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中文网 > 我的专属锦衣卫(重生) > 69|四方动员
69|四方动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我的专属锦衣卫(重生)最新章节!
“换做我是他, 会比这动手更早。”诚王浅笑道, 手指轻松地把玩着缰绳,“纵使尚未公然反叛,至少想要控制几座城门,叫咱们不好轻易进入,又不是什么难事。”
杨蓁见他谈笑自若, 而且也未阻拦他们一行继续缓慢前行, 便问道:“王爷已然有了应对之策?”
诚王转眸来睃着她:“怎么, 徐显炀没有交代你,万一回来时遇到变故, 城门关闭, 该如何应对?”
这人,总要抓住一切机会显摆他比徐大人高明!她出门时十分仓促, 徐显炀只告诉她自己会谋划一切, 让她放心,确实没来得及细说什么应对之策, 而且最后还交代她“反正有诚王那个鬼灵精在那儿,真出了什么岔子, 叫他想办法就是”。
杨蓁是不耐烦诚王这副嘴脸,可不管怎样, 他有办法总还是好事。
“既然王爷有了对策, 我们都听您的吩咐就是。”她说完就缩身回到车里。
杨婶凑上前小声问她:“这位小哥,不是徐大人的下属吧?”
听到诚王直呼徐显炀之名,杨婶终于怀疑起“王爷”不是王姓小爷的意思了。
未等杨蓁回答, 又听见诚王带着笑意的声音自外传来:“你先别忙着撂手儿啊,我这应对之策,还要请你倾力配合才行呢!”
杨蓁听得不解:难不成要我去叫开城门?我叫门人家就会开?
其实北京城因为最重防务的重城,出现特殊情况关闭城门并不是多稀奇的事。
前一日诚王在保定府境内遇刺的消息传回京城,才半天工夫就被传出了许多种版本。有贴近事实的,说王爷出京遇见了盗匪被劫杀;有的则说是诚王遭遇绑票,是从京城被人绑到保定去的,三千营前去营救至今未果;更有甚者,说诚王有意谋反,勾结了盗匪,正准备攻下京城。
毕竟在百姓眼中藩王个个都有心造反,也就没人去想什么样的盗匪能有本事攻得下北京城了。
不管怎样,在这样京畿地区发生大批盗匪出没、又是人心惶惶的时候,闭门锁城是很正常的反应。不然的话,让那伙来历不明人数也不明的盗匪闯进城里来烧杀抢掠可怎办?这都是例行程序,并不与宁守阳是否公然动手造反直接相关。
而徐显炀既然明知杨蓁与诚王他们今日会返回,自然就为此做了准备,不可能真将媳妇全权交给诚王照看。
这时一队换防兵士手持红缨枪登上德胜门城楼,其中一个不着痕迹地沿着城墙朝西面走去,周遭无人认得出,他其实是穿着守城兵士铠甲的王庚——曾经安插王府的锦衣密探首领。
城墙上只有城楼附近的守卫比较严密,远离城楼的城墙上守卫就松散了许多,要每隔十几步远才站有一个兵士。王庚趁着换防、兵士走动频繁的机会,很自然地沿着城墙走开,其过程中已通过身旁的墙垛,远远望见了城外停在官道上的一辆马车。
那辆马车的制式并无特别之处,在京中可谓随处可见,但见乌黑的车顶一角涂着一块约两个巴掌那么大的红漆。看在寻常人眼里,那只是一块表面乌漆脱落的痕迹,只有明白内情的人才知道,那是特意做的记号,而且还是特意给居高临下的人看的记号。
远远看见那一点红,王庚就知道是自家的马车回来了。
城墙上的守卫兵士都是同样打扮,王庚一路仔细辨认,才寻到了自家同伴,凑上前去低声问道:“车已到了,人可派去了?”
那兵士站得纹丝不动,只动着嘴唇小声回答:“大人放心,人早已候在城外,一见车到就迎上去了。”
城外官道上,杨蓁与诚王刚说了几句话,就见到有两名寻常百姓打扮的男子从那堆等着进城的人群当中走出,朝他们快步过来。
诚王本还有些提防,等他们到了跟前,却看出了几分熟悉:“你们……从前也是我府上侍卫?”
那两人都笑着拱手:“小人钱云/鲁正,见过王爷,我等是奉了徐大人之命,在此恭候王爷与夫人的。”
诚王去看郭塘,郭塘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王爷所料不错,他们也是属下的同僚。”
诚王有些啼笑皆非,徐显炀这是打算把所有密探都由暗转明了么?倒像是破釜沉舟、日子不过了。不过这样也对,当此时候连指挥使大人回了城都要守密,自然不便动用锦衣卫的人手,密探忠实可靠,是个好选择。
钱云道:“请王爷与夫人随我等绕开城门,到僻静之处缀上城头入城。”
城墙宽广,避开城门找个僻静所在,用竹筐一个一个地把人接进城去,又不惊动外人,即使是大白天也不难办到。不过,眼下诚王已有了另一套计较。
打量着面前这两个前来迎接的锦衣密探,诚王忽然心头一动,欠身过来小声道:“我问你们,徐显炀是不是如此打算……”
听他几乎分毫不差地点出了徐大人的筹谋,钱云鲁正都露出诧异之色,他们也知王爷不是外人,钱云便直言道:“回王爷,大人正是如此谋划。”
诚王点点头,面露赞赏之色,随即回头去问:“如何,可决定了?”
方才没等那两人走近时,杨蓁已下了车与诚王说话,这会儿也是站得离他们最近的人,李祥他们尚且听不清诚王那几句低声说的话,杨蓁却是听清了的。
她稍作权衡,便点头道:“我随王爷去就是。”说完就去接过一名何府家将手中的马缰,上了马背。
诚王笑了笑,转向钱云道:“你们接杨家婶子与他们几个进城去吧,转告徐大人,我暂且再多借用他夫人一天,另有一桩大事要做。”
钱云与鲁正都是一愕,徐夫人不久前还曾在王府做丫鬟,并被阖府众人都视作王爷看中的女子,这些他俩都清楚,当此时候,王爷竟欲单独带走夫人,这……
眼见杨蓁是已然与诚王商议停当,应允了他的安排,两个锦衣密探也无可劝阻,只好一同应下。
钱云忍不住问道:“王爷有何计较可否对属下说上一句,待属下回去,也好叫徐大人放心。”
诚王朝李祥瞥了一眼:“不是还有他们么?方才我的话他们也听见了,叫他们去说给徐显炀听。”
钱云便不再多言。
“蓁蓁,你可留神着些。”杨婶满面忧虑地嘱咐。
杨蓁点点头:“婶婶放心,我省得。”
诚王笑道:“婶子不必忧虑,我即使拼了性命,也绝不会叫人伤了蓁蓁一根毫毛。”
杨婶却仍然愁眉不展,她已得知了诚王身份,听他一个亲王说出这话似乎是够分量的,可是,他显然并不知道蓁蓁现今的景况啊……
当下余人跟随钱云他们去进城,诚王与杨蓁两人催马拐进了岔路。
诚王回首望了望,笑道:“你竟如此轻易就答应随我来了,真不怕我是有意要拐了你私奔啊?”
杨蓁蹙眉叹道:“王爷您身份如此尊贵,当知非礼勿言的道理,以后这等话就请别再说了。”
诚王见她脸上血色淡淡,神态略显疲惫,知她这几日来都未得好生休息,说到底还是因他自寻死路引徐显炀遇险所致,他也心有愧疚,未再多言,行了一阵,才正色道:“此去西山路途不近,而且也无需急在一时,你何时觉得疲累了,均可停下歇息。”
杨蓁淡淡“嗯”了一声。
*
徐大人安然回城的事仅有极少的人知晓,此刻他自然不宜回家,也不能去衙门,只好找了个足够隐蔽的地界来做他的临时衙门——那间他与李祥碰面的胡同小酒馆。
“听明白了?好,梁振瑞那边就交给你了,去吧。”
又分配好了一项任务,打发走了一名手下,徐显炀只觉得头昏脑涨,抬头朝稍显昏暗的门外望望,恍惚中都想不起此时是上午还是下午。
稍一愣神困意就袭了上来,模糊的视野当中,一个穿着曳撒、略显佝偻的身影迈进门来,徐显炀立刻就醒了。
“干爹,您怎来了?”徐显炀忙起身相迎,“有事唤我,差个人来不就好了?”
何智恒笑呵呵道:“成日都窝在宫里,我也闷,也想寻机出来走走。反正被宁守阳的探子见到我来这边,也猜不到是来找你。”
见他突然造访,徐显炀还当出了什么紧急变故,见了他这神态才松弛下来,随着他重新落座。
桌上放着那卷从案牍库地板暗格里取出的卷轴,此时展开着一小截,上面写满了正楷小字,何智恒望着它道:“三千多个人,还散布各处,真要调动起来不是件容易事。”
徐显炀苦笑:“确实,关键是还要争分夺秒,生怕被对手抢先动了手。宁守阳那老疯子见到去劫蓁蓁的人回不来,说不定就要狗急跳墙了。”
何智恒又是一笑:“所以呢,皇上就想了个辙,少说也能给咱们多争取来一整天的工夫。”
徐显炀眼睛一亮:“什么辙?”
……
临到今日午后,距离诚王遇刺、下落不明已过了一天零八个时辰。
这期间宁守阳既动用三千营方面的人手去到事发地周边打探,也起用了所有与东厂锦衣卫及皇宫相关的人手打探消息,却都一无所获。
诚王是死是活,徐显炀是死是活,皇帝是否有何打算,他都不得而知,可以想见,这段时候宁守阳过得有多煎熬。
他已年过半百,只比何智恒小了三岁,精力远不能与皇帝、诚王、徐显炀这些年轻人相比,熬过了这将近两天精神紧绷、坐立不安的时光,已然身心疲惫得临近了极限,心态也因此临近了决定去破釜沉舟、拼命一搏的极限。
午饭未吃几口,宁守阳靠在书房的躺椅之上眯了一觉,脑中噩梦纷乱,仅有一个念头分外清晰: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们一定是在暗中谋划对付我,再迟疑下去,势必被人家一网打尽,我要动手,要马上动手才行!
“太公……”
程凯的一声轻唤惊醒了宁守阳,他打了个激灵睁开双目,头上渗出一层冷汗,开口便问:“程奇他们回来了?”
程凯皱眉道:“还没有。”
宁守阳拧起双眉:“出事了,定是出事了!不能再这样等下去,马上传令……”
“太公,”程凯忙劝道,“程奇他们去抓人,去的人手又不多,说不定只是被人跑了,正在追而已,再多等等也无妨。”
“你懂个……”宁守阳几欲暴怒,程凯忙接着道:“太公别忙,我来找您是要报知您说,汪正隆来求见。”
“汪正隆?”宁守阳一怔,狂躁混乱的精神终于稍稍清晰过来。
汪正隆官拜兵部尚书,是宁守阳此时的直属上峰,但近几年来一直与他十分不和,尤其在对辽东的战略方面与他针锋相对,可以说宁守阳的辽东构想不得实施,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汪正隆的阻挠。他们两人就是死对头。
这当口汪正隆来做什么?即使是皇帝有心捉拿他下狱,也不该会派个兵部尚书来啊。
宁守阳问:“他独自一人来的?”
程凯道:“还带了不认识的年轻后生,其余就是几个赶车下人了。”
这事倒是奇怪,宁守阳忖思片刻,道:“花厅有请。”
宁府花厅里,客座上临着方几落座两位客人,坐在下首的那一位年近五旬,身穿宝蓝缎团领常服,白面长须,正是兵部尚书汪正隆。
由下人打起棉帘,宁守阳跨进花厅门槛,见此情景的头一眼便觉奇怪:怎地汪正隆竟坐在下首?
紧接着看清了那个坐在上首的年轻人面目,宁守阳就是大吃了一惊,忙上前道:“皇上……”
一身便服的至元皇帝忙起身拦阻道:“稚恺公无需多礼,留神别惊动了外人。”
皇帝这样微服前来,还没叫下人通报,自是不愿暴露行迹,宁守阳疑窦满腹,恭谨道:“是是,皇上请放心,微臣内宅之中可保周全,不会有消息泄露于外。”
皇帝面色焦虑,望了望门口:“厂卫的探子无孔不入,你便可确信府上一个都没?”
宁守阳更是疑惑不已,答道:“皇上放心,至少咱们于此处说话,绝不会被人听去。”
他确实可以确定自家府上没有厂卫的探子,自从决定参与泾阳党人那项大计,他就对此上了心,家宅里里外外的下人都控制极严,几乎每一个下人的祖宗八代都查了个清楚才敢用下去,尤其近身所用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心腹。
要说厂卫的探子仅有过一个,就是前天跑掉的李祥,宁守阳没去操心过李祥的去向,料着不过是听说徐显炀遇险才跑去营救罢了,他确信李祥并没从自己府上侦测到什么有用讯息。
只是在皇帝面前说话还需谨慎,要是出口便担保自家绝无厂卫探子,不是徒惹嫌疑么?
皇帝稍稍松了口气,转头望向汪正隆,汪正隆早就随他站起身,这时道:“宁公,若非事态紧急,皇上也不会出此下策,亲自微服上门与你商议。”
宁守阳急急插口道:“我知道,请汪大人直言吧,究竟出了何事?”
汪正隆也不恼他不敬,安然答道:“前日诚王就藩途中遇刺的事您也知道了,皇上本还十分挂心,也及时遣了三千营人马前去赴援,可今日皇上却惊觉东厂与锦衣卫似有异动,从而怀疑,是诚王勾结厂卫,有意谋反。”
宁守阳吃了一惊,这一次倒不是作假,是实打实地吃惊。反诬诚王谋反这一招他早就想好了,也确实分派了人手去传谣造势,但那都只为了混淆视听,最多也只为了让皇帝有所迷惑,暂缓手脚罢了。
他还从未抱过希望,皇帝真会疑心诚王谋反。
他犹疑道:“这……不能吧?纵使王爷真有此心,可厂公一直忠心可鉴,怎可能对皇上不敬?”
皇帝对亲弟有着戒心很好想象,可对何智恒的信任怎可能这么快就垮塌?只要皇帝还信任何智恒,有何智恒与徐显炀做纽带,他就不该会真去确信诚王谋反。
皇帝蹙眉摇头,显得十分焦躁:“智恒有没有参与其中,朕尚且无法确定。但朕昨日至今细细回想前事,觉得淇瑛谋反的可能极大。他那孩子本就性子执拗,又心机深沉,从前因认定朕偏信智恒,便曾对朕极度不满,不惜多次当面无礼顶撞朕,前些时忽又与智恒他们和解,一口咬定稚恺公你居心叵测,朕还当他只是不懂事乱发脾气,如今想来,他怕是故布迷阵,其实暗中拉拢近臣扩充势力,不然的话……稚恺公你说,他若非有反心,前些时何故要插手辽东事宜?”
宁守阳随着他所说急转脑筋,面上迷茫道:“诚王此举难道不是针对微臣一人?”
皇帝又是摇头:“稚恺公你还不明白?他从前是以针对智恒为名,笼络了反对智恒的朝臣之心,如今恐怕又是以针对稚恺公一人为名,去笼络厂卫!如今他是何下落尚未可知,笼络了哪些朝臣在手也未可知,徐显炀是投靠了他、还是为他所杀亦未可知,朕身边尚有哪些人可以信赖,更是未可知!朕只知道,当此关头必须早做防范,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宁守阳亲自安排了人手去散播诚王谋反的谣言,听到皇帝所言处处都与他的布局相合,似乎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也便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皇帝是真的信了谣言,对诚王起了疑心。
他谨慎问道:“那依皇上看,该当作何防范?”
皇帝握起他的手来:“稚恺公,朕要请你暗中调兵,屯驻于京城之外,以备不测。”
宁守阳一怔:“调兵?”
皇帝颔首:“正是,而且一定要仅仅动用您与汪大人有把握全面操控的京营军队,尽可能别去惊动何智恒一系的文臣武将。咱们先下手为强,先将京城全盘控制住再说!”
宁守阳望了一眼汪正隆,心底的疑虑大为减弱。
一方面,汪正隆虽说是他的对头,却不是阉党。皇帝如果对何智恒的忠诚生了疑虑,请汪正隆与他二人来出面抵御是合道理的。
另一方面,皇帝若非真的对诚王生疑,也对厂卫生疑,而是听信了那两方的言辞,故意来诓骗他的,那也绝不会提出让他主动调兵围困京城的要求。
若说皇帝是有意欲擒故纵,趁此机会引他亮出底牌,也说得过去。可是那样未免冒险过大,就像是两个人就快对面打起架来的时候,自己空着两手,却让对方先握好了兵刃,甚至是放任对方把刀架在了自己颈间,纯纯粹粹把自己落于下风,完全不合道理。
由此可见,皇帝这些话应该都是真的。
再反过来一想,自己本就已经让有权动兵的泾阳党手下做好了随时动手的准备,如今得了圣命,想要动手更是水到渠成。大可以听从皇命来调兵围城,将来随时发现不对劲,随时再动手还不是一样?怎么想也对自己一方有利而无害,反而是眼下托词搪塞,才会显得自己心虚,惹皇帝生疑。
想罢,宁守阳躬身施礼道:“承蒙皇上看重,微臣必定全力以赴,拱卫京师!”
皇帝神色略松,点头道:“值此危难之际,有劳稚恺公了。”
待得辞别了宁守阳,与汪正隆一同乘上马车,皇帝看准车辆远离了宁府,才向汪正隆问:“依汪卿家看来,他信了几成?”
“依臣看来,至少八成。”汪正隆捻着胡须微笑说完,又向皇帝拱了拱手,“非臣恭维,若非亲眼所见,臣可想不到,皇上年纪轻轻,竟有此等谋略。”
堂堂一国之君被夸赞演技高明,皇帝心里也是百味杂陈,唯有苦笑。
“换做我是他, 会比这动手更早。”诚王浅笑道, 手指轻松地把玩着缰绳,“纵使尚未公然反叛,至少想要控制几座城门,叫咱们不好轻易进入,又不是什么难事。”
杨蓁见他谈笑自若, 而且也未阻拦他们一行继续缓慢前行, 便问道:“王爷已然有了应对之策?”
诚王转眸来睃着她:“怎么, 徐显炀没有交代你,万一回来时遇到变故, 城门关闭, 该如何应对?”
这人,总要抓住一切机会显摆他比徐大人高明!她出门时十分仓促, 徐显炀只告诉她自己会谋划一切, 让她放心,确实没来得及细说什么应对之策, 而且最后还交代她“反正有诚王那个鬼灵精在那儿,真出了什么岔子, 叫他想办法就是”。
杨蓁是不耐烦诚王这副嘴脸,可不管怎样, 他有办法总还是好事。
“既然王爷有了对策, 我们都听您的吩咐就是。”她说完就缩身回到车里。
杨婶凑上前小声问她:“这位小哥,不是徐大人的下属吧?”
听到诚王直呼徐显炀之名,杨婶终于怀疑起“王爷”不是王姓小爷的意思了。
未等杨蓁回答, 又听见诚王带着笑意的声音自外传来:“你先别忙着撂手儿啊,我这应对之策,还要请你倾力配合才行呢!”
杨蓁听得不解:难不成要我去叫开城门?我叫门人家就会开?
其实北京城因为最重防务的重城,出现特殊情况关闭城门并不是多稀奇的事。
前一日诚王在保定府境内遇刺的消息传回京城,才半天工夫就被传出了许多种版本。有贴近事实的,说王爷出京遇见了盗匪被劫杀;有的则说是诚王遭遇绑票,是从京城被人绑到保定去的,三千营前去营救至今未果;更有甚者,说诚王有意谋反,勾结了盗匪,正准备攻下京城。
毕竟在百姓眼中藩王个个都有心造反,也就没人去想什么样的盗匪能有本事攻得下北京城了。
不管怎样,在这样京畿地区发生大批盗匪出没、又是人心惶惶的时候,闭门锁城是很正常的反应。不然的话,让那伙来历不明人数也不明的盗匪闯进城里来烧杀抢掠可怎办?这都是例行程序,并不与宁守阳是否公然动手造反直接相关。
而徐显炀既然明知杨蓁与诚王他们今日会返回,自然就为此做了准备,不可能真将媳妇全权交给诚王照看。
这时一队换防兵士手持红缨枪登上德胜门城楼,其中一个不着痕迹地沿着城墙朝西面走去,周遭无人认得出,他其实是穿着守城兵士铠甲的王庚——曾经安插王府的锦衣密探首领。
城墙上只有城楼附近的守卫比较严密,远离城楼的城墙上守卫就松散了许多,要每隔十几步远才站有一个兵士。王庚趁着换防、兵士走动频繁的机会,很自然地沿着城墙走开,其过程中已通过身旁的墙垛,远远望见了城外停在官道上的一辆马车。
那辆马车的制式并无特别之处,在京中可谓随处可见,但见乌黑的车顶一角涂着一块约两个巴掌那么大的红漆。看在寻常人眼里,那只是一块表面乌漆脱落的痕迹,只有明白内情的人才知道,那是特意做的记号,而且还是特意给居高临下的人看的记号。
远远看见那一点红,王庚就知道是自家的马车回来了。
城墙上的守卫兵士都是同样打扮,王庚一路仔细辨认,才寻到了自家同伴,凑上前去低声问道:“车已到了,人可派去了?”
那兵士站得纹丝不动,只动着嘴唇小声回答:“大人放心,人早已候在城外,一见车到就迎上去了。”
城外官道上,杨蓁与诚王刚说了几句话,就见到有两名寻常百姓打扮的男子从那堆等着进城的人群当中走出,朝他们快步过来。
诚王本还有些提防,等他们到了跟前,却看出了几分熟悉:“你们……从前也是我府上侍卫?”
那两人都笑着拱手:“小人钱云/鲁正,见过王爷,我等是奉了徐大人之命,在此恭候王爷与夫人的。”
诚王去看郭塘,郭塘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王爷所料不错,他们也是属下的同僚。”
诚王有些啼笑皆非,徐显炀这是打算把所有密探都由暗转明了么?倒像是破釜沉舟、日子不过了。不过这样也对,当此时候连指挥使大人回了城都要守密,自然不便动用锦衣卫的人手,密探忠实可靠,是个好选择。
钱云道:“请王爷与夫人随我等绕开城门,到僻静之处缀上城头入城。”
城墙宽广,避开城门找个僻静所在,用竹筐一个一个地把人接进城去,又不惊动外人,即使是大白天也不难办到。不过,眼下诚王已有了另一套计较。
打量着面前这两个前来迎接的锦衣密探,诚王忽然心头一动,欠身过来小声道:“我问你们,徐显炀是不是如此打算……”
听他几乎分毫不差地点出了徐大人的筹谋,钱云鲁正都露出诧异之色,他们也知王爷不是外人,钱云便直言道:“回王爷,大人正是如此谋划。”
诚王点点头,面露赞赏之色,随即回头去问:“如何,可决定了?”
方才没等那两人走近时,杨蓁已下了车与诚王说话,这会儿也是站得离他们最近的人,李祥他们尚且听不清诚王那几句低声说的话,杨蓁却是听清了的。
她稍作权衡,便点头道:“我随王爷去就是。”说完就去接过一名何府家将手中的马缰,上了马背。
诚王笑了笑,转向钱云道:“你们接杨家婶子与他们几个进城去吧,转告徐大人,我暂且再多借用他夫人一天,另有一桩大事要做。”
钱云与鲁正都是一愕,徐夫人不久前还曾在王府做丫鬟,并被阖府众人都视作王爷看中的女子,这些他俩都清楚,当此时候,王爷竟欲单独带走夫人,这……
眼见杨蓁是已然与诚王商议停当,应允了他的安排,两个锦衣密探也无可劝阻,只好一同应下。
钱云忍不住问道:“王爷有何计较可否对属下说上一句,待属下回去,也好叫徐大人放心。”
诚王朝李祥瞥了一眼:“不是还有他们么?方才我的话他们也听见了,叫他们去说给徐显炀听。”
钱云便不再多言。
“蓁蓁,你可留神着些。”杨婶满面忧虑地嘱咐。
杨蓁点点头:“婶婶放心,我省得。”
诚王笑道:“婶子不必忧虑,我即使拼了性命,也绝不会叫人伤了蓁蓁一根毫毛。”
杨婶却仍然愁眉不展,她已得知了诚王身份,听他一个亲王说出这话似乎是够分量的,可是,他显然并不知道蓁蓁现今的景况啊……
当下余人跟随钱云他们去进城,诚王与杨蓁两人催马拐进了岔路。
诚王回首望了望,笑道:“你竟如此轻易就答应随我来了,真不怕我是有意要拐了你私奔啊?”
杨蓁蹙眉叹道:“王爷您身份如此尊贵,当知非礼勿言的道理,以后这等话就请别再说了。”
诚王见她脸上血色淡淡,神态略显疲惫,知她这几日来都未得好生休息,说到底还是因他自寻死路引徐显炀遇险所致,他也心有愧疚,未再多言,行了一阵,才正色道:“此去西山路途不近,而且也无需急在一时,你何时觉得疲累了,均可停下歇息。”
杨蓁淡淡“嗯”了一声。
*
徐大人安然回城的事仅有极少的人知晓,此刻他自然不宜回家,也不能去衙门,只好找了个足够隐蔽的地界来做他的临时衙门——那间他与李祥碰面的胡同小酒馆。
“听明白了?好,梁振瑞那边就交给你了,去吧。”
又分配好了一项任务,打发走了一名手下,徐显炀只觉得头昏脑涨,抬头朝稍显昏暗的门外望望,恍惚中都想不起此时是上午还是下午。
稍一愣神困意就袭了上来,模糊的视野当中,一个穿着曳撒、略显佝偻的身影迈进门来,徐显炀立刻就醒了。
“干爹,您怎来了?”徐显炀忙起身相迎,“有事唤我,差个人来不就好了?”
何智恒笑呵呵道:“成日都窝在宫里,我也闷,也想寻机出来走走。反正被宁守阳的探子见到我来这边,也猜不到是来找你。”
见他突然造访,徐显炀还当出了什么紧急变故,见了他这神态才松弛下来,随着他重新落座。
桌上放着那卷从案牍库地板暗格里取出的卷轴,此时展开着一小截,上面写满了正楷小字,何智恒望着它道:“三千多个人,还散布各处,真要调动起来不是件容易事。”
徐显炀苦笑:“确实,关键是还要争分夺秒,生怕被对手抢先动了手。宁守阳那老疯子见到去劫蓁蓁的人回不来,说不定就要狗急跳墙了。”
何智恒又是一笑:“所以呢,皇上就想了个辙,少说也能给咱们多争取来一整天的工夫。”
徐显炀眼睛一亮:“什么辙?”
……
临到今日午后,距离诚王遇刺、下落不明已过了一天零八个时辰。
这期间宁守阳既动用三千营方面的人手去到事发地周边打探,也起用了所有与东厂锦衣卫及皇宫相关的人手打探消息,却都一无所获。
诚王是死是活,徐显炀是死是活,皇帝是否有何打算,他都不得而知,可以想见,这段时候宁守阳过得有多煎熬。
他已年过半百,只比何智恒小了三岁,精力远不能与皇帝、诚王、徐显炀这些年轻人相比,熬过了这将近两天精神紧绷、坐立不安的时光,已然身心疲惫得临近了极限,心态也因此临近了决定去破釜沉舟、拼命一搏的极限。
午饭未吃几口,宁守阳靠在书房的躺椅之上眯了一觉,脑中噩梦纷乱,仅有一个念头分外清晰: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他们一定是在暗中谋划对付我,再迟疑下去,势必被人家一网打尽,我要动手,要马上动手才行!
“太公……”
程凯的一声轻唤惊醒了宁守阳,他打了个激灵睁开双目,头上渗出一层冷汗,开口便问:“程奇他们回来了?”
程凯皱眉道:“还没有。”
宁守阳拧起双眉:“出事了,定是出事了!不能再这样等下去,马上传令……”
“太公,”程凯忙劝道,“程奇他们去抓人,去的人手又不多,说不定只是被人跑了,正在追而已,再多等等也无妨。”
“你懂个……”宁守阳几欲暴怒,程凯忙接着道:“太公别忙,我来找您是要报知您说,汪正隆来求见。”
“汪正隆?”宁守阳一怔,狂躁混乱的精神终于稍稍清晰过来。
汪正隆官拜兵部尚书,是宁守阳此时的直属上峰,但近几年来一直与他十分不和,尤其在对辽东的战略方面与他针锋相对,可以说宁守阳的辽东构想不得实施,大部分的原因都在于汪正隆的阻挠。他们两人就是死对头。
这当口汪正隆来做什么?即使是皇帝有心捉拿他下狱,也不该会派个兵部尚书来啊。
宁守阳问:“他独自一人来的?”
程凯道:“还带了不认识的年轻后生,其余就是几个赶车下人了。”
这事倒是奇怪,宁守阳忖思片刻,道:“花厅有请。”
宁府花厅里,客座上临着方几落座两位客人,坐在下首的那一位年近五旬,身穿宝蓝缎团领常服,白面长须,正是兵部尚书汪正隆。
由下人打起棉帘,宁守阳跨进花厅门槛,见此情景的头一眼便觉奇怪:怎地汪正隆竟坐在下首?
紧接着看清了那个坐在上首的年轻人面目,宁守阳就是大吃了一惊,忙上前道:“皇上……”
一身便服的至元皇帝忙起身拦阻道:“稚恺公无需多礼,留神别惊动了外人。”
皇帝这样微服前来,还没叫下人通报,自是不愿暴露行迹,宁守阳疑窦满腹,恭谨道:“是是,皇上请放心,微臣内宅之中可保周全,不会有消息泄露于外。”
皇帝面色焦虑,望了望门口:“厂卫的探子无孔不入,你便可确信府上一个都没?”
宁守阳更是疑惑不已,答道:“皇上放心,至少咱们于此处说话,绝不会被人听去。”
他确实可以确定自家府上没有厂卫的探子,自从决定参与泾阳党人那项大计,他就对此上了心,家宅里里外外的下人都控制极严,几乎每一个下人的祖宗八代都查了个清楚才敢用下去,尤其近身所用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心腹。
要说厂卫的探子仅有过一个,就是前天跑掉的李祥,宁守阳没去操心过李祥的去向,料着不过是听说徐显炀遇险才跑去营救罢了,他确信李祥并没从自己府上侦测到什么有用讯息。
只是在皇帝面前说话还需谨慎,要是出口便担保自家绝无厂卫探子,不是徒惹嫌疑么?
皇帝稍稍松了口气,转头望向汪正隆,汪正隆早就随他站起身,这时道:“宁公,若非事态紧急,皇上也不会出此下策,亲自微服上门与你商议。”
宁守阳急急插口道:“我知道,请汪大人直言吧,究竟出了何事?”
汪正隆也不恼他不敬,安然答道:“前日诚王就藩途中遇刺的事您也知道了,皇上本还十分挂心,也及时遣了三千营人马前去赴援,可今日皇上却惊觉东厂与锦衣卫似有异动,从而怀疑,是诚王勾结厂卫,有意谋反。”
宁守阳吃了一惊,这一次倒不是作假,是实打实地吃惊。反诬诚王谋反这一招他早就想好了,也确实分派了人手去传谣造势,但那都只为了混淆视听,最多也只为了让皇帝有所迷惑,暂缓手脚罢了。
他还从未抱过希望,皇帝真会疑心诚王谋反。
他犹疑道:“这……不能吧?纵使王爷真有此心,可厂公一直忠心可鉴,怎可能对皇上不敬?”
皇帝对亲弟有着戒心很好想象,可对何智恒的信任怎可能这么快就垮塌?只要皇帝还信任何智恒,有何智恒与徐显炀做纽带,他就不该会真去确信诚王谋反。
皇帝蹙眉摇头,显得十分焦躁:“智恒有没有参与其中,朕尚且无法确定。但朕昨日至今细细回想前事,觉得淇瑛谋反的可能极大。他那孩子本就性子执拗,又心机深沉,从前因认定朕偏信智恒,便曾对朕极度不满,不惜多次当面无礼顶撞朕,前些时忽又与智恒他们和解,一口咬定稚恺公你居心叵测,朕还当他只是不懂事乱发脾气,如今想来,他怕是故布迷阵,其实暗中拉拢近臣扩充势力,不然的话……稚恺公你说,他若非有反心,前些时何故要插手辽东事宜?”
宁守阳随着他所说急转脑筋,面上迷茫道:“诚王此举难道不是针对微臣一人?”
皇帝又是摇头:“稚恺公你还不明白?他从前是以针对智恒为名,笼络了反对智恒的朝臣之心,如今恐怕又是以针对稚恺公一人为名,去笼络厂卫!如今他是何下落尚未可知,笼络了哪些朝臣在手也未可知,徐显炀是投靠了他、还是为他所杀亦未可知,朕身边尚有哪些人可以信赖,更是未可知!朕只知道,当此关头必须早做防范,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宁守阳亲自安排了人手去散播诚王谋反的谣言,听到皇帝所言处处都与他的布局相合,似乎合情合理,毫无破绽,他也便越来越倾向于相信,皇帝是真的信了谣言,对诚王起了疑心。
他谨慎问道:“那依皇上看,该当作何防范?”
皇帝握起他的手来:“稚恺公,朕要请你暗中调兵,屯驻于京城之外,以备不测。”
宁守阳一怔:“调兵?”
皇帝颔首:“正是,而且一定要仅仅动用您与汪大人有把握全面操控的京营军队,尽可能别去惊动何智恒一系的文臣武将。咱们先下手为强,先将京城全盘控制住再说!”
宁守阳望了一眼汪正隆,心底的疑虑大为减弱。
一方面,汪正隆虽说是他的对头,却不是阉党。皇帝如果对何智恒的忠诚生了疑虑,请汪正隆与他二人来出面抵御是合道理的。
另一方面,皇帝若非真的对诚王生疑,也对厂卫生疑,而是听信了那两方的言辞,故意来诓骗他的,那也绝不会提出让他主动调兵围困京城的要求。
若说皇帝是有意欲擒故纵,趁此机会引他亮出底牌,也说得过去。可是那样未免冒险过大,就像是两个人就快对面打起架来的时候,自己空着两手,却让对方先握好了兵刃,甚至是放任对方把刀架在了自己颈间,纯纯粹粹把自己落于下风,完全不合道理。
由此可见,皇帝这些话应该都是真的。
再反过来一想,自己本就已经让有权动兵的泾阳党手下做好了随时动手的准备,如今得了圣命,想要动手更是水到渠成。大可以听从皇命来调兵围城,将来随时发现不对劲,随时再动手还不是一样?怎么想也对自己一方有利而无害,反而是眼下托词搪塞,才会显得自己心虚,惹皇帝生疑。
想罢,宁守阳躬身施礼道:“承蒙皇上看重,微臣必定全力以赴,拱卫京师!”
皇帝神色略松,点头道:“值此危难之际,有劳稚恺公了。”
待得辞别了宁守阳,与汪正隆一同乘上马车,皇帝看准车辆远离了宁府,才向汪正隆问:“依汪卿家看来,他信了几成?”
“依臣看来,至少八成。”汪正隆捻着胡须微笑说完,又向皇帝拱了拱手,“非臣恭维,若非亲眼所见,臣可想不到,皇上年纪轻轻,竟有此等谋略。”
堂堂一国之君被夸赞演技高明,皇帝心里也是百味杂陈,唯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