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云林游玩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风雷幽明水云闲最新章节!
第二天,是杜渊之的沐休日,也许是他们虔诚的祈祷起了作用,今天一大早就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大伙都特别兴奋。阿志向学堂请了一天的假,连杜玉清他们的晨练都比平时缩短了半个时辰。等他们坐着马车来到云林山脚下时,时间才刚刚到巳时。
云林寺位于杭州城的北边,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已有千年,香火依然旺盛。今天不是庙会时间,又是早春时节,天气还有些阴寒。香客游人倒是不多,寺庙周围显得清静幽然。过了山门,沿着石径蜿蜒而上,但见苍松翠竹,峰峦叠嶂,生机盎然。
云林寺的亭台楼阁就在飘渺云雾中若隐若现。
云林寺倒也不高,沿阶而上,溪流潺潺,鸟语幽鸣,让人十分惬意。杜渊之是个随性,内敛,不喜欢张扬的人,除了常胜,连家丁都没有多带一个,更没有事前知会过云林寺。倒是每天迎来送往不知见过多少游人香客的知客僧很有些眼力劲,看到杜渊之一行人不凡的气度,赶忙迎了上来。
黄色的院墙,黑色的飞檐,一派清幽堂皇的气派。寺门有棵巨大的香樟树,造型优美而奇特。它粗大的树干在出土处岔开分成两枝,一支挺拔向上,亭亭如盖;一支斜斜地延伸至正门上,枝繁叶茂,为游人和香客遮阴蔽日。
杜渊之最近对捣鼓盆景非常有兴趣,便猜度道:“这树龄应该有五百年了吧?”
姚先生摇摇头,“嗯——不止吧,这样的粗的树干起码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知客僧脸上堆满了笑容,神情得意地说:“两位先生好眼光,这棵香樟树可是有县志记载,足足已经有七百年的树龄,更难得的是,”他把他们领到树的背面,指给他们看,他们才发现大树的树干中间是空的,两个树杈明显都是新长出的枝干,它们已经和老树干紧紧地弥合在一起。知客僧接着说:“听我师父说是一百年前,这棵树遭遇过一次雷击,树干被劈断了一大半,很多人以为它活不下来,主张把它连根刨去,另移一棵新树过来。当时的方丈虚光大师说:‘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给这棵老树多一点时间吧。毕竟它守护了寺庙这么多年。’果然,来年的春天在断干处又萌生出两根枝桠,它慢慢生长,一枝向上,一支倾斜,渐渐地和老树干连理一片,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信众们都把它亲切地叫做迎客樟嘞。”
大家唏嘘不已。
进了寺庙,知客僧领着他们一路介绍,有时见到杜渊之和姚先生相视而笑,知道自己说法有了破绽,便更加恭敬,小心伺候了。知客僧领到大殿,一路烧香拜佛过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后,杜渊之让常胜捐了十两的香油钱。
知客僧更是欢喜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如今方丈恰好在寺院里讲经,不知两位先生是否愿意前去听听。”
杜渊之征求姚先生意见,说道:“这智光大师素有些慧名,无辰兄难得来此南方名刹,要不要去听听看?”
姚先生点点头说:“我也曾听说过智光师傅的名头,那就去听听吧。反正时间还早。”
知客僧一喜,忙不迭地引着他们朝藏经楼走去,又安排人招待杜三夫人等内眷到寺庙后的山房喝茶歇息。
喝过了茶,吃过素点心,阿志早就不耐烦了,嚷着要去看梅林。
杜三夫人说:“歇息一会吧,等你父亲回来一起去。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担心遇上歹人。”
“不嘛,我现在就去。”
杜玉清也不愿意干坐着,于是毛遂自荐说道:“母亲,这里是佛家清静之地,不会有什么事的,我陪他一起去,您放心吧。”
杜三夫人只好点头。出门时,让采苓问过门口的小和尚,小和尚为难地说:“眼下山后的梅花都落尽了。听说山上的云栖寺那里还有些,要不你们上那里看看去?不过云栖寺可是有些远呢,山路又高又陡,从这上去还有一千八百层台阶,不知你们是否能够上的去呢。”
杜玉清想了想,返身禀明了母亲,带着采薇、采苓,同阿志和春生朝后山走去。
出了云林寺的后门,就看到一条陡高的山径蜿蜒而上,隐没在茂密的山林中。
这一千八百层陡峭的台阶对一般人来说攀爬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开始时蹦蹦跳跳的阿志走到三分之一时脚步就慢了下来,直嚷着要歇息一会儿。对于多年锻炼的杜玉清和采薇、春生他们来说,这点运动就不算什么了。最吃力的就是采苓了,杜玉清他们走到山顶回头看时,采苓还在几个弯下面的转角处仰头看着他们,面色绯红,喘着粗气。采薇不由得意地大声朝她呼喊起来,采苓撑着腰,一脸无奈的苦相,让杜玉清和阿志他们都笑了起来。
采薇到底义气,她又通通通跑了下去,连拖带拽地把采苓给拉了上来。
杜玉清他们坐在岩石上,一边歇息,一边等着采苓她们。山上空气寒冷清冽,吹在杜玉清绯红微热的脸上感觉特别清凉适意。
他们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丛中发现了云栖寺。云栖寺规模不大,红墙青瓦,简洁朴素。要不是从门口探头可以看到正殿上的重檐歇山顶,估计还会有人认为这是隐逸在山林里的居士人家。
走进山门,寺庙辕门上刻着一副对联,阿志很高兴,这联上的字他都认得。他随口吟道:“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
“大姐,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来源于一个典故。传说一次苏轼有一次山里游玩,走进了一座庙宇。主事老和尚见他衣着简朴,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说::‘坐!’然后,对侍奉的小和尚喊道:‘茶!’苏试坐下和老和尚闲聊起来。老和尚发现来客很有才华,感觉非是一般书生,于是把他引至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两人又谈一会儿。老和尚越发感到来客知识渊博,聪慧过人,不禁问起他的姓名来。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扬四海的苏东坡。于是,连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让进客厅,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小和尚说:‘敬香茶!’苏轼告别时,老和尚恳求他写字留念。苏轼笑了笑,挥笔就题了这么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阿志听了笑了起来,拍手说道:“这老和尚太势力,该骂!”
杜玉清想了一下,觉得不会是这么简单。她说道:“师父们把这对联题写在这里一定是别有深意。”
“那会是什么深意呢?”阿志仰头问道。
杜玉清摇了摇头,她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阿志肉乎乎的脸上浮现失望的表情,不过孩子的心思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他就被前面的东西吸引住了视线,蹬蹬蹬地往前跑去。
从前面望过去,整个正殿朴素大方,凝重而不失精巧。歇山顶夹角宽大,廊柱疏朗,飞檐曲线如波延展,只在四角略微翘起,显得沉稳肃穆;歇山顶的垂脊和戗脊上层次分明的直线和斜线的结构排列,又使得它棱角分明、精巧细致;整个建筑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显得那么安宁洁净。
好美的建筑!杜玉清心里赞叹道,她的心弦被什么东西给拨动起来,砰砰砰极速地跳动。
说是大殿,却不过四五丈见方。里面出奇的干净整洁,正中只供奉着一尊菩萨雕像,其余再无它物。木头地板也洁净得发亮。此时阒然无声,空无一人,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敬畏之感。
杜玉清从边门脱鞋入内,转身把鞋子朝外摆好。阿志他们一一照做。如果是以前,采薇必然会叽叽喳喳地嚷起来,破坏这种宁静。也许是环境的压迫,也许是上次杜玉清发火后对她变得冷淡的态度,和相反对采苓的器重,采薇最近都变得安静起来,似乎有了些反省,对杜玉清有了敬畏,再也不敢造次了。
杜玉清自然不会去注意采薇的心思,她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虔诚的敬仰之情中。正殿佛像用木头雕成,五尺多高,结跏跌坐,宝相庄严慈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最初耀眼的金漆已经脱去,露出木胎朴素的本色,使得菩萨更显得雍容平和,杜玉清跪地磕头,虔诚礼拜。
她跪拜的是宇宙的天道,是逝者如斯夫的无情和有情;她跪拜的是人类的不屈奋斗,是一代一代历经岁月沧桑后沉淀下来的智慧。
第二天,是杜渊之的沐休日,也许是他们虔诚的祈祷起了作用,今天一大早就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大伙都特别兴奋。阿志向学堂请了一天的假,连杜玉清他们的晨练都比平时缩短了半个时辰。等他们坐着马车来到云林山脚下时,时间才刚刚到巳时。
云林寺位于杭州城的北边,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距今已有千年,香火依然旺盛。今天不是庙会时间,又是早春时节,天气还有些阴寒。香客游人倒是不多,寺庙周围显得清静幽然。过了山门,沿着石径蜿蜒而上,但见苍松翠竹,峰峦叠嶂,生机盎然。
云林寺的亭台楼阁就在飘渺云雾中若隐若现。
云林寺倒也不高,沿阶而上,溪流潺潺,鸟语幽鸣,让人十分惬意。杜渊之是个随性,内敛,不喜欢张扬的人,除了常胜,连家丁都没有多带一个,更没有事前知会过云林寺。倒是每天迎来送往不知见过多少游人香客的知客僧很有些眼力劲,看到杜渊之一行人不凡的气度,赶忙迎了上来。
黄色的院墙,黑色的飞檐,一派清幽堂皇的气派。寺门有棵巨大的香樟树,造型优美而奇特。它粗大的树干在出土处岔开分成两枝,一支挺拔向上,亭亭如盖;一支斜斜地延伸至正门上,枝繁叶茂,为游人和香客遮阴蔽日。
杜渊之最近对捣鼓盆景非常有兴趣,便猜度道:“这树龄应该有五百年了吧?”
姚先生摇摇头,“嗯——不止吧,这样的粗的树干起码要五六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知客僧脸上堆满了笑容,神情得意地说:“两位先生好眼光,这棵香樟树可是有县志记载,足足已经有七百年的树龄,更难得的是,”他把他们领到树的背面,指给他们看,他们才发现大树的树干中间是空的,两个树杈明显都是新长出的枝干,它们已经和老树干紧紧地弥合在一起。知客僧接着说:“听我师父说是一百年前,这棵树遭遇过一次雷击,树干被劈断了一大半,很多人以为它活不下来,主张把它连根刨去,另移一棵新树过来。当时的方丈虚光大师说:‘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给这棵老树多一点时间吧。毕竟它守护了寺庙这么多年。’果然,来年的春天在断干处又萌生出两根枝桠,它慢慢生长,一枝向上,一支倾斜,渐渐地和老树干连理一片,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信众们都把它亲切地叫做迎客樟嘞。”
大家唏嘘不已。
进了寺庙,知客僧领着他们一路介绍,有时见到杜渊之和姚先生相视而笑,知道自己说法有了破绽,便更加恭敬,小心伺候了。知客僧领到大殿,一路烧香拜佛过了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后,杜渊之让常胜捐了十两的香油钱。
知客僧更是欢喜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如今方丈恰好在寺院里讲经,不知两位先生是否愿意前去听听。”
杜渊之征求姚先生意见,说道:“这智光大师素有些慧名,无辰兄难得来此南方名刹,要不要去听听看?”
姚先生点点头说:“我也曾听说过智光师傅的名头,那就去听听吧。反正时间还早。”
知客僧一喜,忙不迭地引着他们朝藏经楼走去,又安排人招待杜三夫人等内眷到寺庙后的山房喝茶歇息。
喝过了茶,吃过素点心,阿志早就不耐烦了,嚷着要去看梅林。
杜三夫人说:“歇息一会吧,等你父亲回来一起去。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担心遇上歹人。”
“不嘛,我现在就去。”
杜玉清也不愿意干坐着,于是毛遂自荐说道:“母亲,这里是佛家清静之地,不会有什么事的,我陪他一起去,您放心吧。”
杜三夫人只好点头。出门时,让采苓问过门口的小和尚,小和尚为难地说:“眼下山后的梅花都落尽了。听说山上的云栖寺那里还有些,要不你们上那里看看去?不过云栖寺可是有些远呢,山路又高又陡,从这上去还有一千八百层台阶,不知你们是否能够上的去呢。”
杜玉清想了想,返身禀明了母亲,带着采薇、采苓,同阿志和春生朝后山走去。
出了云林寺的后门,就看到一条陡高的山径蜿蜒而上,隐没在茂密的山林中。
这一千八百层陡峭的台阶对一般人来说攀爬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开始时蹦蹦跳跳的阿志走到三分之一时脚步就慢了下来,直嚷着要歇息一会儿。对于多年锻炼的杜玉清和采薇、春生他们来说,这点运动就不算什么了。最吃力的就是采苓了,杜玉清他们走到山顶回头看时,采苓还在几个弯下面的转角处仰头看着他们,面色绯红,喘着粗气。采薇不由得意地大声朝她呼喊起来,采苓撑着腰,一脸无奈的苦相,让杜玉清和阿志他们都笑了起来。
采薇到底义气,她又通通通跑了下去,连拖带拽地把采苓给拉了上来。
杜玉清他们坐在岩石上,一边歇息,一边等着采苓她们。山上空气寒冷清冽,吹在杜玉清绯红微热的脸上感觉特别清凉适意。
他们在高大树木的掩映丛中发现了云栖寺。云栖寺规模不大,红墙青瓦,简洁朴素。要不是从门口探头可以看到正殿上的重檐歇山顶,估计还会有人认为这是隐逸在山林里的居士人家。
走进山门,寺庙辕门上刻着一副对联,阿志很高兴,这联上的字他都认得。他随口吟道:“茶,敬茶,敬香茶;坐,请坐,请上坐。”
“大姐,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来源于一个典故。传说一次苏轼有一次山里游玩,走进了一座庙宇。主事老和尚见他衣着简朴,便冷淡地指了指椅子说::‘坐!’然后,对侍奉的小和尚喊道:‘茶!’苏试坐下和老和尚闲聊起来。老和尚发现来客很有才华,感觉非是一般书生,于是把他引至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说:‘敬茶!’两人又谈一会儿。老和尚越发感到来客知识渊博,聪慧过人,不禁问起他的姓名来。这才知道此人竟是名扬四海的苏东坡。于是,连忙站起作揖,把他又让进客厅,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小和尚说:‘敬香茶!’苏轼告别时,老和尚恳求他写字留念。苏轼笑了笑,挥笔就题了这么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阿志听了笑了起来,拍手说道:“这老和尚太势力,该骂!”
杜玉清想了一下,觉得不会是这么简单。她说道:“师父们把这对联题写在这里一定是别有深意。”
“那会是什么深意呢?”阿志仰头问道。
杜玉清摇了摇头,她现在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阿志肉乎乎的脸上浮现失望的表情,不过孩子的心思来的快,去的也快,不一会儿他就被前面的东西吸引住了视线,蹬蹬蹬地往前跑去。
从前面望过去,整个正殿朴素大方,凝重而不失精巧。歇山顶夹角宽大,廊柱疏朗,飞檐曲线如波延展,只在四角略微翘起,显得沉稳肃穆;歇山顶的垂脊和戗脊上层次分明的直线和斜线的结构排列,又使得它棱角分明、精巧细致;整个建筑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显得那么安宁洁净。
好美的建筑!杜玉清心里赞叹道,她的心弦被什么东西给拨动起来,砰砰砰极速地跳动。
说是大殿,却不过四五丈见方。里面出奇的干净整洁,正中只供奉着一尊菩萨雕像,其余再无它物。木头地板也洁净得发亮。此时阒然无声,空无一人,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敬畏之感。
杜玉清从边门脱鞋入内,转身把鞋子朝外摆好。阿志他们一一照做。如果是以前,采薇必然会叽叽喳喳地嚷起来,破坏这种宁静。也许是环境的压迫,也许是上次杜玉清发火后对她变得冷淡的态度,和相反对采苓的器重,采薇最近都变得安静起来,似乎有了些反省,对杜玉清有了敬畏,再也不敢造次了。
杜玉清自然不会去注意采薇的心思,她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虔诚的敬仰之情中。正殿佛像用木头雕成,五尺多高,结跏跌坐,宝相庄严慈祥。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最初耀眼的金漆已经脱去,露出木胎朴素的本色,使得菩萨更显得雍容平和,杜玉清跪地磕头,虔诚礼拜。
她跪拜的是宇宙的天道,是逝者如斯夫的无情和有情;她跪拜的是人类的不屈奋斗,是一代一代历经岁月沧桑后沉淀下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