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帝业 画前(大结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锦衣当国最新章节!
“泰昌元年到泰昌五年这段时间中,时人笔记颇有特色,在一个王朝即将发生更迭的时代,绝望、悲观的气氛往往弥漫在民间,多有搔乱怪异之事,富贵人等,百姓平民,或悲恸灰心,或纵欲狂欢,整个社会是病态的。
不过,这五年和以往都是大有不同,王通已经向天下人证明了他的才能,他让天下变得越来越好,可以想见,等到那个更迭完成,只会更好。
因为有这个判断和思想,民间甚至是士林官场整体气氛都是轻松愉快,这一点从各种作品中得到了证明。”
“泰昌三年四月初五夜半,秦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出王府两街即败,乱众共八十五人,皆为王府内官仆役起兵之初,秦王曾出银四千二百两,通西安守备,然不知如何,银到守备处,只余一千二百两首告秦王作乱者一为秦王妃,二为秦王世子”
“河南唐王反乱,唐王素豪奢,不吝钱财,散尽家财聚乱众三千,然财帛诱人,匪类反劫掠唐王财货,唐王无奈,报官求救”
“安乐侯为歼邪所蔽,聚禁军妖人为众,意图行不轨之事,武帝闻之,入宫责问安乐侯曰:‘陛下欲谋反乎?’此处情景,断不是‘御’字,所谓‘御谋反’之事,不过以讹传讹,荒唐可笑而已。”
***************
王通成为冀王之后,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信号,大家虽然没有经历过,可史书上多有明言,照着做总没有什么错误。
泰昌元年,就有言官上奏,请天子顺应天命民声,禅让帝位,此等言论大逆不道,天子震怒,冀王震怒,这位山西道御史被贬斥地方,去往大同府做一个边境知县。
对于想要大言博富贵的人来说,这是给大家一个警告,说的事情或许无错,但现在时机不对,王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虎威军除了第一团归王通直领驻守京师之外,其余几团也都是派驻各地,其中韩刚率部驻扎在河南、陈大河部去往南直隶驻扎徐州,孙鑫部由宁夏镇撤出,前往湖广,谭剑部则是驻扎在山东。
泰昌三年,虎威军七团变为七军,每军三个禁军编制的团,也就是六百名火铳兵,一千名长矛兵,外加三门火炮以及相应人员的团,还有马军一千人,炮队五百人,火炮十五门,辎重营一千人,以及由从前的驻军改编的营若干,其中有直属步营一千五百人,直属马营五百,这些都是从前的督抚标兵和军将亲卫改编而来,其余没有直属名号的营,则是分驻各处要地,大体是精简改编过的从前兵马。
第一军有所不同,第一军共有六个团以及三个直属营,六个团中有一个团是王通的近卫团,两千人,其余五个团是禁军编制,另有马军三千人,三个直属营,大体是从前禁军和京营的改编,第一军中,有两个团驻扎在天津卫,一个团驻扎在通州。
此外,锦衣卫在必要时候还能够动员三千左右能够作战的力量,天津卫的武装护卫队更不必说,那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万余人动员起来。
水师的规模一直在膨胀,三江船队的规模膨胀的更快,天津卫和松江府不断的造大船下水,泰昌二年的时候,南直隶似有不稳的迹象,这时候,三江船队的主力舰已经比当年的十海大舰大了一倍,这支舰队开进了长江,在进行一次武装航行之后,一切都是偃旗息鼓。
王通依靠虎威七军以及商团武装控制了大明的北方,然后通过强大的水师将大明沿海镇服,剩下的那些,已经对抗不了大势了。
泰昌三年年中,和禁军改编同时,王通开始改革宗室之政,各地亲藩宗室不得出封城的禁令取消,但封地皇庄也一并取消。
给了亲藩宗室两个选择,亲王和郡王这两个级别,可以携带家产来到天津卫和松江府居住,郡王以下,自谋生路。
也就是亲王和郡王有封地皇庄,其余的都是靠吃宗禄为生,而宗禄仅仅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概念,他们现在本就是自己养活自己,在山西和陕西的宗室早就已经去塞外谋生了,对于郡王之下的宗室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但亲王和郡王这一级,却舍不得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的封地和田产都是当地最好的,这等产业如何能舍得。
悲哀的事情就在于,他们被圈在城里太久,已经没了抗争的勇气,当地的百姓士绅世世代代被这些宗藩祸害,对他们的离开各个拍手称快,没有人愿意帮忙或者是做别的。
几个不甘于如此的王爷想要作乱,想着大明几百年天下,总有人愿意跟随,或许天下景从,结果除了些读书读到脑子坏掉的酸儒,冷冷清清,轻易就被平定,也有一个知道反抗不成,却也不甘心被这么安排的,潞王再得到消息之后,在王府中自尽,在洛阳的福王倒是高高兴兴的去往天津卫,并且还上疏泰昌,想要将自己的母亲王恭妃接出皇宫奉养,这个要求也被答应了。
许宗室出城自谋生路,迁藩王郡王于天津、松江,被认为是一大高明之举,宗室这个无非是给贫苦人一条活路,那些王爷们去了天津卫和松江府,一方面可以就近监视,一方面大大繁荣了经济。
这些王爷手里都有大批的钱财,不想坐吃山空就要做生意办工商走贸易,他们的钱财投下去,哪怕仅仅是在消费,都会让经济大大的受益。
绝大部分的王爷去往这两处之后,一方面是为了朱家的将来惴惴不安,一方面总算从那圈着他们的城市中走出,在天津卫和松江府看到了这天底下最发达最繁荣的景象,都是不亦乐乎,当然,这其中有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那就不可知了。
更加关键的是,各地宗藩的离开,留下了大批上好的良田和产业,这些田地被定为公田,就是说不管谁在上面耕种,田主的身份是谁,有什么待遇,都必须缴纳皇粮国税,不得减免,然后又有发令,说是虎威七军的士卒军属耕种,服役期间可以获得免税,退伍之后可以减税,这个手段,一方面让中央财政变得宽裕,一方面让王通的统治基础变得更加牢固和广泛。
在万历三十四年开始,就不断的有言官上疏,有大臣提议,说是士绅凭功名免税的法令有害国家,应予革除。
到了泰昌三年,南北直隶两处开始试行士绅一体纳粮的法令,这并不是官员们琢磨着如何利国,而是因为在大明南北直隶这两个最发达的省份,工商阶层对地主们占有大量的劳动力越来越不满,他们最起码要从法令上让囤地耕田吃租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
漕粮运输从泰昌元年就开始改变,节约大量成本,运力更大的海运开始取代漕运,在泰昌二年,因为拨付到河工上的款项大幅度的减少,国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宽裕。
泰昌五年,将辽宁兵马以及建州和海西商团武装一部分整编成为虎威第八军,驻守辽宁、建州、海西和朝鲜,成立水师海东都督府,以及虎威第九军,驻扎在倭国各处
泰昌五年底,内阁首辅徐广国、次辅吕万才、大学士杨思尘联名上疏,请泰昌顺天理从民心,禅位于冀王
接下来,接下来就是一切顺理成章了。
*******************
“和孙鑫讲,追剿沐家残余不是主要的,关键将南蛮诸国的地盘站住,川楚粤桂不是有不少商人跟着去了吗?让他多想想当年朕怎么在归化和建州打的,凭着我们自己的兵马一路打下去消耗太大,但要是让商团加入进来,那就省力了。”
在书房中,王通说话,边上几人在那里记录,这个马上就要形成旨意发给正在云南的楚国公孙鑫,孙鑫如今是主持对缅甸、暹罗和交趾的攻略,在云南的前明黔国公沐家不肯臣服,企图在云南拥立新帝,这就是被大华所称的“南明余孽”。
不过在变革前,王通就将孙鑫任命为川楚黔滇总督,[***]兵马,沐家一有行动,立刻被早有准备的禁军打败,不得已只能是一步步的退到缅甸境内。
沐家经营云南近二百年,根深蒂固,差不多万余兵马跟着他进入缅甸境内,对于孙鑫率领的大军并不急于紧逼,而是远远跟着。
大批商人纠集队伍跟着的大军进入了东南亚诸国,他们眼馋北方商人们获得的财富,他们也想复制这个模式。
“咱们家今后也会有不肖儿孙的,现在我们将地盘打尽可能打的大些,到时候就算是败坏也有底子让他们败坏。”
王通到底说没说过这番话史学界一直是在争论,不过大华自立国初始就是不断的向外扩张,代代如此,从陆上从海上,对领土似乎有着无穷尽的**,连民间对在位帝王的评价标准都是拓展了多少领土。
在王通在位的第十年,所谓“女真三省”的北山省巡逻骑兵遭遇到了来自罗刹国的殖民者,这实际上是给找不到拓展方向的北方商团提供了破口,大批商团组织的远征队乘坐大车,用火器拔除了罗刹人的一个个殖民点,并且顺着罗刹人从西向东的殖民道路,一步步的逆推了回去,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和战斗,并且让整个西域最后天翻地覆。
新旧更替,鼎革之季,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第一次动乱并不是因为前明朱家的,而是因为天下清丈田亩,南直隶生乱,前明南京勋贵,江南豪门勾结,天下动荡二月有余,当朝廷兵马水陆并进,三江商行的护卫队攻下常州府之后,乱事平定。
这场乱局让天下人发现,王通将前明宗藩的田产分给拥护自己的武人和百姓,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基础,加上他经营起的军队和商业系统,已经没什么势力能够动摇他的帝业了。
*****************
西洋技法完全写实的油画很耗费时间,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不方便处,比如说李顺就一直是驻守在倭国,难得回来一次。
大华武三年四月,王通又来到了望天楼,二楼光线很明亮,画师扯下蒙布之后就躬身退了下去,留下王通一个人在画前面。
王通木然的站在那里,他身后两名护卫并不怎么理解这幅画作,但他们也感觉到王通的情绪,两位护卫都是屏气凝神,悄然肃立
画上是百余名少年正在追逐打闹,是以多打少,众人围殴三人,在画面中心的三人,一高一矮的两个人,挡在一个小胖子的身前。
有人似乎在喊叫,有人似乎要冲上去,还有人似乎在议论什么,所有人都很紧张,都很愤怒,都很激动,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每个人都很快乐,各种表情动作之下,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他们遇见
他们成为朋友
他们长大了
“泰昌元年到泰昌五年这段时间中,时人笔记颇有特色,在一个王朝即将发生更迭的时代,绝望、悲观的气氛往往弥漫在民间,多有搔乱怪异之事,富贵人等,百姓平民,或悲恸灰心,或纵欲狂欢,整个社会是病态的。
不过,这五年和以往都是大有不同,王通已经向天下人证明了他的才能,他让天下变得越来越好,可以想见,等到那个更迭完成,只会更好。
因为有这个判断和思想,民间甚至是士林官场整体气氛都是轻松愉快,这一点从各种作品中得到了证明。”
“泰昌三年四月初五夜半,秦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出王府两街即败,乱众共八十五人,皆为王府内官仆役起兵之初,秦王曾出银四千二百两,通西安守备,然不知如何,银到守备处,只余一千二百两首告秦王作乱者一为秦王妃,二为秦王世子”
“河南唐王反乱,唐王素豪奢,不吝钱财,散尽家财聚乱众三千,然财帛诱人,匪类反劫掠唐王财货,唐王无奈,报官求救”
“安乐侯为歼邪所蔽,聚禁军妖人为众,意图行不轨之事,武帝闻之,入宫责问安乐侯曰:‘陛下欲谋反乎?’此处情景,断不是‘御’字,所谓‘御谋反’之事,不过以讹传讹,荒唐可笑而已。”
***************
王通成为冀王之后,算是给天下人一个信号,大家虽然没有经历过,可史书上多有明言,照着做总没有什么错误。
泰昌元年,就有言官上奏,请天子顺应天命民声,禅让帝位,此等言论大逆不道,天子震怒,冀王震怒,这位山西道御史被贬斥地方,去往大同府做一个边境知县。
对于想要大言博富贵的人来说,这是给大家一个警告,说的事情或许无错,但现在时机不对,王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虎威军除了第一团归王通直领驻守京师之外,其余几团也都是派驻各地,其中韩刚率部驻扎在河南、陈大河部去往南直隶驻扎徐州,孙鑫部由宁夏镇撤出,前往湖广,谭剑部则是驻扎在山东。
泰昌三年,虎威军七团变为七军,每军三个禁军编制的团,也就是六百名火铳兵,一千名长矛兵,外加三门火炮以及相应人员的团,还有马军一千人,炮队五百人,火炮十五门,辎重营一千人,以及由从前的驻军改编的营若干,其中有直属步营一千五百人,直属马营五百,这些都是从前的督抚标兵和军将亲卫改编而来,其余没有直属名号的营,则是分驻各处要地,大体是精简改编过的从前兵马。
第一军有所不同,第一军共有六个团以及三个直属营,六个团中有一个团是王通的近卫团,两千人,其余五个团是禁军编制,另有马军三千人,三个直属营,大体是从前禁军和京营的改编,第一军中,有两个团驻扎在天津卫,一个团驻扎在通州。
此外,锦衣卫在必要时候还能够动员三千左右能够作战的力量,天津卫的武装护卫队更不必说,那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有万余人动员起来。
水师的规模一直在膨胀,三江船队的规模膨胀的更快,天津卫和松江府不断的造大船下水,泰昌二年的时候,南直隶似有不稳的迹象,这时候,三江船队的主力舰已经比当年的十海大舰大了一倍,这支舰队开进了长江,在进行一次武装航行之后,一切都是偃旗息鼓。
王通依靠虎威七军以及商团武装控制了大明的北方,然后通过强大的水师将大明沿海镇服,剩下的那些,已经对抗不了大势了。
泰昌三年年中,和禁军改编同时,王通开始改革宗室之政,各地亲藩宗室不得出封城的禁令取消,但封地皇庄也一并取消。
给了亲藩宗室两个选择,亲王和郡王这两个级别,可以携带家产来到天津卫和松江府居住,郡王以下,自谋生路。
也就是亲王和郡王有封地皇庄,其余的都是靠吃宗禄为生,而宗禄仅仅是存在于纸面上的概念,他们现在本就是自己养活自己,在山西和陕西的宗室早就已经去塞外谋生了,对于郡王之下的宗室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但亲王和郡王这一级,却舍不得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的封地和田产都是当地最好的,这等产业如何能舍得。
悲哀的事情就在于,他们被圈在城里太久,已经没了抗争的勇气,当地的百姓士绅世世代代被这些宗藩祸害,对他们的离开各个拍手称快,没有人愿意帮忙或者是做别的。
几个不甘于如此的王爷想要作乱,想着大明几百年天下,总有人愿意跟随,或许天下景从,结果除了些读书读到脑子坏掉的酸儒,冷冷清清,轻易就被平定,也有一个知道反抗不成,却也不甘心被这么安排的,潞王再得到消息之后,在王府中自尽,在洛阳的福王倒是高高兴兴的去往天津卫,并且还上疏泰昌,想要将自己的母亲王恭妃接出皇宫奉养,这个要求也被答应了。
许宗室出城自谋生路,迁藩王郡王于天津、松江,被认为是一大高明之举,宗室这个无非是给贫苦人一条活路,那些王爷们去了天津卫和松江府,一方面可以就近监视,一方面大大繁荣了经济。
这些王爷手里都有大批的钱财,不想坐吃山空就要做生意办工商走贸易,他们的钱财投下去,哪怕仅仅是在消费,都会让经济大大的受益。
绝大部分的王爷去往这两处之后,一方面是为了朱家的将来惴惴不安,一方面总算从那圈着他们的城市中走出,在天津卫和松江府看到了这天底下最发达最繁荣的景象,都是不亦乐乎,当然,这其中有多少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那就不可知了。
更加关键的是,各地宗藩的离开,留下了大批上好的良田和产业,这些田地被定为公田,就是说不管谁在上面耕种,田主的身份是谁,有什么待遇,都必须缴纳皇粮国税,不得减免,然后又有发令,说是虎威七军的士卒军属耕种,服役期间可以获得免税,退伍之后可以减税,这个手段,一方面让中央财政变得宽裕,一方面让王通的统治基础变得更加牢固和广泛。
在万历三十四年开始,就不断的有言官上疏,有大臣提议,说是士绅凭功名免税的法令有害国家,应予革除。
到了泰昌三年,南北直隶两处开始试行士绅一体纳粮的法令,这并不是官员们琢磨着如何利国,而是因为在大明南北直隶这两个最发达的省份,工商阶层对地主们占有大量的劳动力越来越不满,他们最起码要从法令上让囤地耕田吃租变得不那么有利可图。
漕粮运输从泰昌元年就开始改变,节约大量成本,运力更大的海运开始取代漕运,在泰昌二年,因为拨付到河工上的款项大幅度的减少,国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宽裕。
泰昌五年,将辽宁兵马以及建州和海西商团武装一部分整编成为虎威第八军,驻守辽宁、建州、海西和朝鲜,成立水师海东都督府,以及虎威第九军,驻扎在倭国各处
泰昌五年底,内阁首辅徐广国、次辅吕万才、大学士杨思尘联名上疏,请泰昌顺天理从民心,禅位于冀王
接下来,接下来就是一切顺理成章了。
*******************
“和孙鑫讲,追剿沐家残余不是主要的,关键将南蛮诸国的地盘站住,川楚粤桂不是有不少商人跟着去了吗?让他多想想当年朕怎么在归化和建州打的,凭着我们自己的兵马一路打下去消耗太大,但要是让商团加入进来,那就省力了。”
在书房中,王通说话,边上几人在那里记录,这个马上就要形成旨意发给正在云南的楚国公孙鑫,孙鑫如今是主持对缅甸、暹罗和交趾的攻略,在云南的前明黔国公沐家不肯臣服,企图在云南拥立新帝,这就是被大华所称的“南明余孽”。
不过在变革前,王通就将孙鑫任命为川楚黔滇总督,[***]兵马,沐家一有行动,立刻被早有准备的禁军打败,不得已只能是一步步的退到缅甸境内。
沐家经营云南近二百年,根深蒂固,差不多万余兵马跟着他进入缅甸境内,对于孙鑫率领的大军并不急于紧逼,而是远远跟着。
大批商人纠集队伍跟着的大军进入了东南亚诸国,他们眼馋北方商人们获得的财富,他们也想复制这个模式。
“咱们家今后也会有不肖儿孙的,现在我们将地盘打尽可能打的大些,到时候就算是败坏也有底子让他们败坏。”
王通到底说没说过这番话史学界一直是在争论,不过大华自立国初始就是不断的向外扩张,代代如此,从陆上从海上,对领土似乎有着无穷尽的**,连民间对在位帝王的评价标准都是拓展了多少领土。
在王通在位的第十年,所谓“女真三省”的北山省巡逻骑兵遭遇到了来自罗刹国的殖民者,这实际上是给找不到拓展方向的北方商团提供了破口,大批商团组织的远征队乘坐大车,用火器拔除了罗刹人的一个个殖民点,并且顺着罗刹人从西向东的殖民道路,一步步的逆推了回去,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和战斗,并且让整个西域最后天翻地覆。
新旧更替,鼎革之季,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第一次动乱并不是因为前明朱家的,而是因为天下清丈田亩,南直隶生乱,前明南京勋贵,江南豪门勾结,天下动荡二月有余,当朝廷兵马水陆并进,三江商行的护卫队攻下常州府之后,乱事平定。
这场乱局让天下人发现,王通将前明宗藩的田产分给拥护自己的武人和百姓,已经有了足够大的基础,加上他经营起的军队和商业系统,已经没什么势力能够动摇他的帝业了。
*****************
西洋技法完全写实的油画很耗费时间,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不方便处,比如说李顺就一直是驻守在倭国,难得回来一次。
大华武三年四月,王通又来到了望天楼,二楼光线很明亮,画师扯下蒙布之后就躬身退了下去,留下王通一个人在画前面。
王通木然的站在那里,他身后两名护卫并不怎么理解这幅画作,但他们也感觉到王通的情绪,两位护卫都是屏气凝神,悄然肃立
画上是百余名少年正在追逐打闹,是以多打少,众人围殴三人,在画面中心的三人,一高一矮的两个人,挡在一个小胖子的身前。
有人似乎在喊叫,有人似乎要冲上去,还有人似乎在议论什么,所有人都很紧张,都很愤怒,都很激动,但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每个人都很快乐,各种表情动作之下,都是无忧无虑的快乐
他们遇见
他们成为朋友
他们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