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势如破竹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锦衣最新章节!
李自成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
派驻大量的人马到这样的鬼地方,消耗的人力物力绝不简单。
这其中所需要的条件至少有三个。
其一:国力不小,若无足够的国力,承担不起这样的消耗。
其二:宏图大志,当然,你也可以将这宏图大志当做是野心勃勃。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毕竟空有国力也是不行的,北宋的国力其实也不弱,可厉兵秣马,收复燕云的勇气也未必有。可大汉和大唐,却打去大宛和波斯了。
其三:便是崇尚武力。。单有国力和上层的宏图大志也不成,还需有崇尚武力的氛围,如若不然,除了将刺配和流放的人丢到这种地方戍守,你没办法让一群精锐跑来这儿和冰天雪地作战。
张献忠道:“先打一打看。”
李自成点点头,算是认同了张献忠的做法。
碰到这种未知的敌人,空谈是没用的,虽然对他们已有了初步的估计,可对方的作战方法,以及实力到底如何,倘若不试一试,你永远没有办法针对性的调整你自身的作战方式。
也只有先打一打了。
于是李自成道:“我与你亲自督战,且先看看。”
当日,流民军至,率先攻城。
不过这样的攻城战,其实比较呆板。
流民军的火药其实并不足,毕竟补给本来就太艰难了,又是孤军,所能携带的火药是有数的。
好在大家可以就地取材,制成抛石车,一面派人在外围游走,组织一支精壮的人马,直接强攻。
补给站中的沙皇军马,似乎也意识到,来者并非是那些汗国的残余,被突如其来的攻击之后,一时之间,铳声大作。
无论是高墙上的沙皇人马,还是城下的人,都用了火铳。
只不过, 效果并不好, 因为这里冰天雪地, 尤其对于沙俄人而言,火药容易受潮的原因,最终, 绝大多数的攻击,还是搭配着弓箭。
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马, 其实也好不到多少。
火器在这个时代, 其实是技术兵种, 而且对辎重和补给的需求极高,这就导致, 没有一个稳定的后勤,是不可能大规模使用火器的。
而且那些当初的流寇,也不习惯使用火器。
即便是东林军, 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操练, 以及无数次对火器原理的灌输, 还有大规模的培养军中技术骨干, 才能将那威力强大的火器运用起来的。
于是,这一场雪原上的鏖战, 最后还是冷兵器的对决。
彼此拿出了抛石车,而防守的一方则配备了大量的弓箭。
偶尔会有骑兵趁着李自成的人马驻扎休整之时杀出。
而李自成的老营班底也绝不弱,他们拥有大量的战马, 同时武器也极精良,操起精钢打制的刀剑便上马迎敌。
彼此之间, 每一次鏖战,在丢弃了一部分尸首之后, 似乎也察觉到对方的硬茬,便又立即收缩回去。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而言, 他们并未感觉到紧张,虽然伤亡时有发生,而且对方犹如龟缩起来的刺猬,这恰恰却迎合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心思。
要知道,这二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帅呢!
眼前这些敌人不过三五百人而已,对于他们的远征人马而言, 其实并不致命,就算偶有损失,也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可是借着彼此鏖战的时候,不断的观察对方的火力配备, 以及武器,军事训练,还有骑兵的技艺,甚至包括了对方在出现不同情况发生之后所采取的战术,才是最大的收获。
甚至可以说,区区一个补给站,根本不算什么。
可补给站里的这些人,其实就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经验包。
在数日之后,大抵对方的底细,终于被他们摸透了。
他们的骑兵很精良,而且像是征兆的牧民,作战时几乎极少有人愿意撤退,在没有得到命令之前,一般不轻易后退。
可是和蒙古人那种骑射牧民又不同,他们更擅长飞马冲杀,他们的战马很有爆发力,而且耐寒。
不过他们的步兵,明显就和骑兵相差甚远,更像是临时征兆的农夫。
这些‘农夫’似乎颇擅长使用火器,不过在这个气候之下,火器的用处并不大,因而战斗力十分存疑,因而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步兵更像是骑兵的辅兵。
这些人十分骁勇,即便遇到了重重围困,也有坚守的决心。
他们武官似乎水平都不错,能够在劣势的情况之下,依旧能抓住各种战机,并且合理的选择战术。
可见对方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几日之后,张献忠和李自成摊牌了。
既然已经摸清楚了底细,那么也就没什么可打的了。
因为张献忠已经察觉到,对方开始在杀马了。
这很明显,是缺粮的情况。
当即,张献忠当机立断地带了一部分人马,继续前行,搜索行军之下,果然在数十里外,发现了一支粮队。
果断的袭击之后,粮队很快落入张献忠之手。
而接下来,就是看热闹了。
补给站外的人,豪放地架起了大铁锅,开始杀羊。
补给站内的人,噙着泪,杀马。
大家都有肉吃,只是彼此的心情显然是不同的。
沙俄的人马吃的是自己的军马,而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吃的也是他们的羊。
在围困了一个月之后,补给站内粮食告罄。
张献忠和李自成也不进攻,而沙俄人显然也已经没有突围的能力了。
就好像钝刀子割肉一样,一开始并不觉得有多疼,因而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等到对方将绳索日渐勒紧,想要挣扎时一切都迟了。
当然,嘴仗是不可避免的。
李自成每日干的事,就是修书劝降,而后劝降书会让随行的西伯利亚汗国俘虏翻译成蒙古语,送进去。
他知道这些沙俄人懂蒙古语。
紧接着,对方则同样回书,对着李自成好一阵的痛骂,大抵都是问候了李自成所有家族的男性和女性之类。
李自成很有耐心,也跟着回骂。
不过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对方骂人的气势,也开始慢慢的变得没有底气了。
初时还是骂李自成是东方的野蛮人。
到了后来,却成了阁下。
再此后,又加了一个尊贵的阁下。
李自成却也不急,他依旧还在试探,想办法通过这些,来了解和接触对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就这样,又过去了半个月。
补给站里的沙俄人进行了一次突围,只是可惜他们早没有机会了。
外围的流民军将其分割团团围住,在损失极惨重的情况之下,终于彻底占领了补给站,与此同时,俘虏了两百多人。
对于这些俘虏,李自成倒是没有为难,解除了他们的武器以及战马,掠夺了他们的给养之后,竟是让他们带着几日的干粮释放了。
可没过几天,有近半的俘虏却又乖乖地回来了。
在这种鬼地方,留在野外就等于是送死。
而且他们明显的感觉到,这些东方人并没有大肆的杀戮。
因而,俘虏立即判断出,留在这些东方人身边,反而可能是最安全的。
李自成此时反而举棋不定起来。
他与张献忠似乎都遇到了一个难题。
“释放他们好处有二,其一是瓦解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让他们知道,即便打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肯归降,自然可放他们回去。”
李自成沉吟着又道:“而且在这鬼地方,人力是最无用的,反而补给才最重要,多释放一些人,让他们回到后方的补给站,就是在消耗他们的牛马和粮食,消耗得越多,对我们越有利。而这些人留在我们身边,反而会消耗我们的给养。张老弟,你怎么看?”
张献忠当然清楚李自成的意图。
说实话,二人在关内长久的流窜过程之中,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张献忠想了想,倒是提议道:“人自然是不能留的,要不,我们押着俘虏继续进攻,等再找到对方的据点和补给站,再将人放了?”
李自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最后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如此了。让弟兄们注意了,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受苦人,这些高鼻子的家伙们,不是活不下去,也不会送到这儿来戍守,能给一口吃的就给一口吃的吧,只要不作乱即可。”
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继续出发。
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如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建奴人已经从另一路长驱直入了,他们必须快速的推进,如若不然,弟兄们受了这么多苦,不迟千里的跑来这儿,却是打了个寂寞。
果然在七八日之后,又发现了新的据点。
按照当初的计划,两百多个俘虏,立即原地释放。
为首的一个沙俄军官很是无语,将人送到补给点,一路还好吃好喝,最后还将人亲自送回去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于是,悻悻然的表达了感谢,便灰溜溜的带着人,进入了这座沙俄的新城。
李自成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的。
派驻大量的人马到这样的鬼地方,消耗的人力物力绝不简单。
这其中所需要的条件至少有三个。
其一:国力不小,若无足够的国力,承担不起这样的消耗。
其二:宏图大志,当然,你也可以将这宏图大志当做是野心勃勃。这是一体两面的问题,毕竟空有国力也是不行的,北宋的国力其实也不弱,可厉兵秣马,收复燕云的勇气也未必有。可大汉和大唐,却打去大宛和波斯了。
其三:便是崇尚武力。。单有国力和上层的宏图大志也不成,还需有崇尚武力的氛围,如若不然,除了将刺配和流放的人丢到这种地方戍守,你没办法让一群精锐跑来这儿和冰天雪地作战。
张献忠道:“先打一打看。”
李自成点点头,算是认同了张献忠的做法。
碰到这种未知的敌人,空谈是没用的,虽然对他们已有了初步的估计,可对方的作战方法,以及实力到底如何,倘若不试一试,你永远没有办法针对性的调整你自身的作战方式。
也只有先打一打了。
于是李自成道:“我与你亲自督战,且先看看。”
当日,流民军至,率先攻城。
不过这样的攻城战,其实比较呆板。
流民军的火药其实并不足,毕竟补给本来就太艰难了,又是孤军,所能携带的火药是有数的。
好在大家可以就地取材,制成抛石车,一面派人在外围游走,组织一支精壮的人马,直接强攻。
补给站中的沙皇军马,似乎也意识到,来者并非是那些汗国的残余,被突如其来的攻击之后,一时之间,铳声大作。
无论是高墙上的沙皇人马,还是城下的人,都用了火铳。
只不过, 效果并不好, 因为这里冰天雪地, 尤其对于沙俄人而言,火药容易受潮的原因,最终, 绝大多数的攻击,还是搭配着弓箭。
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人马, 其实也好不到多少。
火器在这个时代, 其实是技术兵种, 而且对辎重和补给的需求极高,这就导致, 没有一个稳定的后勤,是不可能大规模使用火器的。
而且那些当初的流寇,也不习惯使用火器。
即便是东林军, 也是通过一次次的操练, 以及无数次对火器原理的灌输, 还有大规模的培养军中技术骨干, 才能将那威力强大的火器运用起来的。
于是,这一场雪原上的鏖战, 最后还是冷兵器的对决。
彼此拿出了抛石车,而防守的一方则配备了大量的弓箭。
偶尔会有骑兵趁着李自成的人马驻扎休整之时杀出。
而李自成的老营班底也绝不弱,他们拥有大量的战马, 同时武器也极精良,操起精钢打制的刀剑便上马迎敌。
彼此之间, 每一次鏖战,在丢弃了一部分尸首之后, 似乎也察觉到对方的硬茬,便又立即收缩回去。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而言, 他们并未感觉到紧张,虽然伤亡时有发生,而且对方犹如龟缩起来的刺猬,这恰恰却迎合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心思。
要知道,这二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帅呢!
眼前这些敌人不过三五百人而已,对于他们的远征人马而言, 其实并不致命,就算偶有损失,也是能够承担得起的。
可是借着彼此鏖战的时候,不断的观察对方的火力配备, 以及武器,军事训练,还有骑兵的技艺,甚至包括了对方在出现不同情况发生之后所采取的战术,才是最大的收获。
甚至可以说,区区一个补给站,根本不算什么。
可补给站里的这些人,其实就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的经验包。
在数日之后,大抵对方的底细,终于被他们摸透了。
他们的骑兵很精良,而且像是征兆的牧民,作战时几乎极少有人愿意撤退,在没有得到命令之前,一般不轻易后退。
可是和蒙古人那种骑射牧民又不同,他们更擅长飞马冲杀,他们的战马很有爆发力,而且耐寒。
不过他们的步兵,明显就和骑兵相差甚远,更像是临时征兆的农夫。
这些‘农夫’似乎颇擅长使用火器,不过在这个气候之下,火器的用处并不大,因而战斗力十分存疑,因而绝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步兵更像是骑兵的辅兵。
这些人十分骁勇,即便遇到了重重围困,也有坚守的决心。
他们武官似乎水平都不错,能够在劣势的情况之下,依旧能抓住各种战机,并且合理的选择战术。
可见对方有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
几日之后,张献忠和李自成摊牌了。
既然已经摸清楚了底细,那么也就没什么可打的了。
因为张献忠已经察觉到,对方开始在杀马了。
这很明显,是缺粮的情况。
当即,张献忠当机立断地带了一部分人马,继续前行,搜索行军之下,果然在数十里外,发现了一支粮队。
果断的袭击之后,粮队很快落入张献忠之手。
而接下来,就是看热闹了。
补给站外的人,豪放地架起了大铁锅,开始杀羊。
补给站内的人,噙着泪,杀马。
大家都有肉吃,只是彼此的心情显然是不同的。
沙俄的人马吃的是自己的军马,而张献忠和李自成等人吃的也是他们的羊。
在围困了一个月之后,补给站内粮食告罄。
张献忠和李自成也不进攻,而沙俄人显然也已经没有突围的能力了。
就好像钝刀子割肉一样,一开始并不觉得有多疼,因而觉得自己还有机会,等到对方将绳索日渐勒紧,想要挣扎时一切都迟了。
当然,嘴仗是不可避免的。
李自成每日干的事,就是修书劝降,而后劝降书会让随行的西伯利亚汗国俘虏翻译成蒙古语,送进去。
他知道这些沙俄人懂蒙古语。
紧接着,对方则同样回书,对着李自成好一阵的痛骂,大抵都是问候了李自成所有家族的男性和女性之类。
李自成很有耐心,也跟着回骂。
不过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去,对方骂人的气势,也开始慢慢的变得没有底气了。
初时还是骂李自成是东方的野蛮人。
到了后来,却成了阁下。
再此后,又加了一个尊贵的阁下。
李自成却也不急,他依旧还在试探,想办法通过这些,来了解和接触对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就这样,又过去了半个月。
补给站里的沙俄人进行了一次突围,只是可惜他们早没有机会了。
外围的流民军将其分割团团围住,在损失极惨重的情况之下,终于彻底占领了补给站,与此同时,俘虏了两百多人。
对于这些俘虏,李自成倒是没有为难,解除了他们的武器以及战马,掠夺了他们的给养之后,竟是让他们带着几日的干粮释放了。
可没过几天,有近半的俘虏却又乖乖地回来了。
在这种鬼地方,留在野外就等于是送死。
而且他们明显的感觉到,这些东方人并没有大肆的杀戮。
因而,俘虏立即判断出,留在这些东方人身边,反而可能是最安全的。
李自成此时反而举棋不定起来。
他与张献忠似乎都遇到了一个难题。
“释放他们好处有二,其一是瓦解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让他们知道,即便打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肯归降,自然可放他们回去。”
李自成沉吟着又道:“而且在这鬼地方,人力是最无用的,反而补给才最重要,多释放一些人,让他们回到后方的补给站,就是在消耗他们的牛马和粮食,消耗得越多,对我们越有利。而这些人留在我们身边,反而会消耗我们的给养。张老弟,你怎么看?”
张献忠当然清楚李自成的意图。
说实话,二人在关内长久的流窜过程之中,有着丰富的对敌经验,张献忠想了想,倒是提议道:“人自然是不能留的,要不,我们押着俘虏继续进攻,等再找到对方的据点和补给站,再将人放了?”
李自成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最后叹了口气道:“也只好如此了。让弟兄们注意了,告诉他们,大家都是受苦人,这些高鼻子的家伙们,不是活不下去,也不会送到这儿来戍守,能给一口吃的就给一口吃的吧,只要不作乱即可。”
于是,浩浩荡荡的队伍,继续出发。
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如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建奴人已经从另一路长驱直入了,他们必须快速的推进,如若不然,弟兄们受了这么多苦,不迟千里的跑来这儿,却是打了个寂寞。
果然在七八日之后,又发现了新的据点。
按照当初的计划,两百多个俘虏,立即原地释放。
为首的一个沙俄军官很是无语,将人送到补给点,一路还好吃好喝,最后还将人亲自送回去的事实在匪夷所思。
于是,悻悻然的表达了感谢,便灰溜溜的带着人,进入了这座沙俄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