平时身兼种地、生产军械、军事训练于一体。
与大明的屯田制不同的是,这些农奴受到了严格的管控,他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必须纹身,象征他们是阿赫木旦组织的成员,这些人终身必须是阿赫木旦,除了这个身份,他们连做普通富人家的奴隶都不行。
而一旦某个阿赫木旦成员出现了叛逃、临阵退缩等情况,不但他的家族会受罚,甚至连整个村庄都会受到重罚。
他们就像工蜂,活着除了为蜂王工作、保卫蜂王,就没有任何其他出路。
而一旦叛逃,因为额头有纹身,他们藏无可藏——要知道敢收容阿赫木旦成员的人,也会犯下重罪。
所以他们别无选择,当国王要他们向明军开火,向明军展示洞乌国反抗的决心时,他们就必须当这个炮灰。
而他们,也成功地当了炮灰。
明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三十多艘战舰全部击沉或重伤不得动弹了。
海面上到处漂浮着碎木板、死尸和在冷水中挣扎的洞乌人。
秦书淮做了一个让很多人不能理解的命令,那就是让小船救人。
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出于怜悯之类的情感,经历这么多战役,秦书淮早已明白对敌人仁慈的下场是什么。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借这些人做广告,以方便日后的攻心战,看看能否动摇阿赫木旦组织的军心。
从秦书淮的逻辑来讲,阿赫木旦组织是在国王威逼下的农奴组织,如果喊出推翻国王农奴解放的口号,会不会让这些人有所触动?
给你自由要不要?让你不再为国王免费工作要不要?取消纹身还你做人的尊严要不要?
好吧,秦书淮也不知道这个实行了几百年的制度会不会因为自己而瓦解,或者有所动摇,但是他总觉得,反正自己是给这些可怜人机会了,如果他们非要为自己的主子送命,非要觉得主子即便如此残酷地压榨他们还觉得很欢喜,那自己也没办法。
总有人喜欢当舔狗,在哪个时空都一样。
明军很快实行了救援,为了救这些落水的洞乌人足足耽搁了半个时辰。
当然,被救上来的洞乌人,也全部被绑了手脚并集中到了一起。
舰队继续前行,顺便摧毁了伊洛瓦底江入口处的几个炮台,随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畅行无阻地往大光进发。
四十里路对于水路来说很短,当天下午未时二刻,舰队就到了大光港。
此时,他隆王肯定已经往大光增援了兵力,但具体多少根本无从得知。
秦书淮记得很清楚,在他隆时代,缅甸的总人口大概在三百万左右,但是帝国兵力的主要来源还是在阿赫木旦组织。
除了阿赫木旦组织,普通的洞乌商人、富人以及权贵阶层极其亲属,全部都是不当兵的。如果遇到大型战争,很可能另一种农奴,即富人和权贵阶层的农奴“阿台”也会参军,但是这种兵没什么战斗力,因为他们平常不怎么训练。
而从他隆王时期的资料来看,当时洞乌的阿赫木旦组织中的青壮年大概只有十万人,这就是他隆王手中的嫡系精锐了。
也就是说,秦书淮估计他隆王手里的精锐应该不超过十万,这已经包含了禁军——禁军也不过是地位较高的一种阿赫木旦罢了。
而面临明军的进攻,他隆王一边要在北面布防,防止明军从云南等地进攻,一面又要在南面布防,这个防线就很长了——除了秦书淮的这支大军,他隆王很容易想到明军会借道暹罗再派一支大军前来。
所以,他隆王能布置在大光的兵力,其实非常有限。
而秦书淮手里,除去驻扎在满剌加的三千人外,还有一万七千精锐。
舰队抵达大光港后,稍做调整,于未时四刻开始炮轰。
还是老规矩,战列舰的红夷大炮先发威,其他中小船只在外围游荡警戒。
大光港此时还是大港,港口只配备了二十几座炮台,总共七八十门岸防炮的样子。不过问题在于,这七八十门岸防炮都是阿赫木旦自制的土炮,射程完全无法和红夷大炮相比,那就只有挨打的份了。
其实不难想象,在当时的东方,如果没有秦书淮的出现,连相对而言最强的大明也只有区区十几门红夷大炮,全部被都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宁锦防线,所以其他小国自然更不可能量产这种最新式的加农炮了。
当然,也不能说洞乌完全没有,因为英国人很早就到洞乌了,他们之前也卖了一些新式加农炮给洞乌,只不过这种炮奇贵,坏了还没地方修,所以洞乌只采购了极少的数量,而且大多数都配备在了都城附近。
总而言之,这又是一场明军开火,洞乌干站着挨揍的炮战。
形同虚设的七八十门岸防炮,在明军的七八十艘战列舰的疯狂打击下,仅仅抵抗了小半个时辰就全面哑火了。
清除岸防炮之后,明军战列舰进一步靠近岸边,随后往陆地狂轰。
大光港的布局,是常见的大航海时代港口布局。靠近岸边的,是大量的码头、堆场,以及歇脚吃饭的凉棚、酒肆等配套建筑,这些建筑一般都分布在离岸边不到两里的地方,以方便船员快速地卸货和休息。
而再往里,离岸约三四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城池了——大光城。
城池中有驻军、有维持码头运营的行政机构,还有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洞乌,这个官职叫温谬。另外,城池中也有大量的酒楼、客栈、青楼等,相比较码头的那些而言,档次自然是更高了。
而这些地方,几乎全部都在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内。
当所有岸防炮全部都被明军舰队摧毁之后,视线可见内的地方已经再无洞乌兵了。
洞乌兵也不傻,他们在陆地上又够不着明军舰队,这个时候露头不是找打?
明军也无意完全摧毁大光港,所以并没有对岸边的港口设施进行炮轰,而是立即让军各类船只靠岸,大摇大摆地派陆军登陆。
除了必要的水手和炮手,陆军约一万七千人在短短半个时辰内全部登陆完毕,整装待发。
秦书淮没有轻视洞乌的战斗力,毕竟从历史上看,现在的洞乌正处在强盛时期,这场仗未必会很轻松。所以他也也下了船,和陆军一起登陆,准备亲自参加这场战役。
大军登陆以后,首先要占领的自然是大光城。
不过明军没有着急出发,而是在岸边稍稍等了一会。
大约一刻钟后,终于看到从某处赶来十几个洞乌掸族人打扮的男子,他们急吼吼地跑来,见到明军士兵后就说,要见安国公秦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