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帝都风云之五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美人记最新章节!
第505章 帝都风云之五七
第505章
邪祟曹。
这是何老娘给曹家起的外号。
何老娘简直是给这家人气得不轻, 当然, 她老人家也没少为阿念担心。因为, 纵使看不上曹家主动把闺女给皇帝陛下做小这事儿, 是的, 在何老娘眼里, 人家皇帝陛下都有正宫皇后了, 还是先帝临死前定的亲事,这亲事再不能变的。其他的,你曹家再把闺女往宫里塞, 这不就是小老婆么。
何老娘不愧是何恭亲娘,母子俩都心有灵犀的拿陈姑丈做了类比,何老娘都与儿子说, “曹家这还陛下外家呢, 做的事儿,还不如你姑丈当年。”陈姑丈当年把小女儿嫁到宁家守望门寡, 何老娘就很鄙视陈姑丈所为, 不过, 便是望门寡, 那也是正室的望门寡。哪里像曹家,直接让闺女做小老婆。
何老娘这一辈子, 最看不上的生物就是小老婆这种了。
要搁个何家惹得起的人家, 何老娘早不知唾弃多少回了。可曹家是陛下的外家, 何老娘也知道,自家怕是惹不起人家。只是, 没想到,脾气最好的阿念却是把曹家的当家人、陛下他外公给揍了!
何老娘直道,“这孩子,咋这么正义哩。”亲自带着沈氏过去问了,晓得暂且无妨碍,何老娘这才稍稍心安。可直待,太皇太后依旧让她家丫头进宫给尊贵的公主与郡主上课,何老娘方是彻底放下心来。何老娘还道,“上遭给太皇太后祝寿,我就说,她老人家最是个大好人。如今怎么着,我说的没错吧。咱丫头的诰命就保住了。”又道,“自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哪。这时候,人家是拉了咱一把啊。”叮嘱自家丫头进宫给公主、郡主上课一定要用心,还要好生谢一谢太皇太后才好。
何老娘最后总结,“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正因有太皇太后这样的人,才能镇住邪祟曹啊。”
何老娘反正是对曹家的印象差极了,她还悄悄同自家丫头道,“你秘密的给那邪祟曹卜一卜,看他家能蹦哒到几时。我就没见过做小老婆能有好下场的,待他家倒霉,阿念这官儿兴许还能重新做哩。”
何子衿道,“我时久未卜,都不准了。”
何老娘郁闷,絮叨,“关键时刻就这样不顶用。”
何子衿:这老太太~
何子衿进宫,太皇太后待她一如从前,苏太后于她也很是亲近,连戚贵太妃一向低调的人偶尔也会与她说几句话。倘不是身处宫内,何子衿说不得都会想,真是人间处处真情在啊。
何子衿一向冷静,她当然明白,这种亲近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太皇太后这里,何子衿知道是何缘故,况且,太皇太后可不是看曹家脸色的人,相反,恐怕曹家最惧怕之人便是太皇太后了。至于苏太后与戚贵太妃,这两位娘娘能在这种时刻表示出友善的姿态,不必说,自然是太皇太后的缘故。
可见,宫里人心,皆在太皇太后这边。
就如那位去江家传话的张内侍所言,阿念的官位是没了,但,何子衿的诰命,太皇太后不说革,还真没人敢动。于是,何子衿依旧顶着恭人的诰命,出入宫闱。
便是许多先时眼红何子衿得太皇太后另眼相待的诰命,只要三观略可的,都会说,“太皇太后回护江恭人,就是回护如今这世道的凛凛正气。”
当然,也有偏向曹家的,今更是要酸上百倍,嘴上不敢说,私下也要说一声太皇太后糊涂的,“不说江前翰林对陛下与曹娘娘的不敬,便是朝堂之上掌掴大臣,这样的失仪重罪,只是罢官已是恩典,却不想,如今倒成了功勋?也不知太皇太后护着江恭人是个什么意思,成心给陛下难堪么?”
这种话,不是没有。
恐怕说到皇帝陛下耳边儿去的,也不是没有。
江家已是表明了政治立场,断不会与曹家这等人为伍。曹家狗腿子的话,江家并不在意。更何况,江白板罢官之后,很快找了新差使,当然,不是做官,而是教书。
去闻道堂教书。
闻道堂的历史,说来不算久远,却也有几十年了。这闻道堂,还是太宗皇帝之时,国朝大儒江北岭所建,江北岭原是有感于帝都居大不易,许多贫寒读书人来帝都科举,一朝落榜,便会落入衣食无着落之地,岂不可怜。江北岭建闻道堂,就是令贫寒读书人在帝都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因江北岭名声卓著,慕江大儒之人极多,就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来闻道堂,听江大儒讲学。一来二去的,闻道堂便成了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另外插一句,沈素的进士堂便在闻道堂一畔,离得很近。因闻道堂有朝廷拨款,性属半公益组织,而沈素的进士堂,是给来帝都的举子补习冲刺以备春闱的补习武,那补习价位,嗯,是帝都举人补习班中的第一高。再有闻道堂这半公益课堂对比,沈素在帝都便有个“死要钱”的名声。
后来,江大儒过身,闻道堂便是江大儒的弟子主持,如今都有许多学问渊博的先生在闻道堂讲课。
话说,阿念能去闻道堂教书,还是小唐大人牵桥搭线。闻道堂本是江大儒筹建,小唐大人是江大儒徒孙,与闻道堂的一帮人多少年的交情。阿念罢官后,小唐大人还过来看望过阿念。至于阿念说什么,现在还是远着些以免受牵连的话,小唐大人将眼一翻,道,“我与那曹婆子早就有嫌隙,我怕她,哈!”是的,当初曹太后的寿康宫逾制,御史台礼部因此事大作文章,曹太后就想把这屎盆子扣在内务司总管小唐大人的头上,让小唐大人背黑锅。小唐大人硬是没叫她扣成,黑锅自然也没背,自此与曹太后两两相厌。就是现在,小唐大人与曹家那关系,也极是一般。
小唐大人就对阿念说了,“你正当壮年,虽是罢了官儿,也不好这么清闲着,家里媳妇孩子总要养的,没了俸禄,难道吃媳妇的嫁妆?”
阿念刚要说,他家里吃饭还是不愁的,小唐大人已道,“阿素与我说过,你回乡也是想着教书的。你听我的,现在别急着回乡,得罪曹家的人多了,难道个个都要回乡?你要是愿意教书,帝都也有好些地方能教,阿素那里你不好去,他那进士堂,名声不行。你觉着,闻道堂如何?现在主持闻道堂的是我师伯,你要愿意,我与他说一声,他是极肃穆的性子,就爱你这种敢说敢为之人。”
看到没,这就是出身世宦大族的小唐大人的见识。
他虽然并非清流,但,他十分明白清流要走的路。
像阿念如今的处境,小唐大人就说了,你不能闲着,虽然小唐大人说的是你得赚钱养家啊,却不建议阿念去沈素的进士堂,也不要回乡,而是建议阿念去帝都最有名的读书人眼中的圣地——闻道堂。
阿念其实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一直有些懵懂,他在朝爆发,绝对是忍无可忍才爆发的,并非惺惺作态。这在罢官之后,阿念便打算回乡就可看出。阿念是真的翻脸之后就不想在帝都呆了,省得瞧着生气。
沈素何恭劝阿念留在帝都,主要是对阿念一家子回乡不放心,怕曹家使什么鬼祟手段,害了孩子们。
但,小唐大人便十分清楚,阿念名声已得,此时,既是身在险境,亦是千载良机。他便给阿念指了一条路,没官儿不要紧,你得继续经营你的名声。
小唐大人简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简直是给阿念这迷雾幢幢的未来送来一盏明灯。
阿念突然想起小唐大人的师祖江北岭江大儒了,江大儒自是一代鸿儒,便是过逝后,朝廷都追谥文贞二字。可说来,江大儒并未在今朝为官,江大儒原是前朝名臣。当初太祖皇帝开国,前朝许多旧臣便改侍新朝,唯独江大儒不改初衷,不肯身侍二朝。听闻当年太祖皇帝三次降临江家,请江大儒入朝为官。后来,江大儒趁着月黑风高夜,偷偷跑出帝都,回了老家,自此著书立说,教书育人,遂成一代博学鸿儒。
之后,太宗皇帝时建筑书楼,请江大儒代为主持,江大儒由此留在帝都,又筹建闻道堂,经他直接或间接教导之人不知凡几,如小唐大人的师傅吏部尚书李九江、如寿宜大长公主驸马欧阳镜,这都是江大儒正式收到门下的弟子。听闻,秦王几人少时也得过江大儒指点,正因江大儒这样的学问,这样的声名,在他过身之后,先帝亲赐文贞二字以为嘉褒。
阿念虽然觉着自己怕是难有江大儒这样的成就,但,而今于他,仕途已是无望,效仿江大儒当年教书育人之路,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这条路,阿念于心底称之为,名望之路。
第505章 帝都风云之五七
第505章
邪祟曹。
这是何老娘给曹家起的外号。
何老娘简直是给这家人气得不轻, 当然, 她老人家也没少为阿念担心。因为, 纵使看不上曹家主动把闺女给皇帝陛下做小这事儿, 是的, 在何老娘眼里, 人家皇帝陛下都有正宫皇后了, 还是先帝临死前定的亲事,这亲事再不能变的。其他的,你曹家再把闺女往宫里塞, 这不就是小老婆么。
何老娘不愧是何恭亲娘,母子俩都心有灵犀的拿陈姑丈做了类比,何老娘都与儿子说, “曹家这还陛下外家呢, 做的事儿,还不如你姑丈当年。”陈姑丈当年把小女儿嫁到宁家守望门寡, 何老娘就很鄙视陈姑丈所为, 不过, 便是望门寡, 那也是正室的望门寡。哪里像曹家,直接让闺女做小老婆。
何老娘这一辈子, 最看不上的生物就是小老婆这种了。
要搁个何家惹得起的人家, 何老娘早不知唾弃多少回了。可曹家是陛下的外家, 何老娘也知道,自家怕是惹不起人家。只是, 没想到,脾气最好的阿念却是把曹家的当家人、陛下他外公给揍了!
何老娘直道,“这孩子,咋这么正义哩。”亲自带着沈氏过去问了,晓得暂且无妨碍,何老娘这才稍稍心安。可直待,太皇太后依旧让她家丫头进宫给尊贵的公主与郡主上课,何老娘方是彻底放下心来。何老娘还道,“上遭给太皇太后祝寿,我就说,她老人家最是个大好人。如今怎么着,我说的没错吧。咱丫头的诰命就保住了。”又道,“自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哪。这时候,人家是拉了咱一把啊。”叮嘱自家丫头进宫给公主、郡主上课一定要用心,还要好生谢一谢太皇太后才好。
何老娘最后总结,“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正因有太皇太后这样的人,才能镇住邪祟曹啊。”
何老娘反正是对曹家的印象差极了,她还悄悄同自家丫头道,“你秘密的给那邪祟曹卜一卜,看他家能蹦哒到几时。我就没见过做小老婆能有好下场的,待他家倒霉,阿念这官儿兴许还能重新做哩。”
何子衿道,“我时久未卜,都不准了。”
何老娘郁闷,絮叨,“关键时刻就这样不顶用。”
何子衿:这老太太~
何子衿进宫,太皇太后待她一如从前,苏太后于她也很是亲近,连戚贵太妃一向低调的人偶尔也会与她说几句话。倘不是身处宫内,何子衿说不得都会想,真是人间处处真情在啊。
何子衿一向冷静,她当然明白,这种亲近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太皇太后这里,何子衿知道是何缘故,况且,太皇太后可不是看曹家脸色的人,相反,恐怕曹家最惧怕之人便是太皇太后了。至于苏太后与戚贵太妃,这两位娘娘能在这种时刻表示出友善的姿态,不必说,自然是太皇太后的缘故。
可见,宫里人心,皆在太皇太后这边。
就如那位去江家传话的张内侍所言,阿念的官位是没了,但,何子衿的诰命,太皇太后不说革,还真没人敢动。于是,何子衿依旧顶着恭人的诰命,出入宫闱。
便是许多先时眼红何子衿得太皇太后另眼相待的诰命,只要三观略可的,都会说,“太皇太后回护江恭人,就是回护如今这世道的凛凛正气。”
当然,也有偏向曹家的,今更是要酸上百倍,嘴上不敢说,私下也要说一声太皇太后糊涂的,“不说江前翰林对陛下与曹娘娘的不敬,便是朝堂之上掌掴大臣,这样的失仪重罪,只是罢官已是恩典,却不想,如今倒成了功勋?也不知太皇太后护着江恭人是个什么意思,成心给陛下难堪么?”
这种话,不是没有。
恐怕说到皇帝陛下耳边儿去的,也不是没有。
江家已是表明了政治立场,断不会与曹家这等人为伍。曹家狗腿子的话,江家并不在意。更何况,江白板罢官之后,很快找了新差使,当然,不是做官,而是教书。
去闻道堂教书。
闻道堂的历史,说来不算久远,却也有几十年了。这闻道堂,还是太宗皇帝之时,国朝大儒江北岭所建,江北岭原是有感于帝都居大不易,许多贫寒读书人来帝都科举,一朝落榜,便会落入衣食无着落之地,岂不可怜。江北岭建闻道堂,就是令贫寒读书人在帝都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因江北岭名声卓著,慕江大儒之人极多,就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来闻道堂,听江大儒讲学。一来二去的,闻道堂便成了读书人心中的一块圣地。另外插一句,沈素的进士堂便在闻道堂一畔,离得很近。因闻道堂有朝廷拨款,性属半公益组织,而沈素的进士堂,是给来帝都的举子补习冲刺以备春闱的补习武,那补习价位,嗯,是帝都举人补习班中的第一高。再有闻道堂这半公益课堂对比,沈素在帝都便有个“死要钱”的名声。
后来,江大儒过身,闻道堂便是江大儒的弟子主持,如今都有许多学问渊博的先生在闻道堂讲课。
话说,阿念能去闻道堂教书,还是小唐大人牵桥搭线。闻道堂本是江大儒筹建,小唐大人是江大儒徒孙,与闻道堂的一帮人多少年的交情。阿念罢官后,小唐大人还过来看望过阿念。至于阿念说什么,现在还是远着些以免受牵连的话,小唐大人将眼一翻,道,“我与那曹婆子早就有嫌隙,我怕她,哈!”是的,当初曹太后的寿康宫逾制,御史台礼部因此事大作文章,曹太后就想把这屎盆子扣在内务司总管小唐大人的头上,让小唐大人背黑锅。小唐大人硬是没叫她扣成,黑锅自然也没背,自此与曹太后两两相厌。就是现在,小唐大人与曹家那关系,也极是一般。
小唐大人就对阿念说了,“你正当壮年,虽是罢了官儿,也不好这么清闲着,家里媳妇孩子总要养的,没了俸禄,难道吃媳妇的嫁妆?”
阿念刚要说,他家里吃饭还是不愁的,小唐大人已道,“阿素与我说过,你回乡也是想着教书的。你听我的,现在别急着回乡,得罪曹家的人多了,难道个个都要回乡?你要是愿意教书,帝都也有好些地方能教,阿素那里你不好去,他那进士堂,名声不行。你觉着,闻道堂如何?现在主持闻道堂的是我师伯,你要愿意,我与他说一声,他是极肃穆的性子,就爱你这种敢说敢为之人。”
看到没,这就是出身世宦大族的小唐大人的见识。
他虽然并非清流,但,他十分明白清流要走的路。
像阿念如今的处境,小唐大人就说了,你不能闲着,虽然小唐大人说的是你得赚钱养家啊,却不建议阿念去沈素的进士堂,也不要回乡,而是建议阿念去帝都最有名的读书人眼中的圣地——闻道堂。
阿念其实对于接下来要走的路一直有些懵懂,他在朝爆发,绝对是忍无可忍才爆发的,并非惺惺作态。这在罢官之后,阿念便打算回乡就可看出。阿念是真的翻脸之后就不想在帝都呆了,省得瞧着生气。
沈素何恭劝阿念留在帝都,主要是对阿念一家子回乡不放心,怕曹家使什么鬼祟手段,害了孩子们。
但,小唐大人便十分清楚,阿念名声已得,此时,既是身在险境,亦是千载良机。他便给阿念指了一条路,没官儿不要紧,你得继续经营你的名声。
小唐大人简直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啊,简直是给阿念这迷雾幢幢的未来送来一盏明灯。
阿念突然想起小唐大人的师祖江北岭江大儒了,江大儒自是一代鸿儒,便是过逝后,朝廷都追谥文贞二字。可说来,江大儒并未在今朝为官,江大儒原是前朝名臣。当初太祖皇帝开国,前朝许多旧臣便改侍新朝,唯独江大儒不改初衷,不肯身侍二朝。听闻当年太祖皇帝三次降临江家,请江大儒入朝为官。后来,江大儒趁着月黑风高夜,偷偷跑出帝都,回了老家,自此著书立说,教书育人,遂成一代博学鸿儒。
之后,太宗皇帝时建筑书楼,请江大儒代为主持,江大儒由此留在帝都,又筹建闻道堂,经他直接或间接教导之人不知凡几,如小唐大人的师傅吏部尚书李九江、如寿宜大长公主驸马欧阳镜,这都是江大儒正式收到门下的弟子。听闻,秦王几人少时也得过江大儒指点,正因江大儒这样的学问,这样的声名,在他过身之后,先帝亲赐文贞二字以为嘉褒。
阿念虽然觉着自己怕是难有江大儒这样的成就,但,而今于他,仕途已是无望,效仿江大儒当年教书育人之路,未尝不是一条好路。
这条路,阿念于心底称之为,名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