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战后(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明末求生记最新章节!
最后,该言官总结道,大凌河病死了这么多人,周边疫气横生,不宜派军前往。
幸存的建奴残军,同样会将疫气带回老巢,也不宜遣军追杀。
而大凌河幸存的众将士尽管没有生病,但也沾染了疫气,可能还因为送信将疫气传到了锦州,因此建议朝廷,尽弃锦、大两地,其间将士任其自生自灭就好。
两地以南的辽东军兵,全部撤回山海关,不令一人一马进出辽东,以免疫气传入中原,荼毒大明子民。
至少一年后再遣人出关探访,若无疫病继续肆虐,则可接收锦、大将士,同时根据建奴的情况,再定是战是守。
此言一出,守、战两派都不服气,很快用唾沫星子将其淹没了。
不过很快,户部的官员出来力挺,特别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赞赏有加,甚至还说服了几个阁老支持此提议。
当然了,郭允厚的提议没有这个言官那么偏激,置锦、大将士于不顾,而是稍微缓和了一些,表示这一年提供三十万两白银的粮饷给锦、大两地的军兵,同时两地将士开荒种田获得的粮食,由他们自行支配。
其余条件不变,除此两地的辽东军兵,全数撤回山海关,一年后根据疫情状况,再行定夺。
这样一个折衷的方案呼声渐高,战、守两派也有人见风使舵,转而支持,最后由崇祯帝一锤定音,就此定策。
崇祯此人虽然有些执拗,不愿意轻易放弃国土,但是这次情况不一样,虽然撤军关内,但建奴同样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且疫病的威胁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爱护子民的声名,也足可堵住弃守国土的指责。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糟糕的财政,每年数百万的辽饷,压得大明朝廷喘不过气来,户部尚书郭允厚左右腾挪,能支撑这么些年,也着实不易,眼下有这么好一个弃守辽东,节省开支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哪怕这种情况只持续一年,但能剩下数百万辽饷还是值得的,撤回山海关的军兵中,至少有一半是民夫,可以就地解散,他们的钱粮不就省下了?
其余将士的粮饷虽然省不下来,但山海关外各城池的维护,军械的补充保养,所费同样不少,这些就可以免了。
为此郭允厚不惜上蹿下跳,鼓动朝臣阁老支持他的提议。
崇祯同样是因为他的内库囊中羞涩,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给锦大两地的粮饷稍微松了下手,最终定为一百万。
大明崇祯四年十月上旬,拖了快一个月的圣旨,终于从京师传到了辽东。
诏令祖大寿为大凌河和锦州的主将,就地驻防一年,其余人马全部撤回山海关。
锦、大两地的军兵还不到两万人,一年百万的粮饷,还有自种粮食的支配权,足够挥霍了,祖大寿规规矩矩地接了旨,安安心心地在大凌河呆了下去。
至于其余各城,则纷纷开始撤离,这其中也包括了孙承宗所在的宁远城。
孙承宗是推行堡垒战法的坚定支持者,袁崇焕也是师从于他,他们收复辽土的策略,就是一座接一座地修建城池,前期只要能守好这些堡垒,就能限制后金骑兵的机动性,同时演练关宁军的战斗力,等战斗力足够的时候,再伺机出击。
随着明军野战能力的丧失,此举虽然无奈,但也不得不说还算是一个过得去的笨办法。
说它还过得去,是只要不失守城池,就能保住现有辽东地盘,不用担上失土之责,同时也能磨练明军。
说它笨,是因为此法完全没有考虑大明的财政能力,现在才将城池修到大凌河,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甚至引发了民变,要是这么一路下去,修到盛京附近,不对,还修不到盛京附近,大明就会彻底破产。
志文放出来的鼠疫,同样打断了孙承宗的战略构想,堡垒战术就此中断,因为事关百姓的性命,又是内阁与皇帝一同下的旨意,这位蓟辽总督也不敢强项,乖乖收拾行李,撤回了山海关。
这道旨意一下,意外地让大明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辽东这个无底洞,暂时不用填了,缺钱的问题大为改善。
另一方面,在接到孙承宗的奏报后,辽东之事尚未决断之前,兵部已然及时传令,让赶往辽东作战的各路援军,就此回转原地。
三边、登州的两路援军,知道不用再去辽东送死之后,高高兴兴地原路返回,回去的速度可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这其中,还间接地消弭了一场大祸。
在原本的历史上,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磨磨蹭蹭地率军走到鲁东与冀北交界的吴桥一带后,由于给养不足,麾下士卒不得不抢掠百姓的粮食充饥。
事后被士绅追到军营问罪,言辞间充满了对他们这些辽东人,还有大头兵的蔑视,两人不堪被人羞辱,在士兵的怂恿下,愤然带兵作乱。
其后先后攻克了登、莱等地,甚至俘虏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孙元化,前后持续数月之久,给鲁东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明朝廷是在大凌河惨败之后,才腾出手来,最后动用了关宁铁骑,遣吴襄吴三桂父子上阵,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不过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乃是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兵败,却不伤根基,仍然率主力逃出鲁东半岛,漂洋过海跑到辽东,最后带着手下大量的火炮、火炮手,还有铸炮工匠,投了黄台吉,使后金的火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从此有了真正的攻坚能力。
不过这一回,两人还没有抵达吴桥,就因为无需再去辽东而回转登州,即便还缺少粮饷,但也没有发生兵变,鲁东大地就此避过一劫。
建州女真也因为没有他二人的投靠,从而失去了进一步从铁器向半火器转变的机会。
当然了,以此二人的尿性,在知道了后金目前的状况,特别是疫病横生之后,即便真的叛乱,最后会不会还去投靠,也很值得商榷。
最后,该言官总结道,大凌河病死了这么多人,周边疫气横生,不宜派军前往。
幸存的建奴残军,同样会将疫气带回老巢,也不宜遣军追杀。
而大凌河幸存的众将士尽管没有生病,但也沾染了疫气,可能还因为送信将疫气传到了锦州,因此建议朝廷,尽弃锦、大两地,其间将士任其自生自灭就好。
两地以南的辽东军兵,全部撤回山海关,不令一人一马进出辽东,以免疫气传入中原,荼毒大明子民。
至少一年后再遣人出关探访,若无疫病继续肆虐,则可接收锦、大将士,同时根据建奴的情况,再定是战是守。
此言一出,守、战两派都不服气,很快用唾沫星子将其淹没了。
不过很快,户部的官员出来力挺,特别是户部尚书郭允厚赞赏有加,甚至还说服了几个阁老支持此提议。
当然了,郭允厚的提议没有这个言官那么偏激,置锦、大将士于不顾,而是稍微缓和了一些,表示这一年提供三十万两白银的粮饷给锦、大两地的军兵,同时两地将士开荒种田获得的粮食,由他们自行支配。
其余条件不变,除此两地的辽东军兵,全数撤回山海关,一年后根据疫情状况,再行定夺。
这样一个折衷的方案呼声渐高,战、守两派也有人见风使舵,转而支持,最后由崇祯帝一锤定音,就此定策。
崇祯此人虽然有些执拗,不愿意轻易放弃国土,但是这次情况不一样,虽然撤军关内,但建奴同样也没有占到便宜。
而且疫病的威胁如同悬在头上的利剑,让他不得不慎重对待,爱护子民的声名,也足可堵住弃守国土的指责。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糟糕的财政,每年数百万的辽饷,压得大明朝廷喘不过气来,户部尚书郭允厚左右腾挪,能支撑这么些年,也着实不易,眼下有这么好一个弃守辽东,节省开支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哪怕这种情况只持续一年,但能剩下数百万辽饷还是值得的,撤回山海关的军兵中,至少有一半是民夫,可以就地解散,他们的钱粮不就省下了?
其余将士的粮饷虽然省不下来,但山海关外各城池的维护,军械的补充保养,所费同样不少,这些就可以免了。
为此郭允厚不惜上蹿下跳,鼓动朝臣阁老支持他的提议。
崇祯同样是因为他的内库囊中羞涩,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不过给锦大两地的粮饷稍微松了下手,最终定为一百万。
大明崇祯四年十月上旬,拖了快一个月的圣旨,终于从京师传到了辽东。
诏令祖大寿为大凌河和锦州的主将,就地驻防一年,其余人马全部撤回山海关。
锦、大两地的军兵还不到两万人,一年百万的粮饷,还有自种粮食的支配权,足够挥霍了,祖大寿规规矩矩地接了旨,安安心心地在大凌河呆了下去。
至于其余各城,则纷纷开始撤离,这其中也包括了孙承宗所在的宁远城。
孙承宗是推行堡垒战法的坚定支持者,袁崇焕也是师从于他,他们收复辽土的策略,就是一座接一座地修建城池,前期只要能守好这些堡垒,就能限制后金骑兵的机动性,同时演练关宁军的战斗力,等战斗力足够的时候,再伺机出击。
随着明军野战能力的丧失,此举虽然无奈,但也不得不说还算是一个过得去的笨办法。
说它还过得去,是只要不失守城池,就能保住现有辽东地盘,不用担上失土之责,同时也能磨练明军。
说它笨,是因为此法完全没有考虑大明的财政能力,现在才将城池修到大凌河,朝廷就已经不堪重负,甚至引发了民变,要是这么一路下去,修到盛京附近,不对,还修不到盛京附近,大明就会彻底破产。
志文放出来的鼠疫,同样打断了孙承宗的战略构想,堡垒战术就此中断,因为事关百姓的性命,又是内阁与皇帝一同下的旨意,这位蓟辽总督也不敢强项,乖乖收拾行李,撤回了山海关。
这道旨意一下,意外地让大明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辽东这个无底洞,暂时不用填了,缺钱的问题大为改善。
另一方面,在接到孙承宗的奏报后,辽东之事尚未决断之前,兵部已然及时传令,让赶往辽东作战的各路援军,就此回转原地。
三边、登州的两路援军,知道不用再去辽东送死之后,高高兴兴地原路返回,回去的速度可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这其中,还间接地消弭了一场大祸。
在原本的历史上,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磨磨蹭蹭地率军走到鲁东与冀北交界的吴桥一带后,由于给养不足,麾下士卒不得不抢掠百姓的粮食充饥。
事后被士绅追到军营问罪,言辞间充满了对他们这些辽东人,还有大头兵的蔑视,两人不堪被人羞辱,在士兵的怂恿下,愤然带兵作乱。
其后先后攻克了登、莱等地,甚至俘虏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孙元化,前后持续数月之久,给鲁东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大明朝廷是在大凌河惨败之后,才腾出手来,最后动用了关宁铁骑,遣吴襄吴三桂父子上阵,才平息了这场叛乱。
不过孔有德和耿仲明两人乃是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兵败,却不伤根基,仍然率主力逃出鲁东半岛,漂洋过海跑到辽东,最后带着手下大量的火炮、火炮手,还有铸炮工匠,投了黄台吉,使后金的火器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从此有了真正的攻坚能力。
不过这一回,两人还没有抵达吴桥,就因为无需再去辽东而回转登州,即便还缺少粮饷,但也没有发生兵变,鲁东大地就此避过一劫。
建州女真也因为没有他二人的投靠,从而失去了进一步从铁器向半火器转变的机会。
当然了,以此二人的尿性,在知道了后金目前的状况,特别是疫病横生之后,即便真的叛乱,最后会不会还去投靠,也很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