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暴雨(2)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52中文网 www.52zw.net,最快更新大明1630最新章节!
,最快更新大明1630最新章节!
天色已经亮了,江上的风也小了,雷也不再打了,但是从凌晨时候起的那场大雨却一直没停,甚至还有越下越大的感觉。
所有的人又都上了船,因为江上并没有什么风,所以,船也继续向着南京方向航行,只是如今江上的视线不太好,瓢泼一样的大雨让能见度大大的下降了。从船上向着远处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几乎分不清长江和大地的分界。所以船只的速度也大大的放慢了。
除了必要的水手,所有的人都进了船舱。郑森和孔璋则暂时在李香君的房间里避雨。透过房间里小小的窗口,几个人眺望着白茫茫的江面。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环儿说。
“你才多大,就开口说一辈子。”孔璋道,“不过孔某到现在为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雨。而且一直下到现在,都已经有两个多时辰了吧?居然一点都没小。”
“你们看,你们看江面上是什么?”李香君指着窗外突然道。
“哪里?”郑森赶忙问道,同时举起了手里的望远镜。
“那边,左舷10点钟方向。在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李香君回答说,她跟着郑森坐了这么长的船,倒是已经会用不少郑家的船上常见的术语了。
郑森朝着那边望去,果然看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在那边载沉载浮,细细一看,却原来是一棵大树。
“是棵大树。”郑森皱着眉毛回答说,“看来是这大雨造成了洪水,从那条支流里面冲过来的。”
接着更多的漂浮物出现了,有大树,有原木,木条,甚至还有浮尸。
“有些支流怕是已经决口了,这场洪水不知道……”孔璋叹道。
“这样的大雨要是再这样下下去,整个江南只怕都要变成一片泽国了。然后紧接着就会是遍地灾民。然后说不得就要死者枕藉,流民遍地了。香君,等到了南京,我们要立刻动起来。你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手里的钱,包括我放在你那边的都买成粮食,不管价格如何,有多少买多少。另外要是可以的话,就找你的姐妹朋友们借一些,利息可以给高一点,我负责还。动作要快,要不然只怕两三天之后,各家米行就不仅仅是涨价这么简单了,甚至会关门闭粜。买到米后,半圭兄,你拿着我的拜帖,还有家师的拜帖,去找……去找马瑶草先生,还有杨龙友先生,若是你不担心名声问题,还可以去找阮大铖,就告诉他,要想有个好点的名声,就赶紧抓住机会。然后准备施粥济民。
这场大雨之后,要等水退,怕是要很久。而且水退之后,这一季的庄稼也全毁了。大的灾荒麻烦还在后面。大批的农民都会变成流民,你们的粮食估计也支持不了多久。所以,我立刻去松江,然后换船出海,尽快组织船队过来,将他们送到海外去。半圭兄,香君,这边的事情就要拜托二位了。”郑森站起身来,向两人躬身行礼道。
两人也赶忙站起来,孔璋道:“大木放心,某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一定会尽全力去做好。”
“奴家也是一样。”李香君也回答道。
“另外,香君,你母亲历练人情,有什么不明白的,也要多向她问问。”郑森又叮嘱道。
“大木,你的船队赶过来的时候,能不能带些些粮食过来呢?”孔璋问道。
“恐怕不会多。”郑森摇摇头回答道,“这不是因为我手中一时间弄不到太多粮食,而是因为我要是运了太多粮食过来,怕反而要出事情。”
“运了粮食过来怎么会出事情呢?”孔璋不解的问道。
“半圭兄想想,为什么我说那些大户人家,那些米行会闭粜。”郑森并不回答,反而是反问道。
孔璋想了想,脸色渐渐地沉了下来,他铁青着脸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真是该死!”
“你们说的什么?我怎么一点都没听明白?”李香君满脸疑惑的问道。
“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希望那些农夫能得到赈济。”孔璋黑着脸回答说,“这场大雨若是今日不停,就这样下下去,大片的田地都会被淹没,那些田地上的农夫若是得不到赈济就只能流亡。而他们原来的田地,就都成了无主之地。况且,很多大户人家,家里的土地其实大部分都是投效的田地。这些田地虽然已经归他们了,但是他们在这些田地上收租子,却不能太多,也不能将这些地随便转租给别人。如今那些人要是流亡了回不来了,他们就能随意处理这些田地了。再加上大洪水之后,田地界限就都乱了,正好可以多占土地。在我的家乡,每次有灾害什么的,灾害之后,大户人家的田产就会增加一大截。所以灾荒来了,大户人家往往都不太愿意救灾。”
“而且反正如今其他地方的流民也有的是,等到大水过去了,田地都到了他们手上,他们再找人来种田也毫无困难。”郑森也补充道。
“这,这是在发……”李香君的脸也白了。
“对,这就是在发国难财,发昧心财。只是真的有财可发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孔璋道,“如果大木只是将那些流民都运走,那对于这些人来说,到正是好事。如果大木运一大堆粮食来,一来会得罪了那些打算囤积居奇的奸商,二来那些想要趁机多占土地的大户也会不高兴。这些人若是一个两个,倒也没什么,就怕到时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这些人怎么这么坏!”环儿也忍不住骂道。
“呵呵,”郑森苦笑道,“这些人也不一定是真的坏,很多时候,也是没办法。”
“大木,你这话什么意思?”孔璋瞪大了眼睛问道。
“半圭兄可听说过养蛊?”郑森叹息道,“我听人说,苗人有养蛊之术。其法是将各种毒虫混装入一个大瓮之中,使它们相互吞噬,最后剩下来的那个便是成蛊。如今乱世已经露出苗头了。乱世之人,其实也很像被丢进了大瓮中的虫子,如果不吞噬他人,就难免被他人吞噬。就像如今的那些流寇,其实原本何尝不是老老实实的老百姓?只是被丢进了这个大瓮,不去抢人家,自己就要饿死。虽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是正所谓‘礼不下庶人’,这宁可饿死,也不可‘失节’的要求本来就不是针对他们的。国土有限,而人口过多,如果不能开疆扩土,那就真的和养蛊没什么区别了。最后也只有最坏最无耻的家伙能活下来了。”
“刻不容缓呀!”孔璋叹道,“恢复周政刻不容缓呀!”
听了孔璋这话,郑森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时候,似乎最为重要的革新,其实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的。西方新思想从中世纪的神学压迫下的革新,打的是复兴希腊罗马的旗号,而基督教的改革,尤其是新教什么的似乎也是打着回到圣经的旗号的,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帜。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改革其实也不少,比如说被后世讥笑为有史以来最失败的穿越者的王莽,就干过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玩意儿。就是我大明,方孝孺,黄子澄也搞过复井田。
“难不成在我这里还要搞出个东方的文艺复兴出来不成?”郑森忍不住这样想道。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敲门的声音,却原来是船长派人来通知南京已经近了。
直到此时雨还在不停的下,雨势也没有一点要变小的意思。船渐渐地靠近了燕子矶,放眼望去,比起上次到来的时候,燕子矶似乎更加的深入长江了,而燕子矶附近的码头似乎向后面退了好远。
安江号减慢速度,从燕子矶旁边行驶过去,负责记录水文的水手们观察了他们在崖壁上留下的一些记号,然后告诉郑森,水位足足上涨了五尺。
“照这个数字来看,前面那一段的江水会倒灌进秦淮河,只怕旧馆和夫子庙都要被淹了。不知道从这里进城的路如何。”郑森道。
“观音门那边地势不低,应该还好。”李香君回答说,“先让船靠岸,我和半圭先生直奔南京,郑公子你就辛苦点,也不要停留了,直接顺江而下,以来将这些人送走,一边准备船队尽快赶过来。”
郑森看了看外面的大雨,皱着眉毛道:“外面雨大,这么大的雨,打着伞估计也肯定会淋湿的。别又病了。嗯,对了,你等一下。”
说着郑森就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件很大的蓑衣进来了。
“这是人家送我的,你把这个披上,估计能强不少。环儿,回去之后,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李姑娘烧热水泡泡,再安排她喝碗姜汤。要是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把李姑娘照料好。”郑森又对环儿说。
环儿接过了蓑衣,准备帮着李香君披上。李香君道:“大木,以前不知道,原来你也可以这样啰嗦。”
,最快更新大明1630最新章节!
天色已经亮了,江上的风也小了,雷也不再打了,但是从凌晨时候起的那场大雨却一直没停,甚至还有越下越大的感觉。
所有的人又都上了船,因为江上并没有什么风,所以,船也继续向着南京方向航行,只是如今江上的视线不太好,瓢泼一样的大雨让能见度大大的下降了。从船上向着远处望去,只见一片白茫茫的,几乎分不清长江和大地的分界。所以船只的速度也大大的放慢了。
除了必要的水手,所有的人都进了船舱。郑森和孔璋则暂时在李香君的房间里避雨。透过房间里小小的窗口,几个人眺望着白茫茫的江面。
“我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雨。”环儿说。
“你才多大,就开口说一辈子。”孔璋道,“不过孔某到现在为止,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雨。而且一直下到现在,都已经有两个多时辰了吧?居然一点都没小。”
“你们看,你们看江面上是什么?”李香君指着窗外突然道。
“哪里?”郑森赶忙问道,同时举起了手里的望远镜。
“那边,左舷10点钟方向。在那里有些什么东西。”李香君回答说,她跟着郑森坐了这么长的船,倒是已经会用不少郑家的船上常见的术语了。
郑森朝着那边望去,果然看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在那边载沉载浮,细细一看,却原来是一棵大树。
“是棵大树。”郑森皱着眉毛回答说,“看来是这大雨造成了洪水,从那条支流里面冲过来的。”
接着更多的漂浮物出现了,有大树,有原木,木条,甚至还有浮尸。
“有些支流怕是已经决口了,这场洪水不知道……”孔璋叹道。
“这样的大雨要是再这样下下去,整个江南只怕都要变成一片泽国了。然后紧接着就会是遍地灾民。然后说不得就要死者枕藉,流民遍地了。香君,等到了南京,我们要立刻动起来。你立刻用最快的速度把手里的钱,包括我放在你那边的都买成粮食,不管价格如何,有多少买多少。另外要是可以的话,就找你的姐妹朋友们借一些,利息可以给高一点,我负责还。动作要快,要不然只怕两三天之后,各家米行就不仅仅是涨价这么简单了,甚至会关门闭粜。买到米后,半圭兄,你拿着我的拜帖,还有家师的拜帖,去找……去找马瑶草先生,还有杨龙友先生,若是你不担心名声问题,还可以去找阮大铖,就告诉他,要想有个好点的名声,就赶紧抓住机会。然后准备施粥济民。
这场大雨之后,要等水退,怕是要很久。而且水退之后,这一季的庄稼也全毁了。大的灾荒麻烦还在后面。大批的农民都会变成流民,你们的粮食估计也支持不了多久。所以,我立刻去松江,然后换船出海,尽快组织船队过来,将他们送到海外去。半圭兄,香君,这边的事情就要拜托二位了。”郑森站起身来,向两人躬身行礼道。
两人也赶忙站起来,孔璋道:“大木放心,某不敢说一定能做好,但一定会尽全力去做好。”
“奴家也是一样。”李香君也回答道。
“另外,香君,你母亲历练人情,有什么不明白的,也要多向她问问。”郑森又叮嘱道。
“大木,你的船队赶过来的时候,能不能带些些粮食过来呢?”孔璋问道。
“恐怕不会多。”郑森摇摇头回答道,“这不是因为我手中一时间弄不到太多粮食,而是因为我要是运了太多粮食过来,怕反而要出事情。”
“运了粮食过来怎么会出事情呢?”孔璋不解的问道。
“半圭兄想想,为什么我说那些大户人家,那些米行会闭粜。”郑森并不回答,反而是反问道。
孔璋想了想,脸色渐渐地沉了下来,他铁青着脸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真是该死!”
“你们说的什么?我怎么一点都没听明白?”李香君满脸疑惑的问道。
“因为有些人根本就不希望那些农夫能得到赈济。”孔璋黑着脸回答说,“这场大雨若是今日不停,就这样下下去,大片的田地都会被淹没,那些田地上的农夫若是得不到赈济就只能流亡。而他们原来的田地,就都成了无主之地。况且,很多大户人家,家里的土地其实大部分都是投效的田地。这些田地虽然已经归他们了,但是他们在这些田地上收租子,却不能太多,也不能将这些地随便转租给别人。如今那些人要是流亡了回不来了,他们就能随意处理这些田地了。再加上大洪水之后,田地界限就都乱了,正好可以多占土地。在我的家乡,每次有灾害什么的,灾害之后,大户人家的田产就会增加一大截。所以灾荒来了,大户人家往往都不太愿意救灾。”
“而且反正如今其他地方的流民也有的是,等到大水过去了,田地都到了他们手上,他们再找人来种田也毫无困难。”郑森也补充道。
“这,这是在发……”李香君的脸也白了。
“对,这就是在发国难财,发昧心财。只是真的有财可发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孔璋道,“如果大木只是将那些流民都运走,那对于这些人来说,到正是好事。如果大木运一大堆粮食来,一来会得罪了那些打算囤积居奇的奸商,二来那些想要趁机多占土地的大户也会不高兴。这些人若是一个两个,倒也没什么,就怕到时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这些人怎么这么坏!”环儿也忍不住骂道。
“呵呵,”郑森苦笑道,“这些人也不一定是真的坏,很多时候,也是没办法。”
“大木,你这话什么意思?”孔璋瞪大了眼睛问道。
“半圭兄可听说过养蛊?”郑森叹息道,“我听人说,苗人有养蛊之术。其法是将各种毒虫混装入一个大瓮之中,使它们相互吞噬,最后剩下来的那个便是成蛊。如今乱世已经露出苗头了。乱世之人,其实也很像被丢进了大瓮中的虫子,如果不吞噬他人,就难免被他人吞噬。就像如今的那些流寇,其实原本何尝不是老老实实的老百姓?只是被丢进了这个大瓮,不去抢人家,自己就要饿死。虽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是正所谓‘礼不下庶人’,这宁可饿死,也不可‘失节’的要求本来就不是针对他们的。国土有限,而人口过多,如果不能开疆扩土,那就真的和养蛊没什么区别了。最后也只有最坏最无耻的家伙能活下来了。”
“刻不容缓呀!”孔璋叹道,“恢复周政刻不容缓呀!”
听了孔璋这话,郑森突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很多时候,似乎最为重要的革新,其实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的。西方新思想从中世纪的神学压迫下的革新,打的是复兴希腊罗马的旗号,而基督教的改革,尤其是新教什么的似乎也是打着回到圣经的旗号的,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帜。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改革其实也不少,比如说被后世讥笑为有史以来最失败的穿越者的王莽,就干过打着恢复周政的旗号的玩意儿。就是我大明,方孝孺,黄子澄也搞过复井田。
“难不成在我这里还要搞出个东方的文艺复兴出来不成?”郑森忍不住这样想道。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敲门的声音,却原来是船长派人来通知南京已经近了。
直到此时雨还在不停的下,雨势也没有一点要变小的意思。船渐渐地靠近了燕子矶,放眼望去,比起上次到来的时候,燕子矶似乎更加的深入长江了,而燕子矶附近的码头似乎向后面退了好远。
安江号减慢速度,从燕子矶旁边行驶过去,负责记录水文的水手们观察了他们在崖壁上留下的一些记号,然后告诉郑森,水位足足上涨了五尺。
“照这个数字来看,前面那一段的江水会倒灌进秦淮河,只怕旧馆和夫子庙都要被淹了。不知道从这里进城的路如何。”郑森道。
“观音门那边地势不低,应该还好。”李香君回答说,“先让船靠岸,我和半圭先生直奔南京,郑公子你就辛苦点,也不要停留了,直接顺江而下,以来将这些人送走,一边准备船队尽快赶过来。”
郑森看了看外面的大雨,皱着眉毛道:“外面雨大,这么大的雨,打着伞估计也肯定会淋湿的。别又病了。嗯,对了,你等一下。”
说着郑森就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件很大的蓑衣进来了。
“这是人家送我的,你把这个披上,估计能强不少。环儿,回去之后,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李姑娘烧热水泡泡,再安排她喝碗姜汤。要是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把李姑娘照料好。”郑森又对环儿说。
环儿接过了蓑衣,准备帮着李香君披上。李香君道:“大木,以前不知道,原来你也可以这样啰嗦。”