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文思如尿崩(三更)
推荐阅读: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德猎最新章节!
两位选手就坐,很快就看到面前屏幕上的游戏界面,开始作答。
整个过程很复杂,蒋老师和杨顺两人一问一答,再配合其他嘉宾和队长的互动,将病毒影响细胞的整个过程做了还原。
杨顺倒是没怎么关注谁快谁慢,他还是挺感谢节目组做了这一期。
科学家也有对公众科普的义务,他正苦于没有机会解释,帮国家辟谣,没想到节目组用比赛形式很好地解决了科普。
最终结果是詹媛获胜,她率先控制病毒入侵了细胞内部,经过验证,回答正确。
点评之后,进入第二组PK。
这一组的选手更专业,一个是中京化工大学的化学系在读研究生乔夏天,另一个是已经参加工作,泉城第二高学的生物老师宋无缺。
两位专业人士的加入,学历高,而且精专,让大家特别关心题目。
果然,这一题,比《最强大脑》曾经最难的“球型泰森多边形”还要难。
“这一题考察你们的微观能力,你们会看到一个培养皿A,里面是培养液,以及2万个细胞,这些细胞的分裂程度不一样,种类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位置也不一样。”
“嘉宾会选择定位其中一个细胞,做出标记,你们有一分钟的时间观察这个细胞,记住它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嘉宾会旋转培养皿A,取消标记,你们要先找到培养皿A的标记细胞,再在培养皿B里面找到完全相同的细胞。”
题目一宣布完毕,全场上百人,嘉宾,队长,主持人,包括杨顺,全都摇起头来。
太变呔了!
绝对是《最强大脑》史上最变呔的考题,没有之一。
泰森多边形是一个听起来很陌生,但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算法,它广泛用于网格布局,无线基站的建立,也就是每个人离不开的手机信号。
这个数学模型在《最强大脑》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中外PK总决赛时用到,题目是平面的,在1万个泰森多边形找到标记的那个,两个选手筋疲力尽,精力憔悴,差点崩溃。
第二次是几年后,换成了伪3D球型,在5000+5000的两个球体上找到标记的一个,这一期的嘉宾是歌手王利宏,亲眼见证了3分钟内找到正确答案的“非正常人”,叹为观止。
第三次,就是现在,升级版,真正的3D模型,难度比前两次要大很多。
看到台上两个青春洋溢,意气风发,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杨顺突然明白了节目组的用意。
为什么要找培养皿里的微观细胞?
透过现象看本质,泰森多边形只是出题手段,不是考察目的,这一题重点考的不是微观辨认能力,而是考察选手的耐心,和细心。
杨顺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了。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我当年发现猫酮的经历。”
杨顺主动说出这句话,迅速吸引了全场人的注意力。
猫酮?
这可是机密,外界好多人都只听闻这个名字,却打听不到任何细节,发现者亲身说法,肯定有看点。
“本草纲目里面提到过,猫薄荷草对人类有镇痛的作用,但具体是什么物质起到镇痛作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找到,因为猫酮的含量特别少。”
杨顺介绍道:“我们当时获得了大量的猫薄荷提取液,准备在里面寻找秘密,整整用了18个月的时间,我们消耗的猫薄荷提取液至少有2.5吨,最终提取到了0.5ml的猫酮,它在纯天然植物里的含量,大约是万分之一还不到。”
哇……
全场惊叹起来,含量竟然这么少?
但这就好理解了,如果含量多,科学家肯定早就提取到了,哪里轮得上杨顺?
其实没人知道,杨顺正在熬香浓可口的鸡汤。
一般的猫薄荷确实是含量这么低,但他催生的猫薄荷,提取液里面猫酮的含量提高了上百倍,找起来容易多了。
“居里夫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她是从沥青原矿里面提取到了镭盐化合物,在最富含镭的原矿里,一吨原矿含的镭还不到1克,含量是相当少的。”
杨顺继续说道:“现如今,科学界要想发现一种全新物质,真的很难,一个是要耐得住寂寞,二是要有恒心,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就像这道题目一样。”
蒋老师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两位选手能从2万个干扰物中找到正确的细胞,就具备了去你实验室里做研究的水平?”
杨顺微笑道:“我可以给他们一次面试或实习的机会,但我的考核肯定会很难哦。”
全场鼓掌,两个选手更是心情激动,看着杨顺,握紧拳头,暗自鼓励自己加油,真要是被杨顺选中,加入他的抗癌实验室,绝对是前途无量的一件事!
等选手就位,杨顺走到舞台上,准备标记。
杨顺控制摇杆,像开潜水艇一样,很快进入到培养皿内部,几番旋转,他自己都晕了,完全没有坐标点和方位感。
杨顺选择了其中一个点,圈起来。
计算机锁定,程序开始运行。
两个选手要在2万个干扰物中间记住目标细胞的样子,还要记住四周的样子,在心里计算出泰森多边形的小范围图阵,再想办法在新培养皿中找到对应的细胞。
三个队长齐齐摇头:“难,难,难。”
王瓯看着杨顺和黄垒,半张着嘴,可怜兮兮道:“我恐怕得了密集恐惧症,一看见就晕。”
黄垒侧过身问道:“杨老师,你平常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全都是这样子的?”
杨顺道:“没有这么多,我们不是整个培养皿同时观看的。但原理大同小异,我们的工作就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挑一,夸张点就是在沙漠中寻找一粒沙。”
黄垒感叹不已:“原来科研人员这么不容易啊……”
“那当然了,在此,我正好借助《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向全社会呼吁,希望大家能给予知识分子应有的尊重。”
杨顺对着镜头感谢,也引起黄垒和王瓯的共鸣:“我们美好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科学技术的成果,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不要以为科学离我们很远,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让科学流行起来!”
这几人的明星效应还不错,其实只要名人们联手呼吁,持之以恒地宣传,相信时间长了,肯定会对社会现象有一点点改观,许多青少年也会被吸引,进入到科研的行列。
嗯,很多年轻人就是被《时间简史》吸引了,崇拜霍金,奋不顾身投入到物理学领域,过着……相当苦逼的生活。
台上还在比赛,两个选手差点崩溃了。
细胞,细胞,各种细胞。
放眼望去,全是各种多边形细胞。
他们紧绷神经,仔细观察,将视线所及之内的全部干扰物去掉,可仍然有1/5是可疑选项,也就是4000个长得相似的细胞。
虽然画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他们的大脑中正在疯狂计算,在形成烙印的记忆中,找到完全符合的那一块碎片。
终于,过了十八分钟,中京化工大学的乔夏天率先提交答案,泉城二中的老师宋无缺在五分钟后提交。
揭晓答案的过程很快,现场拍摄和后期播出不一样,节目要营造紧张气氛,后期镜头多的很,一个个嘉宾都要出现,答案不断拖延,中间还要穿插广告,明明“对”或“错”一个字就能给出结论,制作组偏要拖延三分钟,赚足广告费再说。
嗯,杨顺也很想学着求一**荐票。
两人都寻找到正确的细胞,但化工大学的乔夏天速度更快,获得此轮胜利。
等宣布完结果后,杨顺站起来表态:“小乔,还有宋老师,节目录完后,你们要是有空的话可以去红枫找我,说不定我们还能有机会成为同事。”
两人激动的不行,连连说着感谢,全场欢呼,杨顺也是频频向四周作揖,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第三题,又是一道生物题,也是和DNA宣传有关,很精彩,但不细说了。
这一期录制完毕后,杨顺和几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很顺利地回到红枫。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或许参加这档节目,能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敏,回去我就找到写论文的灵感了呢?”
灵感确实有,文思如尿崩,杨顺写的很嗨,几天都没出实验室的门。
又过了十天,这一期《最强大脑》播出。
蓝海卫视耗费很多资源宣传这一期,全国电视观众们已经期待很久了,许多家庭守在电视机前,全家人一起观看节目。
汪卉早就出院了,在家里带着孩子,陈梅伺候月子,对待她就像对待自己亲女儿那样好,无微不至的呵护,大人恢复的很快,小孩健康成长。
另外还有苗芳菲经常相陪,有时候她还会在杨家住下,因为杨顺回来后又忙碌起来,有时候晚上还不回家,就住在实验室。
“《最强大脑》开始啦,卉卉快出来看!”
苗芳菲在客厅里喊着。
两位选手就坐,很快就看到面前屏幕上的游戏界面,开始作答。
整个过程很复杂,蒋老师和杨顺两人一问一答,再配合其他嘉宾和队长的互动,将病毒影响细胞的整个过程做了还原。
杨顺倒是没怎么关注谁快谁慢,他还是挺感谢节目组做了这一期。
科学家也有对公众科普的义务,他正苦于没有机会解释,帮国家辟谣,没想到节目组用比赛形式很好地解决了科普。
最终结果是詹媛获胜,她率先控制病毒入侵了细胞内部,经过验证,回答正确。
点评之后,进入第二组PK。
这一组的选手更专业,一个是中京化工大学的化学系在读研究生乔夏天,另一个是已经参加工作,泉城第二高学的生物老师宋无缺。
两位专业人士的加入,学历高,而且精专,让大家特别关心题目。
果然,这一题,比《最强大脑》曾经最难的“球型泰森多边形”还要难。
“这一题考察你们的微观能力,你们会看到一个培养皿A,里面是培养液,以及2万个细胞,这些细胞的分裂程度不一样,种类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位置也不一样。”
“嘉宾会选择定位其中一个细胞,做出标记,你们有一分钟的时间观察这个细胞,记住它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嘉宾会旋转培养皿A,取消标记,你们要先找到培养皿A的标记细胞,再在培养皿B里面找到完全相同的细胞。”
题目一宣布完毕,全场上百人,嘉宾,队长,主持人,包括杨顺,全都摇起头来。
太变呔了!
绝对是《最强大脑》史上最变呔的考题,没有之一。
泰森多边形是一个听起来很陌生,但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算法,它广泛用于网格布局,无线基站的建立,也就是每个人离不开的手机信号。
这个数学模型在《最强大脑》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中外PK总决赛时用到,题目是平面的,在1万个泰森多边形找到标记的那个,两个选手筋疲力尽,精力憔悴,差点崩溃。
第二次是几年后,换成了伪3D球型,在5000+5000的两个球体上找到标记的一个,这一期的嘉宾是歌手王利宏,亲眼见证了3分钟内找到正确答案的“非正常人”,叹为观止。
第三次,就是现在,升级版,真正的3D模型,难度比前两次要大很多。
看到台上两个青春洋溢,意气风发,跃跃欲试的年轻人,杨顺突然明白了节目组的用意。
为什么要找培养皿里的微观细胞?
透过现象看本质,泰森多边形只是出题手段,不是考察目的,这一题重点考的不是微观辨认能力,而是考察选手的耐心,和细心。
杨顺知道自己可以干点什么了。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我当年发现猫酮的经历。”
杨顺主动说出这句话,迅速吸引了全场人的注意力。
猫酮?
这可是机密,外界好多人都只听闻这个名字,却打听不到任何细节,发现者亲身说法,肯定有看点。
“本草纲目里面提到过,猫薄荷草对人类有镇痛的作用,但具体是什么物质起到镇痛作用,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没找到,因为猫酮的含量特别少。”
杨顺介绍道:“我们当时获得了大量的猫薄荷提取液,准备在里面寻找秘密,整整用了18个月的时间,我们消耗的猫薄荷提取液至少有2.5吨,最终提取到了0.5ml的猫酮,它在纯天然植物里的含量,大约是万分之一还不到。”
哇……
全场惊叹起来,含量竟然这么少?
但这就好理解了,如果含量多,科学家肯定早就提取到了,哪里轮得上杨顺?
其实没人知道,杨顺正在熬香浓可口的鸡汤。
一般的猫薄荷确实是含量这么低,但他催生的猫薄荷,提取液里面猫酮的含量提高了上百倍,找起来容易多了。
“居里夫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她是从沥青原矿里面提取到了镭盐化合物,在最富含镭的原矿里,一吨原矿含的镭还不到1克,含量是相当少的。”
杨顺继续说道:“现如今,科学界要想发现一种全新物质,真的很难,一个是要耐得住寂寞,二是要有恒心,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就像这道题目一样。”
蒋老师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两位选手能从2万个干扰物中找到正确的细胞,就具备了去你实验室里做研究的水平?”
杨顺微笑道:“我可以给他们一次面试或实习的机会,但我的考核肯定会很难哦。”
全场鼓掌,两个选手更是心情激动,看着杨顺,握紧拳头,暗自鼓励自己加油,真要是被杨顺选中,加入他的抗癌实验室,绝对是前途无量的一件事!
等选手就位,杨顺走到舞台上,准备标记。
杨顺控制摇杆,像开潜水艇一样,很快进入到培养皿内部,几番旋转,他自己都晕了,完全没有坐标点和方位感。
杨顺选择了其中一个点,圈起来。
计算机锁定,程序开始运行。
两个选手要在2万个干扰物中间记住目标细胞的样子,还要记住四周的样子,在心里计算出泰森多边形的小范围图阵,再想办法在新培养皿中找到对应的细胞。
三个队长齐齐摇头:“难,难,难。”
王瓯看着杨顺和黄垒,半张着嘴,可怜兮兮道:“我恐怕得了密集恐惧症,一看见就晕。”
黄垒侧过身问道:“杨老师,你平常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全都是这样子的?”
杨顺道:“没有这么多,我们不是整个培养皿同时观看的。但原理大同小异,我们的工作就是万里挑一,甚至十万挑一,夸张点就是在沙漠中寻找一粒沙。”
黄垒感叹不已:“原来科研人员这么不容易啊……”
“那当然了,在此,我正好借助《最强大脑》这个节目,向全社会呼吁,希望大家能给予知识分子应有的尊重。”
杨顺对着镜头感谢,也引起黄垒和王瓯的共鸣:“我们美好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科学技术的成果,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
“不要以为科学离我们很远,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让科学流行起来!”
这几人的明星效应还不错,其实只要名人们联手呼吁,持之以恒地宣传,相信时间长了,肯定会对社会现象有一点点改观,许多青少年也会被吸引,进入到科研的行列。
嗯,很多年轻人就是被《时间简史》吸引了,崇拜霍金,奋不顾身投入到物理学领域,过着……相当苦逼的生活。
台上还在比赛,两个选手差点崩溃了。
细胞,细胞,各种细胞。
放眼望去,全是各种多边形细胞。
他们紧绷神经,仔细观察,将视线所及之内的全部干扰物去掉,可仍然有1/5是可疑选项,也就是4000个长得相似的细胞。
虽然画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但他们的大脑中正在疯狂计算,在形成烙印的记忆中,找到完全符合的那一块碎片。
终于,过了十八分钟,中京化工大学的乔夏天率先提交答案,泉城二中的老师宋无缺在五分钟后提交。
揭晓答案的过程很快,现场拍摄和后期播出不一样,节目要营造紧张气氛,后期镜头多的很,一个个嘉宾都要出现,答案不断拖延,中间还要穿插广告,明明“对”或“错”一个字就能给出结论,制作组偏要拖延三分钟,赚足广告费再说。
嗯,杨顺也很想学着求一**荐票。
两人都寻找到正确的细胞,但化工大学的乔夏天速度更快,获得此轮胜利。
等宣布完结果后,杨顺站起来表态:“小乔,还有宋老师,节目录完后,你们要是有空的话可以去红枫找我,说不定我们还能有机会成为同事。”
两人激动的不行,连连说着感谢,全场欢呼,杨顺也是频频向四周作揖,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第三题,又是一道生物题,也是和DNA宣传有关,很精彩,但不细说了。
这一期录制完毕后,杨顺和几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很顺利地回到红枫。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或许参加这档节目,能让我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敏,回去我就找到写论文的灵感了呢?”
灵感确实有,文思如尿崩,杨顺写的很嗨,几天都没出实验室的门。
又过了十天,这一期《最强大脑》播出。
蓝海卫视耗费很多资源宣传这一期,全国电视观众们已经期待很久了,许多家庭守在电视机前,全家人一起观看节目。
汪卉早就出院了,在家里带着孩子,陈梅伺候月子,对待她就像对待自己亲女儿那样好,无微不至的呵护,大人恢复的很快,小孩健康成长。
另外还有苗芳菲经常相陪,有时候她还会在杨家住下,因为杨顺回来后又忙碌起来,有时候晚上还不回家,就住在实验室。
“《最强大脑》开始啦,卉卉快出来看!”
苗芳菲在客厅里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