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一切都让人意外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傲唐最新章节!
-------------------
看到李隆基合上了眼,头无力地垂到一边后,候在一边的两名太医快步上前,探查了李隆基的气息,再检查了一下李隆基的脉搏后,向跪在殿内的诸臣宣布了皇帝驾崩。
宫中顿时哭声一片,跪在李隆基病榻前的杨玉环一副哭天抢地的样子。紧紧拉着李隆基手的太子李玢也是如此,差不多以头触地了。跪在李玢身后一段距离的李璘等其他李隆基的儿子也是差不多,特别是李璘,哭的要多伤心就有多伤心。一些事,眼看就要成了,但在关键时候,自己的父皇没精力处事了,也让他不要多生事,美好的未来在刹那间破灭,如何不让他伤心欲绝?
殿内痛哭的人心情各异,但现在他们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都悲伤于李隆基的去逝。
宣布李隆基驾崩,整个皇宫也马上进入行丧的状态。因为对李隆基的病情早不抱希望,为李隆基兴丧的事也早就在做准备。宣布李隆基驾崩后,候命的宫人以很快的速度将准备好的白色帏幔挂上,那些早就在大同殿外待命处理皇帝善后事的宫人们也手脚麻利地布置灵堂,并为殿内的人戴孝。
皇帝的丧事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任何细节上都不敢出哪怕一点的差错。
在布置的同时,大同殿的殿门打了开来,候在殿外苦苦等待的百官也被放进来,全部跪伏在李隆基榻前。宫内钟楼和鼓楼都?响了悲凉的丧钟,随后整个长安城的钟鼓也都哀唤起来。太极宫、大明宫的宫人们,也以很快的速度挂起了白色的帏幔,三大内到处都是白色的肃穆。
这些表示皇帝丧亡的白色布置直到李隆基的丧期结束后才会除去,行丧期间,不只宫中禁止娱乐、肉食,连长安的百姓都要如此,那些青楼、酒楼注定生意要清淡了。
李隆基病逝后,要停灵七天,入柩前,要整容,并置换精心准备的丧服,待行足了皇帝驾崩之礼后,才可移柩下葬。这一切皆因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前有训:“属纩之後,七日便殡。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皇帝死后的丧事从简,并要求以后的皇帝丧亡,新皇即位之即全在先皇的灵前,当年的李治就是在李世民的灵前即位,由长孙无忌宣读遗诏宣布太子即位的消息,并布置军国大事。
只不过接下来因为武则天的干政,在李治死于洛阳时候,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一点,李旦即位不要说了!而李隆基又是得其父李旦禅让而得帝位,所有仪式都与李世民叮嘱的不一样。但李隆基在死前要求仪式严格遵从李世民定下来的,在他驾崩后,众臣们叩拜的仪式结束即宣布皇帝的遗命。
李隆基在驾崩前,还是做出了几项让人根本预料不到的决定,那就是授郭子仪以司空职,除其政事。以房琯接任其所任的左相职,位列政事堂首辅。这样的决定虽然让郭子仪及杨晞等人吃惊,也让其他大臣都愕然,但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那就郭子仪并不是被李隆基完全信任,李隆基在驾崩前,“终结”了郭子仪的政治前途。
郭子仪已经料到了李隆基会慢慢冷落自己,新皇即位后自己会进一步受到冷落,但没想到皇帝在临死前却来这么一下,将他的左相位置免了,也不能参知政事,只被授了一个虚衔的司容职。
这招有点狠,让郭子仪根本来不及做出应对,原本期望在李隆基死后与郭子仪联手摆平李玢的杨晞也是料不到。看来李隆基并没老到昏庸的地步,死前还是非常清醒,想到为自己的儿子扫除一些障碍。不过杨晞自己被选了辅佐新皇的四位大臣之一,这一点还是让人满意的。
在李隆基的灵柩前,隐隐成了百官之首的房琯对着跪伏在皇帝灵前的太子李玢及众臣宣读了李隆基的遗诏。遗诏中的意思就是令太子在灵前即位,他的丧事从简而办等等。当然百官的调整也一并在里面陈说,这些新的变动在李隆基去逝前丝毫没有透露,只有执笔的高力士知道。
以房琯为左相、李泌为检校右相,杨晞为武部尚书参知政事,张镐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明章事,颜真卿为文部尚书、李麟为宪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适为工部尚书、李岘为礼部尚书、李光弼部户部尚书。其他各级官员也有非常大的变动,这些变动让跪伏在地上的大臣们惊讶不已。
看来李隆基为自己儿子的即位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闲置了一批原本挺有地位的大臣,比如被授以司空的郭子仪,被授以司徒的韦见素,还有杨晞的几个哥哥等。像张镐、李麟、李岘等原本并不被十分看重的大臣却突然被拔高了,这几个大臣是与李玢比较亲近的,可以说是李玢很得力的支持者。
听到遗诏上宣布的事项后,杨晞越来越心惊,死前的李隆基虽然表现出来那副惨然的样子,但头脑却依然清楚,也以自己有限的精力,为李玢做了许多布置。幸好李隆基只是将郭子仪的相位罢了,其他与他亲近的人并未受到大的牵系,韦见素及他的三个哥哥被投闲职,这几乎与他无关。
不过杨晞也知道,以后的事变化会非常大,他想达成心愿,没有那么容易的。
他虽然因为各种关系,被选为四名顾部大臣之一,但房琯、张镐并不是好相与的人,这些人肯定会依李隆基的遗命忠心事李玢。以后具体要如何做,还要空下来好好想一下,与郭子仪、高适等人好生谋划一下。反正李隆基丧事期间,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要是有人敢乱动什么,必然被天下人唾弃,没有人敢在这些日子里做出格的事,连李玢也肯定是这样。
在房琯宣布完李隆基的遗诏后,跪伏在李隆基灵柩前的太子李玢,即当着众臣的面,即位为大唐皇帝,行加冕礼,恭请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宰相为辅佐的大臣,辅助处理朝事,并大赦天下!
李隆基驾崩,即位为皇的李玢也要为皇帝守足孝,不过皇帝守孝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不需要三年,只要三个月就行了。到底皇帝是主掌一国军政大事的人,要是三年不理军政大事,天下要乱套了。
守孝期间皇帝虽然可以处理朝事,就如当年李治一样,但李玢为了示自己的孝道,依然坚持为李隆基守灵,这段时间的朝事大事,交由受命辅佐的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名宰相负责的。
四人在行丧期间主要的职责就是替皇帝打理朝事,但遇到不决事必须要请求皇帝,让皇帝做主。
----------
李隆基的丧事隆重举行。
李玢为了示孝道,不顾李隆基的遗命丧事从简,而是下了命令,一定要将李隆基的丧事举办的非常隆重,不能有任何的马虎。李玢的令虽然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支持的人更多,最终李玢的心愿得到满足,丧事举办的异常隆重。
如今的大唐国库殷实,虽然经历了安禄山的叛乱,及几场征战,但经历这些后的大唐国库殷实程度并不比开元年间差,朝廷不担心钱的问题,丧事举办的隆重一点也并没什么。
在向天下诏告皇帝的驾崩后,整个长安城都处都沉浸在一片肃穆中,任何喜乐之事都停了,宫中看上去都是一片白色,不只遮挡朱色的帏幔是白色,所有的禁军将士,也以白帛戴头装扮。
民间也是如此,放眼看去,整个长安都是同一种相似的色彩了,甚至把盛夏的绿意都掩盖了,哀切声响彻皇城内外。整个天下都为李隆基的死而披麻戴孝。
皇帝驾崩,这是大唐帝国最大的哀事,不只大唐的朝臣们要服丧,那些臣服于在唐的诸番头领及国王都要来吊丧。皇帝的丧事已经诏告天下,边远之地的这些头领和国王们也收到了消息,收到消息的他们也都往长安赶。当然这些人赶到长安,也要一两个月以后了,到时他们只能到停灵的宗庙中吊唁了。现在代他们行丧礼的,则是那些留驻在长安城的使节,这些人作为代表,为李隆基守孝服丧。
大多的人忙着皇帝的丧事,连新即位为皇帝的李玢也是这样,但依然有许多的大臣,在尽孝意的同时,为国事忙碌着。一个庞大的帝国,每天发生的事非常多,许多事绝不对因为皇帝的去逝而停下来,没有人处理朝事,那天下会乱套的。
为国事忙碌的主要是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顾命的大臣。李玢虽然继位为皇帝,但他整天守在李隆基的灵前,朝事全由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人处理,奏本也由他们批阅!
“子亮,你要静观事变,争取利用自己辅佐处理朝事的机会,再做一些布置!”被李隆基最终罢免了政事的郭子仪心里有愤愤,他也在与杨晞私下讨论情况时候这样吩咐。
“岳父大人,小婿看皇帝的丧事结束后,新皇会如何行事再做决定怎么行动!”RS
-------------------
看到李隆基合上了眼,头无力地垂到一边后,候在一边的两名太医快步上前,探查了李隆基的气息,再检查了一下李隆基的脉搏后,向跪在殿内的诸臣宣布了皇帝驾崩。
宫中顿时哭声一片,跪在李隆基病榻前的杨玉环一副哭天抢地的样子。紧紧拉着李隆基手的太子李玢也是如此,差不多以头触地了。跪在李玢身后一段距离的李璘等其他李隆基的儿子也是差不多,特别是李璘,哭的要多伤心就有多伤心。一些事,眼看就要成了,但在关键时候,自己的父皇没精力处事了,也让他不要多生事,美好的未来在刹那间破灭,如何不让他伤心欲绝?
殿内痛哭的人心情各异,但现在他们表达的是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都悲伤于李隆基的去逝。
宣布李隆基驾崩,整个皇宫也马上进入行丧的状态。因为对李隆基的病情早不抱希望,为李隆基兴丧的事也早就在做准备。宣布李隆基驾崩后,候命的宫人以很快的速度将准备好的白色帏幔挂上,那些早就在大同殿外待命处理皇帝善后事的宫人们也手脚麻利地布置灵堂,并为殿内的人戴孝。
皇帝的丧事任何人都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任何细节上都不敢出哪怕一点的差错。
在布置的同时,大同殿的殿门打了开来,候在殿外苦苦等待的百官也被放进来,全部跪伏在李隆基榻前。宫内钟楼和鼓楼都?响了悲凉的丧钟,随后整个长安城的钟鼓也都哀唤起来。太极宫、大明宫的宫人们,也以很快的速度挂起了白色的帏幔,三大内到处都是白色的肃穆。
这些表示皇帝丧亡的白色布置直到李隆基的丧期结束后才会除去,行丧期间,不只宫中禁止娱乐、肉食,连长安的百姓都要如此,那些青楼、酒楼注定生意要清淡了。
李隆基病逝后,要停灵七天,入柩前,要整容,并置换精心准备的丧服,待行足了皇帝驾崩之礼后,才可移柩下葬。这一切皆因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前有训:“属纩之後,七日便殡。皇太子即於柩前即皇帝位,依周、汉旧制,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寻常闲务,任之有司……”
皇帝死后的丧事从简,并要求以后的皇帝丧亡,新皇即位之即全在先皇的灵前,当年的李治就是在李世民的灵前即位,由长孙无忌宣读遗诏宣布太子即位的消息,并布置军国大事。
只不过接下来因为武则天的干政,在李治死于洛阳时候,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一点,李旦即位不要说了!而李隆基又是得其父李旦禅让而得帝位,所有仪式都与李世民叮嘱的不一样。但李隆基在死前要求仪式严格遵从李世民定下来的,在他驾崩后,众臣们叩拜的仪式结束即宣布皇帝的遗命。
李隆基在驾崩前,还是做出了几项让人根本预料不到的决定,那就是授郭子仪以司空职,除其政事。以房琯接任其所任的左相职,位列政事堂首辅。这样的决定虽然让郭子仪及杨晞等人吃惊,也让其他大臣都愕然,但他们很快就明白过来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那就郭子仪并不是被李隆基完全信任,李隆基在驾崩前,“终结”了郭子仪的政治前途。
郭子仪已经料到了李隆基会慢慢冷落自己,新皇即位后自己会进一步受到冷落,但没想到皇帝在临死前却来这么一下,将他的左相位置免了,也不能参知政事,只被授了一个虚衔的司容职。
这招有点狠,让郭子仪根本来不及做出应对,原本期望在李隆基死后与郭子仪联手摆平李玢的杨晞也是料不到。看来李隆基并没老到昏庸的地步,死前还是非常清醒,想到为自己的儿子扫除一些障碍。不过杨晞自己被选了辅佐新皇的四位大臣之一,这一点还是让人满意的。
在李隆基的灵柩前,隐隐成了百官之首的房琯对着跪伏在皇帝灵前的太子李玢及众臣宣读了李隆基的遗诏。遗诏中的意思就是令太子在灵前即位,他的丧事从简而办等等。当然百官的调整也一并在里面陈说,这些新的变动在李隆基去逝前丝毫没有透露,只有执笔的高力士知道。
以房琯为左相、李泌为检校右相,杨晞为武部尚书参知政事,张镐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明章事,颜真卿为文部尚书、李麟为宪部尚书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适为工部尚书、李岘为礼部尚书、李光弼部户部尚书。其他各级官员也有非常大的变动,这些变动让跪伏在地上的大臣们惊讶不已。
看来李隆基为自己儿子的即位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闲置了一批原本挺有地位的大臣,比如被授以司空的郭子仪,被授以司徒的韦见素,还有杨晞的几个哥哥等。像张镐、李麟、李岘等原本并不被十分看重的大臣却突然被拔高了,这几个大臣是与李玢比较亲近的,可以说是李玢很得力的支持者。
听到遗诏上宣布的事项后,杨晞越来越心惊,死前的李隆基虽然表现出来那副惨然的样子,但头脑却依然清楚,也以自己有限的精力,为李玢做了许多布置。幸好李隆基只是将郭子仪的相位罢了,其他与他亲近的人并未受到大的牵系,韦见素及他的三个哥哥被投闲职,这几乎与他无关。
不过杨晞也知道,以后的事变化会非常大,他想达成心愿,没有那么容易的。
他虽然因为各种关系,被选为四名顾部大臣之一,但房琯、张镐并不是好相与的人,这些人肯定会依李隆基的遗命忠心事李玢。以后具体要如何做,还要空下来好好想一下,与郭子仪、高适等人好生谋划一下。反正李隆基丧事期间,任何人都不敢轻举妄动的。要是有人敢乱动什么,必然被天下人唾弃,没有人敢在这些日子里做出格的事,连李玢也肯定是这样。
在房琯宣布完李隆基的遗诏后,跪伏在李隆基灵柩前的太子李玢,即当着众臣的面,即位为大唐皇帝,行加冕礼,恭请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宰相为辅佐的大臣,辅助处理朝事,并大赦天下!
李隆基驾崩,即位为皇的李玢也要为皇帝守足孝,不过皇帝守孝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不需要三年,只要三个月就行了。到底皇帝是主掌一国军政大事的人,要是三年不理军政大事,天下要乱套了。
守孝期间皇帝虽然可以处理朝事,就如当年李治一样,但李玢为了示自己的孝道,依然坚持为李隆基守灵,这段时间的朝事大事,交由受命辅佐的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名宰相负责的。
四人在行丧期间主要的职责就是替皇帝打理朝事,但遇到不决事必须要请求皇帝,让皇帝做主。
----------
李隆基的丧事隆重举行。
李玢为了示孝道,不顾李隆基的遗命丧事从简,而是下了命令,一定要将李隆基的丧事举办的非常隆重,不能有任何的马虎。李玢的令虽然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但支持的人更多,最终李玢的心愿得到满足,丧事举办的异常隆重。
如今的大唐国库殷实,虽然经历了安禄山的叛乱,及几场征战,但经历这些后的大唐国库殷实程度并不比开元年间差,朝廷不担心钱的问题,丧事举办的隆重一点也并没什么。
在向天下诏告皇帝的驾崩后,整个长安城都处都沉浸在一片肃穆中,任何喜乐之事都停了,宫中看上去都是一片白色,不只遮挡朱色的帏幔是白色,所有的禁军将士,也以白帛戴头装扮。
民间也是如此,放眼看去,整个长安都是同一种相似的色彩了,甚至把盛夏的绿意都掩盖了,哀切声响彻皇城内外。整个天下都为李隆基的死而披麻戴孝。
皇帝驾崩,这是大唐帝国最大的哀事,不只大唐的朝臣们要服丧,那些臣服于在唐的诸番头领及国王都要来吊丧。皇帝的丧事已经诏告天下,边远之地的这些头领和国王们也收到了消息,收到消息的他们也都往长安赶。当然这些人赶到长安,也要一两个月以后了,到时他们只能到停灵的宗庙中吊唁了。现在代他们行丧礼的,则是那些留驻在长安城的使节,这些人作为代表,为李隆基守孝服丧。
大多的人忙着皇帝的丧事,连新即位为皇帝的李玢也是这样,但依然有许多的大臣,在尽孝意的同时,为国事忙碌着。一个庞大的帝国,每天发生的事非常多,许多事绝不对因为皇帝的去逝而停下来,没有人处理朝事,那天下会乱套的。
为国事忙碌的主要是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位顾命的大臣。李玢虽然继位为皇帝,但他整天守在李隆基的灵前,朝事全由房琯、杨晞、张镐、李泌四人处理,奏本也由他们批阅!
“子亮,你要静观事变,争取利用自己辅佐处理朝事的机会,再做一些布置!”被李隆基最终罢免了政事的郭子仪心里有愤愤,他也在与杨晞私下讨论情况时候这样吩咐。
“岳父大人,小婿看皇帝的丧事结束后,新皇会如何行事再做决定怎么行动!”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