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成长监测器:自我成长的六个小建议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底层逻辑最新章节!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蠢货速率”:过去的自己真傻
1
你有没有觉得一个月之前的自己很傻?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这一个月没有任何进步。
有一次,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翻看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越看越想笑:“以前的我怎么这么傻!”翻到一张合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跟一位行业前辈的一次饭局。
饭局上,我最年轻,理应坐最下方的位置。跟这位前辈一起吃饭,我就是坐在最下方的位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在一堆“大咖”面前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什么话惹得他们不高兴。
说白了,就是没有底气。
席间,这位前辈一直将话题引到我身上,想让我得到其他人的更多关注。饭局饭局,先有饭,再有局。
前辈说:“吕白这个小伙子在新媒体行业做得挺不错的,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吧。”语气中没有任何调侃的意思,而有一种肯定。
我说:“我哪有什么经验,还得靠前辈们多多指教。”
前辈点点头表示赞许,提议一起碰一杯。
碰完杯,我才发现他们的杯口都举得很低,只有我一个新人,杯子举得最高。当时,前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因为平时很少参加这种饭局,对于很多规矩,我实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跟前辈碰杯,杯口要比对方的低,这是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礼貌。虽然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那时候我却不懂。
2
前几天,我又跟这位前辈约了一次饭局,这次他特地让我坐上方的位置,说这样我们说话方便。我不好再推辞,只能坐下。坐下才发现,席间也有一位新人。
这次,我不再跟以前一样,生怕说错了什么话,一切应对相比之前更加自如。
李尚龙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有过参加一个聚会发现无话可说,甚至不知道做什么的经历,因为你不属于这个群体。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让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了。借着去洗手间的空隙,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想起之前参加饭局碰杯的尴尬,就觉得好笑。
后来,我看到那位新人在饭局上一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的样子,很像以前的自己。在洗手间遇到他时,就跟他聊了起来。
我说:“没事,放松点,不用紧张。”
他看着我,似乎是在感激我看出了他的窘迫并安慰了他。“嗯嗯。”他点点头。
我说:“我之前参加饭局的时候也很紧张,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不属于这里。”
他说:“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些说不上话。”
我跟他说:“这次饭局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吃一次饭,而是给你动力,要让未来的自己属于这里。”
我还剩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后半句话是:这样,未来的你才会知道自己跟过去的差距。
我问那位前辈:“您为什么总是带新人参加这种高端饭局?这样会不会……”
前辈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想问这样会不会让新人尴尬。”
我点点头。
前辈说:“带新人参加饭局,一方面是想让他们接触新的人脉,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第一次参加高端饭局的意义,那就是提前认识傻傻的自己,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3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
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一旦形成“自己最优秀”的意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很难发现自己很傻。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有人解释说过“蠢货速率”一词: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在工作、生活、情感、交际和学习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蠢货速率”停滞不动,就说明你止步不前。相反,当你觉得“蠢货速率”高速提升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敲开了高速成长的大门。
“大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哆嗦着手敲开新世界大门的。明白“蠢货速率”的你,依旧会紧张、害怕,但你明白,这不过是成长的另一面。一回生,两回熟,勇敢地踏上这条路,才会改变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思维落地:你处在高速上升期吗?
知道“蠢货速率”后,我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进行反思:
1.上个月,我做了哪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傻?
2.未来遇到类似的工作场景,我会如何处理?
3.我还在什么类似的事情中犯了同一类错误?
我会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
对一些在找工作的人而言,想要提升自己,根本不需要借助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
如果你不明白找到一份工作后,其实可以拿这份工作做跳板,再观望其他的工作机会,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反映出你平时做事比较专注。这是优点。但是,你也可能在某些时候不知道变通和为自己争取利益。看到这些,接下来,你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工作,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自己,学会变通。
高手即使在头脑中保持各种对立的观点、方法,也能自圆其说,且知道如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组合。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获得这样的成果。
想要走上上升期,请善用以上方法。
向内探寻: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1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23点29分,我正在写更新团队组织架构的想法。
忽然,微信的图标闪动,我一看,是朋友发来了消息。
她说:“我年底要轮岗了,最近在做选择。”
“轮到哪里去?”我问她。
“还没想好。反正都是战略线,但是,是产品战略还是公司战略,我还没想好……”
“我的想法是,多找人聊一聊,无论你接不接受他的观点,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想法,找5~10个人聊一聊,你就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了。”
“嗯,我也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多找人聊一聊,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找什么人聊?你有建议吗?”
“随意。答案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2
我不知道朋友找了哪些人倾诉自己的困惑,也不知道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其实,之前我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处境,面对选择,不知所措。
我在知乎做内容营销总监时,有不少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包括我后来入职的公司。那时,我面临的抉择不比那位朋友轻松。继续留在知乎,工作内容我比较擅长,而且还有几百万的期权;离开知乎,我可能需要涉猎不熟悉的领域,但发展空间可能更大。是去是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一下我的处境和困惑,以及所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利弊,每个朋友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
我一遍又一遍和不同的人讲述自己面临的两难选择,当我讲到第五遍、第六遍、第七遍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别人无法替代我们做出回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百分之百地懂我们。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困惑,面临难以抉择的事情时,要做的不是请朋友、前辈直接给出答案,帮我们做出选择,而是从与朋友、前辈的交流中弄清楚自己的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思维落地:向内探寻的两个方式
对内向型的人而言,从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找答案更自然、舒服。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向内探寻的方式。写下你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与看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取能量,可以考虑与朋友对谈,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
但无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要明白,最后的决定都是完成向内探寻,靠近自己心中预期目标的结果。
对于受择业困扰的人,我想再说三句话:
1.无论找谁聊,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听听别人的话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2.选择去哪家公司的时候,想清楚自己要满足公司的什么需求,你满足的这个需求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否匹配。想好自己在这家公司能获得什么,这些东西能否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资本。
3.相信且确信你会在一个时代留下名字。
开始行动,写下你的答案吧,而未来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出来。
丰富阅历:不读书,就去和100个人聊天
1
我从小就很讨厌读书,特别是大部头的纸质书籍,每次父母把我关在书房,让我看书,我其实都是在数文字,还有很多次把书页扯下来折成纸飞机。
很多读者都觉得惊讶,说你好歹也写过爆款文案,又是青年作家,一年的书籍阅读量没有100本,也有50本吧。然而,我只能惭愧地说,为了充门面,我确实买了很多书,但是很多连塑封都没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看20本书。
然而,前不久,有一位一年没见的前辈见到我,夸我说我的思维成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了一大截,问我是不是闭关看了很多书。
我笑着回答说没有。但是,相比看书,我发现了对我而言能更快提升自我的事情,那就是与各个领域厉害的100个人聊天。
2
一开始,我与别人聊天是带着赚钱的目的。2018年,我在一家业内知名的新媒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侥幸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我的第一本书也很快就要出版。
那时候知识付费非常流行,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在行”App,2016年的时候,这个App就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约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一般标价是200~500元不等。
我一开始的计划是多帮助有写作想法的朋友,在业余时间赚一点零花钱,于是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套爆款文案的生产方法作为授课教程,在“在行”上做约谈授课。
因为我之前的文章积累了一些阅读量,加上我总结的方法实践起来很有效,之后,很多平台上有大量粉丝的知名自媒体人都开始约我谈话,甚至就连《富爸爸穷爸爸》这种畅销书的译者前辈也联系了我。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准备一次谈话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需要在与对方约好谈话时间之前就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甚至需要看看对方的行业主要的行业逻辑是什么,这样我才能在这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与对方有思维的碰撞,才能让谈话不空泛。
与之相应的是,对方给我带来的让我惊喜的问题和我的收获越来越多。比如:
“吕白老师,您觉得短视频时代内容的趋势是什么?小红书和抖音的生态区别在哪里?这对我们内容行业从业者有什么要求?”
“吕白老师,您知道金字塔原理吗?您觉得我们汇报工作都要运用金字塔原理,还是……”
“吕白老师,想请教一下,您是怎么管理时间的?我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的是分几个步骤进行时间管理,您觉得合理吗?”
每一次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我都仿佛在跟一个手握武功秘籍的人过招,在一次次提问和你来我往的回答中,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将创造出爆款文案的秘籍延伸到短视频领域,在小红书上怎么“从0到1”地做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已经筛选出了很多经典的书籍,通过寥寥数语,他们就将最精华的、值得分享的东西带给了我。
比如,汇报工作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做时间管理是没用的,要做精力管理,给自己留思考的时间;要学会发展副业和理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感觉太棒了,就好比大家一起在森林中生活,有人帮你把猎物带到你身边,去除没用的、有毒的部分,将最精华的部分烹饪成佳肴,送到你的嘴边。
而你自己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之后,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总结,通过表达,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在我看来,与行业内的100个精英谈话一年,胜过一年看100本书。比起看书,与别人谈话更能让我进步。
3
如果此刻正在翻书的你也和我一样不愿意看书,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不用强迫自己做一个“啃书虫”,打开手机,上豆瓣、知乎、在行等,去和100个人聊天。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你理解了并表达出来,知识才是活的,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东西才是你的。
正如《天龙八部》中看了很多武学秘籍,说起武学来头头是道的王语嫣,不可能成为真刀真枪地与敌人实战的武林高手,只有不断与高手过招的萧峰才有可能练就绝世武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书籍上,不如直接与优秀的人对话,直接汲取他们读书后最精华的思考内容。
不喜欢读书?不爱读书?读书少?我会告诉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走出书房,和100个优秀的人聊天,你可能就是那第101个优秀的人。
思维落地:去找别人聊天吧
我发现,人生是分阶段的,读书也是如此。
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坐下来用一段时间大量读书。换句话说,短时间内读很多书,一方面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也没什么用处,因为你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切身的感悟,仅仅是看过而已。
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多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与他们聊一聊,提升一下你的思维能力,然后再去读几本好书。你会发现,那样才能真正把书读透了。
读过又忘记,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亦如此。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书最终都将融进你的血肉。
但事实上,读过的书忘了就是忘了,那时的你没有生活感悟,没有入世,没有烟火气地读书就是白读。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现在建议你找一个人,跟他讲一讲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如果你正好是不爱看书的人,不妨听听别人的故事。
看书和聊天,都不过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大咖”举行讲座的传统。
每次听讲座时,同事总是带着纸笔、iPad(苹果公司发布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试图记下“大咖”讲的每一个要点。有时候PPT翻得太快,他们来不及记下,还会先拍照。我坐在中间,既没有带纸笔,也没有带电脑,像极了学霸周围的“学渣”。
有一次,培训结束后,短视频部的总监阿华跟我说:“吕老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的记忆力是不是特别好啊?第一次听讲座的时候,您什么也不记,我以为您是忘记带纸笔了。后来我以为您懒得记,可是每次复盘的时候,您又比我们理解得透彻。您是不是有什么记忆秘诀啊?我最近做策划做得快愁死了,您教教我。”
我拍拍阿华的肩,凑在他耳边说:“你之前猜的是对的,我就是懒,但是记忆力也不太好。”
2
其实,我曾经也和阿华一样,是一个上课必做笔记的“乖学生”。
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特别严厉,每天像复读机一样教育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必须做笔记,要把老师讲的都记下来。”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扒在教室后门的玻璃上,专门看谁上课没有做笔记。
可是,我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成绩却并无起色。
直到有一天,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你们背了几遍历史书了?”
“老师,书也太多了,1000多页的书,谁能背得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学就算了,还有世界史。”讲台下的我们纷纷抱怨道。
“对,没错!1000多页我也背不完。但考试真的会考1000多页的内容吗?事实上,每年常考的内容最多不过200页。因此,与其把时间均匀分在每一页上,不如只抓住这200页的重点,大胆舍弃其他,而重点就在真题试卷里。”
后来,我将历史老师教授的方法用在了每一门科目上,高考时超常发挥,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了。
3
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是“Less is more”,意思是:少就是多。如果拥有全部,则太累,那么不如给人生做做减法。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想要记住老师讲的每个字,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
进入职场后,我们面对业界“大咖”的讲座和见面会,抢前排座位,拍PPT,录音,将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费尽心思记录每一个可能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点。
可是,就像以前下课铃响了就再也没翻开过笔记本,如今的讲座记录也正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睡得昏天黑地。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讲座,最重要的是学到你目前需要的东西。
因此,我始终坚信,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内容,就是我目前最需要的,对我最有用的内容。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仅仅记住一个故事就够了。
不做无意义的记忆,而对于自己用得上的内容,就要花费心思努力记忆,甚至举一反三。
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盲目地“求多”,但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某年冬天,我接到了以前同事的一通电话。他向我抱怨,说最近新媒体行业越来越难做,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他刚刚创建了一个自媒体号,问我有没有什么引流方法,能够让他的号从众多新号中脱颖而出。我认真地听完他的状况和问题后,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听完,先是连着称赞了几句:“你太厉害了,吕老师!我就知道找你准没错,你太厉害了!”过了两分钟,他又说道:“除了这个方案,还有没有候补计划啊?”
我听后非常不解,反问道:“难道刚刚的方案不能解决你说的问题吗?”
“能!何止能,简直非常好。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寻求心里踏实。你也知道……”
我忍不住打断他说:“我们平时做候补计划,大多是因为事情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可是,你目前的问题只需要一个方案就能解决,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听完我的话,他陷入了沉默。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这句年度流行语成了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只是选择全部的时候,你是否还能记得自己最需要的和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多个方法,图个心安”,这样不仅会让我们忽视最好的方法,也会让我们心猿意马,没办法“一条道走到黑”,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相信,成功绝非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思维落地:一次只记一个方法
出去听别人的讲座或者听课时,即使那个人是超级“大咖”,讲的东西非常有用,我也从来不记笔记。
这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有多好,恰恰相反,我的记忆力很差,经常记不住别人说的东西。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始终认为,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就是我目前最需要,且对我最有用的东西。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只记住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把能记住的内容完全琢磨透就够了。你不妨也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
1.听一次讲座,记住一个观点,将其分享给别人。
2.记住一个方法,立刻将其用到你的生活中。
不再向生活寻求答案,而把生活过成你要的答卷,相信你可以做到。
团队合作:加入团队,用团队化模式赚钱
1
上大一的时候,我家破产了。
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资金周转不良,后来,我得知,几百万资金都已经打了水漂。以前我一个月有3000元的生活费,后来一个月只有500元。回家时,父亲躺在病床上,让我拿34元去买点好的东西吃。
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赚很多钱,要比以前家里拥有的钱多得多。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什么都干:摆地摊,发广告单,推广App。山东冬天很冷,我拖着几十斤物资在宿舍楼来回转,上下楼梯时,衣服湿了三回,又干了三回。晚上回自己宿舍的时候,已经过了门禁时间,被宿管阿姨骂一顿后,又在舍友不耐烦的回应声中摸黑上床睡下。
那个月,20斤的物资,我只卖出去了2斤,App的下载量指标也只完成了20%。望着账面上的687.5元,我第一次感到无助。当时,我觉得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赚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直到第二个月第三天的中午,我遇到了浩哥。
2
我是在给高年级学生做地面推广时认识浩哥的。当时,我敲开他宿舍的门,他身穿一件白背心,看着我给他送的小礼品和要求下载的App二维码,对着我笑了笑。
“学弟是大一学生啊?低年级学生不谈恋爱,出来赚钱?上个月赚了多少?”
我低下头,以为又是一个揶揄我的家境富裕的艺术生。我看着手机屏幕,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上个月我赚了680多块,一个人做地面推广,要管物资,要思考话术,还要写活动推广文章。这个月我熟悉了内容,也许能赚得多一些。”
对方大声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说道:“你小子自己一个人能赚600多块,也是够拼的。你这小身板能扛这么多物资?不过,老弟你这样赚钱,要熬到什么时候!跟学长干吧,我有一个做兼职地面推广的微信群,我拉你进去,你自己想一下要负责哪一部分,文案、话术、物资后勤、线下宣传,哪部分做得好就负责哪部分。”
然后,学长把我拉进了微信群。进群之后,我看到群里有艺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的同学,大家都在名字后面进行了备注:××学院××年级××专业×××,专门负责哪一部分。我们艺术学院一个高年级的学姐也在群里,她专门负责线下宣传和广告活动对接。
我进群不久,大学院的几个同学便让我把我之前写的文案发到群里,看过之后说我写的文案很有感觉,让我和他们一起做文案策划。
3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就是正常上课,正常休息,空闲时间就在宿舍写稿子。文案组专门负责文案的撰写、修改和宣传工作,物资后勤组负责与商家对接活动物资和仓储运营,线下宣传组负责做地面推广。一般来说,加入文案组的同学都要求有成文的作品,我们小组的成员会从标题到内容反复修改几次,先在内部测试阅读体验,调整文案的版面布局,讨论内容上可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线下宣传组的成员是几个艺术学院或外国语学院的气质优雅的学姐,她们做推广的时候,大家一般不太会拒绝。物资后勤组的同学利用学生会的资源找到了专门的空教室以存储物资,并用团队专门购置的推车运载物资,这比我自己一个人守着几十斤物资进行推广轻松得多。
那个月的月末,我们超额达成了3个商家要求的40%的订阅量和关注量,我的一篇文章也达到了6万的阅读量。浩哥当月便给我转账了3800元,另外给我包了一个888元的红包,作为“文案组宣传第一人”的奖励。我们团队的几个人约在学校东门外的店里吃了一顿烤鱼。席上,我看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被烤鱼辣得微微发红的脸颊,突然有一种找到家的归属感。我敬了浩哥一杯,感谢他给我机会,让我能比以前轻松一半,却赚到了比以前多几倍的钱。
浩哥豪爽地把酒干了,笑着指了一下大家,说:“你小子要谢的不是我,是大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咱们这么多人,赚钱自然轻松。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再后来,我去腾讯工作过,去知乎工作过。我发现,在大公司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岗位,每个人完成自己的职责,并做到最好,所有流水线上的工作都能得以完成。这个合力得到的效果往往不是简单将每个人的结果相加那样的增长,而是指数式的增长,远远超过一个人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团队化模式赚钱,你会收获想不到的惊喜。
思维落地:学会借力
很多事情,其实根本不能只靠一个人做,或者说,一个人并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借力,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自己成长。
1.想清楚这两点:这个团队需要什么?你可以提供什么?
2.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在“在行”App上约聊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样,当你和团队负责人对接的时候,别人才知道应该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上。
如果你想运营一个项目,就可以考虑借助别人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自己一个人。这个时候,你需要对项目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并适当地看一些管理学的书籍,了解如何管理团队,让整个团队爆发出更大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
关系捷径:豪门阔太的艰难生活
1
长江商学院可谓名气在外,要进去可不容易。2019年,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学费需六七十万元。除了交得起学费,你还得有8年或8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历,有5年或5年以上的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经历,并且现在处于企业的核心决策层。能在长江商学院进修,至少说明你有钱,能干。而长江商学院里的女同学更是引人注目。据说,当年王石和田朴珺就是在该学院认识的,还一度引起了外界人士对“圈子经济”的关注。
有一次参加访谈活动,我认识了长江商学院的在读生安姐。
她妆容精致,一头微卷有型的中发,暗红色套装搭配丝质衬衣,配上花朵式样的耳环,干练大气又不失女人味,连我这样的“直男”[12]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我拽了拽身边的女同事,小声嘀咕道:“你看,安姐的耳环多好看,多有气质,你也去买一对戴啊。”
女同事回了我一个白眼,无可奈何地说:“确实好看,谁都觉得好看吧。那是香奈儿CAM LIA系列的饰品,一对小小的耳钉就要5万块。”
对安姐来说,穿衣打扮是“必修课”,她说,如果穿得不好看,就说明没品位,没品位的人怎么能和有品位的人一起共事?第一印象很重要,你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人,所以任何时候都得保持美丽。
安姐的老公也不简单。现在的安姐不仅是长江商学院的在读生,更是一名标准的豪门阔太太。但聊起这个话题,原本神采奕奕的安姐长叹一口气,跟我们说起了她老公陪她去看电影《流浪地球》的经历。
“看完电影,我老公问我电影怎么样。我说,不愧是大刘的小说,‘硬核’的科幻设定,从特效上来说也算是中国电影的高水平了。还有东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有一点像《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的融合。大场面虽然有瑕疵,不过呈现度已经很高了。”
安姐说她当时侃侃而谈,提了很多观点,但她老公又说道:“我其实是想问你,你觉得现阶段投资影视行业怎么样?我感觉未来中国科幻电影还挺有市场潜力的,要不要买《流浪地球》所在的电影公司的股票?”
2
“普通夫妻或情侣日常约会,通常是愉快、放松地看一场电影,如此简单。可我在这样的场景里,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好累。”
这样的感叹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养尊处优的豪门阔太太,穿着最新一季的漂亮衣服,出门开豪车,参加的活动都是高端的,就连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真实生活印证着那句网络流行语: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为什么安姐还会觉得累呢?她不用跟别人合租,不用早起等两趟地铁才挤得上去,不用每天加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后只想睡觉,更不用像其他普通女孩一样小心翼翼地翻看商品吊牌上的价格。其实,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苦恼是不一样的,你所看到的光鲜生活,只是一部分。
“你知道我为什么累吗?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花瓶,还是那种必须蓄满水,有内容的花瓶,甚至时刻要警惕被其他花瓶替换掉。”
安姐今年36岁了,明明是“80后”,看起来却像“90后”。她会定期到美容院进行面部、手部保养,她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除此以外,还有全身SPA[13]。而运动锻炼,有氧、瑜伽、普拉提一样都不落下。午饭一起用餐时,我们也感受到她很注意饮食。除了这些外在的注意事项,还得兼顾读书学习,从国家经济大势到最近的新闻热点,都要了解,不管是聊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茶余饭后闲谈,她都不能“怯场”。
“我还得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明白吗?”
要美,要年轻,要懂商业,要应付第三者,这样听起来确实是累。豪门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豪门阔太太的生活似乎也很艰难。
如果给你一个嫁入豪门的机会,撇开那些杂七杂八的条件,对方长得丑,年龄比你大20岁,提出不合理要求等,除了有钱,他就是个普通人,你会选择与他结婚吗?
3
嫁入豪门容易吗?不容易。普通姑娘嫁入豪门有可能吗?基本不可能。
有人会说,难道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吗?严格来说,童话中的那个灰姑娘可不是真的“灰姑娘”。她出身于富人家庭,母亲、父亲先后去世,跟着恶毒的继母生活,受尽欺负。她住在阁楼里,可那是豪宅的阁楼;干着保姆的活,可也能接触最新款的高级美丽的衣服,以及精致的食物。她虽然生活在逆境中,但是拥有坚毅的品质和丰富的知识。
灰姑娘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后嫁给“王子”的女孩,也是从小在豪门长大,眼界、学识、品位等各方面都不差。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既美丽又有趣,实属不易。现在的男男女女都很现实,你挑我,我挑你,挑的可不是外貌,大部分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的选择。
所以,别总想着走捷径,人生没有那么多飞上枝头做凤凰的事情。况且,豪门生活不易,如果想当“王的女人”,那你自己就得是“女王”。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你才能遇到更优秀的另一半。
先成为“英雄”,更容易当好“公主”。
思维落地:如何找到你的爱情?
提起爱情,女孩子总是会不自觉地陷入对韩剧中的欧巴[14]的幻想。当然,这没什么问题。那么,究竟怎样在现实中找到你理想的对象呢?
我从遇见理想对象的概率层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如果你想找一个身材好的人,除了多去健身房,对于健身房的地理位置也要留意,毕竟去健身房健身的人也是良莠不齐的。如果你想嫁入豪门,就不应该天天逛酒吧,因为那里出现“伪豪门人士”的概率更大。
1.用更科学的方式了解你的爱情需求。
2.在物质世界中划定标准,进而确定对方可能出现的圈子和时机,保证那些时刻你也在场。这才是比较现实的爱情攻略。
以上仅供参考。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蠢货速率”:过去的自己真傻
1
你有没有觉得一个月之前的自己很傻?
如果没有,那就说明你这一个月没有任何进步。
有一次,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翻看自己之前的朋友圈动态,越看越想笑:“以前的我怎么这么傻!”翻到一张合影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跟一位行业前辈的一次饭局。
饭局上,我最年轻,理应坐最下方的位置。跟这位前辈一起吃饭,我就是坐在最下方的位置。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在一堆“大咖”面前话都不敢多说,生怕说错了什么话惹得他们不高兴。
说白了,就是没有底气。
席间,这位前辈一直将话题引到我身上,想让我得到其他人的更多关注。饭局饭局,先有饭,再有局。
前辈说:“吕白这个小伙子在新媒体行业做得挺不错的,给我们传授一下经验吧。”语气中没有任何调侃的意思,而有一种肯定。
我说:“我哪有什么经验,还得靠前辈们多多指教。”
前辈点点头表示赞许,提议一起碰一杯。
碰完杯,我才发现他们的杯口都举得很低,只有我一个新人,杯子举得最高。当时,前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因为平时很少参加这种饭局,对于很多规矩,我实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跟前辈碰杯,杯口要比对方的低,这是向对方表示尊重和礼貌。虽然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那时候我却不懂。
2
前几天,我又跟这位前辈约了一次饭局,这次他特地让我坐上方的位置,说这样我们说话方便。我不好再推辞,只能坐下。坐下才发现,席间也有一位新人。
这次,我不再跟以前一样,生怕说错了什么话,一切应对相比之前更加自如。
李尚龙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们都有过参加一个聚会发现无话可说,甚至不知道做什么的经历,因为你不属于这个群体。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让自己属于这个群体了。借着去洗手间的空隙,我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感觉比以前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想起之前参加饭局碰杯的尴尬,就觉得好笑。
后来,我看到那位新人在饭局上一副战战兢兢、不敢多说话的样子,很像以前的自己。在洗手间遇到他时,就跟他聊了起来。
我说:“没事,放松点,不用紧张。”
他看着我,似乎是在感激我看出了他的窘迫并安慰了他。“嗯嗯。”他点点头。
我说:“我之前参加饭局的时候也很紧张,觉得自己就是个小人物,不属于这里。”
他说:“我感觉自己在这里有些说不上话。”
我跟他说:“这次饭局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吃一次饭,而是给你动力,要让未来的自己属于这里。”
我还剩后半句话没有说完,后半句话是:这样,未来的你才会知道自己跟过去的差距。
我问那位前辈:“您为什么总是带新人参加这种高端饭局?这样会不会……”
前辈说:“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你想问这样会不会让新人尴尬。”
我点点头。
前辈说:“带新人参加饭局,一方面是想让他们接触新的人脉,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认知层次。”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第一次参加高端饭局的意义,那就是提前认识傻傻的自己,这也算是一种成长。
3
当你一直处于舒适圈时,你周围都是与你在同等层次,甚至没有你优秀的人,你会产生一种自己最优秀的感觉。
如果对外界没有认知,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
一旦形成“自己最优秀”的意识,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会很难发现自己很傻。
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否定过去的自己。
有人解释说过“蠢货速率”一词: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在工作、生活、情感、交际和学习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蠢货速率”停滞不动,就说明你止步不前。相反,当你觉得“蠢货速率”高速提升的时候,恭喜你,你已经敲开了高速成长的大门。
“大咖”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哆嗦着手敲开新世界大门的。明白“蠢货速率”的你,依旧会紧张、害怕,但你明白,这不过是成长的另一面。一回生,两回熟,勇敢地踏上这条路,才会改变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思维落地:你处在高速上升期吗?
知道“蠢货速率”后,我在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进行反思:
1.上个月,我做了哪些事情,现在看起来很傻?
2.未来遇到类似的工作场景,我会如何处理?
3.我还在什么类似的事情中犯了同一类错误?
我会问自己以上三个问题。
对一些在找工作的人而言,想要提升自己,根本不需要借助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
如果你不明白找到一份工作后,其实可以拿这份工作做跳板,再观望其他的工作机会,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反映出你平时做事比较专注。这是优点。但是,你也可能在某些时候不知道变通和为自己争取利益。看到这些,接下来,你不仅可以用这种方式找工作,还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工作中训练自己,学会变通。
高手即使在头脑中保持各种对立的观点、方法,也能自圆其说,且知道如何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组合。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获得这样的成果。
想要走上上升期,请善用以上方法。
向内探寻: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
1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23点29分,我正在写更新团队组织架构的想法。
忽然,微信的图标闪动,我一看,是朋友发来了消息。
她说:“我年底要轮岗了,最近在做选择。”
“轮到哪里去?”我问她。
“还没想好。反正都是战略线,但是,是产品战略还是公司战略,我还没想好……”
“我的想法是,多找人聊一聊,无论你接不接受他的观点,无论你认不认同他的想法,找5~10个人聊一聊,你就知道自己要选什么了。”
“嗯,我也觉得自己现在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
“信息输入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多找人聊一聊,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找什么人聊?你有建议吗?”
“随意。答案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答案。”
2
我不知道朋友找了哪些人倾诉自己的困惑,也不知道她最终的决定是什么。
其实,之前我也有过和她一样的处境,面对选择,不知所措。
我在知乎做内容营销总监时,有不少公司向我抛出橄榄枝,包括我后来入职的公司。那时,我面临的抉择不比那位朋友轻松。继续留在知乎,工作内容我比较擅长,而且还有几百万的期权;离开知乎,我可能需要涉猎不熟悉的领域,但发展空间可能更大。是去是留,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我找几个朋友聊了一下我的处境和困惑,以及所做出的选择可能会带来的利弊,每个朋友给我的答案都不一样。
我一遍又一遍和不同的人讲述自己面临的两难选择,当我讲到第五遍、第六遍、第七遍时,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明白,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搞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别人无法帮你做选择,所有答案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别人无法替代我们做出回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百分之百地懂我们。除了自己,没有人能为我们的人生负责。
所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困惑,面临难以抉择的事情时,要做的不是请朋友、前辈直接给出答案,帮我们做出选择,而是从与朋友、前辈的交流中弄清楚自己的答案。
在交流过程中,你会不断审视自己。你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就像东野圭吾说的一样,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思维落地:向内探寻的两个方式
对内向型的人而言,从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找答案更自然、舒服。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向内探寻的方式。写下你对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与看法,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做决定。
外向型的人更倾向于从外界的反馈中获取能量,可以考虑与朋友对谈,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
但无论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你都要明白,最后的决定都是完成向内探寻,靠近自己心中预期目标的结果。
对于受择业困扰的人,我想再说三句话:
1.无论找谁聊,其实你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听听别人的话是为了让你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2.选择去哪家公司的时候,想清楚自己要满足公司的什么需求,你满足的这个需求与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否匹配。想好自己在这家公司能获得什么,这些东西能否成为你下一份工作的资本。
3.相信且确信你会在一个时代留下名字。
开始行动,写下你的答案吧,而未来还是需要脚踏实地地走出来。
丰富阅历:不读书,就去和100个人聊天
1
我从小就很讨厌读书,特别是大部头的纸质书籍,每次父母把我关在书房,让我看书,我其实都是在数文字,还有很多次把书页扯下来折成纸飞机。
很多读者都觉得惊讶,说你好歹也写过爆款文案,又是青年作家,一年的书籍阅读量没有100本,也有50本吧。然而,我只能惭愧地说,为了充门面,我确实买了很多书,但是很多连塑封都没拆,一年到头最多也就看20本书。
然而,前不久,有一位一年没见的前辈见到我,夸我说我的思维成熟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升了一大截,问我是不是闭关看了很多书。
我笑着回答说没有。但是,相比看书,我发现了对我而言能更快提升自我的事情,那就是与各个领域厉害的100个人聊天。
2
一开始,我与别人聊天是带着赚钱的目的。2018年,我在一家业内知名的新媒体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后来侥幸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当时我的第一本书也很快就要出版。
那时候知识付费非常流行,有一位朋友给我推荐了“在行”App,2016年的时候,这个App就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约见不同领域的专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一般标价是200~500元不等。
我一开始的计划是多帮助有写作想法的朋友,在业余时间赚一点零花钱,于是我就把自己总结的一套爆款文案的生产方法作为授课教程,在“在行”上做约谈授课。
因为我之前的文章积累了一些阅读量,加上我总结的方法实践起来很有效,之后,很多平台上有大量粉丝的知名自媒体人都开始约我谈话,甚至就连《富爸爸穷爸爸》这种畅销书的译者前辈也联系了我。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准备一次谈话的时间越来越长了。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我需要在与对方约好谈话时间之前就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问题,甚至需要看看对方的行业主要的行业逻辑是什么,这样我才能在这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与对方有思维的碰撞,才能让谈话不空泛。
与之相应的是,对方给我带来的让我惊喜的问题和我的收获越来越多。比如:
“吕白老师,您觉得短视频时代内容的趋势是什么?小红书和抖音的生态区别在哪里?这对我们内容行业从业者有什么要求?”
“吕白老师,您知道金字塔原理吗?您觉得我们汇报工作都要运用金字塔原理,还是……”
“吕白老师,想请教一下,您是怎么管理时间的?我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的是分几个步骤进行时间管理,您觉得合理吗?”
每一次与不同领域的人对话,我都仿佛在跟一个手握武功秘籍的人过招,在一次次提问和你来我往的回答中,我逐渐明白了如何将创造出爆款文案的秘籍延伸到短视频领域,在小红书上怎么“从0到1”地做内容。
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行业内的精英,他们已经筛选出了很多经典的书籍,通过寥寥数语,他们就将最精华的、值得分享的东西带给了我。
比如,汇报工作要用到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做时间管理是没用的,要做精力管理,给自己留思考的时间;要学会发展副业和理财,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种感觉太棒了,就好比大家一起在森林中生活,有人帮你把猎物带到你身边,去除没用的、有毒的部分,将最精华的部分烹饪成佳肴,送到你的嘴边。
而你自己也在不断地输入和输出之后,吸收有用的部分,完善、迭代自己的思维体系,将原本停留在文字上的总结,通过表达,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在我看来,与行业内的100个精英谈话一年,胜过一年看100本书。比起看书,与别人谈话更能让我进步。
3
如果此刻正在翻书的你也和我一样不愿意看书,那么,我想告诉你的是,不用强迫自己做一个“啃书虫”,打开手机,上豆瓣、知乎、在行等,去和100个人聊天。
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你理解了并表达出来,知识才是活的,经过你自己思考的东西才是你的。
正如《天龙八部》中看了很多武学秘籍,说起武学来头头是道的王语嫣,不可能成为真刀真枪地与敌人实战的武林高手,只有不断与高手过招的萧峰才有可能练就绝世武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已经严重滞后于时代的书籍上,不如直接与优秀的人对话,直接汲取他们读书后最精华的思考内容。
不喜欢读书?不爱读书?读书少?我会告诉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走出书房,和100个优秀的人聊天,你可能就是那第101个优秀的人。
思维落地:去找别人聊天吧
我发现,人生是分阶段的,读书也是如此。
绝大部分人没办法坐下来用一段时间大量读书。换句话说,短时间内读很多书,一方面很难实现,另一方面也没什么用处,因为你对书中的很多内容没有切身的感悟,仅仅是看过而已。
年轻的时候,你应该多接触各行各业的精英,与他们聊一聊,提升一下你的思维能力,然后再去读几本好书。你会发现,那样才能真正把书读透了。
读过又忘记,有什么意义?有人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
读书亦如此。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书最终都将融进你的血肉。
但事实上,读过的书忘了就是忘了,那时的你没有生活感悟,没有入世,没有烟火气地读书就是白读。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现在建议你找一个人,跟他讲一讲你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如果你正好是不爱看书的人,不妨听听别人的故事。
看书和聊天,都不过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简单记忆:少就是多,记住你能记住的
1
我们公司有每个月邀请业界“大咖”举行讲座的传统。
每次听讲座时,同事总是带着纸笔、iPad(苹果公司发布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试图记下“大咖”讲的每一个要点。有时候PPT翻得太快,他们来不及记下,还会先拍照。我坐在中间,既没有带纸笔,也没有带电脑,像极了学霸周围的“学渣”。
有一次,培训结束后,短视频部的总监阿华跟我说:“吕老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的记忆力是不是特别好啊?第一次听讲座的时候,您什么也不记,我以为您是忘记带纸笔了。后来我以为您懒得记,可是每次复盘的时候,您又比我们理解得透彻。您是不是有什么记忆秘诀啊?我最近做策划做得快愁死了,您教教我。”
我拍拍阿华的肩,凑在他耳边说:“你之前猜的是对的,我就是懒,但是记忆力也不太好。”
2
其实,我曾经也和阿华一样,是一个上课必做笔记的“乖学生”。
上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特别严厉,每天像复读机一样教育我们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必须做笔记,要把老师讲的都记下来。”有时候,他甚至还会扒在教室后门的玻璃上,专门看谁上课没有做笔记。
可是,我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成绩却并无起色。
直到有一天,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同学们,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你们背了几遍历史书了?”
“老师,书也太多了,1000多页的书,谁能背得完?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要学就算了,还有世界史。”讲台下的我们纷纷抱怨道。
“对,没错!1000多页我也背不完。但考试真的会考1000多页的内容吗?事实上,每年常考的内容最多不过200页。因此,与其把时间均匀分在每一页上,不如只抓住这200页的重点,大胆舍弃其他,而重点就在真题试卷里。”
后来,我将历史老师教授的方法用在了每一门科目上,高考时超常发挥,被理想的大学录取了。
3
现代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言是“Less is more”,意思是:少就是多。如果拥有全部,则太累,那么不如给人生做做减法。
学生时代,每个人都雄心勃勃,想要记住老师讲的每个字,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
进入职场后,我们面对业界“大咖”的讲座和见面会,抢前排座位,拍PPT,录音,将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费尽心思记录每一个可能对我们有用的知识点。
可是,就像以前下课铃响了就再也没翻开过笔记本,如今的讲座记录也正在办公室的角落里睡得昏天黑地。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讲座,最重要的是学到你目前需要的东西。
因此,我始终坚信,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内容,就是我目前最需要的,对我最有用的内容。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仅仅记住一个故事就够了。
不做无意义的记忆,而对于自己用得上的内容,就要花费心思努力记忆,甚至举一反三。
4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盲目地“求多”,但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某年冬天,我接到了以前同事的一通电话。他向我抱怨,说最近新媒体行业越来越难做,准入门槛低,水平参差不齐。他刚刚创建了一个自媒体号,问我有没有什么引流方法,能够让他的号从众多新号中脱颖而出。我认真地听完他的状况和问题后,为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听完,先是连着称赞了几句:“你太厉害了,吕老师!我就知道找你准没错,你太厉害了!”过了两分钟,他又说道:“除了这个方案,还有没有候补计划啊?”
我听后非常不解,反问道:“难道刚刚的方案不能解决你说的问题吗?”
“能!何止能,简直非常好。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寻求心里踏实。你也知道……”
我忍不住打断他说:“我们平时做候补计划,大多是因为事情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可是,你目前的问题只需要一个方案就能解决,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呢?”
听完我的话,他陷入了沉默。
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全都要——这句年度流行语成了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只是选择全部的时候,你是否还能记得自己最需要的和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多个方法,图个心安”,这样不仅会让我们忽视最好的方法,也会让我们心猿意马,没办法“一条道走到黑”,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相信,成功绝非以量取胜,而是以质取胜。
思维落地:一次只记一个方法
出去听别人的讲座或者听课时,即使那个人是超级“大咖”,讲的东西非常有用,我也从来不记笔记。
这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有多好,恰恰相反,我的记忆力很差,经常记不住别人说的东西。
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始终认为,讲座结束以后我还能记住的就是我目前最需要,且对我最有用的东西。一场讲座中,我只要学会一个方法,一种思维模式,甚至只记住一个故事,就足够了。
把能记住的内容完全琢磨透就够了。你不妨也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
1.听一次讲座,记住一个观点,将其分享给别人。
2.记住一个方法,立刻将其用到你的生活中。
不再向生活寻求答案,而把生活过成你要的答卷,相信你可以做到。
团队合作:加入团队,用团队化模式赚钱
1
上大一的时候,我家破产了。
起初我以为只是暂时资金周转不良,后来,我得知,几百万资金都已经打了水漂。以前我一个月有3000元的生活费,后来一个月只有500元。回家时,父亲躺在病床上,让我拿34元去买点好的东西吃。
当时我就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赚很多钱,要比以前家里拥有的钱多得多。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什么都干:摆地摊,发广告单,推广App。山东冬天很冷,我拖着几十斤物资在宿舍楼来回转,上下楼梯时,衣服湿了三回,又干了三回。晚上回自己宿舍的时候,已经过了门禁时间,被宿管阿姨骂一顿后,又在舍友不耐烦的回应声中摸黑上床睡下。
那个月,20斤的物资,我只卖出去了2斤,App的下载量指标也只完成了20%。望着账面上的687.5元,我第一次感到无助。当时,我觉得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赚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直到第二个月第三天的中午,我遇到了浩哥。
2
我是在给高年级学生做地面推广时认识浩哥的。当时,我敲开他宿舍的门,他身穿一件白背心,看着我给他送的小礼品和要求下载的App二维码,对着我笑了笑。
“学弟是大一学生啊?低年级学生不谈恋爱,出来赚钱?上个月赚了多少?”
我低下头,以为又是一个揶揄我的家境富裕的艺术生。我看着手机屏幕,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道:“上个月我赚了680多块,一个人做地面推广,要管物资,要思考话术,还要写活动推广文章。这个月我熟悉了内容,也许能赚得多一些。”
对方大声笑了一下,看了我一眼,说道:“你小子自己一个人能赚600多块,也是够拼的。你这小身板能扛这么多物资?不过,老弟你这样赚钱,要熬到什么时候!跟学长干吧,我有一个做兼职地面推广的微信群,我拉你进去,你自己想一下要负责哪一部分,文案、话术、物资后勤、线下宣传,哪部分做得好就负责哪部分。”
然后,学长把我拉进了微信群。进群之后,我看到群里有艺术学院、文学院、体育学院的同学,大家都在名字后面进行了备注:××学院××年级××专业×××,专门负责哪一部分。我们艺术学院一个高年级的学姐也在群里,她专门负责线下宣传和广告活动对接。
我进群不久,大学院的几个同学便让我把我之前写的文案发到群里,看过之后说我写的文案很有感觉,让我和他们一起做文案策划。
3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每天就是正常上课,正常休息,空闲时间就在宿舍写稿子。文案组专门负责文案的撰写、修改和宣传工作,物资后勤组负责与商家对接活动物资和仓储运营,线下宣传组负责做地面推广。一般来说,加入文案组的同学都要求有成文的作品,我们小组的成员会从标题到内容反复修改几次,先在内部测试阅读体验,调整文案的版面布局,讨论内容上可进一步修改的地方。
线下宣传组的成员是几个艺术学院或外国语学院的气质优雅的学姐,她们做推广的时候,大家一般不太会拒绝。物资后勤组的同学利用学生会的资源找到了专门的空教室以存储物资,并用团队专门购置的推车运载物资,这比我自己一个人守着几十斤物资进行推广轻松得多。
那个月的月末,我们超额达成了3个商家要求的40%的订阅量和关注量,我的一篇文章也达到了6万的阅读量。浩哥当月便给我转账了3800元,另外给我包了一个888元的红包,作为“文案组宣传第一人”的奖励。我们团队的几个人约在学校东门外的店里吃了一顿烤鱼。席上,我看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被烤鱼辣得微微发红的脸颊,突然有一种找到家的归属感。我敬了浩哥一杯,感谢他给我机会,让我能比以前轻松一半,却赚到了比以前多几倍的钱。
浩哥豪爽地把酒干了,笑着指了一下大家,说:“你小子要谢的不是我,是大家。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咱们这么多人,赚钱自然轻松。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再后来,我去腾讯工作过,去知乎工作过。我发现,在大公司里,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岗位,每个人完成自己的职责,并做到最好,所有流水线上的工作都能得以完成。这个合力得到的效果往往不是简单将每个人的结果相加那样的增长,而是指数式的增长,远远超过一个人的力量。
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团队化模式赚钱,你会收获想不到的惊喜。
思维落地:学会借力
很多事情,其实根本不能只靠一个人做,或者说,一个人并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就是借力,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自己成长。
1.想清楚这两点:这个团队需要什么?你可以提供什么?
2.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或者在“在行”App上约聊相关领域的专家。这样,当你和团队负责人对接的时候,别人才知道应该把你放在什么位置上。
如果你想运营一个项目,就可以考虑借助别人的力量,而不是只靠自己一个人。这个时候,你需要对项目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并适当地看一些管理学的书籍,了解如何管理团队,让整个团队爆发出更大的力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回报。
关系捷径:豪门阔太的艰难生活
1
长江商学院可谓名气在外,要进去可不容易。2019年,长江商学院EMBA项目的学费需六七十万元。除了交得起学费,你还得有8年或8年以上的全职工作经历,有5年或5年以上的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经历,并且现在处于企业的核心决策层。能在长江商学院进修,至少说明你有钱,能干。而长江商学院里的女同学更是引人注目。据说,当年王石和田朴珺就是在该学院认识的,还一度引起了外界人士对“圈子经济”的关注。
有一次参加访谈活动,我认识了长江商学院的在读生安姐。
她妆容精致,一头微卷有型的中发,暗红色套装搭配丝质衬衣,配上花朵式样的耳环,干练大气又不失女人味,连我这样的“直男”[12]都注意到了这些细节。我拽了拽身边的女同事,小声嘀咕道:“你看,安姐的耳环多好看,多有气质,你也去买一对戴啊。”
女同事回了我一个白眼,无可奈何地说:“确实好看,谁都觉得好看吧。那是香奈儿CAM LIA系列的饰品,一对小小的耳钉就要5万块。”
对安姐来说,穿衣打扮是“必修课”,她说,如果穿得不好看,就说明没品位,没品位的人怎么能和有品位的人一起共事?第一印象很重要,你不知道你在什么时候会遇到什么人,所以任何时候都得保持美丽。
安姐的老公也不简单。现在的安姐不仅是长江商学院的在读生,更是一名标准的豪门阔太太。但聊起这个话题,原本神采奕奕的安姐长叹一口气,跟我们说起了她老公陪她去看电影《流浪地球》的经历。
“看完电影,我老公问我电影怎么样。我说,不愧是大刘的小说,‘硬核’的科幻设定,从特效上来说也算是中国电影的高水平了。还有东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有一点像《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的融合。大场面虽然有瑕疵,不过呈现度已经很高了。”
安姐说她当时侃侃而谈,提了很多观点,但她老公又说道:“我其实是想问你,你觉得现阶段投资影视行业怎么样?我感觉未来中国科幻电影还挺有市场潜力的,要不要买《流浪地球》所在的电影公司的股票?”
2
“普通夫妻或情侣日常约会,通常是愉快、放松地看一场电影,如此简单。可我在这样的场景里,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好累。”
这样的感叹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养尊处优的豪门阔太太,穿着最新一季的漂亮衣服,出门开豪车,参加的活动都是高端的,就连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真实生活印证着那句网络流行语: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为什么安姐还会觉得累呢?她不用跟别人合租,不用早起等两趟地铁才挤得上去,不用每天加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后只想睡觉,更不用像其他普通女孩一样小心翼翼地翻看商品吊牌上的价格。其实,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的苦恼是不一样的,你所看到的光鲜生活,只是一部分。
“你知道我为什么累吗?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花瓶,还是那种必须蓄满水,有内容的花瓶,甚至时刻要警惕被其他花瓶替换掉。”
安姐今年36岁了,明明是“80后”,看起来却像“90后”。她会定期到美容院进行面部、手部保养,她说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除此以外,还有全身SPA[13]。而运动锻炼,有氧、瑜伽、普拉提一样都不落下。午饭一起用餐时,我们也感受到她很注意饮食。除了这些外在的注意事项,还得兼顾读书学习,从国家经济大势到最近的新闻热点,都要了解,不管是聊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是茶余饭后闲谈,她都不能“怯场”。
“我还得保护好自己的家庭,你明白吗?”
要美,要年轻,要懂商业,要应付第三者,这样听起来确实是累。豪门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豪门阔太太的生活似乎也很艰难。
如果给你一个嫁入豪门的机会,撇开那些杂七杂八的条件,对方长得丑,年龄比你大20岁,提出不合理要求等,除了有钱,他就是个普通人,你会选择与他结婚吗?
3
嫁入豪门容易吗?不容易。普通姑娘嫁入豪门有可能吗?基本不可能。
有人会说,难道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吗?严格来说,童话中的那个灰姑娘可不是真的“灰姑娘”。她出身于富人家庭,母亲、父亲先后去世,跟着恶毒的继母生活,受尽欺负。她住在阁楼里,可那是豪宅的阁楼;干着保姆的活,可也能接触最新款的高级美丽的衣服,以及精致的食物。她虽然生活在逆境中,但是拥有坚毅的品质和丰富的知识。
灰姑娘的故事告诉我们,最后嫁给“王子”的女孩,也是从小在豪门长大,眼界、学识、品位等各方面都不差。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既美丽又有趣,实属不易。现在的男男女女都很现实,你挑我,我挑你,挑的可不是外貌,大部分婚姻都是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的选择。
所以,别总想着走捷径,人生没有那么多飞上枝头做凤凰的事情。况且,豪门生活不易,如果想当“王的女人”,那你自己就得是“女王”。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你才能遇到更优秀的另一半。
先成为“英雄”,更容易当好“公主”。
思维落地:如何找到你的爱情?
提起爱情,女孩子总是会不自觉地陷入对韩剧中的欧巴[14]的幻想。当然,这没什么问题。那么,究竟怎样在现实中找到你理想的对象呢?
我从遇见理想对象的概率层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如果你想找一个身材好的人,除了多去健身房,对于健身房的地理位置也要留意,毕竟去健身房健身的人也是良莠不齐的。如果你想嫁入豪门,就不应该天天逛酒吧,因为那里出现“伪豪门人士”的概率更大。
1.用更科学的方式了解你的爱情需求。
2.在物质世界中划定标准,进而确定对方可能出现的圈子和时机,保证那些时刻你也在场。这才是比较现实的爱情攻略。
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