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百家技校齐开幕(一)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盛唐逆子:李恪传最新章节!
(本章全名:百家技校齐开幕,吴王卖枪侯君集。)
褚遂良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李恪。
“殿下!您今天要是不上朝,我就一头撞死在天策府,成全了微臣的忠义!”
李恪赶紧起身,大吼道:“党绍,把你特娘的意大利炮,哦不!意大利面拿出来给褚大人尝尝!咱们吃完饭就去上朝!”
褚遂良这张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殿下英明!若是能解决我大唐的人才储备问题,微臣肝脑涂地...”
“停停停!你怎么跟孔二愣子一样学的溜须拍马?”
李恪狡黠的眼神一闪而过,说道:“褚大人啊!实不相瞒,本王一直对你的字情有独钟,不如今天写上几幅?”
“这有何难?殿下喜欢,微臣这就动笔!”
“好嘞!党绍!意大利面还没吃,赶紧拿回去!”
党绍仿佛一阵旋风,直接抢走了褚遂良手中的餐盘。
褚大人脸色铁青,武曌已经拿来了笔墨纸砚。
“大人,夫君顽劣,还请您莫要在意。”
“辛苦武王妃!”
褚遂良脸色好转,看向李恪问道:“殿下要写什么?”
“唰!”
一本书直接摆在了褚遂良面前,上书五个大字——《儿歌三百首》!
“褚大人!咱们不多写,三百首就写一百五十首!”
李恪拍了拍褚遂良的肩膀说道:“加油,我看好你哦!”
“殿下...”
褚遂良无奈,只能开始动笔。
宣纸上笔走龙蛇,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
李恪这才暗暗吃惊,后世那些人的临摹根本没法跟褚遂良的真迹相比!
李恪忍不住赞叹道:“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能够得到吴王殿下的称赞,褚遂良脸上带着得意之色。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褚大人终于写完了一百五十首儿歌,恳求道:“殿下...咱们该上朝了吧?”
“对对对!上朝!本王一向言出必行!”
李恪在小婧的帮助下穿戴好衣装,喊道:“大表姐!回头弄个术法拍卖会,告诉人家,这可是褚大人的真迹!”
“知道了!”
独孤静冲着褚遂良面带歉意,行了个万福。
毕竟天策府这么多人要养活,李恪必须生财有道。
那吐谷浑投靠而来的一万狻猊铁骑,已经成为了天策府的秘密武器。
朝中几乎无人知道,而裴行俭则按照韩信传授的练兵之法对其严加操练。
褚遂良摇了摇头,感慨道:“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太过爱财,有些世故了!”
“褚大人此言差矣!不当家不知油米贵!”
李恪坐在马车上,笑着说道:“天策府这么多人,还要靠本王来养活。”
一路上,褚遂良都在仔细观察李恪。
从刚开始对此人的不屑一顾,到《公基》面世,覆灭吐谷浑,简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
屈突通曾经想要引荐两人认识,可当时的褚遂良却觉得服侍李恪辱没了自己。
如今主动上门,方才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
“褚大人,你别这么看我,本王可没有那方面的爱好!”
李恪本来哈欠连天,被褚遂良看得不由虎躯一震。
——
大明宫。
一众朝臣都惊讶不已,吴王殿下哪次上朝不迟到一个时辰?
如今却几乎准时!
这褚遂良莫非得到了殿下赏识不成?
李二眉开眼笑,说道:“褚爱卿,你本事很大啊!逆子竟然准时上朝了!”
“父皇,您说这话,儿臣就不爱听了!”
李恪老脸一红,说道:“儿臣可不是朝廷命官,顶多算个顾问!朝廷的俸禄,我可是一分钱都没拿过!”
群臣老脸一红,跟吴王殿下的功绩相比,他们岂不是更不配拿俸禄?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三皇弟,还是讲讲你昨日的因材施教吧!本太子记得,这可是孔子他老人家的至理名言!”
孔颖达面上有光,接茬道:“老祖宗的话,自然有道理!可不是什么杂家能比!”
李恪无奈摇头,“孔二愣子,我很抱歉,就是因为有了你这种后代,孔老二才被后世唾骂!”
孔颖达脸上一红,就要破口大骂,可昨日在诸子争鸣的擂台上,他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在朝堂之上。
“哼!至圣先师,怎么可能被骂?这句因材施教,就是至理名言!”
孔颖达干脆耍起了无赖。
“因材施教不假,可如今我大唐是怎么做的呢?”
李恪指着群臣说道:“所有人,都认为当官才有出席!读书人?放屁!那特娘是当官人!”
群臣面面相觑,相互点头,毕竟他们苦读诗书,除了有心中远大的志向,也有为官一任,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
“很多不适合当官的人,就被你们视作朽木。”
李恪话音刚落,王珪冷哼一声:“连至圣先师的道理都不明白,怎么可能不是朽木?”
“都特娘去读书了,你们吃的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李恪拱手行礼道:“父皇,儿臣恳请开设百家技校!邀请各家学说代表入校为师!”
“不可啊,陛下!若是有那异端学说可如何是好?”
“不读圣贤书,莫非都去学种地不成?”
“简直可笑!这哪里是给大唐储备人才,明明是在糟蹋读书苗子!”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纷纷下场,准备和李恪争辩。
谁知李恪的话还没结束,“儿臣恳请废除士农工商的职业等级制度!”
“士”自然不难理解,就是读书人;“农”为国本,既是农民,也是农业;“工”则是手艺人;“商”则成了最末尾的那一种。
这种职业等级划分,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李恪无异于在挑战孔颖达这种既得利益者。
“我倒是想问问吴王殿下!”
孔颖达冷哼一声:“我辈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其他三类人,凭什么跟我等相比?”
“说得好!”
李恪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吐蕃蛮夷进军松州,孔大人这样的读书人在哪里?还不是长安城被你们看不起的农工商,三家的儿郎们,随本王出战?”
孔颖达哑口无言,长孙无忌出列询问:“请问殿下这百家技校有何作用?”
(本章全名:百家技校齐开幕,吴王卖枪侯君集。)
褚遂良的诚意终于打动了李恪。
“殿下!您今天要是不上朝,我就一头撞死在天策府,成全了微臣的忠义!”
李恪赶紧起身,大吼道:“党绍,把你特娘的意大利炮,哦不!意大利面拿出来给褚大人尝尝!咱们吃完饭就去上朝!”
褚遂良这张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殿下英明!若是能解决我大唐的人才储备问题,微臣肝脑涂地...”
“停停停!你怎么跟孔二愣子一样学的溜须拍马?”
李恪狡黠的眼神一闪而过,说道:“褚大人啊!实不相瞒,本王一直对你的字情有独钟,不如今天写上几幅?”
“这有何难?殿下喜欢,微臣这就动笔!”
“好嘞!党绍!意大利面还没吃,赶紧拿回去!”
党绍仿佛一阵旋风,直接抢走了褚遂良手中的餐盘。
褚大人脸色铁青,武曌已经拿来了笔墨纸砚。
“大人,夫君顽劣,还请您莫要在意。”
“辛苦武王妃!”
褚遂良脸色好转,看向李恪问道:“殿下要写什么?”
“唰!”
一本书直接摆在了褚遂良面前,上书五个大字——《儿歌三百首》!
“褚大人!咱们不多写,三百首就写一百五十首!”
李恪拍了拍褚遂良的肩膀说道:“加油,我看好你哦!”
“殿下...”
褚遂良无奈,只能开始动笔。
宣纸上笔走龙蛇,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
李恪这才暗暗吃惊,后世那些人的临摹根本没法跟褚遂良的真迹相比!
李恪忍不住赞叹道:“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能够得到吴王殿下的称赞,褚遂良脸上带着得意之色。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褚大人终于写完了一百五十首儿歌,恳求道:“殿下...咱们该上朝了吧?”
“对对对!上朝!本王一向言出必行!”
李恪在小婧的帮助下穿戴好衣装,喊道:“大表姐!回头弄个术法拍卖会,告诉人家,这可是褚大人的真迹!”
“知道了!”
独孤静冲着褚遂良面带歉意,行了个万福。
毕竟天策府这么多人要养活,李恪必须生财有道。
那吐谷浑投靠而来的一万狻猊铁骑,已经成为了天策府的秘密武器。
朝中几乎无人知道,而裴行俭则按照韩信传授的练兵之法对其严加操练。
褚遂良摇了摇头,感慨道:“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太过爱财,有些世故了!”
“褚大人此言差矣!不当家不知油米贵!”
李恪坐在马车上,笑着说道:“天策府这么多人,还要靠本王来养活。”
一路上,褚遂良都在仔细观察李恪。
从刚开始对此人的不屑一顾,到《公基》面世,覆灭吐谷浑,简直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他的认识。
屈突通曾经想要引荐两人认识,可当时的褚遂良却觉得服侍李恪辱没了自己。
如今主动上门,方才体会到老师的一番苦心。
“褚大人,你别这么看我,本王可没有那方面的爱好!”
李恪本来哈欠连天,被褚遂良看得不由虎躯一震。
——
大明宫。
一众朝臣都惊讶不已,吴王殿下哪次上朝不迟到一个时辰?
如今却几乎准时!
这褚遂良莫非得到了殿下赏识不成?
李二眉开眼笑,说道:“褚爱卿,你本事很大啊!逆子竟然准时上朝了!”
“父皇,您说这话,儿臣就不爱听了!”
李恪老脸一红,说道:“儿臣可不是朝廷命官,顶多算个顾问!朝廷的俸禄,我可是一分钱都没拿过!”
群臣老脸一红,跟吴王殿下的功绩相比,他们岂不是更不配拿俸禄?
李承乾冷笑着说道:“三皇弟,还是讲讲你昨日的因材施教吧!本太子记得,这可是孔子他老人家的至理名言!”
孔颖达面上有光,接茬道:“老祖宗的话,自然有道理!可不是什么杂家能比!”
李恪无奈摇头,“孔二愣子,我很抱歉,就是因为有了你这种后代,孔老二才被后世唾骂!”
孔颖达脸上一红,就要破口大骂,可昨日在诸子争鸣的擂台上,他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在朝堂之上。
“哼!至圣先师,怎么可能被骂?这句因材施教,就是至理名言!”
孔颖达干脆耍起了无赖。
“因材施教不假,可如今我大唐是怎么做的呢?”
李恪指着群臣说道:“所有人,都认为当官才有出席!读书人?放屁!那特娘是当官人!”
群臣面面相觑,相互点头,毕竟他们苦读诗书,除了有心中远大的志向,也有为官一任,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
“很多不适合当官的人,就被你们视作朽木。”
李恪话音刚落,王珪冷哼一声:“连至圣先师的道理都不明白,怎么可能不是朽木?”
“都特娘去读书了,你们吃的饭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李恪拱手行礼道:“父皇,儿臣恳请开设百家技校!邀请各家学说代表入校为师!”
“不可啊,陛下!若是有那异端学说可如何是好?”
“不读圣贤书,莫非都去学种地不成?”
“简直可笑!这哪里是给大唐储备人才,明明是在糟蹋读书苗子!”
太子一派的官员们纷纷下场,准备和李恪争辩。
谁知李恪的话还没结束,“儿臣恳请废除士农工商的职业等级制度!”
“士”自然不难理解,就是读书人;“农”为国本,既是农民,也是农业;“工”则是手艺人;“商”则成了最末尾的那一种。
这种职业等级划分,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李恪无异于在挑战孔颖达这种既得利益者。
“我倒是想问问吴王殿下!”
孔颖达冷哼一声:“我辈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其他三类人,凭什么跟我等相比?”
“说得好!”
李恪竖起大拇指,笑着说道:“突厥大军兵临长安;吐蕃蛮夷进军松州,孔大人这样的读书人在哪里?还不是长安城被你们看不起的农工商,三家的儿郎们,随本王出战?”
孔颖达哑口无言,长孙无忌出列询问:“请问殿下这百家技校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